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珺 廖峻松 任小利 姜云崖
(1冶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昆明 650224;2浩鑫鋁箔有限公司,昆明 650216)
從二次資源廢料中回收利用鈀等鉑族金屬,是目前我國重點鼓勵發展的循環經濟利用產業[1-2]。氯化鈀產品是生產活性炭載鈀催化劑等的重要原料,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氯化鈀中鈀含量的測定有氯化鈀產品國家標準引用分析方法[2]、鈀化合物國家標準分析方法[3],貴金屬合金中鈀含量的測定有行業標準分析方法[4],其中鈀含量均采用二甲基乙二醛肟析出EDTA絡合滴定法測定,方法選擇性好、分析快速,但操作要求嚴謹。鈀、銀合金,鉑合金首飾和鈀炭中鈀含量的測定有國家標準分析方法[5-7]——二甲基乙二醛肟重量法,方法重現性好,但需預先分離,且操作要求嚴謹和分析流程較長。此外,前述兩種方法均采用稱取小樣和分取試液的方式,且測定鈀的實際最大量僅10 mg,易引起分析誤差(如:鈀含量60%,允許差均為0.30%。)。通常氯化鈀產品是采用Pd-99.99%海綿鈀產品制備得到,且氯化鈀產品交易量每批為數十至數百千克,而采用GB/T 15072.4—2008測得鈀的計算量與生產中實際加入量相差較大,故不易為抵御大宗產品交易風險提供有力保障。因此,建立氯化鈀大宗產品中鈀含量的準確度更高、分析誤差更小的分析方法顯得非常重要。
專著[8-9]介紹,氯鈀酸銨于高溫和通氫氣的條件下可制得海綿鈀,此法已成功地應用于冶金精煉鈀的工藝中。至今未見到氫還原重量法測定氯化鈀產品中鈀含量的文獻介紹。
根據冶金精煉鈀工藝的原理,采取稱大樣和氫還原重量法測定了氯化鈀產品中的鈀含量,系統研究了測定條件,結合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法(ICP-AES)考察了18種共存雜質元素對鈀分析結果的誤差影響,并將本法[10]結果與用標準分析方法GB/T 15072.4—2008的結果進行了比較。
氫氣(純度>99.999%);氯化鈀基準試劑(鈀質量分數59.50%,標準編號GF5991);氯化鈀企業管理樣品(GYZYGL-Pd,鈀質量分數59.78%,云南省實驗室資質認定單位驗證值)。
精密電子天平(METTLER TOLEDO,德國);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儀(ICP-AES Optima7000,美國PE);氫氣發生器(XYH-300P型,氫氣流量不大于300 mL/min);管式還原爐(YFK60×600/100K-GC);馬弗爐;烘箱;氫還原裝置(圖1);封口石英舟;石英管;干燥器。分析用水為超純水。

圖1 氫還原裝置Figure 1 Hydrogen reduction equipment.1—氫氣發生器;2—管式還原爐;3—石英舟;4—樣品;5—水;6—乳膠管;7—橡皮塞;8—石英玻璃管;9—熱電偶;10—電源和溫控顯示
稱取含鈀量約3 g(精確至0.000 1 g)的氯化鈀產品于恒重的封口石英舟中,置于氫氣還原裝置中,通入氫氣,升溫至750 ℃,恒溫1 h。關閉電源,繼續通入氫氣,冷卻至約50 ℃,取出。置于105 ℃烘箱中,恒溫0.5 h,取出。置于干燥器中冷卻至室溫,稱重,重復1次。
分別對石英舟采用以下方法稱重:(1)于烘箱中150 ℃烘1 h;(2)于馬弗爐中升溫至800 ℃灼燒2 h;(3)于氫還原裝置中分段升溫-恒溫:200 ℃恒溫0.5 h,400 ℃恒溫0.5 h,600 ℃恒溫0.5 h,800 ℃恒溫1.0 h,關閉電源,通氫氣冷卻至約50 ℃;(4)于氫還原裝置中直接升溫至800 ℃恒溫1 h,關閉電源,通氫氣冷卻至約50 ℃。取出,置于干燥器中冷卻至室溫,稱重。稱重數據表明:各種方式稱得石英舟重量與直接稱重的結果基本吻合,絕對誤差0.000 0 g,為保證測定條件的一致性,實驗選擇于100 ℃烘箱中烘1 h,取出,置于干燥器中冷至室溫,稱重。
由實驗可知,(1)通入氫氣,升溫至750~800 ℃,恒溫1.0~1.5 h。(2)關閉電源,繼續通入氫氣,冷卻至約50 ℃,取出,測定59.78%,59.98%和60.03%含量的鈀,相對誤差為-0.02%~0.00%、0.00%和0.00%。(3)稱取1~5 g樣品,前述氫還原溫度、時間對測定結果無影響。實驗選擇稱取約3 g樣品,通入氫氣,升溫至750 ℃±2 ℃,恒溫1 h,關閉電源,繼續通入氫氣,冷卻至約50 ℃,取出。
由實驗可知,(1)氫還原后樣品含有微量水氣,當于干燥器中冷卻至室溫稱重,分析結果略有偏高,測定59.78%,59.98%和60.03%含量的鈀,相對誤差均為+0.03%。(2)于烘箱中100~110 ℃烘0.5~1.0 h,樣品所含微量水氣揮發完全,測定59.78%,59.98%和60.03%含量的鈀,相對誤差均為0.00%。實驗選擇于烘箱中105 ℃烘0.5 h。
由實驗可知,將石英舟置于干燥器中冷卻0.5~1.0 h(室溫),稱重,重復1~2次。測定59.78%,59.98%和60.03%含量的鈀,相對誤差均為0.00%。實驗選擇于干燥器中冷卻至室溫,重復1次。
分別稱取約0.4 g氯化鈀于50 mL石英燒杯中,加10 mL鹽酸(1+1),蓋上石英表面皿,于低溫溶解,取下,冷卻,轉入25 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釋至刻度。在GB/T 8185—2004規定測定雜質元素數目要求基礎上,以試劑空白調“零”,采用ICP-AES法測定銅、鉛、鐵、鈉、鉑、鈀、銠、銥、金、銀、鋁、鈣、鎂、錳、鎳、硅、錫、鋅18種雜質元素含量。由實驗可知,ICP-AES法測得氯化鈀中的18種雜質元素含量總和<0.0050%,按稱取3 g氯化鈀(鈀含量59.78%~60.03%)計算,雜質元素總重量<0.000 15 g,即氯化鈀中引入的雜質元素總重量,對鈀分析結果的影響可忽略不計。選擇氯化鈀中共存雜質元素含量允許范圍<0.0010%。
由實驗和表1可知,(1)測定氯化鈀產品中59.78%,59.98%和60.03%的鈀含量,極差、標準偏差(SD)、相對標準偏差(RSD)和重復性限(r)分別為±0.01%,0.0047%~0.0050%,0.0079%~0.0083%和0.009%~0.014%。(2)分析數量大,一批次可平行測定至少10個樣品。

