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然 倪 蕾 李明子
1.吉林市中心醫院神經科(吉林大學附屬吉林醫院),吉林吉林 132011;2.北華大學醫學院,吉林吉林 132011
分析丘腦性失語患者的認知功能訓練方法
李 然1倪 蕾2李明子1
1.吉林市中心醫院神經科(吉林大學附屬吉林醫院),吉林吉林 132011;2.北華大學醫學院,吉林吉林 132011
目的 探討分析丘腦性失語患者的認知功能訓練方法的作用。方法 采用回顧性方法,選取2009年10月—2013年9月以來該院收治的120例丘腦性失語患者的臨床資料,按照治療方法的不同將他們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每組各6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語言訓練,觀察組在語言訓練的基礎上給予認知功能訓練,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觀察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 經過2個月的康復治療,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患者的復述、聽理解能力評分分別是(72.6±24.5)、(41.2±16.1)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的復述、聽理解能力評分(63.7±17.8)、(35.8±14.9)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 對丘腦性失語患者進行語言訓練的同時進行認知訓練,能有效的提高患者語言恢復能力,有利于患者預后生活質量的提高。
丘腦性失語;認知功能;訓練方法
失語癥是腦中卒患者常見后遺癥之一,主要是因為皮下結構損傷而引起的言語、記憶等、神經機制障礙,主要的臨床癥狀為喪失語言能力、認知能力低下等,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的提高,病情嚴重者會危及生命。近幾年,臨床上一直在研究治療此病的方法,傳統的方法是單純運用語言訓練來緩解患者的病情,但是效果不佳,現代臨床上提出一種認知功能訓練方法,得到廣大學者的認可。該院選取2009年10月—2013年9月收治的120例丘腦性失語患者實施認知功能訓練,研究結果如下。
選取該院收治的120例丘腦性失語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按照治療方法的不同將他們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每組各60例。患者鈞經頭顱CT、MBI證實為丘腦卒中,根據漢語失語檢查法確診為失語癥;120例患者中男65例,女55例;年齡 45~85歲,平均年齡(65.25±2.65)歲;文化程度:大專以上 30例,高中40例,小學35例,15例文盲;右利手70例,左利手50例;所有患者病前言語正常,無智能障礙;既往均有高血壓病史,平時口服降壓藥,其中還有34例患者有糖尿病病史;所有患者均沒有器質性腦病史,沒有明確的肝腎疾病、惡性腫瘤者,沒有精神障礙個人或家族史陽性患者,沒有其他腦部疾病和脊髓疾病如帕金森病、多系統變性、老年性癡呆等也沒有有嚴重視聽力障礙及腦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等不予配合者;所以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既往病史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1 資料采集 由神經專科醫師進行詳細的病史采集,包括起病時間、起病形式、具體表現、進展方式、診治經過及轉歸,詳細內科體格檢查及神經系統檢查。所有入組對象均進行血常規、血生化、甲狀腺功能檢查、血清維生素B12及葉酸等檢查。
1.2.2 神經心理測定 由經過心理測定培訓的神經內科醫生面對面地測試所有研究對象,所采用的神經心理評估量表均是國內外較為廣泛使用的評估量表。所有測試者均在安靜的神經心理室測定。
1.2.3 訓練方法 首先對兩組患者進行神經內科常規藥物治療,治療內容包括:抗炎、脫水、限液等,然后給予觀察組患者進行常規的語言訓練,訓練內容包括聽力訓練、口語表達訓練、閱讀訓練、書寫訓練等,訓練方式是進行一對一的指導訓練,每天訓練1次,1次訓練30 min;給予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語言訓練的基礎之上配合認知訓練,語言訓練與對照組相似,認知訓練利用神經心理法進行訓練,提高患者感知、注意、記憶、思維、語言和智力等能力。定向力訓練:針對時間、空間、人物的定向力進行反復訓練與強化,并在實際生活中強調和應用;注意力訓練:主要應用刺激-反應方法實施行為干預;溝通能力訓練:鼓勵患者多進行交流、溝通,利用特定的圖片、圖畫加強記憶,如果口渴,可教會患者拿起水瓶的圖片,同時囑咐患者家人要多與患者進行交流溝通,并經常鼓勵,提高患者的主觀能動性是成功的關鍵。訓練方式也是一對一的專業訓練,每天訓練1次,1次訓練45 min。兩組患者的療程均為2個月。
