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卓芬
(武漢體育學院體育科技學院田徑教研室 湖北武漢 430205)
武漢體育學院體育科技學院的2013級田徑教師10人及體育教育專業學生743人。
1.2.1 文獻資料法
利用計算機在中國知網上檢索相關學術期刊和相關優秀碩、博士論文,獲得最新資料。
1.2.2 問卷調查法
本研究共發放教師問卷10份,回收10份,其中有效問卷10份,回收有效率為100%。發放學生問卷150份,回收150份,有效問卷140份,回收率100%,回收有效率93.33%。
經統計整理,本次調查問卷的回收率和回收有效率均符合社會調查統計的標準和要求。
1.2.3 數據統計法
將回收問卷的數據,運用計算機相關軟件(Excel)進行原始數據分析統計整理。
1.2.4 邏輯分析法
對獲得的材料運用邏輯學的方法進行認真的比較、歸納、分析、綜合,用來闡明和總結本課題的研究觀點。
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培養目標是培養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的人才,人才的培養需要一個科學完整的過程,而每一個過程都應當以人才培養目標為依據。
田徑教研室共有7名田徑教師,其中碩士研究生5人,學士2人,助教4人,講師3人,教師普遍年輕而活力,大多畢業于體育教育訓練專業院校,有著最新的教學方法、手段和理論實踐知識。
調查顯示武漢體育學院體育科技學院體育教育專業很大一部分學生,認為教師教學能力對其有明顯的影響。其中認為很大影響的學生占總人數的27.8%,認為影響比較大的學生占56.4%,也有一部分學生認教師的教學能力對運動知識技能的掌握影響較小或沒有影響。
一個學校的體育場地及設施的建設直接決定著這個學校的體育專業教學、訓練、競賽的開展,學校的場館設施能不能滿足現代化教學、訓練與競賽的要求。這大致是受到三方面因素的影響:(1)經費;(2)不同班級課程安排不當;(3)院校的招生人數。
經調查武漢體育學院體育科技學院現已建成有,標準田徑場1個、室內田徑場1個(包括12道50m跑道以及1個標準沙坑)、沙地訓練場1個(20m左右)、8個鉛球訓練場。
2.4.1 課時安排現狀與分析
武漢體育學院體育科技學院在大一階段為田徑普修的學生開設了兩個學期的田徑課程,經調查2013—2014學年的教學安排與學時安排如表1。
武漢體育學院體育科技學院對田徑普修的課時分配有一部份是按標準的課時安排,也有結合了本學院的特定情況而制定。包括田徑理論課和技術課兩大部類,教學基本技術內容由短跑、跨欄、跳高、跳遠、鉛球、標槍組成。其中技術課在田徑普修課112課時中占104課時,理論教學內容田徑概述、跑跳投技術分析以及相關教學方法的理論、田徑裁判及競賽組織等理論課程僅占8個課時。
2.4.2 教學主要流程與分組教學的基本項目現狀與分析
據了解武漢體育學院體育科技學院體育教育專業的學生都是經過體育聯考合格后招收的,高中階段就有過一定時間的田徑想關于考試項目的系統訓練,并且也達到了一定的運動水平。大學對不同學生會有不同看法,就導致大一階段的田徑普修課褒貶不一。過多的技術或體能訓練,可能會直接導致有些學生因缺乏求知欲望、缺少訓練動機等主觀和客觀的原因,而消極對待田徑普修課,甚至只是為了得到學分。

表1 教學安排與學時分配
課程內容的確定在一定程度上也得根據學生的實際發展水平高低認定,但又要有一定難度,需要經過學生的努力才能掌握,以便促進學生身心發展。
調查顯示體育教育專業的學生,很大一部分在高中階段經過較專業的田徑技能和體能的相關學習和鍛煉,已經基本掌握了大學田徑課程所要求學習的跑跳投的相關技術動作。其中13.5%陳述大學的田徑技術已經掌握了,67.8%的學生陳述基本已經掌握,僅僅只有18.5%的學生表示很少接觸田徑所學的技術課程。
學校體育功能是指學校體育在一定的環境和條件下對人和社會所能發揮的作用,它與學校體育的過程結構和學校體育的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概括為教育功能、健身功能、娛樂功能、文化功能、輻射功能、經濟功能等。
武漢體育學院體育科技學院體育教育專業田徑普修課,因為,有自身的發展特征和教育對象的差異,以及本文的研究方向的不同。將其功通俗的概括為技術功能、娛樂功能、健身功能、健心功能、理論功能以及教學能培養功能。
統計數據可以顯示,武漢體育學院體育科技學院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對田徑技術和田徑教學能力的培養是較為看重。教學能力培養占76票,技術能力培養占75票,娛樂、健身、健心、理論、運動水平分別為43、45、39、46、36分布比較平均。形成了這種技術與教學功能要求遠遠高于其他功能的現象。照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武漢體育學院體育科技學院體育教育專業學生,默認了自己將來就業方向就是與教學有關的職業,學習田徑時教育功能和田徑技術就成了學生的主要學習目標。
在學校的體育課中,學生能感受到快樂,感受到身心的愉悅是學生能夠更多的從事課外體育活動的內在動力。在武漢體育學院體育科技學院學生調查中,體育教育專業的學生在經過多年的體育訓練和學習之后對田徑課本體感覺絕大部分的學生感覺良好和還可以,7.2%的學生感覺難受。兩個方面可以導致這樣的現象:(1)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在多年的體育學習鍛煉中,已經良好的適應了其學習方式;(2)田徑課能很好地滿足學生情感上和機體上的需要,并且適應學生發展。
經過教師詢問和學生訪談,武漢體育學院體育科技學院體育教育專業生的田徑普修包括理論考試和技術測試兩大部分,最后以40%的理論成績加上60%的技術評分成績匯總作為學生的田徑的最后入冊結果,一般沒有診斷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
學生的技術水平和理論水平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學生為了進入大學在高中階段就已經全面或部分從事過田徑運動項目的學習,有的甚至已經多年的運動訓練。而其田徑相關的理論課的學習僅僅只是在大學階段才有較全面的接觸。
所調查的體育教育專業中部分學生對田徑課還存在著一定程度抵觸,表現為不喜歡田徑課,也不喜歡田徑運動,反應大學田徑課吸引力不夠,沒有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就學生調查而言,武漢體育學院體育科技學院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在田徑普修課中較重視田徑運動教學能力及田徑運動技術的學習。
建立完善的教學評價體系從開始了解學生到最后的績評。發現學生技術和理論水平的差異,充分了解學生實際情況進行區別教學,使學生得到更全面的發展。其中教學評價體系,有待對診斷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的進一步開展。
明確指導思想、全面正確認識田徑運動的本質與內涵。首先要從自身田徑普修課程內容的趣化和學生主體入手。
新型田徑課程與趣味化傳統的田徑運動項目、教學方法相結合,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同時,讓學生掌握田徑課程教學能力,提高技術能力科學的、合理的滿足學生的要求。
[1]刁志勇.江蘇省普通高校體育教育本科專業田徑普修課教學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D].揚州大學,2006.
[2]王耀東.河南省普通高校田徑課程的教學改革與現狀分析[D].河南大學,2007.
[3]姬莉.河南省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田徑專修課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