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先榮
(蘇州市木瀆實驗中學,江蘇蘇州,215101)
對于實施多年的新課改,我們大致可以歸納為兩種教育改革探索,一是對教與學的改革探索,二是對課程的改革探索。對教與學的改革探索,如江蘇省洋思中學課堂教學模式、山東省杜郎口中學課堂教學模式、江蘇南京市東廬中學的“導學案”教學模式,以及當下正在興起的“翻轉課堂”研究,等等。較之更早的還有發現法、償試法等,這些無一不是關于教與學的改革探索。對課程的改革探索,則包括制訂新課程標準、編寫新課程實驗教材、編寫各種校本教材等。
關于教與學的改革探索和關于課程的改革探索,無疑具有極大的意義。但是,在經過了很多年的教育改革探索之后,我們開始認識到,能否實現素質教育的真正實施,能否實現學生整體素質的真正提高,僅有對教與學的改革探索和關于課程的改革探索是不夠的,還要進行第三種教育改革探索。第三種教育改革探索,就是關于“教育評價”的改革探索。
我們提出第三種教育改革探索的依據是,教育評價在眾多的教育改革因素中處于主要矛盾的地位。《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發展綱要》《教育部關于推進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的意見》《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都突出強調教育評價的改革。教育評價提供衡量教育過程或結果的標準,它對整個教育教學活動具有一種導向作用。它就像“指揮棒”一樣支配或引導著教育教學工作的各個環節,包括教育目標的制定、教育內容與方法的選擇、教育過程的展開等。教育評價同時具有育人的功能,對學生而言,教育評價可以督促學生積極進取,規范學生的徳性行為,使學生獲得心理上的滿足,等等。
在雙分制教育評價中,學生僅各科學習成績合格并不能拿到初中畢業證書,學生在校三年的學習中,必須積滿學校規定的素質發展學分,在德智體美等方面具備一定的綜合素養,才能達到畢業的要求。我校用兩個維度來記錄和衡量學生的發展:一個是語數外等學科傳統的成績單,另一個是素質發展積分手冊。在不加重學生負擔的前提下,用兩種學分的評價方式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這就是我校實施多年的雙分制教育評價。
雙分制教育評價的主要特點是在傳統的學校教育評價內容的基礎上增加學生素質發展學分評價。學生素質發展學分包含拓展型課程學分和課堂同伴合作學習表現學分。

蘇州市木瀆實驗中學校長 周先榮
拓展型課程內容是在我校開展了多年的“一五六七”素質教育實踐基礎上形成的?!耙弧敝该總€學生都要有自己的夢想,具體地說,每個學生都要有自己的理想和規劃,都要有自己的奮斗目標和努力方向;“五”為培養五種習慣,分別為禮儀習慣、學習習慣、運動習慣、欣賞習慣、思維習慣;“六”是六個“一百”:在初中階段了解100幅名畫、100首名曲、100個名人、100項重大發明、100個哲理小故事,100篇美文;“七”指學會唱歌、跳舞、繪畫、樂器、田徑、打球、棋牌等七種技能。這些內容全部納入了素質發展學分的評判范圍,成為“評判”學生綜合素質的一把尺子。除了“一五六七”四個方面,學生素質積分內容還包括社會實踐、研究性學習、社團活動和徳育養成等。德育養成內容包括學生在安全方面的表現、體育鍛煉、文明衛生、上學出勤、關心集體、儀容儀表等。2013年,我校又增加了課堂同伴小組合作學習評價,課堂同伴小組合作學習學分主要內容有自主學習、交流討論、研究探索、課堂紀律等。
真正實現拓展型課程等雙分制教育目標,關鍵在于教育評價。在教育評價方面,我們已經做了大量的工作,隨著雙分制教育實踐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學校建立起了雙分制素質教育評價體系和雙分制網絡管理平臺。雙分制教育評價在我校已制度化、常態化,并且實現了全面融入、全員融入和全程融入。雙分制網絡管理平臺每天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評價分數統計,形成客觀全面的大數據信息,為科學分析學生的身心發展狀況及學校的教育創新和科學決策提供真實有效的信息基礎。在戰略上,雙分制教育改革屬于教育評價的改革。在戰術上,對于雙分制教育評價中的要點,我們都列出評價內容,都制定評價標準,都明確檢測方法,都強調評出實際效果,而評出實際效果是關鍵。
根據多年的觀察研究,我們發現,初中學生在心理上最在乎同伴對自己的評價。有時候,學生對教師、家長的評價不會太在乎,但自己在一個群體中,對同伴給自己的評價卻特別在意。初中生處于心理斷乳期,剛要脫離父母的懷抱,他們特別怕孤獨、寂寞,最需要結成群體,也最在乎同伴對自己的看法。我們充分利用“初中學生怕孤獨、寂寞,最在乎同伴對自己的看法”的同伴心理特點,在一項工作目標和工作措施確定之后,立即制訂相應的教育評價內容、目標、標準、方法,向教育評價要收獲、要質量。教育評價是教育的“指揮棒”,我們將學生素質發展作為雙分制教育評價的內容,學生就會朝著素質發展方向努力,就會在素質發展方面獲得提高,我們就會在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方面取得更大成效。從科學分類的角度看,雙分制教育的素質發展評價內容都屬于學生社會化發展的內容。毫無疑問,學生的社會化發展,既對學生終身發展具有極大意義,又必然會有力地推動學生知識方面的發展,必然會直接帶來平時學習質量的提高。
