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整零之間的“生態關系”
探討整車和零部件之間的關系,現在比較時尚的是“生態關系”。過去整車和零部件是依靠關系,或是相依關系,甚至還存在一種買賣關系。整車是買,零部件是賣,他們之間地位不平等,這給零部件企業帶來一些壓力。
所謂整車與零部件企業之間的“生態關系”。第一,整車企業看重的是與OEM建立長期穩定的供需關系,保障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零部件對整車要真誠,整車對零部件企業也要誠信,這一點非常重要。第二,不斷創新開發競爭產品,與OEM共同打造整車品牌并帶來溢價能力。第三,做強做大核心產品的經營規模,實行產品技術供貨的快速復制,向規模化要效益。第四,突出專業化經營,打造專業化的引領者,成為OEM信賴的供應商,比如博世、電裝等國際零部件企業,盡管他們規模很大,但其專長仍十分突出。那么整車對零部件也有基本要求,一是研發能力;二是質量自控能力;三是成本競爭力;四是管理能力;五是供貨保障能力。從整車的角度看,我們認為零部件具備以上五方面能力非常關鍵。
整車企業品牌塑造關鍵是總成創新,高品質制造以及優質的服務創新。零部件企業要注重的是專業化生產、創新積累、規模經營、專業引領以及穩定的客戶。他們之間是相依相存,不可替代的。在產業分工上,互相依存,整車是不可能做零部件,零部件要做大也不可能做整車。在經營發展上,互相支撐。從長遠戰略上,他們之間是共創未來的關系。所以整零的這種“生態關系”,也為整零企業創造了和諧發展環境和廣闊空間。
自主零部件企業必須找到進入配套體系的通道
零部件的發展,離不開整車。整車發展由快速慢慢進入穩定發展時期。我國整車行業已逐漸進入整合期,競爭激烈且壓力大,其實零部件行業也是一樣,最好的發展時期已經過去。現在零部件企業面臨的壓力和困難,和前幾年不是一個概念。在中國的德、美、日、韓等各車系供需配套的游戲規劃都不一樣,進入的零部件配套體系也不一樣。我們知道跨系很難,抱怨也沒有用,自主零部件企業必須找到自己的進入通道。
我們建議,從研發平臺來看,同行業有不同的技術,有沒有可能找到一種方式,幾家零部件企業共同合作研發產品,按規定配置知識產權和市場,這樣可以形成一個合力,更好地促進發展。現在零部件的發展涉及技術很多,如果協會發揮溝通的橋梁作用,把各種技術進行串聯,這將對中國零部件發展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
探索整車全資或合資投入模式
江淮汽車的零部件事業,經歷過幾個階段的發展。最早造玻璃,20世紀80年代一心一意造整車,把發動機廠注銷了。后來又發現,沒有零部件,主機廠很難持續支撐。在2012年12月,江淮汽車新成立專門的零部件管理建設部,主要負責零部件的投資和管理。江淮實現的作法是,一掌控、二掌握、三市場化戰略采購。自主品牌零部件的發展,自己投入模式是對還是錯,江淮汽車零部件仍在探索中。
零部件企業需具備系統集成能力和創新能力
2013年中國汽車零部件銷售額會超過4000億元,其中大部分來自主機廠的貢獻。2013年中國汽車產量達2100萬輛,2017年有望達3000萬輛,中國早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但跟發達國家相比,汽車保有量還遠遠不夠。我們預測隨著中國經濟和汽車業往前發展,市場空間還是非常巨大的,特別是整車廠與零部件企業之間的供應關系也會變得越來越重要,未來越來越多的外資品牌會在中國進行大量的投資。據統計,本行業全球60%投資都流向了中國,其中以底盤、動力總成、傳動系統為主要投資熱點。整車廠對零部件也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未來整車廠所要求的零部件企業,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單純零部件供應商,而是能夠給整車廠提供系統解決方案的供應商,特別對供應商系統的集成能力、創新能力有非常高的要求,這就需要零部件企業在先進技術開發的早期,就與整車廠進行非常緊密的合作。
“整·零”是戰略合作關系
“整零”關系,如果僅是買賣關系的話,那層面就太低了,而是要形成戰略合作關系。“整零”協作,整車引導的同時,零部件企業要靠市場規律辦事。以整車引領指明方向,零部件要努力滿足整車要求,這在日系車中體現的非常充分。現在華域汽車旗下中外合資企業的比例比較高,給桑塔納、通用、別克、榮威等配套。2008年,世界零部件行業局勢發生比較大的變化。全球傳統的汽車市場進入低谷,國際主要整車企業已大規模進入,中國是全球市場的重要部分。之后,新產品不斷的涌現,特別是全球平臺的車型,對我們零部件企業來說面臨著很大挑戰。
