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冰清
河南省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河南民間音樂的傳承與發展研究,編號122400450580
摘要:民歌是以一種獨特的記錄方式,記載著歷史文化的演變和傳承,它具有極其強烈的社會現實性。民歌是在不同地域、不同時間、不同民族等各方面的影響作用下,融合了不同的民間文化素材和曲調,形成了具有各自獨特風格特征的民間小調。這些民間小調中蘊含了人民善良、勤勞、樸實的性格,抒發了他們強烈的感情和愿望,曲調中充滿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之情,民歌是最樸實、最簡單的音樂。
關鍵詞:民歌;河南音樂文化;音樂風格特征
[中圖分類號]: J64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4)-18--01
河南,在古代成為其為“中原”。地處中國的中東部平原地區,因為其地理位置大部分位于黃河的南岸,所以稱之為河南。河南是中國最早的文明起源地,是道家、墨家、法家等春秋戰國時期重要思想的發源地;有著河洛文化、三商文化、姓氏文化、根親文化、戲曲文化等各種豐富多彩的文化傳統和傳承,是中國歷史文化的中心,新石器時代文化的代表仰韶文化就是發源于此。其音樂文化資源豐富,勤勞的河南人民在創作過程中,把其自身音樂風格特點與周圍眾多地域音樂風格特征相融合,在不斷的歷史進化中,形成了自己的獨特的音樂文化風格特征。民歌歷史源遠流長,蘊含內容豐富多彩,河南民歌是中國民歌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典型的代表性。
一、河南民歌風格特征的地域性
河南民歌融合了不同地區具有典型文化風格特征的民間文化素材和曲調,形成了具有各自獨特地域的民間小調。民歌的體裁涉及廣泛,有山歌、小調、號子、硪歌等等,這些民間小調中蘊含了人民善良、勤勞、樸實的性格,抒發了他們強烈的感情和愿望,曲調中充滿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因其勞動人民所處的地域性,以及其社會環境、生活習慣、風俗特點、興趣愛好等方面的各有差異性決定了民歌音樂風格特征的不同。民歌小調就是因為受到諸多方面的作用或影響,因而產生了具有各自方言、曲調、旋律、節奏的地方性民歌。河南民歌音樂文化的特征深受其地理自然條件的影響,雖然河南大部分地處中原,但也有部分山區和丘陵地區,可見的地理環境的不同,人們的語調、生產勞動、生活習慣有著很大的差異性。因地域不同,河南民歌音樂主要劃分為四個地域:
1.伏牛山地區,包含有南陽、平頂山、洛陽一帶。其民歌風格淳樸厚實、新穎、酣暢。代表性曲目有鎮平燈歌《推小車》;浙川田歌《打嘍吼》,燈歌《大小姐回娘家》;西峽山歌《放牛娃山歌》,南陽小調《打八條》、《十月抗戰》、《十想》等等。
2.大別山、桐柏山區,主要是指現在的信陽、安陽林州、新鄉輝縣、焦作修武縣等地區。這一地區以山歌為主,其曲調高昂明亮,代表性曲目有桐柏山歌《一輪紅日照山河》、《石榴開花葉兒稀》等。還有一些田歌和燈歌,其風格活潑、輕快,如桐柏《對歌》、《車水歌》、《口羅嗬調》,樂句結構自由,一人領唱眾人和。
3.豫西山區,主要指三門峽、洛陽西部一帶,主要以勞動號子為主,調子樸實粗獷,聲音厚實有力,如偃師《黃河拉船號》、伊川《打夯歌》、欒川《打獐子歌》等。還有一些民歌小調,伊川的《十二月采茶》、孟津的《紡花經》。
4.中原地區,鄭州、開封一帶。調子平緩優美,聲調柔和。涉及體裁比較廣泛,有小調、燈歌、事歌、兒歌、勞動號子、叫賣調。代表曲目有蘭考《打硪號子》、《釘缸調》(五聲音階)、《早船調》、《擰燈籠》等等。
二、河南民歌風格特征的時代性
中國優秀的作曲家們在大力弘揚發展、繼承優秀傳統民歌的基礎上,結合時代的特征對民歌進行改編體現了民歌鮮明的時代性。如大家熟知的河南民歌改編曲《編花籃》,在河南原有民歌的特點上加入了曲藝曲調,填詞繼續依照河南民謠的編排安排,曲調明快爽朗、風格積極向上,具有濃郁的鄉土特點。
此外還有一首大家特別熟悉的歌曲,《水滸傳》中劉歡老師演唱的《好漢歌》,這也是一首根據河南民歌曲調素材改編的歌曲,改編于流傳在河南固始、商城一帶的民歌—地花鼓《王大娘釘缸》。這首民歌取材于河南人民群眾真實的生活之中,曲調幽默,節奏明快,樂句工整,唱詞襯詞上下呼應,具有典型的民族調式色彩。民歌依舊是作曲家創作的源泉之一,《好汗歌》正是體現了這一點。
上面所述的兩首歌曲無論是從曲調上還是從節奏特點上無不體現著河南民歌的風格特征,它們融入了河南民歌的一些特點,結合現代社會上流行的音樂元素和表現手法,進行了現代性的創作,呈現了音樂的多元化發展特點,展現了河南民歌的特有魅力。
這兩首典型的河南民歌改編曲的創作,順應了時代發展的需求。植根于河南傳統民族音樂的基礎上,以一種新的形式出現,不僅展示了河南豐富的文化內涵,中原大地之上河南人的勤勞,而且更使民歌這一種以口口相傳,記錄的優秀的傳統音樂文化,滿足了現代高速經濟發展社會中,民眾不斷變化,不斷提高的聽覺需求。民歌改編曲的創作是對傳統文化繼承和發展在形式和方式上的新突破,為民族音樂文化的發展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使河南傳統民歌音樂文化煥發了新的生機和活力,具有了時代性的特點。
參考文獻:
[1] 馬方方.平頂山地區花子經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2年
[2] 李書印.金文.王壽庭.,趙再生.姜宏軒.王穎.王致安.中國民間歌曲集成?河南卷. [M].人民音樂出版社,1997年12月
[3] 班冬麗.河南民歌的地方特色初探.[J].科技資訊,2010年:第31期
[4] 勃拉姆斯的麥田.河南民歌.[EB]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SyPBKB93ypcHge2z9jzjmRL4uHVTLT04IqsH3Jfd-vkwOrohxFSSSm8GzvTSxF5BYn-T-NyOvi0o9MlHM_ZzIK,201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