1.2.4 語言評估 患者的語言評估依據北京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內科的標準化漢語失語檢查法,我們采用的是該檢查法中7個具有代表性的項目進行評估,評估者是專業語言師。
1.2.5 認知能力評估 患者的認知能力采用簡易精神狀態量(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此表是當前國內外最具影響力的的認知功能評價和篩查工具。該量表滿分30分。正常標準:大專以上≥24分;初高中≥22分;小學≥20分;文盲≥17分。
在治療的過程中主要觀察兩組患者的治療前后的信息量、語言流利性、是非題、復述、聽辨力以及口頭指令和簡易精神狀態得分等
本次調查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15.0軟件統計分析,臨床療效均采用百分率(%)表示,計量資料用(±s)表示,用t檢驗,如果有P<0.05,代表數據之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認知能力訓練2個月后,觀察患者治療前后各項語言及認知功能比較。治療前觀察組與對照組在語言及認知能力評分方面沒有明顯的差異(P>0.05),見表1;治療后觀察組語言功能認知能力恢復程度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其中觀察組患者復述、聽力理解能力效果更佳。
表1 治療前兩組患者語言及認知功能比較[(±s),分]

表1 治療前兩組患者語言及認知功能比較[(±s),分]
訓練項目 治療組 對照組P值 t值信息量流利性復述是非題聽辨力口頭指令選詞填空MMSE 1.92±0.91 18.12.9±6.8 9±16.0 14.5±11.9 27.5±21.8 20.8±16.2 5.6±4.2 15.0±7.0 1.90±0.89 13.1±7.1 19.1±15.9 14.3±12.0 27.4±21.2 21.0±15.9 5.7±3.9 16.0±7.0>0.05>0.05>0.05>0.05>0.05>0.05>0.05>0.05 0.812 0.923 0.224 0.635 0.256 1.458 0.005 0.480
表2 治療后兩組患者語言及認知功能比較[(±s),分]

表2 治療后兩組患者語言及認知功能比較[(±s),分]
訓練項目 治療組 對照組P值 t值信息量流利性復述是非題聽辨力口頭指令選詞填空MMSE 4.4±2.5 19.8±8.8 72.6±24.5 41.8±18.7 58.7±21.3 63.7±17.8 12.4±9.8 24.6±3.9 3.2±1.3 16.4±7.8 41.2±16.1 29.9±11.0 38.6±13.2 35.8±14.9 6.0±2.1 18.6±2.8>0.05>0.05<0.01<0.05<0.05<0.01<0.05<0.05 0.112-0.123-2.224 1.635-4.256-1.458 2.005-0.880
丘腦是人體內功能十分復雜的一個部位,其內部含有多個獨自分化的神經細胞群以及眾多的傳入傳出纖維聯系,他是大腦的皮下中轉站,起著協調、整合的作用。丘腦性失語是腦血管病的一種常見后遺癥,發病率很高,站腦血管的31.5%。Gorelick將丘腦引起的語言障礙分為4組:第一組為初級語言障礙,主要表現是聲調低,不屬于失語,這種現象出現的額原因可能是人體椎體外系統發出纖維止于丘腦腹前核和腹外側和嘴部;第二組是言語缺陷,此階段的癥狀為錯語和持續癥反應不能糾正錯誤,在言語的調控上有缺陷;第三組為找詞困難,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可能與丘腦腹前核投射至輔助運動區以及島頁前皮質等有關。
丘腦性失語的主要語言特點[6]:首先表現為語音低,似耳語,即使要求其大聲說話,患者也很快恢復低音,沒有構音障礙;第二個特點是中間型口語,患者語言不流利,不喜說話;另外患者常常表現為找詞困難,錯語現象比較多,經常出現語義上關系詞替代,因為錯誤或新語;患者的復述能力相對較好,但是對長句的復述能力比較差;患者會有明顯的命名障礙,患者對顏色和反應命名較好,但是對列名和物別命名比較困難;患者會出現輕度的閱讀理解障礙,朗讀能力較好,但是對介詞、副詞、表示時空和順遞關系的詞理解比較差;有不同程度的書寫障礙;丘腦性失語經過治療后恢復較快,一般預后也比較好。
