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陽
(東北大學圖書館,遼寧 沈陽 110819)
高校圖書館文庫資源建設研究綜述
劉陽
(東北大學圖書館,遼寧 沈陽 110819)
采用文獻計量分析方法,利用中國學術期刊網收錄的數據信息,對我國高校圖書館文庫資源建設的研究文獻進行梳理,從文獻發表年代、作者和機構分布、文獻來源統計及研究內容分析等方面總結了國內高校文庫建設現狀,分析了研究特點和發展趨勢,并指出不足,為其深入研究提供借鑒。
文庫 高校圖書館 資源建設 綜述
文庫屬于高校圖書館特色館藏資源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本校內部教工、學生以及校友的學術文獻和出版物為主要收藏范圍。根據1987年國家教委在《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中對于高校圖書館要著重收集本校及與本校有關的學術文獻和出版物的倡導,我國第一個高校文庫“人大文庫”于當年在中國人民大學籌建,從此揭開了我國高校圖書館文庫資源建設的序幕。2003年11月,首屆全國高校文庫工作研討會的召開更加推動了文庫資源建設的發展。隨著高校圖書館建設文庫實踐經驗的積累以及有關文庫建設學術研究的深入,目前國內高校文庫的建設在數量、規模、種類和形式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以中國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為數據來源,將檢索詞“文庫”“大學”和“高校”限定在主題字段進行組配;鑒于高校圖書館與文庫建設的緊密關系,同時又要提高查全率,將檢索詞“圖書館”限定在全文字段。最終以“主題=文庫and主題=高校or主題=大學and全文=圖書館(精確匹配)”為檢索條件,對該庫中收錄的所有關于高校圖書館文庫建設的相關文獻不限定時間范圍進行檢索,共獲取317篇文獻(檢索日期為2014年3月26日)。通過篩查,剔除其中報道型文獻和重復文獻,最終獲取密切相關文獻109篇。
2.1 文獻發表年度
文獻發表年度統計可以追蹤該領域相關研究的熱度分布和發展速度。從圖1可以看出,109篇文獻年代跨度為25年。從1988年開始,有關高校文庫建設的研究文獻不多,關注度不高,每年論文產出量為平均1~2篇。2003年全國首屆高校文庫工作研討會召開,會議起草了《關于加強全國高校文庫建設的倡議書》,從根本上打破了十幾年來我國高校文庫研究停滯不前的僵局,推動了文庫建設的向前發展。2003~2006年,平均年論文產出量在6篇左右。2007年第二屆全國高校文庫工作研討會的召開再次推動了文庫建設研究的穩步發展。從2010年開始年均文獻產出達到了15篇左右。據統計,目前我國過百所高校圖書館已經開展了本校的文庫資源建設,隨著這些數據庫實體建設的不斷深入和完善,相關的工作實踐成果和理論研究將會不斷地總結出來,與其相關的文獻報道也將會呈趨高態勢發展。

圖1 文獻發表年度情況
2.2 文獻來源
文獻來源統計可以看出該領域研究成果層次的分布及其被界內認可的程度。109篇文獻中除1篇碩士學位論文外,其他文獻均發表于以圖書情報類(33種)為主,以大學學報(21種)和其他教育、經濟和管理等各類雜志(12種)為輔的66種各類期刊上,分布比較分散,其中21種期刊載文量在兩篇及以上(見表1)。從文獻來源分布結構及普通期刊《農業圖書情報學刊》8篇文獻的刊載量可見,圖書情報類期刊是高校圖書館文庫資源建設工作的主要關注者。然而,參照2012年公布的19種北大版圖書情報類核心期刊目錄發現,33種發表文庫資源建設的圖書情報類期刊中核心期刊只占12種,共載文34篇,約占文獻總數的30%,其中《大學圖書館學報》刊載量最多,為7篇。該數字說明有關高校文庫資源建設的學術研究并未達到相對較高的層次,在核心期刊中的占有量仍然有待提升。此外,21種大學學報約占期刊總數的1/3,刊載相關文獻25篇,可見高校學報類綜合性期刊也同樣重視涉及推動高校自身學科發展、體現自身特色的文庫資源建設相關研究。

表1 載文量兩篇及以上的期刊統計
