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瑩
摘 要:黎城縣種植核桃有著悠久的歷史,核桃被稱為黎城“四大寶”之一。由于舉肢蛾的危害,嚴重影響了核桃的品質與產量。該文著重研究了核桃舉肢蛾的防治方法,通過對兩個鄉鎮的9個示范村進行防治效果調查,取得了明顯效果,為核桃的豐產豐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關鍵詞:黎城縣;核桃舉肢蛾;防治
中圖分類號 S436.6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01-02-97-02
黎城縣位于太行山東翼南段,屬黃土高原一部分,以中等構造剝蝕侵蝕山地為主,境內群山起伏,溝壑縱橫,系復雜的山脈盤結而成,是太行山中的一個小型山間盆地。主要氣候特點是:冬季寒冷少雪,春季干旱多風,夏季熱而多雨,秋季比較涼爽。屬暖溫帶大陸性半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0.7℃,年平均降水量519mm,主要降水集中在7、8、9月這3個月,占到全年降水的60%以上,年平均無霜期184d,年平均日照時數2 548.5h。從氣候條件來講,該縣非常適宜核桃的種植,尤其適合縣城內廣大山區栽植。由于長期以來對核桃樹管理一直是空白,放任生長,管理粗放,導致生產過程中蟲害發生逐年加重,特別是核桃舉肢蛾的發生對核桃的品質和產量影響很大。筆者參考相關文獻[1-3],并通過對黎城縣2個鄉鎮的9個示范村進行防治試驗研究,取得了顯著效果。
1 舉肢蛾的特性與危害
核桃舉肢蛾屬展鱗翅舉肢蛾科,俗稱核桃黑或黑核桃,在山西核桃產區普遍發生,每年發生1代,尤其在陰坡、溝谷的果園、樹勢較弱、潮濕的環境發生較嚴重。老熟幼蟲在樹冠下的土內、雜草、石縫或樹皮縫中結繭越冬。6~7月化蛹,6月下旬為盛期,蛹期約7d,6月下旬至8月上旬大量成蟲出現。以幼蟲為害果實,幼蟲咬破果皮鉆入青皮層內危害,在果內危害期為30~45d,在果皮內縱橫串食,蟲道內充滿蟲糞,蛀入孔處出現水漬狀果膠,初期透明,后期變成琥珀色,被害處果肉被串食成空洞,果皮變黑,逐漸下陷,干縮,變黑,全果被蛀食空則變成黑核桃,脫落或干縮在樹枝上,對核桃的豐產豐收構成極大的危害。
2 綜防措施
2.1 農業防治
2.1.1 刨樹盤 由于越冬幼蟲相當一部分在核桃樹根部附近10cm深的土塊縫隙中越冬,所以要在入冬前對核桃樹樹盤下的土壤全部耕翻或挖翻1次,刨翻土層深度要達到10cm,有條件的施入農家肥并冬前澆灌。通過刨翻樹盤下的土壤,可將50%左右的越冬蟲繭凍殺。
2.1.2 刮樹皮涂白 在冬季用刮皮刀將多年枝干部位的粗裂、老翹皮刮掉,集中燒毀,刮樹皮時必須刮徹底,使越冬蟲繭無寄生之地,這樣可降低來年蟲害的越冬基數。刮皮后,將配制好的藥液(涂白劑就是用生石灰、石硫合劑原液各1份,加水10份以及食鹽及植物油少許配制)涂在樹干及刮過皮的部位,可將50%左右的越冬蟲繭滅殺。
2.1.3 摘蟲果 在每年的8月中旬至9月中旬摘除受到害蟲侵蝕的核桃銷毀。主要避免核桃舉肢蛾危害青皮核桃后將脫果墜入土中結繭越冬,在其脫果前將受害核桃摘掉集中銷毀,可有效降低害蟲越冬基數,減少第2a蟲口密度。
2.1.4 清園 對生長在平整地段且核桃樹集中的核桃園,在落葉后徹底清除園內的枯枝、病果、病梢、落葉及雜草等易攜帶病蟲的殘體,清園時要先樹上后樹下,將清除物集中燒毀,此法不僅能消滅掉部分害蟲,還能為核桃園補充鉀肥。