患者認知功能分析:認知障礙的發生主要與腦中卒左側半球、額葉等受損傷有關,影響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社會適應能力以及預后全面康復等。據有關研究發現,認知障礙的發生與患者的年齡、文化程度有關,年齡越大。文化程度越低的患者出現認知障礙的幾率越高,這可能與患者的腦可塑性降低、原有智能儲蓄較少等原因有關。國內劉書芳報道[2]:認知功能損害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是血清膽固醇升高,而高脂血癥中膽固醇含量遠遠超過正常水平。所以,由于腦血管引起的腦中卒容易出現認知障礙。患者出現認知障礙,病死率可能會上升,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醫務人員在進行治療時要對患者進行早期預防和評估,對有認知障礙的患者進行及時的治療、干預,特別是對于老年人、文化程度低的患者,加強護理,提高其預后質量,減少老年癡呆的發生率。
認知功能與語言障礙的關系:認知功能是大腦皮層的高級活動范圍,它主要包括:感覺、知覺、注意、記憶、理解等。認知功能與語言功能有著密切的聯系,認知功能恢復能很好的促進語言功能的恢復,語言功能的好轉也能促進認知功能的恢復,二者相互促進。Martin認為語言障礙是由于支持語言行為的認知活動的減退而引起的,對于語言障礙的治療應該利用強有力的以及集中的圖形、符號、語義以及行為進行刺激,激發患者的認知活動[8]。這樣的認知訓練能有效的提高患者語言功能的恢復,該研究結果證實了這一觀點。
很多研究表明,丘腦性失語癥采用多樣化的不同治療方法效果比較好,同時治療的強度是治療成功的重要因素[1]。本次研究中采用認知功能訓練對患者進行干預就說明了這一點。一般病人發病后積極進行康復訓練,治療時根據患者失語癥的具體情況,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進行交流效果促進法,功能性交流治療,家庭訓練指導、心理功能治療等[4]。經過2個月的語言訓練,做漢語標準失語癥檢查,觀察患者的聽力理解能力、復述能力、命名能力、閱讀理解能力等變化情況,另外還要觀察患者的執行能力、聽寫、抄寫以及計算能力等。
本研究中的120例患者中,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復述、聽理解能力評分分別是(72.6±24.5)、(41.2±16.1)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的復述、聽理解能力評分(63.7±17.8)、(35.8±14.9)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其中觀察組患者復述、聽力理解能力效果更佳。所以說,對丘腦性患者進行語言能力訓練的同時,進行認知能力訓練,能有效的促進患者語言能力的恢復,提高治療效果。所以應該把認知訓練作為語言康復治療的基礎。
[1]趙亞軍,陳長香.一例丘腦性失語病人的語言康復訓練[J].護理研究,2012,26(4):381-382.
[2]麥衛華,寇麗,劉漢偉,等.丘腦性失語癥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藥,2011,6(3):290-291.
[3]任艷丁,王淑榮.丘腦卒中為主的漢語失語癥臨床特征[J].黑龍江醫學,2012,33(11):803-805.
[4]孔祥鋒,張小寧.左右兩側丘腦卒中對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J].廣東醫學,2013,34(22):3424-3425.
[5]陳敬.急性腦血管病后丘腦性失語76例臨床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09,6(1):160-161.
[6]林立榮.王東記憶障礙的研究現狀[J].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2012(1):145-146.
[7]王麗.腦卒中后便秘與認知功能的相關性及其干預研究[D].廣州:南方醫科大學,2010(9):1-42.
[8]趙春燕,張輝.探討非語言溝通對腦卒中失語患者負性情緒的影響[J].寧夏醫學雜志,2011,33(5):165-167.
R338.24
A
1674-0742(2014)11(c)-0100-02
李然(1963.3-),男,吉林省吉林市人,碩士,吉林市中心醫院神經科,主任醫師,研究方向:失語與認知,課題或者基金項目。
2014-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