表1 樣品分析結果Table 1 Analytical results of samples(n=22) /%
以鈀含量為59.78%的氯化鈀產品為例,稱取一定量樣品于恒重的石英舟中,加入約0.99 g氯化鈀基準試劑(鈀質量分數59.50%,GF5991),按“實驗方法”進行測定。由表2可知,測定59.50%的標準鈀,加標回收率為99.98%。

表2 樣品加標回收率Table 2 Results of recovery tests
以鈀含量為59.78%的氯化鈀產品為例,將本法結果與GB/T 15072.4—2008分析方法的分析結果對照。由表3可知,測定氯化鈀含量的極差、標準偏差(SD)、相對標準偏差(RSD)分別為:氫還原重量法±0.01%,0.003 8%,0.006 4%;二甲基乙二醛肟重量法±0.14%,0.056 8%,0.095 1%。兩種方法結果在GB/T 15072.4—2008規定的允許差范圍內(鈀含量60%,允許差±0.30%),但本法結果更加準確、精密,規定的允許差更小(鈀含量59.78%~60.03%,允許差±0.04%)。

表3 方法結果對照Table 3 Comparison of analytical results with different methods /%
采用稱取大樣方式和氫還原重量法測定氯化鈀產品中的鈀含量,結果準確、精密,是減小大宗產品中鈀含量分析誤差的有效途徑之一。
測定結果與GB/T 15072.4—2008分析方法的結果吻合,但本法樣品代表性好,操作簡便,易于掌握,且一次可平行測定至少10個樣品。
[1] 賀小塘,郭俊梅,王歡,等.中國的鉑族金屬二次資源及其回收產業化實踐[J].貴金屬,2013,34(2):82-89.
[2] 國家標準化委員會 GB/T 8185—2004 氯化鈀[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4.
[3] 國家標準化委員會.GB/T 23276—2009 鈀化合物分析方法 二甲基乙二醛肟析出EDTA絡合滴定法[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9.
[4]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YB/T372.3—2006 貴金屬合金元素分析方法 鈀量的測定 丁二肟析出EDTA絡合滴定法[S].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2006.
[5] 國家標準化委員會.GB/T 15072.4—2008 貴金屬合金化學分析方法 鈀、銀合金中鈀量的測定 二甲基乙二醛肟重量法[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8.
[6] 國家標準化委員會.GB/T19720—2005 鉑合金首飾 鉑.鈀含量的測定 氯鉑酸銨重量法和丁二酮肟重量法[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5.
[7] 國家標準化委員會.GB/T 23518—2009 鈀炭[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9.
[8] 余建民.貴金屬分離與精煉工藝學[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6:210-215.
[9] 劉時杰.鉑族金屬冶金學[M].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13:464-483.
[10] 劉文,譚文進,韓守禮,等.氫還原重量法測定海綿鈀產品灼燒損失量[J].中國無機分析化學,2014,4(2):39-4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