2.1.5 冠下覆土層 根據羽化成蟲出土力弱的特點,于越冬前成蟲羽化時,在樹冠下覆土2~3cm,可封殺大量即將羽化的害蟲。
2.2 化學防治
2.2.1 地面施藥 在成蟲羽化前(大約6月中旬前)開始施藥,藥劑一般用25%辛硫磷微膠囊劑,用量為每667m2用原藥液0.5kg兌150~200kg水噴灑。如果地面施藥效果好,就不需樹上噴藥,否則可通過查蟲卵,當有蟲卵核桃率達到1%時,開始進行樹上噴藥。
2.2.2 樹上噴藥 在卵孵化始期至末期噴藥殺蟲,在卵及初孵幼蟲期間要間隔10~15d連續噴2次,一般用菊酯類農藥,如2.5%溴氰菊酯乳油2 500~3 000倍液或阿維高氯1 000倍液噴霧。
3 綜防措施效果分析
通過2012年對核桃樹不同園區的防治,分別對黎城縣的黃崖洞、黎侯兩個鄉鎮的9個示范村進行防治效果進行了對比分析(表1)。
由表1可知,對照樹平均蟲果率為34%,防治后平均蟲果率僅有4%,通過上述方法對核桃樹舉肢娥的綜合防治,取得了明顯效果,經濟效益得到大幅度增加。在防治中,采取綜合防治法(農業防治與化學防治)防治核桃舉肢蛾較之傳統的單一使用化學防治法污染少、效果好。
針對黃崖洞鎮12株樹齡超過40a的大核桃樹產量對比,往年優質核桃平均產量只有150kg左右,收獲時黑核桃占50%以上,通過對舉肢蛾綜合防治后,2012年優質核桃總產量達到了470kg,挽回核桃損失300kg,是往年的3倍多。通過對核桃樹舉肢蛾綜合防治,為黎城縣核桃樹的大面積種植和豐產豐收起到了關鍵保障作用。
參考文獻
[1]王志祿,李正和.隴南核桃豐產氣候生態條件研究[J].甘肅氣象,1999,17(2):26-29.
[2]王志祿,李正和.隴南發展核桃的氣候條件分析[J].中國農業氣象,2000,21(2):55-56.
[3]周長征.平陰縣核桃種植氣象條件分析[J].山東氣象,2003,23(92):48-49. (責編:張宏民)endprint
摘 要:黎城縣種植核桃有著悠久的歷史,核桃被稱為黎城“四大寶”之一。由于舉肢蛾的危害,嚴重影響了核桃的品質與產量。該文著重研究了核桃舉肢蛾的防治方法,通過對兩個鄉鎮的9個示范村進行防治效果調查,取得了明顯效果,為核桃的豐產豐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關鍵詞:黎城縣;核桃舉肢蛾;防治
中圖分類號 S436.6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01-02-97-02
黎城縣位于太行山東翼南段,屬黃土高原一部分,以中等構造剝蝕侵蝕山地為主,境內群山起伏,溝壑縱橫,系復雜的山脈盤結而成,是太行山中的一個小型山間盆地。主要氣候特點是:冬季寒冷少雪,春季干旱多風,夏季熱而多雨,秋季比較涼爽。屬暖溫帶大陸性半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0.7℃,年平均降水量519mm,主要降水集中在7、8、9月這3個月,占到全年降水的60%以上,年平均無霜期184d,年平均日照時數2 548.5h。從氣候條件來講,該縣非常適宜核桃的種植,尤其適合縣城內廣大山區栽植。由于長期以來對核桃樹管理一直是空白,放任生長,管理粗放,導致生產過程中蟲害發生逐年加重,特別是核桃舉肢蛾的發生對核桃的品質和產量影響很大。筆者參考相關文獻[1-3],并通過對黎城縣2個鄉鎮的9個示范村進行防治試驗研究,取得了顯著效果。
1 舉肢蛾的特性與危害
