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育鋒 馮繼榮
(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眼科醫院,741000)
準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鑲術治療近視2年療效分析
周育鋒 馮繼榮
(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眼科醫院,741000)
目的 分析準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鑲術(LASIK)治療近視2年的效果。方法 術前按屈光度(等值球鏡)的高低分3組:Ⅰ組屈光度–0.75~–6.00 D;Ⅱ組屈光度–6.25~–10.00 D;Ⅲ組屈光度>–10.00 D。采用美國Visx Star S4準分子激光儀行標準LAISK治療,術后隨訪2年,觀察其視力、屈光度的變化和并發癥等情況。結果 術后2年裸眼視力≥1.0的眼數分別占96.8%、89.0%、61.2%;≥1.0的眼數各組比較,Ⅰ組與Ⅱ組、Ⅰ組與Ⅲ組、Ⅱ組與Ⅲ組間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均<0.01);術后2年屈光度在±1.00 D以內者分別占90.8%、76.8%和51%;屈光度在±1.00 D的眼數各組比較,Ⅰ組與Ⅱ組、Ⅰ組與Ⅲ組、Ⅱ組與Ⅲ組間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均<0.01);全部患者無嚴重并發癥。結論 LASIK治療中、低度近視遠期效果理想,具有安全、有效及預測性好、術后穩定的優點。
準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鑲術;近視;療效;視力;屈光度
準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鑲術(laser in situ keratom ileusis, LASIK)是目前眼科屈光手術的主流方式,近期療效比較滿意。為了更好地了解其中遠期療效,對我院LASIK術后2年患者進行了隨診觀察。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LASIK治療近視患者共320例(624眼),其中男174例、女146例;平均年齡(24±5.4)歲;屈光度–0.75~–13.00 D。全部患者均隨訪2年。術前按等值球鏡屈光度分為3組:Ⅰ組屈光度–0.75~–6.00 D;Ⅱ組屈光度–6.25~–10.00 D;Ⅲ組屈光度>–10.00 D[1]。
1.2 手術方法 術前常規檢查,采用法國Moria公司生產的Moria M2型旋轉式角膜刀和美國Visx Star S4準分子激光儀,激光波長193 nm,能量650 MJ,脈沖頻率10 Hz。根據患者的年齡、職業、角膜厚度及屈光度高低設計切削的深度和直徑。常規沖洗消毒,倍諾喜表面麻醉,鋪無菌孔巾,置開瞼器,角膜顳側做好標記,放置負壓吸引環,做直徑8.0~9.0 mm、厚度90~140 μm、蒂位于角膜上方的板層角膜瓣,翻轉暴露基質床,按術前設計參數切削。平衡液徹底沖洗,復位角膜瓣,滴0.3%可樂必妥滴眼液,戴眼罩防護。

表1 LASIK術后裸眼視力≥1.0的患者統計

表2 LASIK術后屈光度在±1.00 D的分布情況
1.3 術后處理 術后第1天觀察角膜瓣復位及視力情況。滴0.3%可樂必妥滴眼液,4次/d,共7~10 d;0.1%氟米龍滴眼液,4次/d,每周遞減1次,大約4周,并根據屈光度的變化,決定是否繼續使用;人工淚液一般使用1~3個月。屈光度高、角膜薄的患者術后加滴1%美開朗滴眼液,2次/d。術后1 d、1周、1個月、3個月、6個月、1年、2年常規復查視力、屈光度、裂隙燈、角膜地形圖、眼壓等。
2.3 并發癥 角膜瓣形成不全2眼(占0.3%);瓣皺褶6眼(占0.96%);上皮植入5眼(占0.8%);角膜層間異物殘留36眼(占5.77%);眩光和夜間視力下降20眼(占3.2%);欠矯8眼(占1.3%);激素性高眼壓5眼(占0.8%);單純皰疹病毒性角膜炎2眼(占0.3%)。
屈光手術后裸眼視力是衡量手術效果的主要指標。本文視力統計結果表明,術后1個月和2年各組間視力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說明近視度數越低,術后視力達到1.0的例數越多,也證明了術前設計與術后結果的符合率越高,手術效果越好。同組術后1個月與2年的視力比較結果說明,隨著時間推移<–10.00 D的近視視力遠期穩定性更好。
術后屈光度控制在預期的±1.00 D內,說明手術的預測性強。LASIK術后屈光狀態多為過矯并逐漸向正視過渡,一般術后6~12個月趨于穩定。本組術后1個月屈光度在±1.00 D的眼數,Ⅰ、Ⅱ、Ⅲ組分別占92.2%、88.6%和79.6%,且Ⅰ組比Ⅱ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Ⅰ組與Ⅲ組、Ⅱ組與Ⅲ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說明中、低度近視的預測性高于高度近視。三組術后1個月與2年屈光度在±1.00 D的眼數比較,Ⅰ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Ⅱ組和Ⅲ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說明術后2年低度近視的屈光回退低于高度近視組,中遠期療效更為穩定。
術后視力和±1.00 D的屈光度都說明–10.00 D以下近視患者術前預期設計的符合率更高,隨著時間推移,中、低度近視在術后裸眼視力和屈光度的穩定性上都明顯優于高度近視。主要原因是
角膜膠原纖維和細胞介導的基質增生,角膜基質高度增加導致的屈光回退[2],同時也與高度近視本身的病理性改變,術后角膜變薄,出現中央輕度膨隆、角膜重塑有關[3]。此外,本組患者中以升學體檢為目的學生比例較高,屈光度發育欠穩定,也是遠期穩定性降低的因素。我們綜合分析患者手術前后檢查情況,對可能發生屈光回退的患者增加糖皮質激素眼液用量和療程,并加用降眼壓藥物[4],有效地增加了術后視力和屈光度的穩定性,減少了屈光回退的發生率。