教學評價內容、目標、檢測方案的制訂是一項復雜細致的工作,以下是我們學校學生學習習慣評價方案:
蘇州木瀆實驗中學學生學習習慣評價檢測方案
評價方案說明:
學習與長跑比賽一樣,進步和發展贏在后勁。怎樣才能使進步和發展贏在有后勁?關鍵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許多教育家對于習慣的培養都有過深刻的論述。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什么是教育,簡單地說就是養成習慣?!泵绹睦韺W家威廉·詹姆士也說:“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個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葉圣陶先生還指出:“良好的習慣主要在學校養成,教育工作的最終目的,無非是培養學生具有各種良好的習慣。”
習慣之所以特別重要,是因為習慣是忘不掉的,它存在于人的潛意識之中,在不知不覺中表現出來,它伴隨人的一生,每時每刻都發揮著作用。一個人的習慣在心理學中稱為動力定型,人的某種行為和思維方式,一旦形成動力定型,就會自動化地表現出來,就會以最小的能量消耗而獲得最大的效益。
為了更加有效地培養學習習慣,我們采用雙分制教育評價方法,把“學習成績+學習習慣”作為教育評價內容。在平時教學過程中,既看學習成績,又看學習習慣。
我們把學習習慣分為十個方面,簡稱十大學習習慣。每個學習習慣都有評價檢測方法,通過相關的檢測評價,考查某個方面習慣養成的實際效果。在平日的學習過程中,每個學生都要認真對待,真正去做,當好的學習習慣養成時,一定會有好的學習成績。學生學習習慣評價每月評一次,每次的評價結果都會輸入學校教育評價計算機網絡管理數據庫。
一、自學預習的習慣
要求:上課前自學預習課本或教師布置的導學案。
評價檢測方法:教師組織檢測,教師出一份試卷,內容包括新知識和相應習題,學生按規定時間自學新知識并做完相關練習,然后交由教師批改。評價分優秀、良好、及格+、及格、不及格5類。
二、認真練習的習慣
要求:平時作業認真、細心、規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
評價檢測方法:由小組組織評價,根據每個學生的平時作業,評價分優秀、良好、及格+、及格、不及格5類。
三、及時復習的習慣
要求:經?;仡^總結、歸納、整理學過的知識,對學過的知識,隨時復習鞏固。
評價檢測方法:由小組組織,自評和組評結合,評價分優秀、良好、及格+、及格、不及格5類。
四、研究探索的習慣
要求:碰到問題反復思考,善于研究探索。
評價檢測方法:教師組織測驗,根據學習內容出一份試卷,試卷習題相當于課本復習題的難度,教師對答題進行批改。評價分優秀、良好、及格+、及格、不及格5類。
五、交流討論的習慣
要求:在知識的學習過程中,經常交流討論,善于交流討論。
評價檢測方法:由小組組織,根據學生平時在同伴小組學習中的表現,按優秀、良好、及格+、及格、不及格打分。
六、互幫互學的習慣
要求:分三類學生評價。第一類學生是學生助教,真誠幫助有關同學,教學有方,效果明顯。第二類學生是被幫助對象,虛心向別人學習,勤學好問,學習成績有進步。第三類學生沒有教師指定的幫助對象,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熱情、開朗、陽光、合群、樂于助人,并積極參與交流討論。
評價檢測方法:由小組組織,自評和組評結合,按優秀、良好、及格+、及格、不及格打分
七、廣泛閱讀的習慣
要求:廣泛閱讀課外書籍。
評價檢測方法:由小組組織,自評和組評結合,按優秀、良好、及格+、習格、不及格5類打分
八、做好筆記的習慣
要求:經常做好學習筆記,認真歸納整理所學知識,并利用學習筆記不斷復習。
評價檢測方法:由小組組織,根據毎個學生的學習筆記,按優秀、良好、及格+、及格、不及格5類打分
九、作業糾錯的習慣
要求:對于錯題認真訂正,反復思考,必要時交流討論。
評價檢測方法:由小組組織,在錯題中選三道題作為檢測內容考試,根據答題情況按優秀、良好、及格+、及格、不及格5類打分。
十、考試反思的習慣
要求:每次考試后,對做錯的內容深入研究反思,交流討論,直到真正理解,認真整理錯題集。
評價檢測方法:由小組組織,根據整理錯題集的認真程度和對錯題集中某些題目的抽考情況,按優秀、良好、及格+、及格、不及格5類打分。
實踐證明,當我們在教育教學中感到某個方面重要時,就制訂科學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的評價內容和檢測方法。這樣既在某個方面采取了得力的教育教學措施,又嚴格組織了教育評價,兩者的結合并堅持不懈,必有效果。在實施教育評價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分析和利用學生的同伴評價心理,善于分析和利用學生的理智感、美感、道德感、成就感、責任感、自尊心、興趣愛好等心理活動和心理需要。這樣既重視學生在教育評價過程中外在的行為表現,又深入分析利用學生內在的心理活動,內外結合,辯證施教,可獲更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