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 瑾
(中國人民銀行濟南分行,山東 濟南 250100)
中央銀行作為維護金融體系的主管當局,代表各國政府統管一國貨幣事務,制定金融貨幣政策、維護金融穩定和開展金融服務。金融危機以來,各國都高度開始將注意力放在中央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不遺余力的采取各項措施維持本國金融體系的穩定。而評價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如何,市場調控手段是否有效,判斷資產負債表是否健康,也在危機后成為各國關注的重點。按照風險的不同將中央銀行的資產進行合理的分類并加強管理,不僅有利于一國管理當局有效的了解本國中央銀行資產的健康程度,更便于及時的調整宏觀金融政策,以期穩定金融市場。因此,對于中央銀行資產的風險分類研究逐漸引起了各國金融研究者的重視。
要對中央銀行的資產進行合理分類,必先了解中央銀行的資產構成情況。現代中央銀行的職責和任務基本相同,其業務活動大同小樣,資產負債表的內容也基本相近。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為了使各國之間相互了解彼此的貨幣金融運行狀況及分析他們之間的相互作用,對金融統計數據按相對統一的標準進行適當規范是很有必要的,為此,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定期編印《貨幣與金融統計手冊》刊物,以相對統一的口徑向人們提供各種成員國有關貨幣金融和經濟發展的主要統計數據,中央銀行的資產負債表就是其中之一,稱作“貨幣當局資產負債表”。各國中央銀行一般在編制資產負債表時主要參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格式和口徑,從而使各國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的主要項目與結構基本相同,具有很強的可比性。下面將目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編制的《貨幣與金融統計手冊》中貨幣當局資產負債表的最主要項目加以介紹:
簡化的貨幣當局資產構成主要包括:國外資產、對中央政府的債權、對各級地方政府的債權、對存款貨幣銀行的債權、對非貨幣金融機構的債權、對非金融政府企業的債權、對特定機構的債權和對私人部門的債權。
1.貼現及放款:中央銀行作為最后貸款者對商業銀行提供資金融通,主要的方式包括再貼現和再貸款。還有財政部門的借款和在國外金融機構的資產。
2.各種證券:主要指中央銀行的證券買賣。中央銀行持有的證券一般都是信用等級比較高的政府證券。中央銀行持有證券和從事公開市場業務的目的不是為了盈利,而是通過證券買賣對貨幣供應量進行調節。
3.黃金和外匯儲備:黃金和外匯儲備是穩定幣值的重要手段,也是國際間支付的重要儲備。中央銀行承擔為國家管理黃金和外匯儲備的責任,也是中央銀行的重要資金運用。
4.其他資產:主要包括待收款項和其他資產。
我國央行的資產記錄著央行資金的使用去向和配置格局,反映著央行通過行使債權的形式來貫徹政策意圖、調控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的貨幣數量,主要包括貴金屬、外匯儲備占款、國際金融組織資產、金融機構貸款、再貼現、有價證券、買入返售證券、專項貸款、投資、固定資產、支付清算借方匯差、暫付款項、其他資產等13 項以及調整項。
資產風險分類的概念最早在商業銀行出現并廣泛的運用,主要是指按照風險程度將資產劃分為不同檔次的過程,其實質是判斷債務人或交易對手及時足額償還債務本息的可能性。按照風險的不同程度對中央銀行的資產進行相應的分類,不僅能夠規范央行的資產風險分類管理,更能真實、全面、動態地反映資產質量,有效防范和化解資產風險,更能發現和分析風險資產在使用、管理、監控、等各環節存在的問題,加強資產風險管理,提高資產質量,為判斷資產損失準備金是否充足提供依據。
對中央銀行的資產進行風險分類并管理,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這有利于各國在資產分類上保持一定的一致性,也便于管理當局對央行資產進行管理,本文借鑒商業銀行資產分類的原則,認為中央銀行資產風險分類應遵循:
1.真實性原則:分類應真實客觀地反映各類資產的風險狀況。
2.及時性原則:當出現有可能影響資產風險的因素時,應及時、動態地根據資產狀況的變化重新認定分類結果。
3.重要性原則:對影響資產風險分類的諸多因素,根據本管理辦法的核心定義確定關鍵因素,進行評估和分類。
4.審慎性原則:對難以準確判斷債務人或交易對手還款能力的風險資產,應運用審慎的專業判斷和穩妥的分類方法,適度下調其分類等級。
危機過后,中央銀行的資產風險分類管理尤為緊迫,對于我國更是如此。由于我國央行資產負債表結構中,外匯資產占比過高,證券類、貸款類資產占比過低,而隨著貿易順差的持續存在,外匯資產占比可能繼續提高,證券類、貸款類的資產占比有進一步被擠壓的趨勢,這意味著人民銀行在選擇公開市場操作等貨幣政策工具時,面臨的空間受限。因此,要盡快對我國央行資產配置結構進行優化,構建央行資產持續健康機制,通過對資產進行分類管理來均衡資產結構,實現投資組合多元化。
從此次危機過后的國際經濟形勢可以看出,各國央行都不遺余力地維持金融體系的穩定,并努力維護本國的經濟增長。在應對此次危機的過程中,靈活有效的資產負債表管理成了主要發達國家央行應對危機的重要手段,通過擴張和收縮本國的央行資產負債表,達到對市場流動性進行有效調控的目的,歸根到底都是降低資產的風險,減少本國貨幣體系的脆弱程度。
對中央銀行的資產進行風險分類的前提是確定資產的風險,而針對如何定義資產的風險,多年以來很多專家學者都給出了自己的觀點。這些研究者將一國的資產風險狀況同產生經濟危機的的原因掛鉤,認為一國資產的風險程度直接決定了一國金融體系的脆弱性,進而成為經濟危機爆發的溫床。Obstfeld 在1994 年曾提出了一個用于解釋90 年代以后發生的危機的模型,稱為第二代貨幣危機模型,它的主要觀點認為危機并非由于基本面惡化而引起,而是與公眾預期密切相關。隨后,許多學者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大量的擴展,提出了許多非常適合于某一特定國家的危機模型。而本文對于中央銀行資產的風險界定正是從測定一國金融體系脆弱性的角度來研究,即當一國受到投機攻擊以后外匯市場是否會對該國貨幣喪失信心主要取決于該國央行抗擊投機的能力,因此當一國貨幣體系脆弱性增加或者說央行的支付能力下降時就可能成為投機攻擊的對象,并由于無力反擊投機攻擊而導致貨幣體系的崩潰從而引發貨幣危機。
本文旨在引入VaR(Valueat-Risk)模型來探究影響和決定一國央行風險的因素,由于自1970 年代以來,隨著利率匯率及金融市場的波動,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已經成為現代金融風險管理的重要內容。因此VaR 方法在風險測量、監管等領域獲得廣泛應用,成為金融市場風險測量的主流方法。
VaR 模型風險價值的涵義是“處于風險中的價值”,是指在市場正常波動下,某一金融資產或證券組合的最大可能損失。更為確切地是指,在一定的概率水平下(置信度),某一金融資產或證券組合在未來特定的一段時間內的最大可能損失。VaR 模型一度在我國的商業銀行中廣泛應用,商業銀行所測度的是在一定的概率保證下和在一定的時間內,某種金融投資組合潛在的最大損失值。而運用VaR 方法來評估央行資產風險的主要思想是將央行資產潛在的風險損失與其目前所持有的資產價值相比較,從而來評估央行的支付能力。
為了估計中央銀行資產中潛在的風險損失,我們須將央行的各項資產看成是某種證券的多頭或空頭,因此可將央行所有資產負債業務看成是它所持有的一個證券組合,而把央行看成是全球證券市場中的一個普通投資者。這個證券組合的價值與一般的證券組合一樣是隨著市場因子的波動而變化的。因此利用VaR 方法來分析證券組合時,首先需要把央行所有資產業務證券化,同時找出影響它們價值變化的相關市場因子。假設,某中央銀行擁有資產共n 項,則下表說明了各項資產及影響因子:

