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喜鳳 萬亞存
.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河南鄭州 450001;2.鄭州澍青醫學高等??茖W校,河南鄭州 450064
糖尿病腎病患者血液高凝狀態與蛋白尿的關系研究
王喜鳳1萬亞存21
.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河南鄭州 450001;2.鄭州澍青醫學高等??茖W校,河南鄭州 450064
目的 糖尿病腎病患者血液高凝狀態與蛋白尿的關系研究。方法 收集該院內分泌科的住院病人及門診患者,收集時間為2005年8月—2013年8月,共計200例,按住院期間是否存在蛋白尿分為2組,蛋白尿組100例,無蛋白尿組,共計100例,記錄患者生化指標空腹血糖、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凝血酶原時間、凝血酶時間、纖維蛋白原及尿蛋白含量。結果我們發現蛋白尿組的凝血功能指標APTT、PT、TT、FIB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我們發現蛋白尿組的血脂代謝水平指標空腹血糖、血甘油三酯、血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血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總膽固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我們P<0.05的變量放入Logticis回歸分析中,Logticis回歸分析提示APTT、PT、TT、FIB為蛋白尿的獨立危險因素。結論 糖尿病腎病患者血液高凝狀態與蛋白尿有關聯,其中凝血指標APTT、PT、TT、FIB是蛋白尿的獨立危險因素。
糖尿病腎??;血液高凝狀態 ;蛋白尿 ;研究
糖尿病是以血糖增高為代表性的代謝紊亂性綜合征,主要臨床表現為多飲多尿體重減少[1]。糖尿病的發病過程中伴隨的大血管,微血管的病變,影響人體多器官病變如動脈粥樣硬化,蛋白尿,眼底動脈硬化等等。有研究指出糖尿病大血管,微血管的病理病變與凝血系統的異常也有密切的關系,目前這也是國內研究的熱點,本次研究希望發現糖尿病腎病患者血液高凝狀態與蛋白尿的密切關系。
1對象與方法
收集該院內分泌科的住院病人及門診患者,收集時間為2005年8月—2013年8月,共計200例,按住院期間是否存在蛋白尿分為2組,蛋白尿組 100例,平均年齡(73.2±18.2)歲,其中男性 80例,女性20例;無蛋白尿組,共計 100例,年齡(67.2±19.3)歲,其中男性85例,女性15例,2組人員性別,年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入選的研究對象基礎疾?。禾悄虿〔l糖尿病足15例,糖尿病伴視網膜病變25例,糖尿病伴神經病變或血管病變32例,糖尿病伴肝腎功能異常14例,糖尿病伴并感染者10例,糖尿病伴腫瘤4例,糖尿病伴各類腎炎8例,糖尿病伴尿路梗阻者2例。
本次研究中的研究對象均按2008年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糖尿病診斷標準指南確診。并根據入院時尿白蛋白排泄率高低分為2組,蛋白尿組:24 h尿蛋白>30 mg/L。非蛋白尿組:24 h尿蛋白<30 mg/L。連續測定3 d,以3 d均值水平為準。記錄患者各項血液指標如: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凝血酶原時間(PT)、凝血酶時間(TT)、纖維蛋白原(FIB)、總膽固醇(TC)、血甘油三酯(TG)、血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血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
FPG、TC、TG、LDL-C、HDL-C 測量方法:對空腹(8~12 h)研究對象采肘部靜脈血,EDTA抗凝,抽血后立即送檢,使用日本日立生化分析儀分析。空腹血糖、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凝血酶原時間、凝血酶時間、纖維蛋白原用氧化酶法測定;TC,血甘油三酯用酶比色法測定;血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血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采用選擇性清除法。尿白蛋白測定采用放免法測定方法有由德國LABBER公司提供試劑盒。所有儀器在實驗前均做質量檢查控制,標本檢測在質控合格后進行,由專人負責,嚴格按照儀器的操作規程。
入選標準:就診時生命體征平穩,簡易智力狀態檢查量表(MMSE)總分≥27分,排除認知功能損害者。排除指標:①入院時生命體征不平穩的患者。②入院初次診斷為糖尿病腎病,入院后經腎活檢、CT或其他醫療器械排除者。③有各種急性、慢性感染,嚴重肝、腎功能不全,惡性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者。
