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學院學報》2014年總目次
壯劇研究
談五場壯劇《彩虹》音樂的藝術探索——云南壯劇音樂初探(之十四) 許六軍(1:1)
壯劇《彩虹》藝術特色簡析 岳超(1:5)
淺談專業劇團對〔依嗬嗨腔調〕的傳承和創新 呂成(1:7)
淺析新時期富寧民間土戲班的發展特點和復興契機 黃學巧(2:1)
淺談富寧土戲丑角形象的藝術特征 農尚春(2:6)
地方高校介入云南壯劇村寨開展傳承人才培養服務的社區與社會教育模式實踐研究——邊疆少數民族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傳承研究(之二) 李萍(4:1)
數字化技術是傳承和保護云南壯劇的有效手段 湯克(4:6)
教育社會學視角下地方高校與云南壯劇教育傳承的關系研究——邊疆少數民族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傳承研究(之三) 李萍(5:1)
淺述富寧土戲文物 畢永艷(5:7)
地方· 民族文化研究
壯族古代的母系氏族社會及其地母崇拜習俗的產生——廣南地母崇拜溯源(之一) 何正廷(1:11)
“坡芽情歌”的文學特點及教育功能 肖 李劉瑞萍(1:18)
罕見的純男性舞蹈“曰唱”——廣南縣壯族傳統舞蹈“曰唱”田野調查 蒙季秋(1:22)
苗族傳統蠟染的現狀與保護對策 雷麗項正文(1:27)
布洛陀和姆六甲是中華民族早期的鳥神崇拜 黃懿陸(1:31)
中國南傳佛教音樂的文化生態解析 田玉玲(1:38)
壯族的父權制社會及其地母崇拜習俗的形成——廣南地母崇拜溯源之二 何正廷(2:10)
探析壯錦圖案在電子書籍中的開發與運用 蒙建維(2:16)
富寧縣龍邁村高褲腳白彝跳宮節調查 喬永娥劉長剛(2:19)
岜沙“人樹合一”觀念的邏輯解讀 夏世英(2:24)
中國西南回族“虎”姓讀音變化的歷史人類學考察 虎利平(2:27)
洛特曼文化符號學視角下的舞蹈身體語言探析——以文山州馬關縣苗族蘆笙舞蹈為個案 袁杰雄(4:10)
傣族村寨的風水文化——以官純寨為個案的考察 溫小興李金庚(4:15)
西南少數民族服飾紋樣文化探析 張建林(4:19)
克木人宗教儀式研究 趙青(4:24)
景東彝族招魂與超度文化解讀 王海濱李國東(4:28)
文山苗族傳統紋樣在陶藝產品設計中的運用初探 孫華 張建林(5:11)
文山壯族制作銅鼓的傳統工藝研究 王紹祥(5:15)
文山壯族民間酒歌的演唱特色 楊喜麗(5:20)
淺談壯族傳統社會“倚歌擇偶”習俗 戈梅娜(5:25)
試述云南壯族習慣法的特征與類型——云南壯族習慣法研究之一 朱海文楊永福(5:28)
巴馬長壽因子:補糧習俗在精神贍養中的作用 黃小芬(5:32)
邊疆史地研究
明代云南土司襲職困境研究——兼論明末西南邊疆控制的削弱 張磊(1:41)
清代云南“三迤”設置考述 楊永福馬亞輝(1:47)
清末云南諮議局的籌建及影響 黃翰鑫(1:51)
《邊政公論》有關云南研究述論 段金生董繼梅(1:57)
論明代云南學人張志淳的文學成就及墓園特點 吳臣輝(2:31)
試論楊增新統治時期治理和闐的政策 買玉華(2:34)
近代云南的人口、土地、水利與農業發展 張永帥(2:42)
“篳路藍縷 以啟山林”——方國瑜先生與納西歷史文化研究 和智(2:47)
歷史研究
論西南聯大的民俗研究 劉薇(4:32)
民國時期自然災害對云南人口結構與素質的影響 何廷明崔廣義(4:38)
我國傳統社會旱災應對機制特點探討 李相興李玉軍(4:42)
