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蘭(蘭州石化公司研究院)
提高重油催化裂化裝置低溫位熱量的利用率
胡海蘭(蘭州石化公司研究院)
重油催化裂化裝置是石化企業的重點耗能裝置。為進一步提高重催裝置低溫位熱量的利用率,降低裝置能耗,對低溫熱水循環系統當前實際生產運行數據進行了評估計算,發現由于富氣壓縮機入口溫度的瓶頸,低溫熱水循環使用了循環水冷卻和蒸汽加熱,操作不合理,能效非常低。因此,依據模擬優化結果,進行300×104t/a重催聯合裝置優化低溫熱水系統試驗,以提高氣分裝置換熱水低溫位余熱的利用效率,降低蒸汽消耗。試驗結果表明,裝置能耗顯著降低。
重油催化裂化低溫熱水余熱利用優化節能
根據實際生產情況,300×104t/a重催聯合裝置優化低溫熱水系統試驗于2009年12月23日至30日期間進行,主要達到下述目標:在不影響氣分裝置產品質量的前提下,通過降低換熱水進氣分裝置溫度2℃,減少E513加熱蒸汽用量,確定換熱水溫度降低后能否滿足換熱器熱負荷需要;關小E503、E505、E506副線閥(開度),以提高氣分裝置換熱水低溫位余熱的使用效率;減少板框換熱器E212循環水用量。
40×104t/a氣體分餾裝置是300×104t/a重油催化裂化裝置聯合配套裝置,以氣體精制裝置脫硫后的液態烴原料為主,設計年加工規模為40×104t,年加工時數為8000 h。40×104t/a氣體分餾裝置采用七塔精餾工藝技術,比傳統六塔多了一個脫異丁烷塔,進一步把異丁烷和異丁烯分開。所需熱源主要以300×104t/a重油催化裂化裝置輸出的低溫熱水為主,以1.0 MPa蒸汽通過換熱水加熱器E-513輔助加熱至給定溫度,合理地與300×104t/a重油催化裂化裝置進行了熱聯合。
為確保本次試驗順利進行,車間確定了詳細試驗方案。
1)試驗開始前,由分廠生產調度協調,確保試驗期間裝置加工量能維持在54 t/h,操作條件平穩。
2)試驗前,平穩換熱水進裝置流量FI5137在850~880 t/h。
3)制定詳細的操作條件數據收集表格,試驗開始前一天(12月22日)組織對40×104t/a氣體分餾裝置進行空白數據的收集,作為試驗的對比基礎。
4)將換熱水進裝置溫度TIC5111由133℃降至132℃,調整C501進料預熱器、各塔底重沸器殼程出口管溫度控制以及E503、E505、E506副線,控制C501進料溫度、各塔底溫度在工藝要求范圍;同時根據換熱水返罐溫度變化調整E212循環冷卻水用量,確保催化換熱水溫度在試驗前后保持一致。收集相關操作條件數據,考察降溫后的初步效果。
5)繼續將換熱水進裝置溫度TIC5111由132℃降至131℃,調整C501進料預熱器、各塔底重沸器殼程出口管溫度控制以及E503、E505、E506副線,控制C501進料溫度、各塔底溫度在工藝要求范圍;同時根據換熱水返罐溫度變化調整E212循環冷卻水用量,確保催化換熱水溫度在試驗前后保持一致。收集相關操作條件數據,考察降溫后最終的試驗結果。
6)制定詳細的氣分裝置質量分析測試計劃,加強氣分崗位操作監控。當出現因試驗調整造成裝置質量波動時,應立即恢復至試驗前的操作條件,確保產品質量合格。
40×104t/a氣分裝置換熱水溫度調整試驗于2009年12月23日開始進行。整個試驗分兩個階段:
在20例眶內容物剜除病例中,大于61歲的患者有11例,以眼瞼惡性腫瘤為主要病因。在大于40歲的患者中結膜惡性黑色素瘤占第1位。2例5歲以下患者均因視網膜母細胞瘤眶內侵犯而行眶內容物剜除術。病理結果分析見表3。
第一階段:TIC5111給定值降至132℃,觀察相關操作條件變化情況,平穩操作4天。
第二階段:12月27日將TIC5111給定值降至131℃,觀察相關操作條件變化情況,平穩操作3天,確定換熱水溫度是否滿足塔底重沸器熱負荷需要。整個試驗共7天。
4.1主要操作條件
根據對試驗期間數據的收集整理,以試驗開始前23日13∶00—15∶00數據為基準,保持試驗前后C501進料量FC5101、催化換熱水溫度T5183A、換熱水返D208溫度T3406基本一致的前提下,確定29日1:00—3:00數據為試驗后結果較為準確。23日13:00蒸汽耗量30.7 t,29日1:00 26.9 t,每小時蒸汽節約量為3.8 t(表1)。
試驗期間,根據換熱水返D208溫度變化,及時調整板框換熱器E212/1~8循環水用量,以確保試驗過程中催化換熱水溫度T5183A基本一致。由于E212/1~6循環水用量現場不具備在線測量條件,因此只對E212/7.8循環水用量進行了在線測量(表2)。由表2可以看出,E212/7.8循環水用量明顯下降。由于在線測量受多方面因素影響,精度有限,因此,測得的循環水流量只能作為參考,在經濟效益分析上忽略不計。

