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興軍

IBM為什么能看到了智慧地球的未來,并進而引領行業的潮流?類似這樣的問題,對于IBM全球副總裁兼中國開發中心總經理王陽來說并不陌生。因為不僅是在十年前就已經提出的“智慧地球”,此后的云計算和如今的大數據時代,IBM都是最早的實踐者。
兩年前,藍色巨人迎來自己百年華誕時曾經推出過一款叫做沃森的機器人,這款機器人既能聽懂人類的語言,還能模仿人類說話,在美國廣播公司實況轉播中更是擊敗了兩位國際象棋世界冠軍。事實上,這臺機器并沒有聯網,但是卻通過存儲、總結和分析屬于人類的各種知識進行學習,并且獲取了非一般的智能。
在2013年12月19日于北京舉行的“2013智造中國年度高峰論壇”上,IBM全球副總裁兼IBM中國開發中心總經理王陽用這樣一個例子為他的大數據商業構想開篇,闡述IBM對大數據的思考和未來的作為。
成立于1911年的IBM(全球商用機器公司)是當之無愧的全球IT第一巨頭,在百年歷史中一直被稱為“藍色巨人”,IBM也被視為是計算機的代名詞,和美國科技實力的象征和國家競爭力的堡壘。而在云計算和大數據時代,這個藍色巨人亦引領其中,為智慧未來的構建尋覓解決方案。
一個概念進化為另一個概念,一種新技術銜接著更新的技術,科技的飛躍讓人目不暇給。但王陽認為IT世界的整個發展歷史的內在卻是息息相關的。王陽也有感于科技世界帶來的這種日新月異的變化,正如七年前從美國回到中國時,所聽到的都是“云計算”一樣。今天,他對于大數據的風靡并不感到驚訝,因為這本該是科技進化的規律與邏輯。
應用時代
“大數據正在記錄著我們人類發生的歷史,每個人在互聯網上都留下了在未來可以綜合運用的‘足跡。”
“大數據只有通過分析才可以找到它的應用,而跟應用相結合之后,你就能夠看到它的收入、攝入以及規范化,最終做出決策。”
王陽向本刊記者表示,大數據不是為了記錄而記錄,最終都會推導到應用的層面,進而產生價值。
在王陽看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大數據資源,為未來的商業應用構建了堅固的基石。事實上,對于大數據的構想,IBM并未停留在第一階段。早在六年前的2007年,IBM就與Google率先開始推廣“云計算”計劃。作為一種通過互聯網,用服務的方式提供虛擬化資源的計算模式,目前這項計劃的技術成果已經運用在醫療、物流、教育等領域上,改變著企業傳統的商業模式。
王陽博士帶領的IBM中國開發中心(CDL),七年時間里已經從100人的小團隊發展成擁有5000多名畢業自名牌高校員工的精英團隊,IBM中國開發中心更是已成長為集團在全球規模最大的軟件開發中心之一。這種技術與人才的儲備,為大數據的挖掘與運用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商業前景
同樣是七年前,在一次與阿里巴巴創始人馬云聚餐時,王陽和馬云探討淘寶的核心價值。當時,王陽認為淘寶真正的競爭力是C2B(Consumer to Business),即淘寶所擁有的海量用戶信息與數據,甚至他們的購買習慣,都是值得深度挖掘的大數據。事實上,這種模式也正是亞馬遜、小米科技等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和過去相比,大數據只是從過去科技業者的前瞻預測,變成了如今依托于大數據的商業現實。
大數據的商業未來不僅僅是止于遐想,王陽堅信其對包括制造業、交通業、物流業在內的幾乎所有業態都將帶來革命性的變化。事實上,一切現代化的解決方案,通過數據挖掘與分析的平臺,都會向前回溯至大數據本身,這也客觀證明了“大數據”就是商業源頭的論斷,而存儲技術的日新月異也為大數據應用提供了可能。
通過這些看似雜亂無章的數據,就能夠推導出你所需要的答案。“你可以看到很多規律”,王陽說。
王陽通過更多的實例來論證大數據的價值:
一場中網公開賽還未開打,就能夠通過歷史數據確切地知道比賽的最終結果;在車禍頻發的路段,智能交通可以使預警與事后救助在幾乎同一時間加以完成。
種種實例證明的是大數據的魅力,更是其未來商業價值的體現。“其實人類很多的行為和行動是可預知的。”王陽對本刊記者說。
中國經濟信息:中國時下正處于智慧城市的構建潮流之中,您怎么看中國智慧城市構建這個趨勢? IBM作為智慧星球的最早提出者,在其中能提供哪些解決方案?
王陽:智慧城市是時下非常重要的命題,因為與我們每個人都是息息相關的。智慧城市使得一個人能夠在一個非常和諧的環境當中很好地安居樂業。在這個實現過程中,我們有自己的方式方法,你一看就知道IBM的打法是非常清晰的,我們有一個叫做Smarter city計劃,也就是說,智慧沒有止境,你可以無止境地越來越的智慧。
我們有一個KPI考核體系,對于城市的交通、物流、醫療、水污染和就業等都有特殊的考核標準。所有這些指標,我們會采樣匯集為大量的數據庫。IBM在全球有四千個不同的實踐,這些數據庫里面其實就是應用大數據,通過挖掘和分析就能得出最科學的解決方案。
作為一個平臺IBM可以把各種案例、數據進行分享,使得城市變得越來越智慧。我們有技術的實現當中有用智慧的城市云,或者是智慧的某些研究院跟城市相互結合,來共同探討科學的解決方案。
中國經濟信息:目前IBM中國跟中國相關科研機構的合作處于什么階段?
王陽:前不久我跟沈博士(編者注:IBM中國研究院院長沈曉衛)一起宣布了IBM中國智慧城市研究院的成立,智慧城市研究院的成立是希望通過IBM不斷的實踐,使之成為一個窗口和平臺,這是一個開放的平臺,把國際上的先進的案例和經驗帶到中國來,并且跟中國本地的一些研究機構和實踐單位相互結合,能夠創新出中國的一些模式。
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性已經毋庸置疑,對經濟的推動也有相當總要的意義。我們選擇哪些城市,又將實現什么目標,這些都非常重要,都要進行頂層設計。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一個科技的手段,來更科學地實踐“智慧”。我們可以通過成立聯合研究所的方式來推進這項工作,比如在大的研究院下的水資源聯合研究所,公共安全領域的聯合研究所,某些區域的交通聯合研究所,還有城市規劃的聯合研究所等等。我們把我們的技術和人才帶來,然后帶來各個行業的解決方案。這就是我們IBM在開放平臺上的實踐,在具體操作上,因為IBM不可能知道具體城市的方方面面,所以會選擇合作和開放平臺的形式來為建設更加智慧的城市提供更好的解決方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