國內關于馬來亞華僑抗戰史的研究述評 宋少軍(4:49)
馮小麗華夏文化視域中的西南與西南社會——秦漢時期巴蜀華夏認同的確立過程 尹建東(5:37)
清·光祿大夫左都督正一品總兵官龍天祐墓志銘考釋 肖雷(5:42)
關于中共云南一大代表的考證 賀良林朱志霞(5:49)
文學· 語言研究
論唐末西蜀文人的“崇杜”情結與感事寫實的創作審美傾向 孫振濤(1:62)
清人編纂云南詩文總集思想述論 茶志高(1:66)
廣南“客話”方言音系研究 牟成剛(1:72)
英語俗語的界定及特性 陸俊能(1:81)
從《世說新語·德行》篇論漢末至魏晉士人的理想人格 姚素華(2:56)
論古典詩詞中的“轆轤”意象 王孝全(2:59)
“影響的焦慮”——論范穩小說《悲憫大地》 董曉霞(2:63)
論電視劇《葉問》的愛情模式及愛國主義情懷 鄧在艷(2:68)
富寧“紅苗”語言失傳引發的思考 蔣禹平(2:71)
欲望的缺失與表征——從《八月之光》看福克納 章艷萍施應鳳(2:75)
憤怒的荒原——論《八月之光》的哥特特征 章艷萍蔣馨(4:53)
“屬下”的聲音——《荒原蟻丘》的救國之道 申繩林(4:56)
從森林夜行看好小伙布朗的二重身——心理接受沖突 李納(4:59)
西南官話立區標準及內部分片依據的再探討 牟成剛(4:63)
從“鼎鐺玉石”釋義談名詞意動用法的界定問題——兼與胡安順先生商榷 袁虹張作棟(4:71)
試論七賢形象在宋詩中的發展 郭永勤(5:54)
人格尊嚴與精神自由——《簡·愛》與《嘉爾曼》比較論 胡月馨(5:57)
開遠方言中的語氣助詞“嗨” 朱雨(5:61)
忻城壯語四音格詞初探 韋玉珧(5:67)
理論研究
論教育的世界眼光 王光斌(1:84)
歷史之遺留與時代之進化——略論孫中山三民主義思想 黃晶晶(1:90)
云南精神是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融合 馬紹堯(1:93)
論教育理性的消解及其功能的變異 王光斌(2:79)
關于我國高考制度改革的幾點思考 田景春(2:84)
民間糾紛調解中的習慣法實證研究——基于苗族的考察 蔣鴻(4:74)
從眾效應:思想政治教育外化的推動力 郭霄(4:78)
新形勢下高校教師的責任、使命與角色定位 熊榮元(5:75)
論鄧小平對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學說的創新發展 陳錦函(5:82)
高等教育研究
現代大學精神的式微與回歸 潘磊田景春(1:97)
論服務性學習模式下提升高校思政課程教學實效性研究 廖闊劉龍昌(1:101)
大學生學習和弘揚傳統文化情況調查報告——以文山學院為例 顏星雷蓉蓉(1:104)
關于美術教育中審美教育的認識與思考 張善慶(1:110)我國高校學生社團管理模式探析 王宏(2:88)英語“插入語”的認知語法研究 趙勇王芳(2:92)
關于大學英語教學中合作學習策略的運用——以云南省地州院校為例 馬繼敏(2:97)
中國歌劇作品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選擇和運用 周琨(2:101)
公務員考試中離散數學知識應用研究 李艷艷高美平(3:98)
生物學野外實習中人文素質的培養研究 鄭玲楊芳芳(3:101)
基于技能大賽驅動下的化工專業改革建議 王磊江潔(3:104)
云南新建本科院校發展的外部要求與基本策略——基于合格評估、辦學轉型、國門大學、內涵發展等關鍵詞的思考 查明華(4:81)
“五好”職業人才培養的實踐探索 左立競(4:85)
