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麗莉
猶如長長的奔跑,一程一程,向著目標奮力前行;就像艱難的攀登,一步一步,朝著峰頂絕不松勁。在追逐內蒙古版“中國夢”的征途中,我們進入了關鍵的2014年。
1月14日,自治區“兩會”大幕開啟,新風撲面而來。熱議話題引人注目,應接不暇,民生依然是最熱的話題。“堅持民生優先”, 成為“兩會”期間最溫暖的話語。
暖暖的民生情懷
盤點2013年的民生賬單,我們欣喜地發現,自治區黨委政府年初承諾的民生實事基本兌現。這一年,全區財政民生支出2340億元,占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比重達到63.6%;這一年,城鄉居民收入在增長,脫貧人口在增加,社會保障標準在提高,保障房建設步伐在加快……民生保障得到較好落實。
“各位代表,我們要按照中央‘守住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輿論的要求,結合自治區實際,統籌做好就業、教育、住房、社會保障、收入分配、公共安全等各項民生工作,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編織好保基本、兜底線、促公平、可持續的‘安全網,盡心竭力地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讓全區各族群眾充分享受到改革發展成果。”今年,巴特爾主席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又提出了新的民生之諾。
相較于對“過去一年問題怎么看”,《政府工作報告》更是把眾多筆墨放在了“未來一年難題怎么干”上,“確保新增城鎮就業25萬人以上,新開工城鎮保障性住房24萬套,農村牧區危房改造完成13萬戶以上,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新農合參合率穩定在95%以上,力爭貧困人口減少40萬、貧困人口人均增收15%以上……”細讀這些新的民生實事,數字或許是抽象的,但所傳遞的,卻是有溫度的民生情懷。內蒙古將用行動踐行習總書記所講的:“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奮斗的目標。”
厚重的民生責任
民生連著民心,民心關系國運。不變的民生主題,不僅體現在《政府工作報告》里,也體現在“兩會”代表、委員參政議政的討論中。他們立足自身崗位,主動擔當民生責任。
就業是民生之本。政協委員李相合今年帶來的提案是《促進城鎮困難群體就業的建議與對策》,提案主要涉及“4050”人員和大學生就業、困難人群再就業問題。他說:“只要有了穩定的就業環境,百姓的生活就會改善,處理好困難群體的就業是轉變嚴峻就業形勢的重要著力點。”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13年我區加強城鄉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公立醫院改革、城鄉居民大病保險試點等工作進展順利,這些成績令我們 ‘衛生人倍感振奮,也深感肩上的責任更重了。”人大代表齊雙山口中的“責任”,就是全力推進蒙醫藥事業發展。他認為,集中精力培養蒙醫藥學術優秀人才、全力推進學術研究,是蒙醫藥下一步發展的關鍵環節和重中之重。
其格樂是一名來自鄂溫克族自治旗伊敏蘇木阿貴圖嘎查的80后代表,說起被選為人大代表的事,他很感慨,“這個過程讓我更關注民生問題、更感責任重大了。參加完‘兩會之后,我回到嘎查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為困難戶解決住房問題。目前,我們嘎查里80%的困難戶都住上了保障房,我要讓剩余的困難戶在春節前住上新房,讓他們安全過冬,溫暖過年。”
殷切的民生期待
“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是黨的十八大作出的莊嚴承諾。在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中,對教育、醫療、養老、就業等百姓期盼的民生問題都做了積極回應,這更讓人民群眾對持續改善民生充滿期待。
“教育投入沒有達到占全區GDP 4%的規定。”政協委員凌呼君認為,這與國家的要求、自治區的發展需要以及廣大干部群眾的期待是不相符的。今年“兩會”,教育問題成為很多代表和委員關注的民生熱點。“民族教育過度集中在城鎮,牧區的孩子上學遇到很多困難,希望政府加大對民族教育的投入。”政協委員白音門德對民族教育尤為關注。
來自阿左旗的陶慧霞代表,則更為關注教育扶貧工作。她說:“《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強調,不讓貧困家庭的學生輸在起跑線上。”
醫療衛生事業同樣是關系千家萬戶幸福生活的重大民生問題。尤其是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更是廣大人民群眾的迫切愿望。
“希望加大對邊遠貧困落后旗縣標準化醫院建設的扶持力度,提高醫院的綜合救治水平及應急能力,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多方位的醫療保健需求。”龔有軍代表強烈呼吁。
“應繼續開展全區范圍的愛國衛生活動,不斷推進自治區醫藥衛生事業發展。”亢貴厚委員建議。
此外,“希望政府能加大老年公寓建設的投入力度”、“舌尖上的安全應受到社會廣泛關注”、“應繼續實施安居工程,加大棚戶區和農村牧區危房改造力度”……代表、委員們對其他民生問題的關注熱度同樣不減。他們積極建言,期望自治區出臺更多更實惠的民生政策,讓全區人民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