摘要: 隨著國際互聯網的普及,以網絡為媒介的交流也日漸普遍。網絡聊天語與日??谡Z有很大的不同,它突破了現代漢語傳統的規范,獨具特色,成為當代漢語流行語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本文主要從網絡聊天語的類型、規范化和使用主體的心理三個方面分析網絡語言這一新興語言。
關鍵詞:聊天語;主體;規范化
作者簡介:張欣(1990-),女,吉林人,吉林師范大學文學院,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研究生在讀。
[中圖分類號]: H0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4)-18--02
關于新詞新語的研究很早就進入了人們的視野,有些網絡聊天語甚至已經在日常生活中也隨處可見,這已經成為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人日常生活和交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賴靜在《網絡縮略語探析》中,對網絡語言大致分為以下幾類:漢語拼音縮略,如GG(哥哥);數字縮略,如1314(一生一世);單詞首字母縮略,如BF(boyfriend);字母諧音縮略,如ICU(I see you);字母數字混用諧音縮略,如U2(you too)、F2F(face 2 face)等。[1]程奉《淺議網絡聊天縮略語》中認為網絡聊天語從其特征上應分為:首字母縮略組合法和諧音拼湊法兩大類。盡管這樣,網絡聊天語仍然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有規律可循的整體,還是處于很主觀、隨意的發展階段,前人對它的研究也只是從主觀方面對本體的研究,在對網絡聊天語的規范化以及去留問題上,學者們還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一、網絡聊天語的類型
(一)源自方言
很多網絡聊天語的最初源頭是方言。我國每個民族的語言都有其特色。不同地域的語言又各不相同,尤其是南方話與普通話相差甚遠,這就造成了方言式的普通話。例如江浙一帶管“飛機”叫“灰機”;臺灣地區管“我”叫“偶”。這種方言式的普通話產生之后,一些年輕人為了追求新穎,追求新潮,就在網絡聊天中廣泛使用,并集思廣益又創造出了很多,例如,“介個”(天津方言)、“有木有”(河南方言)、“銀家”(東北方言)等等。
(二)縮略式聊天語
一般來說,網絡聊天的縮略語有以下幾種形式:1、字母縮略,即用兩個能表示該詞的字母來代替。例如:GG(哥哥)、MM(妹妹)等。2、數字縮略,即用能代表該詞的數字來代替,往往代替的數字與該詞之間有諧音的關系。例如:5555(嗚嗚嗚)、886(拜拜了)等等,網民們以豐富的想象力賦予抽象的數字特殊的意義,把數字重組之后在創造出新意,使抽象的數字妙趣橫生,使用起來極具喜感。3、數字加字母縮略,即把數字和字母連起來代表某個詞語。例如:3Q(thank you)、V5(威武)等等。利用字母和數字加在一起的諧音來表示詞語,不僅幽默詼諧,讓人們容易接受,而且方便快捷,這類詞語不僅在網絡聊天語中經常使用,在日常交際中也是隨處可見。
(三)連讀式
詞語連讀即把音同或是音近的兩個詞語連在一起讀出來,讀出后不僅具有港臺腔風趣幽默,而且還新穎獨特,非常符合現代年輕人的審美。例如:醬紫(這樣子)、表這樣(不要這樣)、你造嗎(你知道嗎)、我宣你(我喜歡你)等等。不可否認,這樣的網絡聊天語以它們的幽默風趣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一抹新鮮色彩。以上的網絡聊天語已經早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頻頻出現,成為人們茶余飯后津津樂道的話題。
二、使用主體的心理
“隨著語言學、心理學的交叉發展,越來越多的語言學家和心理學家認識到研究語言習得及使用的心理過程的重要性。網絡縮略語的生成與運用正是網民心理現象的折射,必然要依賴一定的心理認知基礎,交際時所涉及的心理活動及過程都屬于心理語言學的研究范疇。”[2]下面我們將從使用主體的從眾心理、懶惰心理、追求新奇和隱晦四個方面進行論述。
(一)從眾心理
