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勇,張鐵,胡中會
(文山學院 環境與資源學院,云南 文山 663000)
文山州甘蔗品種比較試驗
黃勇,張鐵,胡中會
(文山學院 環境與資源學院,云南 文山 663000)
試驗從生長情況、產量、含糖量等主要指標對文山州普遍栽培的7個甘蔗品種進行比較。結果表明:園林1號生長旺盛、產量高、含糖量高,為優良甘蔗品種,宜在文山州大面積推廣栽培。
甘蔗;品種;文山
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 Linn)系禾本科(Gramineae)甘蔗屬(Saccharum)植物,是全世界熱帶糖料生產國的主要經濟作物,尤其在東南亞太平洋諸島國、大洋洲島嶼和古巴等地。[1]巴西、印度、中國是世界三大甘蔗種植、生產國。我國臺灣、福建、廣東、海南、廣西、四川、云南等南方熱帶地區均廣泛種植。云南是國內僅次于廣西的第二大產糖省區。文山州分布在盤龍河兩岸盆地蔗區,是云南省甘蔗生產、加工七大片區之一。目前,文山州境內栽培的甘蔗品種較多,但產量和含糖量均高的品種沒有確定。本試驗選取文山州普遍栽培的7個甘蔗品種進行比較,以期選出“雙高”品種進行推廣栽培。
1.1 材料
參試品種:1、園林1號;2、新臺糖26號;3、農大58號;4、高海拔;5、新臺糖23號;6、新臺糖1號;7、新臺糖22號。其主要特征特性如表1所示。

表1 甘蔗品種主要特征特性
1.2 方法
在試驗田種植7個參試品種,觀察、測定、統計其生長情況、產量、含糖量等主要指標。
1.2.1 試驗設計及試驗地概況
試驗按隨機法設計,不設重復。設7個試驗小區,每個小區長8.3 m,寬4 m,小區凈面積33.2 m2。小區間走道寬1 m,試驗田四周設保護行。試驗安排在文山市開化鎮老保黑村韋林方農戶地塊,肥力中等,以前作物為烤煙,具備灌溉條件。
1.2.2 試驗栽培管理
1.2.2.1 整地
試驗于2013年4月10日進行機耕深耕整地。
1.2.2.2 開植溝
4月13日按試驗設計開植溝。行距為80 cm,植溝寬20 cm,深20~25 cm。
1.2.2.3 下種
4月16日下種,每截3芽,進行雙行擺放。種苗貼土平放,芽向兩側。每小區下種200截,折合畝下種12 000芽。
1.2.2.4 底肥
下種后每小區施用葉林牌生物有機肥20 kg、甘蔗專用復合肥2 kg、地蟲克0.2 kg。充分拌勻后施于溝內做底肥。
1.2.2.5 覆土蓋膜
施肥后覆土,覆土深度5~8 cm。澆透水后用45 cm寬地膜進行覆蓋,膜邊用土壓實。
1.2.2.6 栽培管理
6月11日人工拔草一次,每小區用0.7 kg尿素追苗肥一次。7月26日用3%順式氯氫菊酯懸浮劑1000倍加60%啶蟲脒顆粒劑5000倍液防治綿蚜蟲一次。7月26日用辛硫磷1000倍液防治綿蚜蟲一次。9月8日用5%順式氯氫菊酯乳油800倍加50%啶蟲脒水分散劑5000倍液防治綿蚜蟲一次。9月10日人工除草一次,每小區用N∶P∶K復合肥2 kg追莖肥一次。9月16日用5%順式氯氫菊酯乳油800倍加50%啶蟲脒水分散劑2500倍液防治綿蚜蟲一次。12月29日進行蔗田剝葉管理一次。
1.2.2.7 適時收獲
收獲時間為2014年4月16日。
2.1 生長情況
各甘蔗品種生長情況如表2、表3所示。

表2 甘蔗前期性狀調查結果統計

表3 甘蔗收獲前調查統計
從表2、表3可以看出:1號甘蔗品種(園林1號)出苗最早、分孽性強、畝總苗數最多、未發生赤腐病、綿蚜蟲危害較輕、前期生長勢強、生長整齊一致、田間錘度大、植株最高、莖徑較粗、莖數最多、成莖率最高。由此可見,在7個甘蔗參試品種中,園林1號的生長情況最佳。
2.2 產量
各甘蔗品種產量如表3、表4所示。