通過統計被引頻次7次以上文獻(見表2)得出,《大學圖書館學報》是刊載該領域高頻被引文獻最多的期刊,共刊載4篇高頻被引文獻,占11篇高頻被引文獻總數的36%,其中單篇文獻最高被引頻次為21次,最高下載頻次為408次。結合刊載數量與質量的綜合評價得出,《大學圖書館學報》是我國高校文庫資源建設領域文獻的核心來源。從表2還可看出,11篇高頻被引文獻中有8篇來自核心期刊,可見核心期刊與普通期刊相比在整體學術水平和學術影響力方面的確占有較大優勢。

表2 被引頻次7次以上文獻(*代表核心期刊)

續表
2.3 文獻作者和機構
筆者根據中國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中的作者分組瀏覽功能對109篇文獻進行排序得出:在85名第一作者中有70人發文1篇,15人發表文獻兩篇以上共39篇(見表3),這個結果距離普賴斯定律中提出的“在同一主題中,半數的論文為一群高生產能力作者所撰”的指標還有一定的差距。可見,到目前為止國內研究高校圖書館文庫資源建設的人群比較分散,高產出作者相對較少,沒有形成持續的主流研究和著者團隊。廣東海洋大學圖書館的羅瑩以8篇發文量居于榜首,8篇論文的發表時間跨度為6年,說明2006~2012年該研究者對于文庫資源建設一直保持持續研究的熱度,成為該領域研究的核心作者。此外,95%高產出作者的論文發表時間主要分布在2004~2012年,說明近9年來國內學者對于該領域研究的關注度逐步提升。誠然,目前對于高校圖書館文庫建設領域的研究已經引起諸多關注,研究人員數量逐漸增多,然而核心作者數量偏少,這應該與文庫資源建設所需的投資大、周期長、重藏輕用等原因有關。因此,持續深入的研究工作還需假以時日去探索才會逐漸成熟起來。

表3 發文兩篇以上第一作者統計

續表
根據CNKI新檢索平臺上發文機構分組瀏覽功能,筆者發現共85名第一作者中,除一位來自遼寧大學經濟學院,一位來自浙江師范大學圖文信息中心之外,其余作者均來自高校圖書館。而因為核心作者的緣故,羅瑩所在的廣東海洋大學圖書館以發表9篇論文成為該領域的核心發文機構。河北農業大學圖書館(7篇)和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5篇)占據第二和第三名的位置。這說明即使目前對于高校文庫建設的研究并沒有形成大規模的核心作者群體,但高校圖書館作為高校教學科研的輔助力量,以其先進的信息收集整理手段和濃厚的學術研究氛圍已經成為高校特色文庫資源建設的主要力量。
3.1 研究內容的基本分布
對于文獻內容的歸納分析可以理清該領域學術研究的重點和趨勢。總體來說,2003年前的相關文獻較少,主要涉及國內早期建設的一批高校文庫的文獻征集原則、范圍和途徑等具體實際操作等內容;2003~2007年,高校圖書館文庫的實際個案建設研究繼續不斷涌現,同時,不少學者開始對文庫建設的定位、可行性與必要性及其可持續發展策略等進行了思考和分析;從2007年開始,文庫資源數字化建設方面的研究開始逐漸增多,建設復合型文庫的設想被提出。近3年來,隨著高校文庫資源建設在規模和形式等方面不斷完善,有關文庫建設著眼于多元模式發展、合作建庫及資源整合等方面的研究開始增多。同時,一些學者開始對高校文庫資源建設的整體情況進行摸底調查整理,以期了解我國文庫建設的總體現狀,把握和規劃未來發展的方向。
3.2 理論型文獻分析
約占全部文獻1/2的55篇文獻均為文庫建設的理論研究。大部分理論型文獻從文庫資源建設的意義和價值、建設的可行性與必要性、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途徑等方面進行闡述。如:張書美、羅瑩等認為高校圖書館應該通過構建復合文庫,揭示主題內容,著力開展團隊合作及有效推廣等手段來保障和提升高校文庫的教育價值和人文價值[1,2]。常春從突出特色、校史展示和促進教學等方面闡述了高校文庫建設的必要性,認為高校圖書館豐富的館藏資源、強烈的自我社會認可意識及充足的物理空間是文庫資源建設的基礎和保障[3]。王紀坤對高校文庫建設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了分析,指出各高校文庫建設還涉及計劃性缺失、制度不完善、文獻收集不全、珍貴文獻少、服務與宣傳不到位等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策略[4]。
