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云
[摘要] 目的 分析X線診斷頸椎病的臨床價值。方法 搜集2013年2月—2014年2月該院接收的頸椎病105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研究組。對對照組50例進行CT檢查,對研究組55例進行X線檢查。比較對照組、研究組的診斷結果。結果 對照組診斷準確率是80%(40/50),研究組診斷準確率是94.55%(52/55),研究組診斷準確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X線診斷頸椎病的臨床價值較大,應結合患者癥狀及體征共同提高診斷準確率。
[關鍵詞] 頸椎?。籜線診斷;價值
[中圖分類號] R8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11(c)-0059-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value of X-ray in the diagnosis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Methods 105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sis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3 to February 2014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study group. 50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examined by CT, and 55 case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examined by X-ray. And the diagnosis resul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diagnosis accuracy rate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80% (40/50), and that in the study group was 94.55% (52/55), the study group's diagnostic accurate rat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X-ray has great clinical value in the diagnosis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but the diagnostic result of it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the symptoms and signs of patient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rate.
[Key words] Cervical spondylosis; X-ray diagnosis; Value
頸椎病是威脅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見疾病,因頸椎骨質增生、長期勞損、椎間盤脫出或韌帶增厚,患者頸椎脊髓、椎動脈或神經根受壓,引起椎間盤退變本身或繼發性病理改變,壓迫或刺激鄰近椎動脈、神經根、頸部交感神經、脊髓等,從而造成功能障礙[1]。X線檢查、CT檢查、肌電圖檢查是臨床上診斷該病常用的方式[2]?,F搜集2013年2月—2014年2月該院接收的頸椎病105例患者,對其X線診斷頸椎病的臨床價值進行總結性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搜集2013年2月—2014年2月該院接收的頸椎病105例患者,平均年齡是(46.59±2.35)歲,年齡范圍是29~78歲,男患者和女患者分別是59例、46例,平均病程是(13.5±2.5)個月,病程范圍是26 d~5.6年。105例患者中,20例椎動脈型,19例頸型,11例混合型,15例脊髓型,22例神經根型,18例交感型。將105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50例、研究組55例。全部患者均有程度不同的頸肩疼痛、肢體麻木、行走不穩、心悸失眠、惡心嘔吐等。對照組、研究組患者的一般臨床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對照組進行CT檢查,對研究組進行X線檢查。X線檢查:攝自然側位片、站立頸椎正位片、斜位片和動力性側位片。正側位片的生理頸線選擇椎體前緣、后緣、棘突和關節突基底部。采用頸椎生理曲度測量法,連線患者第七頸椎椎體后下緣和樞椎乳狀突后下緣,后將該連線延至頸椎椎體后緣,并作垂直線,對垂直距離進行測量。正常側位片為前凸曲線,正位片為垂直,頸椎生理曲度改變患者X線表現為消失變直、后突、側彎、椎體滑脫。