表4 甘蔗產量、含糖量統計
從表3、表4可以看出:1號甘蔗品種(園林1號)測產畝產量和實稱畝產量分別達到8156.6 kg和9048.1 kg,在7個甘蔗參試品種中均排名第1位。
2.3 含糖量
各甘蔗品種含糖量如表4、表5所示。

表5 甘蔗品質化驗結果統計
從表4、表5可以看出:在7個甘蔗參試品種中,2號甘蔗品種(新臺糖26號)含糖量最高,為17.28%;1號甘蔗品種(園林1號)含糖量為16.58%,排名第2。
綜上所述,園林1號生長旺盛、產量高、含糖量高,為優良甘蔗品種,值得在文山州大面積推廣栽培。
甘蔗是世界上普遍栽培的糖料作物,但由于長年無性繁殖留種,加上宿根矮化病與花葉病等病害影響,甘蔗產量下降、品質降低。通過莖尖脫毒培養,結合熱處理與溫熱處理,可以除去宿根矮化病與花葉病等常規方法難以防治的甘蔗病害,生產健康甘蔗種苗[2-7]。巴西、古巴等世界甘蔗生產大國對甘蔗健康種苗非常重視,蔗區均使用健康種苗。如巴西使用健康種苗,甘蔗產量提高20%~40%,含糖量提高 0.5%以上。[8]從而,甘蔗優良性狀得以穩定表現,加上高糖高產的優勢,鞏固了巴西世界第一甘蔗生產大國的地位。使用本試驗篩選出的優良甘蔗品種園林1號作為原材料進行健康種苗的繁育將是下一步研究的內容。
[1] 吳征鎰.中國植物志[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7(2):41.
[2] Leu L S. Freeing sugarcane from mosaic virus by apical meristem culture and tissue culture[R]. Rep. Taiwan Sugar Exp. Sta,1972,57:57-63.
[3] Hendre R A, Mascarenhas A F, et al. Growth of mosaic virus-free sugarcane plants from apical meristems[R]. Indian Pathology,1975,28: 185-198.
[4] Waterworth R, Kahn R P. Thermotherapy and aseptic bud culture of sugarcane to facilitate the exchange of germplasm and passage through quarantine[R]. Plant Disease Report, 1978,62: 772-776.
[5] Leu L S. Apical meristem culture and redifferentiation of callus masses to free some sugarcane systemic disease[J]. Plant Prot. Bulletin,1978,20:77-82.
[6] 楊本鵬,張樹珍,楊學,等.甘蔗健康種苗培育體系的建立[J].熱帶作物學報,2006(4):74-77.
[7] 游建華,樊保寧,韋昌聯.甘蔗脫毒健康種苗生產及繁殖技術[J].中國種業,2008(9):50.
[8] Lee T S G. Micropropagation of sugarcane (Saccharum spp.)[J]. Plant cell, tissue and organ culture, 1991(10):47-55.
Comparing Test of Different Sugarcane Species in Wenshan
HUANG Yong, ZHANG Tie, HU Zhong-hui
(College of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Wenshan University, Wenshan 666300, China)
Seven different sugarcane species widely cultivated in Whenshan are compared on growth condition, yield and sugar content in the tes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arden No. 1 grows vigorously and its yield and sugar content are high. So the Garden No. 1 is an excellent sugarcane species and is suitable for wide cultivation in Wenshan.
Sugarcane; species; Wenshan
S566.1
A
1674-9200(2014)06-0018-04
(責任編輯 張 鐵)
2014-09-14
云南省教育廳科研基金項目“甘蔗健康種苗快繁體系建立”(2012Y269);文山學院科研基金項目“脫毒新臺糖22號甘蔗示范栽培”(13WSY06) ;文山州科技計劃項目“文山州適種甘蔗健康種苗離體快繁研究及種植示范”。
黃 勇(1981-),男,四川瀘州人,文山學院環境與資源學院講師,碩士,主要從事植物資源開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