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鳳霞
(西安財經學院,陜西 西安 710000)
從上世紀末以來,有關內部控制失衡的案件接連不斷,英國巴林銀行倒閉,世通財務欺詐案,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的嚴重損失,中國海運集團的劃巨額款項失蹤,長虹巨額海外應收款及法國興業銀行的舞弊案等。這樣令人觸目驚心的公司舞弊的案件,一次次導致了部投資者的巨大損失,同時也促使投資者意識到信息披露的重要性。投資者可以通過所披露的內部控制信息考察公司的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判斷企業的經營業績,并在此基礎上預測公司未來的發展潛力和能力。內部控制信息的及時披露也可以提高管理者的完善和執行內部控制制度的意識,有效防止公司舞弊。所以,內部控制信息及時并且良好披露對上市公司的財務績效是有影響的。我國的內部控制研究在理論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現有的研究大多數關注在理論層面,而相對缺乏有力的實證檢驗。本文從實證角度來分析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與公司的財務績效之間的關系,希望有所收獲。
張總新等(2007)以2002~2005 年的深市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通過用信息披露質量的評級代理信息披露質量,用總資產收益率、凈資產收益率和總資產周轉率為指標代理公司績效進行檢驗。研究表明,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質量和公司績效是正相關的。陳共榮等(2007)研究了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狀況,研究表明: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越詳細,累積超額收益率的計算值會越大,表明內部控制信息的披露能夠為信息需求者提供與決策有用的信息。羅雪琴等(2009)通過對2006 年的浙江省的上市公司進行研究,發現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程度越高的公司,且行為越主動的財務績效越好,加強內部控制仔細披露有助于提高公司的績效。彭曉等(2009),通過對深圳證券交易所的2003~2007 的上市公司(A股)中的制造類企業為研究對象,用灰色局勢矩陣法分析公司的信息披露質量與公司財務績效間的相關性,研究表明:大型優秀企業與每股收益最為相關,中型優秀公司與凈資產增長率最相關,小型公司的主營業務增長率與內部控制信息披露不相關。黃新建等(2010)從制造行業選取數據進行了實證研究,發現自愿進行大量信息披露的公司與信息披露較少甚至對信息加以掩飾的公司相比,其公司各項績效指標都較為優秀。
本文提出假設是企業的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指數(ICDI)越高,公司的財務績效越好。
1.被解釋變量。本文選擇的是凈資產收益率(ROE)和每股收益(EPS)兩個指標來代理公司財務績效。
2.解釋變量。本文以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指數(ICDI)為指標來度量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程度,假設披露不充分是0,完全披露是1。
3.控制變量。本文選擇的影響公司績效的特征因素有:董事會規模(BS)指董事會人數、負債比例(LEV)指負債總額/ 資產總額、股權集中度(CO)指前十大股東的持股比例之和、公司規模(SIZE)指期末總資產的對數、獨立董事比例(ID)指獨立董事人數/ 董事會人數。
本文選取2012 年30 家房地產行業上市公司為樣本,以巨潮資訊網和證券交易所網站披露的資料為主要數據來源,對內部控制披露信息、公司財務績效數據及的內容運用excel 進行統計。
為了研究公司財務績效和部控制信息披露程度的關系,本文以內制信息披露程度為解釋變量,建立如下多元線性回歸模型。
1.凈資產收益率(ROE)=β0+β1ICDI+β2CO+β3BS+β4ID+β5SIZE+β6LEV+β
2.每股收益(EPS)=β0+β1ICDI+β2CO+β3BS+β4ID+β5SIZE+β6LEV+β
其中,β0是常數項,βi 是各解釋變量的待估系數(i=1……6),β 表示隨機誤差項。
首先進行相關性分析,考察各變量間的相關性和是否適合做回歸分析,分析結果如下表:

回歸模型主要變量的相關性分析
分析得出:在1%的顯著水平下,凈資產收益率與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指數、股權集中程度和獨立董事比例顯著正相關,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指數與凈資產收益率、董事會規模和公司規模呈顯著正相關,每股收益與獨立董事比例顯著正相關,與資產負債率顯著負相關。而在5%的顯著水平下,凈資產收益率與公司資產負債率呈顯著負相關,與董事會規模呈顯著正相關;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指數與每股收益顯著正相關,與資產負債率顯著負相關;每股收益與公司規模、董事會規模和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指數顯著正相關。通過表中還能夠看出,解釋變量與被解釋變量之間的相關關系通過不同公司績效的衡量指標的測度,是比較顯著的。一般來說,因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超過0.9 時將存在多重共線性問題,而在0.8 以上時可能有問題。從表中可以看出,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最高的是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指數與公司規模之間的相關系數為0.542,所以可以判斷出存在多重共線性問題的可能性比較低,可以將所選變量同時納入回歸方程。
以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程度為解釋變量,凈資產收益率和每股收益代理公司財務績效,將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程度與公司財務績效進行回歸,考察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質量對公司財務績效的影。根據研究的需要,本文進行了兩次回歸分析,結果如下表所示:


回歸模型統計量
由分析可得:調整后的R 方分別是0.412 和0.417,模型擬合度的P 值分別為0.005 和0.003,說明多元回歸分析有效。內控信息披露指數t 統計量是2.954 和2.265,P 值是0.035 和0.033,這表示在5%的顯著水平下,內部控制披露指數與每股收益、凈資產收益率是正相關的。即內部控制信息的程度影響財務績效。公司規模的t 統計量是2.148 和3.554,P 值是0.022 和0.002,表明在5%的顯著水平下,公司規模與凈資產收益率和每股收益是正相關。公司資產負債率的t 統計量是-2.125 和-1.350,P 值是0.005 和0.001。表明在1%的顯著水平下,公司資產負債率與凈資產收益率和每股收益正相關。內部控制信息的披露程度與凈資產收益率和每股收益是正相關;財務績效與股權集中度、公司的規模、獨立董事比例和董事會規模正相關,而與資產負債率負相關。從上面的分析中可以得出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程度與公司的財務績效是正相關關系。模型1 的調整后的可決系數是0.325,說明內部控制信息的披露程度越深,凈資產收益率越高。模型2 的調整后的可決系數為0.366,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越詳細,有利于增強公司經營管理,提升企業的每股收益。
本文以房地產行業的上市公司為樣本,考察了信息披露程度與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關系。實證研究證明: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程度與財務績效是顯著正相關的。另外上市公司的前十大股東持股比例越高、公司規模越大、負債水平越低,相應地公司的財務績效表現越好,本文通過研究還發現公司規模與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程度正相關。總之,研究的結果表明: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程度和上市公司的財務績效正相關,即公司內部控制信息的披露越詳盡,其財務績效越好。因此,提高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程度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財務績效。
[1]張宗新,楊飛,袁慶海.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提升能否改進公司績效?[J].會計研究,2007(10):16-23.
[2]彭曉,熊冰.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與公司績效[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9(12):163-170.
[3]黃新建,劉星.內部控制信息透明度與公司績效的實證研究—來自2006-2008年滬市制造業公司的經驗證據[J].軟科學,2010(2):109-112.
[4]羅雪琴,李連華.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與公司績效實證研究一一基于浙江省2006年上市公司的數據分析[J].財會通訊,2009(11):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