表2 循環水流量隨時間的變化
4.2原料及產品分析
根據試驗情況,原料性質變化對試驗結果造成的影響可忽略(表3)。

表3 液態烴性質

表1 主要操作條件

表4 主要產品性質
4.3E513加熱蒸汽流量變化情況
圖1為試驗期間(23日—31日)E513加熱蒸汽流量F5136變化。由圖1可知,隨著換熱水進裝置溫度TIC5111的降低,E513加熱蒸汽流量呈現明顯的下降趨勢。試驗后期TIC5111降至131℃,相關操作條件控制較平穩,E513加熱蒸汽流量基本在20~28 t/h范圍內變化。

圖1 試驗期間E513加熱蒸汽流量變化情況
4.4脫丙烷塔底重沸器熱負荷變化情況
圖2中上趨勢為脫丙烷塔底溫度變化,下趨勢為塔底溫度控制閥閥位變化。從圖2可以看出,試驗期間,隨著換熱水進裝置溫度的逐步降低,塔底溫度控制閥明顯開大,閥位由試驗前的61%增大到試驗后的70%。試驗期間,脫丙烷塔底溫度能較好地控制在110~112℃范圍內,未出現較大波動,確定換熱水溫度降至131℃完全能滿足脫丙烷塔底重沸器熱負荷要求。由于在裝置內所有以換熱水為熱源的換熱器中,脫丙烷塔底重沸器所需換熱水溫位最高,因此,換熱水溫度降至131℃完全能滿足裝置所有塔底重沸器及C501進料預熱器熱負荷需要[1]。

圖2 試驗期間脫丙烷塔底重沸器熱負荷變化情況
4.5E503、E505、E506副線閥開度變化情況
圖3為E503、E505、E506副線閥開度變化及副線流量變化。從圖3可以看出,試驗前E503、E505、E506副線閥開度為9扣,降低換熱水進裝置溫度至131℃后,逐步關小E503、E505、E506副線閥,以提高E503、E505、E506換熱水低溫位余熱的使用效率。操作調整平穩后,E503、E505、E506副線閥開度維持在4扣。根據試驗期間截圖及數據記錄,副線閥換熱水流量由試驗前的170~180 t/h降至試驗后的130~140 t/h。

圖3 試驗期間E503、E505、E506副線閥開度及流量變化情況
選取試驗期前23日13∶00蒸汽耗量30.7 t/h為基準,29日1∶00蒸汽耗量26.9 t/h為結果進行對比,基本經濟效益分析列于表5。試驗可降低裝置能耗(標煤)5.35 kg/t,每年為蘭州石化公司增加收入274.45萬元。
10.3969/j.issn.2095-1493.2014.012.004
胡海蘭,高級工程師,2010年畢業于華東理工大學,從事能量優化技術研究工作,E-mail:cnhhl@163.com,地址:甘肅省蘭州市西固區清水街17號蘭州石化公司研究院,730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