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曉昂
最糾結汽車實施“三包”
2013年1月,《家用汽車產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正式出臺,這個歷經11年,修訂400稿,被稱為“明確了家用汽車產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的部門規章雖然已經在10月正式實施,但其中一些條款及政策影響卻讓人頗為“糾結”:“舉證難、鑒定難、索賠難”這三大問題能否得到解決?實施后,三包的有效期是否變短了?消費者更換或退貨是否該支付使用補償?能否建立第三方的鑒定機構來把控公正性?受保護對象是否過于有限?可以說,圍繞著“三包”的具體執行,還充滿著太多的不確定因素。
最爭議品牌管理辦法修訂
雖然2013年已經過去,但備受爭議的《汽車品牌銷售管理實施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的修訂工作仍在密集征求各方意見。這個被認為是幫助汽車經銷商減輕負擔和壓力的“辦法”,圍繞著汽車品牌銷售代理合同、建立經銷商退出機制、廠家對于建店投資的要求、汽車廠商商務政策等主要內容進行。但在當前國內汽車市場環境已悄然發生變化的情況下,如果不能在經銷商和廠家達成共識的基礎上進行,該“辦法”最終能夠落于紙面的日子可謂是“遙遙無期”。
最嚴厲尾氣排放環保法規持續升級
2013年2月1日,北京市第五階段機動車排放地方標準正式實施。這個具有“領跑”意義的地方性環保法規的出臺,拉開了2013年全年一系列相關法規的帷幕:“京五”之后,上海和廣州也緊隨其后宣布實施五階段排放標準的時間表;環保部也加快了“國五”標準的制定。6月,國務院會議部署實施《大氣污染防治十條措施》;7月,《商用車國Ⅳ排放標準》實施;9月國務院發布《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臨近年底,北京市人大常委會三審《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草案)》,這個被稱為“史上最嚴”的法規對于機動車大氣污染的防治祭出重拳,且極有可能成為全國其他大城市效仿的“樣本”。
最無奈汽車限購城市擴大
為了緩解城市擁堵,為了減輕城市污染……種種“原因”和“理由”造成了對汽車采取限購措施的城市范圍不斷地擴大的事實。2013年年底,天津突然出臺的“限購限行”措施,使其成為自上海、北京、廣州、貴陽之后,中國實施限購措施的第五座城市。不論是出于何種目的,這些各種“限購限行”措施也許能夠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在政策影響下,最為無奈的恐怕是普通消費者。據悉,天津市的政策一出,很快引發了民眾的恐慌性購車,多家4S店庫存轎車被搶購一空。
最淡定取消一般公務車
2013年11月2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明確指出,“取消一般公務用車,保留必要的執法執勤、機要通信、應急和特種專業技術用車及按規定配備的其他車輛,普通公務出行實行社會化提供,適度發放公務交通補貼。”自此,中國品牌汽車企業期望通過公務車采購來提升品牌形象的“公務車之路”畫上句號。不過,與激烈的輿論猜測不同,相關企業普遍反應“淡定”,對于這些企業來說,與其抱怨政策的“爽約”,不如踏踏實實修煉內功,在市場和消費者面前實現真正的提升。
最期待新能源汽車產業政策
2013年9月17日,財政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四部委聯合下發文件明確混合動力、純電動轎車和大巴的具體補貼標準和額度,并將補貼范圍擴展到了全國范圍。此次補貼政策的特別之處在于規定了推廣外地品牌的比例不低于30%,使得地方對于本地品牌的保護被削弱。此外,為鼓勵能效,補貼方式也從針對電池容量進行補貼改為以續航里程為準。11月26日,四部委正式批復確定23個城市和5個省份城市群成為首批新能源汽車示范城市。新能源汽車產業政策日趨明朗,讓人們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增添期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