本組數據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采用 t檢驗,以(±s)表示,組間計數資料以(%)表示,行 χ2檢驗,以P<0.05為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蛋白尿組APTT、PT、TT、FIB與非蛋白尿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蛋白尿組和非蛋白尿組的凝血功能指標對比
蛋白尿組空腹血糖、血甘油三酯、血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血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總膽固醇與非蛋白尿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2 蛋白尿組和非蛋白尿組的血脂代謝水平指標對比
將P<0.05的變量放入Logticis回歸分析中,是否有蛋白尿作因 變 量 ,APTT、PT、TT、FIB 作 自 變 量 ,Logticis 回 歸 分 析 提 示APTT、PT、TT、FIB是蛋白尿的獨立危險因素,見表 3。

表3 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為特征的疾病,我們發現糖尿病蛋白尿組APTT、PT、TT、FIB 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樣 Logistic回歸分析提示APTT、PT、TT、FIB是蛋白尿的獨立危險因素。研究指出[2-4]:糖尿病患者血液中的凝血因子濃度增高,血小板活化增加,促進了血栓形成和炎性反應,促使組織缺氧,損傷內皮細胞,釋放多種血管活性物質激活凝血系統,凝血系統活化產生的凝血活酶分解為各種因子。這些因子均使血液凝血活性增強。其中APTT、PT、TT、FIB能反映血漿凝血因子活性水平,血漿凝血因子活性水平增高,血管內皮損傷加速,紅細胞膜和血小板膜非酶糖化導致血液流變學變化,導致腎小球內皮功能障礙,引起了大量蛋白尿。與本次研究一致。
也有研究說明[5]糖尿病腎病患者因長期的高血糖狀態膠原纖維和腎小球內皮細胞、系膜細胞損傷,血管內皮細胞損傷、活化導致內皮細胞促凝作用增強和抗凝作用減弱,纖維連接蛋白和層粘蛋白合成增加,并且硫酸蛋白聚糖等合成減少。破壞腎小球基底膜的電荷屏障,引起蛋白尿。有研究指出[6]脂代謝水平與糖尿病腎病有關,研究[7]指出脂代寫水平使得機體動脈狹窄,血管內部有斑塊附著,加速動脈粥樣硬化后加速白色血栓形成。但本次研究為發現,我們認為脂代謝主要參與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脂代謝的氧化修飾后使得脂質過氧化物明顯增,成為造成早期內皮細胞損傷關鍵性因素,不但直接損傷內皮細胞,還促進單核細胞與內皮細胞的黏附及向內膜下遷移,但是動脈粥樣硬化早期主要累及大動脈,糖尿病腎病早期蛋白尿累及的是腎細小動脈及微動脈,脂代謝水平較少累及[7-8]。故此次研究為明顯發現脂代謝水平與糖尿病腎病蛋白尿有關。后續大規模的臨床實驗可能會證實脂代謝水平與糖尿病腎病患者后期蛋白尿的關系。
綜上所述,糖尿病患者中高凝狀態與蛋白尿相互影響,這可能就是形成糖尿病血管并發癥的主要病理基礎。所以,糖尿病腎病患者的血液的高凝狀態是很大程度上有蛋白尿的出現而引起的,隨著尿蛋白的增多而病情嚴重。
[1]蘇春芳.血糖水平與急性腎病患者心功能的關系探討[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1,24(6):624-625.
[2]朱旅云,劉坤申.內皮功能障礙對肥胖伴內皮功能障礙對肥胖伴高血糖患者,胰島分泌能的影響[J].中華糖尿病雜志,2011,21(1):21-23.
[3]劉志紅.胰島素抵抗在糖尿病腎病發病中的作用[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13,2(9):6-8.
[4]吳捍衛,楊建榮.2型糖尿病腎病患者組織因子促凝血活性檢測及其臨床意義[J].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12,35(19):30-32.
[5]徐比萍.腎康注射液對糖尿病腎病血液流變學的臨床觀察[J].中國熱帶醫學,2012,12(2):256-257.
[6]李潔,楊洪濤,楊波,等.益氣養陰、活血通絡法對糖尿病腎病(Ⅲ期)中醫證候及尿蛋白影響的研究[J].中國中西醫結合腎病雜志,2013,14(3):230-232.
[7]鄒穎紅.終末期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的臨床特點及護理研究[J].中外醫療,2012,31(29):174-175.
[8]張裕珍,趙紅娟,馬磊,等.糖尿病腎病患者早期尿微量白蛋白檢測的臨床意義[J].中外醫療,2012,31(3):60.
R259
A
1674-0742(2014)11(c)-0126-02
201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