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西珞
(福州大學管理學院,福建 福州 350108)
城鎮居民家庭消費結構是居民家庭經濟結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研究居民消費結構是經濟學的重要內容,它直接反映了消費者的消費水平、消費特點和消費發展的趨勢,并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各類消費的變動規律。因此,深入研究微觀經濟意義下的居民家庭消費結構,對于認識消費者行為,產業結構及其變動方向,社會消費水平及消費趨勢都有著重要意義。以福廈兩地城鎮居民近15 年的消費支出為研究對象,通過恩格爾系數和消費結構比較分析,說明福廈兩地城鎮居民消費結構各自的特點。
根據2012 年福廈兩地的統計年鑒,可以計算出1997~2011 年福廈兩地城鎮居民的恩格爾系數(見表1)。

表1 1997~2011年福廈城鎮居民生活水平狀況
從表1 和圖1 中可以看出,福廈兩地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有如下變化特征:

圖1 1997~2011年福廈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趨勢圖
1.從恩格爾系數變化趨勢上看,福廈兩地相差不大,總體上呈現下降趨勢。根據一般規律,恩格爾系數下降是消費結構優化的標志,因此,上世紀90 年代以來福廈兩地城鎮居民消費結構正在向合理化方向轉化。但福廈兩地恩格爾系數的下降幅度有所不同。2011 年福州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同比1997 年下降了31.1%,廈門同比下降了28.9%,略低于福州的下降幅度。
2.福廈兩地恩格爾系數所體現的生活水平呈現階段性不同。福州城鎮居民生活水平于2000 年進入小康水平,同比1999 年下降15%;于2010 年大致進入富裕水平,同比2009 年下降3.2%。而廈門城鎮居民生活水平在1997 年就進入小康水平,同比1996 年下降1.6%;于2004 年進入富裕水平,同比2003 年下降4.5%,比福州地區快了許多年。
3.福廈兩地恩格爾系數變化呈現趨同效應。1997~2011 年這15年間,雖然福州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差異較廈門居民的大,但兩地之間的差異越來越小,從1997 年兩地相差4.8%到2011 年兩地僅相差2.3%。這說明福廈兩地城鎮居民的生活水平已經處于趨同狀態,未來將會越來越接近。
國家統計局將城鎮居民消費品類別劃分為八大類,根據2012年福廈兩地的統計年鑒,可以得到2002 年和2011 年福廈兩地城鎮居民的消費支出結構(見表2)。
福廈兩地城鎮居民較低的恩格爾系數只是表明,居民家庭有將在食品消費滿足之后結余下來的消費投向其他發展型或享受型消費資料的可能,還不能準確表明居民家庭就處于較高的結構狀態。為此,有必要考察其他非食品類消費支出在總消費支出中的比重,以全面而具體判別城鎮居民家庭消費結構高度的狀態。表2 展示了福廈兩地城鎮居民家庭消費支出結構的變動情況。