比較對照組、研究組的診斷結果。對研究組X線表現進行分析。
1.3 療效標準
頸椎生理曲度異常:女垂直距離>13 mm,或<5 mm;男垂直距離>14 mm,或<6 mm。
1.4 統計方法
對該研究所得實驗數據均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進行檢驗,所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所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3 討論
頸椎病具有病情復雜、遷延不愈、易反復等特點,患者常表現為骨刺形成、椎節失穩、韌帶肥厚、椎節松動、髓核脫出或突出、椎管狹窄等[3]。該病并發癥較多,患者可伴有頸心綜合癥、吞咽障礙、胸部疼痛、視力障礙、下肢癱瘓、高血壓頸椎病等,甚至出現猝倒,嚴重威脅患者身體健康及生活質量。因此,必須做到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維護患者健康。影像技術的快速發展促使多種檢查方式逐漸運用到該病臨床診斷中,如椎動脈成像、CT、MRI、脊髓成像等檢查手段。與椎動脈成像、CT、MRI、脊髓成像等檢查方式相比,X線檢查具有檢查快速、經濟和操作方便等優點,在該病臨床診斷中具有重要作用,應用價值較大。
X線檢查通過不同體位可以清晰顯示患者病變程度、部位及范圍,對其他類似病變能準確排除,是臨床上診斷該病的常用方式[4]。X線能夠有效檢出椎體滑脫、骨質增生、曲度改變、關節退變、椎間隙狹窄等,正位片能準確檢出關節突、鉤椎關節、鉤突等肥大增生且向側方突出,左右斜位片能準確檢出椎間孔改變,后伸側位片及前屈側位片能準確觀察到椎間隙寬度改變、病變向后成角等特點。第3~7頸椎為普通頸椎,椎體呈前低后高特點,而間盤特點為前高后低,由此決定頸段脊柱特定的生理曲度,因此X線中頸椎生理曲度改變則可以提醒頸椎間盤病變。鉤突是指普通椎體上后外緣嵴狀突起,椎體下后外緣有凹陷狀斜坡。受脊柱的生物力學和年齡增加的影響,X線中鉤突骨質增生逐漸明顯,從而引起頸椎病[5]。關節突關節位于椎體后方,由鄰近椎體的上關節突和下關節突相應組成。在生物力學、年齡增加的作用下,關節突對前方椎間孔頸背神經根進行擠壓,從而導致患者出現頸椎病臨床癥狀。
在該研究中,對研究組進行X線檢查,診斷準確率是94.55%;進行CT檢查的對照組診斷準確率是80%,研究組較高,表明X線在頸椎病診斷中應用價值較大,診斷準確率較高。骨質增生是該病的主要X線征象,占94.55%,好發于患者中下頸段,考慮是因軟骨退化造成椎間盤狹窄,椎體變形,纖維環移位受到的壓力明顯增大,引起椎體邊緣骨質增生,尤其后下緣增生,導致骨刺形成,并對神經根和椎動脈造成壓迫,從而引起相應的體征及癥狀。曲度改變是由于患者頸椎發生退行性病變,造成椎體、韌帶、關節穩定性大大喪失而引起。值得注意的是,一般情況下曲度改變不單獨存在,多與椎間孔改變、骨質增生、韌帶鈣化等征象同時存在,因此,診斷時應將頸椎病曲度改變與炎癥、損傷造成的曲度改變相互診斷。在X線檢查下,骨質增生程度、范圍、部位、頸椎生理曲度、椎間孔改變、韌帶改變、椎間隙改變及椎體改變等均能清楚顯示,由此可見,X線檢查對于該病患者具有典型征象,可對大多數頸椎病進行快速、準確診斷。
綜上分析,X線診斷頸椎病的臨床效果較好,應用價值較大,且簡便、經濟,應予以重視。
[參考文獻]
[1] 寧愛東.頸椎病的臨床及X線診斷[J].中國實用醫藥,2013,15(12):58-59.
[2] 邵麗希.劉巖.X線平片CT、MRI診斷頸椎病的臨床應用價值研究[J].影像技術,2013,13(18):62-63.
[3] 朱憲增.46例頸椎病的X線診斷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10(16):75-76.
[4] 靳福強.439例頸椎病X線診斷分析探討[J].河北醫學,2013,11(14):50-51.
[5] 龔志剛.頸椎病X線平片影像學診斷(附373例分析)[J].贛南醫學院學報,2013,17(20):55-56.
[6] 王林,賈亞飛.淺談X線平片對頸椎病的診斷價值[J].海軍醫學雜志,2012,18(21):55-56.
[7] 王學海,馬彪,成齊.頸椎病100例X線與臨床表現的關系分析[J].中原醫刊,2013,19(20):52-53.
[8] 楊菊霜,陳宏,劉鋼.頸椎病400例X線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3, 17(11):68-69.
(收稿日期:2014-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