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舟 張守山
高技能人才是我國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各行各業產業大軍的優秀代表,是技術工人隊伍的核心骨干。在大力倡導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時代背景下,更多更快地培養高技能人才,已成為我國提升國家核心競爭力的戰略舉措。
從2006年以來,國家和自治區不斷出臺加強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指導意見,2012年8月15日,內蒙古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出臺了《推進內蒙古自治區企業技能人才評價工作的指導意見》。2013年以來,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和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不斷提高人才工作科學化水平,2013年5月10日,自治區黨委組織部下發了《關于進一步推進“草原英才工程”的實施意見》。《意見》要求緊緊圍繞全區發展大局,以落實自治區人才規劃綱要為主線,以推進人才工作體制機制改革和政策創新為重點,以實施重大人才工程為抓手,以高層次人才培養和引進為突破口,統籌推進各類人才隊伍建設,著力提高人才工作科學化水平,為推動內蒙古“五大基地、兩個屏障、一個橋頭堡和經濟帶”建設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
為更好地宣傳貫徹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進一步加強高技能人才工作,提高全社會對高技能人才培養的重視,激發勞動者提高技能水平的積極性,本刊將陸續把自治區獲得“中華技能大獎”和“全國技術能手”榮譽稱號的各行各業的先進工作者介紹給廣大讀者,以宣傳他們高超的技能水平,展示他們積極向上的時代風采,營造尊重勞動、崇尚技能、珍惜榮譽、鼓勵創新的良好社會氛圍,引領和造就更多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中華技能大獎”是我國設立的優秀技術工人的最高獎項,是國家技能人才評選表彰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按照評選條件、評選程序及規定評選比例,在全國具有高超技藝與良好職業道德的能工巧匠中評選。為加速培養大批具有優秀品質和高超技藝的技術工人,引導廣大工人鉆研技術業務,走崗位成才之路,加大宣傳優秀技術工人和能工巧匠的先進事跡,表彰他們為企業、為國家作出的突出貢獻,原國家勞動部從1995年開始,會同46個行業主管部門和各省(自治區、市)建立了“中華技能大獎”評選表彰制度,每年(從1999年開始改為兩年一屆)在全國范圍內評選10名(2004年第七屆改為20名、2012年第十一屆改為30名)“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至今共評選了十一屆,已評選出“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170名,我區獲此殊榮的只有4名。
獲此殊榮的條件非常嚴苛,需具備以下條件:一是年齡不超過55歲,已獲得“全國技術能手”稱號,在本職業或工種中的技術技能水平在國際上有重要影響;二是在技術創新、攻克技術難關等方面作出突出貢獻,并總結出獨特的操作技術方法,取得重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三是在本職業或工種中具備多種絕招絕活,并在發掘整理和帶徒傳藝方面做出突出貢獻,在國際上產生重大影響;四是在推廣應用先進技術以及預防排除重大事故隱患中做出突出貢獻。
對“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國家授予“中華技能大獎”榮譽稱號,頒發證書、純金獎牌和獎金。當選“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原是技師的,由省級以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按照管理權限認定高級技師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