本組角膜瓣形成不全2眼,均由術中負壓丟失造成,經瓣復位,3個月后改行PRK手術,取得良好效果。瓣皺褶6眼,經再次掀瓣清理沖洗復位后,視力未受影響。角膜上皮植入是手術器械帶入層間的上皮細胞沖洗不徹底所致[5],有發展趨勢者,需在顯微鏡下徹底清除,不影響手術效果。角膜層間異物殘留36眼(占5.77%),主要源于棉布巾、吸血海綿、敷料或刀頭上的金屬碎屑,提高手術技巧可減少發生。10例(20眼)術后半年仍有眩光,均不影響正常生活,現行波前像差引導的個性化手術,可減少眩光發生,提高夜視力。8眼術后1 d發現欠矯≥–1.00 D,視力較差,其中4眼3個月穩定后行原瓣下LASIK,效果滿意,另4眼尚在觀察中。3例(5眼)發生高眼壓,經調整激素用量或改用非甾體類抗炎滴眼液,眼壓恢復正常。單純皰疹病毒性角膜炎1例(2眼),術后3 d發病,經抗病毒3周治愈,隨訪未復發。
總之,通過對本組患者2年的隨訪,LASIK治療近視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方法。治療中低度近視的有效性、預測性和穩定性優于高度近視,但術中和術后的并發癥亦是不容忽視的問題。我們相信,隨著設備的進步和技術的完善,這些問題會得到更好解決。
[1] 陳蓓莉.準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鑲術治療近視療效觀察[J].中國基層醫藥,2006,13(7):1150.
[2] Moller-Pedersen T, Cavanagh HD, Petroll WM, et al. Stromal wound healing explains refractive instability and hazed development after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J]. Ophthalmology, 2000, 107(6): 1235-1239.
[3] 孫慧蘭,富質潔,裴曉梅,等.準分子激光角膜切削術治療高度近視遠期療效分析[J].眼視光雜志,2000,2(4):210-212.
[4] 牟章兵,朱晉,李旭松,等.個體化用藥方案預防LASIK術后屈光回退回顧性研究[J].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09,27(8):840-841.
[5] 李海麗,GuyChan,吳靜安,等.LASIK術后角膜上皮植入的發生及處理[J].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01,19(6):424-426.
《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關于做好鄉村醫生執業證書有效期滿再注冊有關工作的通知》解讀
近期,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印發《關于做好鄉村醫生執業證書有效期滿再注冊有關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現對《通知》有關要點解讀如下:
一、《通知》出臺的背景和必要性
2004年1月1日起《鄉村醫生從業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實施。《條例》明確提出我國實行鄉村醫生執業注冊制度。按照規定,鄉村醫生執業證書有效期為5年,有效期滿后必須申請執業再注冊。2009年,原衛生部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做好鄉村醫生執業證書有效期滿再注冊有關工作的通知》(衛辦農衛發[2009]149號)。2014年,鄉村醫生執業證書距2009年換證將滿5年,需要按照《條例》規定再次進行換證。為做好鄉村醫生執業證書有效期滿再注冊有關工作,我委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做好鄉村醫生執業證書有效期滿再注冊有關工作的通知》,擬對2014年各省(區、市)鄉村醫生執業再注冊相關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
二、主要內容
一是明確了鄉村醫生執業證書有效期滿5年進行再注冊(以下簡稱執業再注冊)的對象:按照《條例》規定獲得鄉村醫生執業證書滿5年且擬繼續在村醫療衛生機構從業的鄉村醫生,不包括在村衛生室從業的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
二是對省級和縣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提出了工作要求。
三是提出執業再注冊與鄉村醫生業務考評和職業道德評定相結合。
四是要求縣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將執業再注冊有關政策告知符合條件的鄉村醫生,并對不符合再注冊條件的鄉村醫生不予注冊、注銷注冊并收回鄉村醫生執業證書。
五是要求省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協調地市、縣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調查核實違法辦理鄉村醫生執業再注冊等行為,并按照《條例》等有關規定進行處理,處理結果予以公布。
六是對鄉村醫生執業證書的格式和印刷進行了明確。
七是明確指出開展執業再注冊工作所需經費和印制鄉村醫生執業證書所需經費按照原衛生部辦公廳《轉發關于不宜收取鄉村醫生執業注冊費復函的通知》(衛辦規財發〔2004〕43號)執行。
八是要求地方各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做好再注冊工作。
九是對再次明確新進入村醫療衛生機構從事預防、保健和醫療服務的人員應當具備的資格。
1672-7185(2014)02-0053-03
10.3969/j.issn.1672-7185.2014.02.028
2013-11-13)
R778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