“從某個角度來說,每個社會個體都有一定的從眾心理,每個人都不愿意落伍于時代和社會。因此,當某種流行語在社會群體中慢慢開始流行的時候,其他不熟悉或還沒有采納這一流行語的社會個體就會面臨選擇。這時,從眾的心理要求加劇了流行語使用的程度和流行的擴大?!盵3]此外,當今社會生活節奏快,青年男女為了緩解這種來自生活和心理的壓力,開始在語言上下工夫,尋求含蓄委婉的語言來表達內心所想。因此,更加形象、更加富有個性的網絡語言在很大程度上適應了人們的心理需求,從而快速地被接受并流行起來。這種網絡語言在一定程度上娛樂了大眾,緩解了人們在巨大生活壓力下的緊張狀態。
(二)懶惰心理
現代語言學之父索緒爾承認語言的約定俗成性,他說:“一個社會所接受的任何表達習慣,原則上都是以集體習慣,或者同樣可以說是以約定俗成為基礎的。”[4]但是網絡聊天語不僅只是一項語言交際活動,也是一項心理活動。法國功能語言學派代表人物馬丁內提出了語言的經濟原則,他認為,人們在方方面面表現出的懶惰心理要求人們在保證語言完成交際功能的前提下,總是對語言活動中力量的消耗做出合乎經濟要求的安排。這種經濟要求在網絡聊天語中得到了充分的認證。例如,“TMD,今天GG、MM都上哪了,一個也沒來,我只好也886。”這種省時又省力的方法,網民們何樂而不為呢?
(三)尋求新奇
語言自從產生就一直伴隨著人類,生活改變了,語言也就隨之改變了,從文言文到白話文,我們已經走過了近一百年,這一百年人類進步與發展的腳步甚至超過了過去的千年。網絡語言的出現更為語言融入更多的時尚元素,使用網絡的主要群體是年輕人,年輕人具有強烈的好奇心理和創新性,這是網絡聊天語迅速發展、流行的主要原因。網絡語言為個性的發揮提供了空間,使年輕人的個性在網絡這個大環境中得到了彰顯,創新性成了網絡語言流行的一大特點?!叭藗儾辉儆梅爆崗碗s的字詞語句來表達內心想法,而選用一句簡潔的語言來風趣形象地表達出來,網絡流行語總體趨向于口語化,很多流行語在應用過程中變成了普通語言,流行語對人們的影響日益增大”。[5]
(四)隱晦
廣大的網民都有表達自我、展現自我的、證明自我的強烈愿望。網絡聊天便為廣大網民提供了這樣一個平臺。他們通過上網交流,運用形形色色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對社會現象發表自己的見解,并希望得到共鳴。但同時一些過激的話也會出現,于是,網民們便尋求一種便捷隱晦的語言,既可以表達情緒,又可以發泄不滿。例如TMD(他媽地)、NND(奶奶地)等等。
三、正確看待網絡聊天語的生存與發展
只要社會在前進,事物在發展,就必然會產生一些新詞新語。網絡聊天語具有強大的滲透力和影響力,很多網絡新詞已經走紅網絡,走進了我們的生活。但同時也對漢語的整體性和規范性產生了很大的沖擊,因此網絡語言引起了很多學者和語言學家的爭論。贊同者認為,網絡語言豐富了現代漢語的詞匯,是漢語詞匯的主要來源,更因為網絡語言具有強大的時尚氣息,而使漢語的表達能力大大增強。相反,反對者認為,網絡語言的隨意組合和胡編濫造破壞了漢語詞匯的規范性,嚴重污染了漢語語言的純潔與健康。甚至還有一些學者認為應該“封殺”網絡語言,保護漢語詞匯系統的整體性。
網絡語言的產生并不是偶然的,它具有歷史必然性,是語言與時俱進的表現。網絡語言作為一種新興的語言現象,是人類進入信息化社會才出現的新生事物,它的發展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所以“封殺”網絡語言是不可能的。面對這樣的新興語言,我們要正確地認識它們,了解它們,按規范的方向引導它們,使其向正確的健康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賴靜.網絡縮略語探析[J]. 宜賓學院學報,2008(8).
[2]李俊華.網絡縮略語探析[J]. 西南科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5).
[3]韓李.當代漢語流行語探析[J]. 河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3).
[4]索緒爾.語言學教程[M]. 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8.
[5]申亞妮.網絡流行語探析[J]. 新西部科技與社會 2009,(5).
[6]戚曉杰.網絡語言探微[J] 語文建設,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