表2 福廈兩地城鎮居民2002年和2011的消費水平及消費結構
從表2 中可以看出,福廈兩地城鎮居民消費水平及消費結構變動的主要特點是:
第一,食品方面。2011 年福廈兩地城鎮居民家庭人均食品消費支出比重雖然有所下降,即恩格爾系數下降,但仍占消費總支出的最大比重。從城鎮居民膳食結構看,糧油類消費占食品消費的比重呈下降趨勢,福州由2002 年的15.6%下降至2011 年的12.8%,廈門則由9.4%下降至9.1%。在外用餐等形式的飲食服務的消費支出增加,已經占食品消費的將近20%。這些數據說明城市居民家庭的食品消費結構的改善,對膳食營養結構越來越重視。
第二,衣著方面。福廈兩地城鎮居民在衣著方面的消費都迅速增加,福州由2002 年的438 元增至2011 年1875 元,廈門則由606 元增至1590 元。可見近年來,由于城鎮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屬于溫飽型的衣食消費質量不斷改善,消費質量從過去的吃飽吃好、遮體御寒提高到營養均衡、美觀大方的方向發展。但是,廈門城鎮居民衣著消費占消費總支出的比重基本保持不變,而福州城鎮居民的衣著消費比重由2002 年的6.6%上升為2011 年的10.5%,增加了59.1%,反映了福州城鎮居民比廈門城鎮居民更注重服飾、更追求時尚。
第三,家庭設備及服務方面。主要體現為家庭耐用消費品更新換代,電腦、空調、移動電話等成為了消費熱點。福廈兩地城鎮居民在家庭設備及服務方面的消費絕對數都有大幅度提升,但福州城鎮居民家庭設備及服務的消費比重由2002 年的5.7%上升為2011 年的8.0%,而廈門則是由7.9%下降為6.4%。這說明福州城鎮居民對家庭耐用消費品的需求較大,更新換代快,而廈門城鎮居民的家庭耐用消費品需求則接近飽和,呈現下降趨勢。
第四,醫療保健方面。近年來隨著醫療制度改革在全國的全面推行,促使城鎮居民醫療保健支出也穩步增長。福州城鎮居民2011年用于醫療保健的支出為838 元,同比2002 年的437 元增長了91.8%,廈門城鎮居民2011 年為1038 元,同比2002 年的351 元增長了195.7%。而福州城鎮居民醫療保健消費占總消費的比重呈下降趨勢,從2002 年至2011 年下降了1.9%,廈門則呈現緩慢上升趨勢,10 年間上升了0.6%。
第五,交通與通信方面。福廈兩地城鎮居民在交通與通信方面的消費都增加迅速,福州由2002 年的534 元增至2011 年的2509元,比重由8.0%上升至14.1%,增加了74.7%;廈門由2002 年的923 元增至2011 年的4814 元,比重由10.9%上升至21.6%,翻了一番。這說明在現代化通訊工具和交通工具方面,廈門城鎮居民不僅消費絕對量高,而且其比重、增長幅度都大大超過福州城鎮居民。
第六,娛樂和教育文化服務方面。在滿足吃穿等消費后,娛樂和教育文化服務消費額絕對值增勢一直強勁。但福廈兩地娛樂和教育文化服務消費比重的變動趨勢是不同的。福州城鎮居民娛樂和教育文化服務消費額占消費總支出的比重由2002 年的11.3%小幅度上升為2011 年的11.4%,說明福州城鎮居民對知識和閑暇的重視有所提升,用于娛樂、教育等的支出有所增長。而廈門城鎮居民的比重則由2002 年的14.3%下降至2011 年的9.9%。
第七,居住方面。福州城鎮居民2011 年用于居住的支出為1591元,同比2002 年增長84.1%,廈門城鎮居民2011 年為2482 元,同比2002 年增長155.5%。但兩地城鎮居民居住消費占總消費的比重都呈下降趨勢,福州下降31.5%,廈門下降2.6%,遠低于福州。
第一,從總體趨勢來看,福廈兩地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呈現下降趨勢、趨同效應,以及階段性不同。目前福廈兩地城鎮居民的消費結構已經實現了由溫飽型向小康型的轉變,并已經邁入了富裕型生活階段。
第二,從各個消費構成比重的相對變化趨勢來看,福廈城鎮居民早已從“吃—穿—用”為重心的消費模式,演變為“吃—行—娛樂文教服務—住—穿—用”為重心的消費模式。如果將吃、穿、住、用、行視為基本消費的話,那么,發展型和享受型消費——交通通訊和娛樂教育文化比重的快速上升則顯示了福廈兩地城鎮居民消費結構的良性變化。
第三,除食品消費外,受消費習慣、人群效應、地域差異等因素的影響,福廈兩地城鎮居民的消費結構呈現差異性。福州城鎮居民更側重以時尚為追求的衣著消費,以耐用消費品為主體的家庭設備及服務消費,以閑暇娛樂、休閑旅游、文化教育等為標志的精神文化消費,說明福州是一個享受型消費城市。而廈門城鎮居民則偏重于醫療保健和以移動電話、家用汽車為代表的交通與通信消費,說明廈門是一個發展型消費城市。
[1]程蘭芳.中國城鎮居民家庭經濟結構分析[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5:138-148.
[2]董福榮.中國家庭消費結構透視[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1999:51-57.
[3]福州市統計局.福州統計年鑒2012[Z].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4]廈門市統計局.廈門經濟特區年鑒2012[Z].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5]張蓓,賈志永.四川省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與消費結構評價[J].四川經濟管理學院學報,2009(4):6-8.
[6]張守鋒.從恩格爾系數的變動看我國居民消費結構的變化[J].大眾科技,2006(2):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