核桃舉肢蛾屬展鱗翅舉肢蛾科,俗稱核桃黑或黑核桃,在山西核桃產區普遍發生,每年發生1代,尤其在陰坡、溝谷的果園、樹勢較弱、潮濕的環境發生較嚴重。老熟幼蟲在樹冠下的土內、雜草、石縫或樹皮縫中結繭越冬。6~7月化蛹,6月下旬為盛期,蛹期約7d,6月下旬至8月上旬大量成蟲出現。以幼蟲為害果實,幼蟲咬破果皮鉆入青皮層內危害,在果內危害期為30~45d,在果皮內縱橫串食,蟲道內充滿蟲糞,蛀入孔處出現水漬狀果膠,初期透明,后期變成琥珀色,被害處果肉被串食成空洞,果皮變黑,逐漸下陷,干縮,變黑,全果被蛀食空則變成黑核桃,脫落或干縮在樹枝上,對核桃的豐產豐收構成極大的危害。
2 綜防措施
2.1 農業防治
2.1.1 刨樹盤 由于越冬幼蟲相當一部分在核桃樹根部附近10cm深的土塊縫隙中越冬,所以要在入冬前對核桃樹樹盤下的土壤全部耕翻或挖翻1次,刨翻土層深度要達到10cm,有條件的施入農家肥并冬前澆灌。通過刨翻樹盤下的土壤,可將50%左右的越冬蟲繭凍殺。
2.1.2 刮樹皮涂白 在冬季用刮皮刀將多年枝干部位的粗裂、老翹皮刮掉,集中燒毀,刮樹皮時必須刮徹底,使越冬蟲繭無寄生之地,這樣可降低來年蟲害的越冬基數。刮皮后,將配制好的藥液(涂白劑就是用生石灰、石硫合劑原液各1份,加水10份以及食鹽及植物油少許配制)涂在樹干及刮過皮的部位,可將50%左右的越冬蟲繭滅殺。
2.1.3 摘蟲果 在每年的8月中旬至9月中旬摘除受到害蟲侵蝕的核桃銷毀。主要避免核桃舉肢蛾危害青皮核桃后將脫果墜入土中結繭越冬,在其脫果前將受害核桃摘掉集中銷毀,可有效降低害蟲越冬基數,減少第2a蟲口密度。
2.1.4 清園 對生長在平整地段且核桃樹集中的核桃園,在落葉后徹底清除園內的枯枝、病果、病梢、落葉及雜草等易攜帶病蟲的殘體,清園時要先樹上后樹下,將清除物集中燒毀,此法不僅能消滅掉部分害蟲,還能為核桃園補充鉀肥。
2.1.5 冠下覆土層 根據羽化成蟲出土力弱的特點,于越冬前成蟲羽化時,在樹冠下覆土2~3cm,可封殺大量即將羽化的害蟲。
2.2 化學防治
2.2.1 地面施藥 在成蟲羽化前(大約6月中旬前)開始施藥,藥劑一般用25%辛硫磷微膠囊劑,用量為每667m2用原藥液0.5kg兌150~200kg水噴灑。如果地面施藥效果好,就不需樹上噴藥,否則可通過查蟲卵,當有蟲卵核桃率達到1%時,開始進行樹上噴藥。
2.2.2 樹上噴藥 在卵孵化始期至末期噴藥殺蟲,在卵及初孵幼蟲期間要間隔10~15d連續噴2次,一般用菊酯類農藥,如2.5%溴氰菊酯乳油2 500~3 000倍液或阿維高氯1 000倍液噴霧。
3 綜防措施效果分析
通過2012年對核桃樹不同園區的防治,分別對黎城縣的黃崖洞、黎侯兩個鄉鎮的9個示范村進行防治效果進行了對比分析(表1)。
由表1可知,對照樹平均蟲果率為34%,防治后平均蟲果率僅有4%,通過上述方法對核桃樹舉肢娥的綜合防治,取得了明顯效果,經濟效益得到大幅度增加。在防治中,采取綜合防治法(農業防治與化學防治)防治核桃舉肢蛾較之傳統的單一使用化學防治法污染少、效果好。
針對黃崖洞鎮12株樹齡超過40a的大核桃樹產量對比,往年優質核桃平均產量只有150kg左右,收獲時黑核桃占50%以上,通過對舉肢蛾綜合防治后,2012年優質核桃總產量達到了470kg,挽回核桃損失300kg,是往年的3倍多。通過對核桃樹舉肢蛾綜合防治,為黎城縣核桃樹的大面積種植和豐產豐收起到了關鍵保障作用。
參考文獻
[1]王志祿,李正和.隴南核桃豐產氣候生態條件研究[J].甘肅氣象,1999,17(2):26-29.