關于數據庫建設方面的研究文獻有8篇。其中,卲國維根據高校文庫建設的原則和服務功能,利用開放源代碼系統Fedora來設計高校文庫數字化平臺[5]。梁潔分析了高校文庫數據庫建設的6個原則,并利用UML技術對高校文庫全文數據庫進行建構[6];7篇文獻涉及高校文庫可持續發展的策略研究。易美認為共建共享是未來信息資源發展的趨勢,同時高校圖書館和檔案館在文獻收集內容和采集手段方面具有互補的性質,提出通過建立統一管理平臺、閱覽平臺和網絡服務平臺來達到兩者真正意義上的共建合作[7]。羅瑩將高校文庫與機構庫的異同進行比較,提出在保留實體文庫的基礎上,逐步以機構庫來替代電子文庫的設想[8]。
理論型文獻從高校文庫建設的價值和意義出發,探討了高校圖書館建設文庫資源的必要性;同時,分析文庫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尋找相應的解決辦法,并進行論證。特別是對高校文庫數據庫建設的具體方法進行了闡述,并從永續發展的角度,提出合作建設、統一管理等共建共享信息資源的可操作辦法,為高校文庫建設的完善和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理論基礎。
3.3 個案型文獻分析
在109篇密切相關文獻中,共有44篇文獻為文庫建設的個案分析。其中,31篇文獻主要針對作者所在高校實體型文庫建立的背景、意義、收藏范圍、采集途徑和對象以及排架等方面進行了系統的介紹和總結。如:羅瑩以文庫從收藏高校學術成果、展示高校文化精神的重要意義出發,認為藏書與普通圖書排架方式應有所不同,提出了文庫排架的3個基本原則[9];尹暉等通過對中國海洋大學海洋文庫建設的實例分析,提出文庫資源建設需要在依靠本校學科優勢和現有條件的同時突出特色主題[10];石國慶等以廣州大學圖書館的“兩廣作家文庫”和“廣州大學師友文庫”為例,著重闡述了捐獻工作的規范化對于文庫資源的特色建設具有重要意義[11]。
13篇文獻針對網絡環境下高校電子文庫建設的開發與利用進行了探討。鄒新明等將高校文庫數據庫分為5類:目錄型、全文型、深入型特色型和準知識庫型,并將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高校電子文庫建設思想融入本校文庫“北大名師”的建設經驗,提出了豐富“北大名師”收錄內容、擴充規模的設想[12];陳海燕以華中師范大學圖書館電子文庫建設為例,對該文庫軟硬件環境、數據庫結構和功能等方面進行了介紹和分析[13]。
在所有案例分析中,有關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和北京師范大學文庫資源建設的文獻各有3篇;關于河北農業大學、四川大學和北京大學文庫的文獻各有兩篇。剔除一個文庫多篇產出文獻的情況得出,目前國內共有33個高校文庫的建設情況被研究分析,其中屬于“211工程”高校圖書館有18所,僅占目前已經建成紙質型或虛擬型文庫的73家“211工程”大學圖書館總數的1/4。一般來說,“211工程”高校圖書館在文獻收集、整理、利用、創新及服務等方面在國內一直處于較為領先的地位,對于高校文庫建設起步也相對較早,如能將自己具體的建庫經驗總結整理出來供更多的普通高校圖書館研究借鑒將促進我國高校文庫資源建設更加健康積極快速地發展。
個案型文獻對30多所高校圖書館在實體文庫和電子文庫的建設和開發中的具體操作原則和方法進行了闡述。可以說,各個高校圖書館建立文庫的目的都是相同的,即保存學校的科研教學成果,傳承學校的文化思想。然而,從資源收集的對象和途徑到具體排架、收藏的方法,從數據庫類型的界定到開發的規模和條件等方面,每個高校文庫的建設又都有自己的特色和想法。這些具體個案分析能夠幫助高校圖書館及時總結文庫建設中的經驗和方法,促進各個高校圖書館之間的相互學習和交流,為進一步完善我國高校文庫建設提供了有據可依的實踐經驗。
3.4 綜述型文獻分析
綜述型文獻是指對某一學科領域內相關文獻進行全面收集、整理、分析和概括,從而總結出該研究領域的學術見解和技術,了解發展現狀,分析存在的問題,指出發展動態和發展趨勢的文獻。據筆者統計,與高校文庫建設相關的研究文獻從1988年開始一直處于案例分析研究與具體理論研究相互交替出現的局面。隨著研究結果不斷增多,研究形式逐漸趨于穩定和成熟,從2009年開始,一些學者開始對國內高校文庫建設的研究成果進行逐步梳理,到目前為止約有10篇綜述型相關文獻。