高校突發事件管理體系的構建策略 王宏(4:88)
“那”美術與美術學科精神 龍紀峰(4:92)
地方高校大學英語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培養 施應鳳章艷萍(4:98)
高校“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考試改革探索 陳星宇(5:87)
流動的古代世界:高校世界古代史的建構主義授課法釋讀 劉海霞(5:91)
地方本科院校教育學課程學生學習態度調查及對策分析——以文山學院為例 甘啟穎(5:94)
立足于本地文化的大學生創造力培養 賈方吳新林(5:98)
大學生健康目標運動訓練操作研究 左丹(5:101)
邊疆高校大學生對“中國夢”了解現狀調查分析及對策——以文山學院為個案 蘭良平陳世榮秦睿(6:92)
大學生手機依賴與孤獨感的關系:基本心理需要的中介作用 甘啟穎(6:96)
“那美術”框架下的裝飾藝術教學初探—以文山壯錦圖案為例 田萬文(6:100)
英語專業閱讀教學中合作學習策略應用的實證研究 馬繼敏(6:104)
基礎教育研究
立足文本確立正確的情感教育維度——以《一只貝》為例探析語文教育中情感教育的落腳點 徐立焱羅浩波(1:114)
文言文課后練習設計淺議——以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為例 王娜(1:118)
學前兒童生命化·生態化教育思想探索——基于當前學前教育小學化·知識化教育實踐的反思 潘磊李興仁(2:105)
課程、教師、學員關系探討——基于“國培計劃”初中體育項目 李開文劉杰(2:109)
生物資源開發研究
幾種生物農藥對三七黑斑病防效及與三七質量關系研究王勇陳昱君楊建忠劉云芝張文斌向飛軍 (3:1)
不同激素配比對誘導三七花蕾愈傷組織影響黃天衛楊莉韋美麗孫玉琴陳中堅王朝梁(3:5)
三七總皂苷緩釋體系的應用研究進展 譚福能趙寧東何媛媛(3:7)
珍稀民族藥茅膏菜研究進展 劉偉常征丁長春(3:13)
花生油與紫蘇種子油脂肪酸組分的比較研究 胡彥沈清清張鐵丁友芳溫春秀謝曉亮(3:17)
云南藥用昆蟲名錄 胡展育詹云靜沈清清(3:21)
黑木耳燕麥餅干的研制 李程程(3:27)
固相萃取—氣相色譜法檢測三七中有機磷農藥殘留 譚福能何媛媛(6:1)
金耳石斛的生藥學鑒定 李付惠李蕾丁長春(6:4)
雪蓮果葉中黃酮的提取工藝優化 陳紅惠劉芳沈清清(6:6)
即食型花生粕辣椒酥的研制 胡小靜趙良會楊學花(6:10)
蔬菜中亞硝酸鹽提取及測定條件的優化 李程程(6:14)
文山州甘蔗品種比較試驗 黃勇張鐵胡中會(6:18)
開遠市半干熱巖溶地區幾個主要造林樹種選擇 孫曉可(6:21)
文山州廣南縣農村飲用水源細菌總數和大腸菌群的檢測周建芬張發林慧彪范先芹楊曉燕(6:26)
化學化工研究
西南獐牙菜化學成分研究Ⅱ 黃飛燕李干鵬吳健君張應紅唐榮平(3:31)
-60目銅礦加溫攪拌浸出試驗研究 趙賀永肖月華曾桂忠劉予成(3:34)
(Cu50Zr50)100-x-yAlxMy合金的成分-冷卻速率-相組成關系研究 肖月華(3:37)
數學研究
關于M-矩陣最小特征值下界的兩個不等式 高美平(3:40)
嚴格對角占優M-矩陣上界的新估計 周平(3:45)
不可約對角占優M矩陣特征值的界 蔣建新(3:49)
空間曲線撓率的計算 陸亞哲(3:52)
Gronwall不等式的冪級數證明 王磊杰(3:55)
圓錐曲線幾種弦長的統一公式 玉邴圖(3:58)