[2]王志祿,李正和.隴南發展核桃的氣候條件分析[J].中國農業氣象,2000,21(2):55-56.
[3]周長征.平陰縣核桃種植氣象條件分析[J].山東氣象,2003,23(92):48-49. (責編:張宏民)endprint
摘 要:黎城縣種植核桃有著悠久的歷史,核桃被稱為黎城“四大寶”之一。由于舉肢蛾的危害,嚴重影響了核桃的品質與產量。該文著重研究了核桃舉肢蛾的防治方法,通過對兩個鄉鎮的9個示范村進行防治效果調查,取得了明顯效果,為核桃的豐產豐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關鍵詞:黎城縣;核桃舉肢蛾;防治
中圖分類號 S436.6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01-02-97-02
黎城縣位于太行山東翼南段,屬黃土高原一部分,以中等構造剝蝕侵蝕山地為主,境內群山起伏,溝壑縱橫,系復雜的山脈盤結而成,是太行山中的一個小型山間盆地。主要氣候特點是:冬季寒冷少雪,春季干旱多風,夏季熱而多雨,秋季比較涼爽。屬暖溫帶大陸性半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0.7℃,年平均降水量519mm,主要降水集中在7、8、9月這3個月,占到全年降水的60%以上,年平均無霜期184d,年平均日照時數2 548.5h。從氣候條件來講,該縣非常適宜核桃的種植,尤其適合縣城內廣大山區栽植。由于長期以來對核桃樹管理一直是空白,放任生長,管理粗放,導致生產過程中蟲害發生逐年加重,特別是核桃舉肢蛾的發生對核桃的品質和產量影響很大。筆者參考相關文獻[1-3],并通過對黎城縣2個鄉鎮的9個示范村進行防治試驗研究,取得了顯著效果。
1 舉肢蛾的特性與危害
核桃舉肢蛾屬展鱗翅舉肢蛾科,俗稱核桃黑或黑核桃,在山西核桃產區普遍發生,每年發生1代,尤其在陰坡、溝谷的果園、樹勢較弱、潮濕的環境發生較嚴重。老熟幼蟲在樹冠下的土內、雜草、石縫或樹皮縫中結繭越冬。6~7月化蛹,6月下旬為盛期,蛹期約7d,6月下旬至8月上旬大量成蟲出現。以幼蟲為害果實,幼蟲咬破果皮鉆入青皮層內危害,在果內危害期為30~45d,在果皮內縱橫串食,蟲道內充滿蟲糞,蛀入孔處出現水漬狀果膠,初期透明,后期變成琥珀色,被害處果肉被串食成空洞,果皮變黑,逐漸下陷,干縮,變黑,全果被蛀食空則變成黑核桃,脫落或干縮在樹枝上,對核桃的豐產豐收構成極大的危害。
2 綜防措施
2.1 農業防治
2.1.1 刨樹盤 由于越冬幼蟲相當一部分在核桃樹根部附近10cm深的土塊縫隙中越冬,所以要在入冬前對核桃樹樹盤下的土壤全部耕翻或挖翻1次,刨翻土層深度要達到10cm,有條件的施入農家肥并冬前澆灌。通過刨翻樹盤下的土壤,可將50%左右的越冬蟲繭凍殺。