很明顯,r 是設定持有期內(通常一年)該中央銀行資產組合的收益率,因此可得出在這一特定期內該中央銀行的收益為:

根據Jorion(1996)關于VaR 模型的定義:

(2)式中E(ω)為資產組合的預期價值;ω 為資產組合的期末價值;ω*為置信水平α 下投資組合的最低期末價值。

(3)式中ω0為持有期初資產組合價值。

r*為資產組合在置信水平α 下的最低收益率。
根據數學期望值的基本性質,將(3)、(4)式代入(2)式,有:

上式公式中(5)即為該資產組合的VaR 值,根據公式(5),如果能求出置信水平α 下的r*,即可求出該資產組合的VaR 值。
但由于中央銀行資產的投資組合屬性,我們將(5)結合(1)可知,實際上:

公式(6)即是我們得出的央行資產風險模型,根據此模型易知,當央行總的VaR 值接近或大于其證券組合的凈值ω0(實際為)時,意味著央行的支付能力下降、違約風險增加,當市場中的經濟主體對該國的支付能力喪失信心時,就容易引發投機攻擊,進而產生貨幣危機。根據此模型,我們可判斷每一種資產組合可能產生的最大風險,并選擇風險值最小的組合,或對現有投資組合進行相應調整。
運用這種最新的風險管理技術VaR 來對央行進行審慎經營與監管能做到全面性、定量化及清晰化,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方面模型本身較為復雜,數據處理工作量巨大,另一方面該模型要求會計制度的進一步改進及會計信息披露的進一步透明。目前在我國,這些要求仍很難實現。
此外,根據不同投資組合所反映的風險大小,中央銀行在對資產進行管理時,可能會增加或減少個別資產項目,并且衡量投資組合變化以后增加或減少個別項目而引起的損失。但目前對如何衡量該損失也是應繼續研究的領域。
因此,該模型的使用有一定的局限性,但總的說來它提供了一條通過加強自身風險管理及監管來維持金融穩定、防范貨幣危機的新思路,是對中央銀行資產風險分類進行管理的新方式。
[1]卜又春.金融危機對央行資產負債表管理的啟示[J].會計研究,2011.04.
[2]楊衛.預測央行脆弱性的VaR 模型[J].商業經濟與管理,2005.05.
[3]中國人民銀行濟南分行課題組.中央銀行獨立性與資產負債管理[J].金融發展研究,2011.08.
[4]中國人民銀行國際司課題組.“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以及危機應對能力”研究(二)——主要經濟體央行的應對措施[J].金融發展評論,2010.10.
[5]趙睿,趙陵.VaR 方法與資產組合分析[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2.11.
[6]宋博,陳守東.基于VaR 風險控制的半log—最有資產組合模型[J].統計與信息論壇,2010.05.
[7]王毅敏,王錦.中美央行資產負債表的差異研究——基于全球金融危機的視角[J].金融會計,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