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評論員
不受制約的權力,必將導致權力濫用。黨的十八大強調,要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再次強調,要加強和改進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形成科學有效的權力制約和協調機制。
通遼市“532”工作法,緊緊抓住以人為本、執政為民這一核心理念,通過嚴密的操作程序和完善的配套制度,將嘎查村級事務納入程序化、法治化、公開化的決策管理模式,形成了決策科學、管理民主、監督有力的嘎查村事務管理機制,規范和制約了村干部的用權行為,保障和擴大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促進了農村牧區基層組織建設和基層民主建設。
權力運行程序化,理順了權責關系。當前,一些領導干部存在獨斷專行、個人拍板或相互推諉、扯皮,好事爭、難事推、麻煩事躲等現象,其主要原因是權力運行缺乏清晰、嚴密的程序性規定,致使權力配置和職責定位不盡科學、明確。“532”工作法通過五道程序、三次把關、兩個公開,明確了嘎查村級事務從決策、實施到結果整個權力運行過程中的必經程序,理順了各部門或機構的權責關系。這十道程序環環相扣,確保了嘎查村事務運行前的決策權、運行中的執行權和運行全程的監督權,既獨立行使,又相互制約;既發揮了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又防止了以黨代政代民的越權行為,保障村委會在黨組織的領導下行使村民自治權;既約束了干部權力過于集中,使村內的大事不再由少數干部說了算,又保障了人民群眾在黨組織的領導下當家作主。此外,為保證這十道程序科學規范地有序運行,還進一步完善細化了配套制度,明確了責任追究,確保權力運行的每一個環節都能落到實處。
權力運行法治化,推進了依法治理。其實,在以往的工作中,也不乏各種工作程序,可有些領導干部在具體執行過程中,或無視程序,或變通程序,或減免程序……總之,會以各種形式來走過場、擺樣子。所以,要規范權力運行,還必須把權力運行程序變成法定程序,通過法律的形式對權力運行加以規范,確保任何組織和個人嚴格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鑒于有些村干部和群眾法律意識相對淡薄,通遼市“532”工作法在“四議兩公開”的基礎上,增加了蘇木鄉鎮依據相關法律、政策對嘎查村事務管理進行把關,引導村干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依法治理。第一次是對嘎查村“兩委”形成的初步決策意見,是否符合國家政策和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把關。第二次是對黨員大會、嘎查村民會議或嘎查村民代表會議審議表決的程序,是否合法、依據定性是否準確進行把關。通過蘇木鄉鎮的這兩次政策、法律把關,既規范了村干部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等濫用權力的行為,又培養了村民的法律意識,增強了法治保障,積極推進了依法治理。
權力運行公開化,加強了群眾監督。權力運行程序化、法治化,會形成內在機制約束權力運行。而讓權力在陽光下公開合法運行,則可通過外在力量——有效的群眾監督防止權力濫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要推行地方各級政府及其工作部門權力清單制度,依法公開權力。其目的就在于使權力的運行路徑更加明晰、透明,讓其受到更多的制約和監督,杜絕任何形式的暗箱操作和違規用權。通遼市“532”工作法不僅實現了村務權力運行的全公開,更進一步推進了村級事項從辦理結果的公開,向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公開的延伸,實現了群眾從事后監督向事前監督的轉變,強化了群眾監督的獨立性和實效性。它還創新了嘎查村的財務審結制度,既真正實現了村財務收支明細的全公開,又充分發揮了蘇木鄉鎮對村財務的審核把關和村務監督委員會的獨立監督權的行使,通過各方力量的監督合力,防止嘎查村干部不作為、亂作為,確保權為民所用。
總之,通遼市“532”工作法通過對權力運行的程序化、法治化、公開化,使嘎查村事務的決策管理能夠廣泛傾聽民聲、尊重民意、深得民心,從而保障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權益。這是我黨的執政基礎,更是我黨的宗旨體現。
(本欄編輯/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