實矩陣可開平方的條件與MATLAB實現 晏林(6:30)
塊H矩陣的逆矩陣無窮范數和最小奇異值的估計 蔣建新(6:34)
廣義模糊粗糙集的包含度和相似度 黃衛華楊國增(6:37)
物理學研究
一維玻璃/硅橡膠聲子晶體縱向振動帶隙的控制研究 唐啟祥邱學云(3:62)
一維鋁/塑料聲子晶體中鋁變化對帶隙的影響研究 邱學云唐啟祥(3:66)
區域經濟研究
中國能源——原油國際輸運線建設狀況分析 楊園靜李雷楊貴良朱椏麟(3:69)
文山邊境地區農村留守老人的生存現狀與對策思考 譚春霞浦加旗(3:74)
文山州建設開放“新高地”的產業支撐問題研究 昌麗(3:79)
文山州縣域經濟發展實證研究 蘭良平(3:85)
文山州銦產業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 熊偉(3:89)
壩美旅游資源分析 白娜李海(3:93)
西盟博航阿佤文化生態村宗教旅游開發定位 白娜李海(4:102)
關于緩解文山市城市交通擁堵問題的思考 楊之楠(4:106)
關于如何破解文山市項目建設用地瓶頸問題的思考 林威進(4:110)
文山市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調查報告 李正超(4:114)
關于實施好文山市“三農”發展大規劃的對策建議 饒恣達李周全(4:117)
云南省人口城鎮化與產業非農化協調關系的實證分析 朱要龍譚鑫(5:104)
勞務輸出背景下邊境地區村莊治理的現狀與思考——以云南省文山州為例 譚春霞(5:111)
文山州職業教育模式對貧困地區職業教育發展的啟示 李梅唐啟祥(5:117)
改革開放以來云南省城鎮化發展各階段影響因素比較研究 劉小燕(6:74)
文山口岸發展路徑的選擇——以橋頭堡建設為契機 周建松(6:79)
文山市建成云南鋁工業中心的對策思考 陰文革(6:82)
對推進文山市城市生態文明建設的思考 權永久(6:87)
理工教學研究
離散數學與高中數學新課標中常用邏輯用語的銜接研究 李艷艷黃衛華(6:40)
三次函數零點判別法 玉邴圖(6:43)
淺析Flash習題課件題庫管理的非數據庫實現方法 吳保文(6:48)
工程制圖教學方法研究 肖月華趙賀永劉予成(6:51)
體育研究
南澗彝族“跳菜”的歷史溯源及體育功能價值的探究 王萍劉方濤(6:54)
試論田徑運動精神對大學體育文化的影響 劉啟坤徐東富(6:57)
中學生在體育教學中抗挫折心理教育探討 陳永兵劉方濤(6:61)
健身操對健康體適能的影響 閆巧珍(6:64)
云南省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師“國培計劃”培訓實效性調查——基于中小學體育教師專業能力的調查 李開文應德萬呂品 (6:67)
其 他
探析當前黨務公開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勾星武(2:114)
自我決定理論在運動心理學中的運用 鄭澤然李光裕(2:117)
母子識別的腦加工機制 俞園翟洪昌(3:107)
大學生體質健康綜合評價 溫勤勤朱家明韓誼 張麗(3:115)
立法價值取向與勞動爭議數量的相關性分析——基于1988-2011年的時間序列數據 盛艷燕李旭宏(6:108)
文山州農村地區寄宿制小學教師工作現狀調查及對策 仝杏花楊世金(6:114)
馬關縣南撈鄉農家書屋建設調查報告 馮光敏(6:117)
·第27卷 卷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