2.1.2 刮樹皮涂白 在冬季用刮皮刀將多年枝干部位的粗裂、老翹皮刮掉,集中燒毀,刮樹皮時必須刮徹底,使越冬蟲繭無寄生之地,這樣可降低來年蟲害的越冬基數。刮皮后,將配制好的藥液(涂白劑就是用生石灰、石硫合劑原液各1份,加水10份以及食鹽及植物油少許配制)涂在樹干及刮過皮的部位,可將50%左右的越冬蟲繭滅殺。
2.1.3 摘蟲果 在每年的8月中旬至9月中旬摘除受到害蟲侵蝕的核桃銷毀。主要避免核桃舉肢蛾危害青皮核桃后將脫果墜入土中結繭越冬,在其脫果前將受害核桃摘掉集中銷毀,可有效降低害蟲越冬基數,減少第2a蟲口密度。
2.1.4 清園 對生長在平整地段且核桃樹集中的核桃園,在落葉后徹底清除園內的枯枝、病果、病梢、落葉及雜草等易攜帶病蟲的殘體,清園時要先樹上后樹下,將清除物集中燒毀,此法不僅能消滅掉部分害蟲,還能為核桃園補充鉀肥。
2.1.5 冠下覆土層 根據羽化成蟲出土力弱的特點,于越冬前成蟲羽化時,在樹冠下覆土2~3cm,可封殺大量即將羽化的害蟲。
2.2 化學防治
2.2.1 地面施藥 在成蟲羽化前(大約6月中旬前)開始施藥,藥劑一般用25%辛硫磷微膠囊劑,用量為每667m2用原藥液0.5kg兌150~200kg水噴灑。如果地面施藥效果好,就不需樹上噴藥,否則可通過查蟲卵,當有蟲卵核桃率達到1%時,開始進行樹上噴藥。
2.2.2 樹上噴藥 在卵孵化始期至末期噴藥殺蟲,在卵及初孵幼蟲期間要間隔10~15d連續噴2次,一般用菊酯類農藥,如2.5%溴氰菊酯乳油2 500~3 000倍液或阿維高氯1 000倍液噴霧。
3 綜防措施效果分析
通過2012年對核桃樹不同園區的防治,分別對黎城縣的黃崖洞、黎侯兩個鄉鎮的9個示范村進行防治效果進行了對比分析(表1)。
由表1可知,對照樹平均蟲果率為34%,防治后平均蟲果率僅有4%,通過上述方法對核桃樹舉肢娥的綜合防治,取得了明顯效果,經濟效益得到大幅度增加。在防治中,采取綜合防治法(農業防治與化學防治)防治核桃舉肢蛾較之傳統的單一使用化學防治法污染少、效果好。
針對黃崖洞鎮12株樹齡超過40a的大核桃樹產量對比,往年優質核桃平均產量只有150kg左右,收獲時黑核桃占50%以上,通過對舉肢蛾綜合防治后,2012年優質核桃總產量達到了470kg,挽回核桃損失300kg,是往年的3倍多。通過對核桃樹舉肢蛾綜合防治,為黎城縣核桃樹的大面積種植和豐產豐收起到了關鍵保障作用。
參考文獻
[1]王志祿,李正和.隴南核桃豐產氣候生態條件研究[J].甘肅氣象,1999,17(2):26-29.
[2]王志祿,李正和.隴南發展核桃的氣候條件分析[J].中國農業氣象,2000,21(2):55-56.
[3]周長征.平陰縣核桃種植氣象條件分析[J].山東氣象,2003,23(92):48-49. (責編:張宏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