其中,張書美、馬曉晶等通過對高校文庫建設相關文獻的整理,總結了高校文庫的功能、構成、管理和開發等方面的研究成果[14,15]。其中,何建新等對國內高校圖書館網站進行調查,將現有文庫資源類型分為4種:紙本型、目錄型、全文數據型、準機構知識庫型。特別指出全文數據型文獻目前還存在數據收藏不全、網頁制作簡單、特色揭示模糊等問題[16]。
通過網站調查、論文整理和實際案例收集等方法,綜述型文獻對文庫相關領域的研究進行了整理和總結。涉及范圍從實體文庫資源的收集、管理到數字化文庫資源的具體開發實踐。其研究內容的深度和研究范圍的廣度都得到了一定的發展,得出以突出特色收藏、多元模式發展來進行文庫資源的深加工建設是目前高校圖書館發展網絡信息資源的保障,在明確高校圖書館文庫資源建設價值的基礎上,對其未來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文庫資源對于學校自身歷史文化的傳承和學術思想的延續是高校圖書館其他普通館藏資源無法企及的。通過對近25年的相關研究成果進行統計和分析得出,文庫資源作為高校圖書館特色館藏的一部分,其相關文獻產出不多,研究者比較分散,缺少持續性研究,沒有形成穩定的核心研究隊伍,缺少高水平的研究成果;相對已建成的高校文庫數量來說,個案實例分析的文獻數量也相對較少。同時,對于高校文庫共建共享、知識產權保護、資源服務營銷等方面的理論研究也有待進一步探討。
[1]張書美.高校文庫教育價值探討[J].情報探索,2013(4):11-14.
[2]羅瑩.高校文庫主題人文價值創建探討——基于與IR共建的理念[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2(2):41-45.
[3]常春.建立高校文庫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6(17):141-142.
[4]王紀坤.高校文庫建設若干問題的探討[J].華北科技學院學報,2012(4):105-108.
[5]邵國維.基于Fedora的高校文庫數字化平臺構建[D].上海:復旦大學,2009.
[6]梁潔.基于UML的高校文庫數字化建設探討[J].蘭臺世界,2008(18):71-72.
[7]易美.試論圖書館與檔案館合作共建高校文庫[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3(4):95-97.
[8]羅瑩.高校文庫與高校機構知識庫之比較及發展策略研究[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1(7):120-123,110.
[9]羅瑩.高校文庫排架探討——兼述廣東海洋大學文庫排架實踐[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07(7):95-98,104.
[10]尹暉,陳琳.高校圖書館特色館藏建設探討——以“中國海洋大學海洋文庫”的建設為例[J].圖書情報工作,2011(S1):49-51.
[11]石國慶.對高校圖書館如何做好文獻捐贈工作的一些探討——以廣州大學圖書館為例[J].圖書情報論壇,2005(3):52-56.
[12]鄒新明,黃濤.高校文庫數據庫建設類型調查分析——兼談北大文庫網站“北大名師”的改版設想[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0(6):66-71.
[13]陳海燕.桂子文庫數據庫的建設研究[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2(S2):96.
[14]張書美,張改美.國內高校文庫建設趨向分析[J].新世紀圖書館,2013(4):23-26.
[15]馬曉晶,秦強,郭衛.國內高校文庫研究與建設現狀述評[J].中國報業,2011(22):31-32.
[16]何建新.大學文庫的調查與分析[J].圖書館學研究,2013(4):42-48.
劉 陽女,1975年生。研究生學歷,館員。研究方向:特種文獻管理、信息參考咨詢服務。
G250.74
2014-04-02;責編:張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