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歡歡
摘要:眾所周知,一切藝術形式皆來源于生活,現代小戲的創作更是如此,只有扎根在群眾中,觀察生活、體驗生活、貼近生活,表達百姓之聲,釋放普通人對待生活的情感,才能創作出群眾能真正喜聞樂見的現代小戲。
關鍵詞:現代小戲;扎根群眾;創作與創新
[中圖分類號]:J8[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4)-18--01
在國內的戲劇界,遼寧省被稱為戲劇大省。多年來,在戲劇創作與演出方面,處于國內的領先地位。在群眾文化方面,喜劇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創作,演出,輔導群眾性喜劇活動,是各級群眾文化藝術館的重要工作任務
在群眾性戲劇活動中,現代小戲的創作和演出比重最大,作用也尤為突出。小戲短小靈活,生活題材廣泛,劇中人物,往往只有三兩個人物,矛盾沖突集中,情節發展單一,這樣的戲劇作品,專業劇作家固然駕輕就熟,就是業余作者也容易把握,因此,小戲創作較為容易。小戲對演出的條件要求比較低,大劇場可以演,小劇場和相當的活動場所都可以演出。小戲演出也不需要繁多的燈光,布景,音響,在經費上不必做大的投入。小戲對導演,演員的要求也不苛刻,一般的業余戲劇演員,稍加指導與修飾便可上臺演出。由于小戲的這些特點,在群眾性戲劇活動中,理所當然地成為其主要的形式,為業務戲劇工作者所歡迎,也為廣大的群眾喜聞樂見,普遍接受。
小戲的創作和演出,多年來一直為各級文化藝術部門所重視。我國進入新時期以后,遼寧省文化廳就舉辦了四屆農村小戲調演。每屆調演都有幾十個小戲參加演出。
每一屆調演都涌現若干優秀的劇目和演員。大連市就有影調戲《賣馬》,拉場戲《過河》,小戲《縣長抓雞》在幾屆調演中獲獎。就連在遼寧省經濟不發達的朝陽市,每一屆都有小戲獲獎;第一節影調戲《寡婦前門》;第二屆拉場戲《山旮旯的笑聲》;第三屆小評戲《大棚會》;第四屆小評戲《西瓜園里的笑聲》。近些年來紅遍全國的著名笑星趙本山 ,就是在遼寧省農村小戲調演時,因成功演出小戲《摔三弦》而一舉成名。這些小戲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具有鮮明的時代精神和濃郁的生活氣息。這些小戲的創作都是從現實生活出發,從不同的側面,反應現代生活中的矛盾和斗爭,提出了人們普遍關心的一些社會問題,反映了人民群眾的情緒和呼聲,表達了最基層群眾的歡樂與憂戚,塑造了各行各業的普遍的鮮明的藝術形象。這些小戲的演出獲得了觀眾的好評。有的劇目還代表遼寧省參加了全國的同類作品的調演或比賽,大都獲得嘉獎載譽而歸。
鑒于多年來小戲的表現和作用,結合我省當前戲劇舞臺與群眾文化活動的實際情況,我認為對多寫多演現代小戲,應該進一步地加以強調與提倡。
多寫多演現代小戲,有利于進一步貫徹戲劇舞臺傳統與現代戲并舉的兩條腿走路方針。我們的戲劇舞臺,尤其是戲曲舞臺,傳統戲一直占據優勢。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很多,其中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現代戲劇目生產比較困難,偶有創作演出,往往由于質量欠理想,演出后得不到觀眾的承認,這樣的劇目很難成為保留劇目經常與觀眾見面。戲曲表現現代生活,生產周期長,經濟投入大,一旦與觀眾見面得不到認可,便勞民傷財,這是一些縣市劇團穿鑿演出現代戲頗感為難的主要原因。反觀傳統戲,由于演出不需要多大投入,藝術上就經過千錘百煉,頗得觀眾的認可,劇團演出傳統戲輕車熟路,這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傳統戲一直占據舞臺優勢的原因了。繁榮戲劇舞臺,應該兩條腿走路。傳統戲與現代戲,應該互相補充,互相促進,互相競賽,不能把二者對立起來。我們要采取積極措施,鼓勵,扶植現代劇目的生產。由于小戲創作演出極為容易,投入又少,多寫多演現代小戲,不失為發展現代戲的重要途徑。由少到多,由小到大,為創作大型現代戲積累藝術經驗,培養多層面的觀眾。
多寫多演現代小戲,有利于培養業余創作者,壯大編劇隊伍。人們常說;劇本, 劇本,一劇之本。劇本作為戲劇生產的一度創作,十分重要。沒有好的劇本作為基礎,肯定拍不出好戲;沒有強大的編劇隊伍,戲劇藝術很難繁榮發展。培養優秀的劇作者,多寫小戲是一個重要的途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海。
多寫多演現代小戲,有利于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向社會輸送優秀的精神食糧。小戲貼近生活,輕便靈動,寫的多是身邊的人和事兒,觀眾欣賞優秀的小戲,不僅得到精神上得審美快樂,同時還能在思想上潛移默化的得到陶冶。多年前,海城縣評劇團曾演出小戲《和睦家庭》,在群眾中產生強烈的反響。有的不太和諧的家庭,親戚朋友主動送票,推薦看這個戲,起到了很好的社會效果。
多寫多演現代小戲,善莫大焉!有志于此者何不踴躍而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