我提幾個建議,一是在整車層面的技術規劃非常重要。要對核心零部件有規劃,對未來技術發展趨勢有規劃。二是中國零部件企業應以全球市場競爭的標準要求自己。我們要走出去,通過全球的競爭體現自己的競爭能力。我們現在的認識,不是走不走出去,但不走出去,可能連中國市場也保不住。為中國零部件行業的發展,有條件的企業都應該走出去。
立足自主創新,尊重合資合作,尊重競爭對手
廣汽集團零部件板塊發展堅持以下幾點。第一,并組合資合作不動搖,這是發展的根本。廣汽發展的13年中,所有合資的外方,在海外市場上都是名列前茅,比如廣州電裝等。第二,立足改革創新不動搖。只有在變化中才能生存,不能守著以往功勞洋溢得利,也不能小富立安。廣汽零部件一貫秉承學習的態度,向老大哥學習,向前輩學習,向外資合作方學習,向競爭對手學習。第三,立足自主研發不動搖。我們現在的瓶頸是不知道選擇什么作為技術研發的切入點。我們現在不缺市場,不缺資金,但在切入點方面,我們很矛盾,是直接跟隨大企業去做,還是“自己跑”。堅持這三點,尊重合資合作,尊重競爭對手,我相信廣汽零部件未來有一個很好的發展。
堅持自主發展,緊跟客戶需求
亞普公司堅持全球一體化的市場競爭。自主發展,異軍突起;緊跟大客戶,使亞普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到國外先進的制造技術;使管理體系始終保持與世界同步的水平;使產品研發和生產技術不斷得到提升。我們成功的原因是抓住了一個起點高,生命力強的好產品,先發優勢奠定基礎;企業的成長正值中國汽車工業持續、快速增長的 “天時”;股東高瞻遠矚,鼎力支持企業發展;自主研發、規模化制造、管理創新;管理團隊敬業,員工隊伍忠誠;產品本土化適應了全球化競爭;成長性、延續性和前瞻性的合作,始終鞭策亞普,不進則退。endprint
我們取得成功得益于以下幾方面。一是技術地位決定市場地位,市場地位決定企業地位;二是研發支撐信息管控;三是規模化運營“抵”成本動作;四是始終生產具有國際品質的產品;五是以一流的技術與服務滿足客戶的需求;六是管理文化與國際相近、相融、管理理念、做事方法、游戲規則與國際接軌。
以協同定義“整·零”關系
現在有人把全球汽車行業的整零關系分為三類,一是以歐美為代表的平行發展模式。零部件企業獨立整車企業之外,零部件企業自由競爭;二是以日韓為代表的塔式模式,整車與零部件企業之間是利益共同體,會有很強的資本合作關系;三是中國最早的一汽、東風公司的計劃經濟時期的模式,即零部件附屬于整車企業。據我了解,在中國現在仍有部分企業是這種模式。整零關系,并不是一層不變的。現在歐美企業也是特別強調整車和零部件共同合作的關系;在日韓整車企業中,也有全球化采購零部件的傾向,也包括東風內部。這是未來整車和零部件發展關系的傾向。
東風集團的整零關系,走復合型路線。零部件是東風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起到強烈的支撐作用。從股權關系上,東風的所有整車與零部件沒有直接的股權關系,是平行關系或業務關系。從業務方式上,我們給內部供貨的同時,也開辟了外部市場,內與外業務比為7:3。從市場來看,東風企業內部企業與非東風企業是同臺競爭,可以說東風是非常開放的整車企業。東風公司的零部件企業沒有完全中性化,沒有強烈地受到整車的控制。因此,東風公司的整零關系以協同定義,在此模式下整車與零部件是同步平等關系。
以開放的態度 做大做強零部件企業
我們感覺汽車電子等高技術的產品,在國內的競爭都是國際品牌,幾乎沒有看到中國品牌,比如,博世、德爾福,中國嫣然成了國際巨頭的集散地。關鍵零部件基本都被外資壟斷,外資零部件企業也在增加合作,加強行業引導,人員規劃,所以中國品牌零部件發展道路很艱難。
站在個人角度看,上汽華域、東風、一汽等幾個大的汽車集團都有自己的零部件體系。現在看來整車企業應該開放自己的零部件企業。不僅自己,外面的也可以進來,自己的優秀供應商也可以走出去。要有開放的態度,自己在內部做的強大不算強大,要進入充分競爭才能做大做強。當然開放過程中有機遇也有風險。
“整·零”共擔風險,共同進步
關于“整零”關系,我主要談兩點:一是整車企業和零部件供應商應該是共擔風險和共同進步的關系。我們認為汽車行業的最終客戶是司機及其家屬,所以我們應為生產汽車的客戶提供一些方案。現在零部件企業所生產的產品都非常微小,如果把這些微小的零部件集合在一起貢獻就非常大。如何把每一個產品都進行輕量化改善,整車能夠得到10%的輕量化改進的話,那么對整車的節能低耗作用也是非常大的。二是中國汽車市場在不斷發展,客戶對汽車的要求也在不斷挑剔。整車和零部件應該共同協力開發和成長,我們從開發的最初階段就和整車進行分享,并與其建立一種信賴的關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