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平

近幾年“領導接訪”頻繁在媒體上出現,黨政領導干部到信訪一線接待來訪群眾,直接面對來訪者,解決具體問題,受到廣泛認可。但也有的領導干部說起來重視、做起來走樣,有的法律知識貧乏、政策掌握不全面,接訪時不注重調查研究、不尊重信訪部門,有時因亂拍板而引發更多上訪。筆者認為,領導接訪要堅持“三個原則”、強化“四種意識”。
“三個原則”是:
群眾利益至上原則。信訪工作的目的是為群眾排憂解難,及時解決上訪者工作、生活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因此,領導干部接訪必須堅持群眾利益至上的原則,不能走過場、走形式。要堅持領導接訪公開化,接訪時間、地點、參加人員事前都廣泛向群眾公布,參加接訪的領導干部按時到崗、滿點工作,不能以工作忙為由只到信訪部門點個卯,甚至連個面也見不著。要踏踏實實地參加接待工作,認真處理各種疑難問題,協調有關部門及時、合理解決,藉以取信于民。上訪群眾要求見到接訪的領導干部,大多是認定自身反映的問題很重要,或是牽扯到幾個部門,需要領導干部協調拍板解決。領導干部要做到不管反映的問題有多難、多復雜都要盡全力幫助協調解決,并對重要的交辦案件實行全程管理和督辦,切實維護職工群眾利益。
與信訪部門工作協調一致原則。領導干部接訪既是黨和政府及領導干部加強與群眾的聯系,也是為了促進信訪部門的工作,促進有關職能部門增強群眾觀念,在工作中少扯皮、多協調,多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領導干部接訪與信訪部門的工作要形成整體協調一致的原則。實踐中,有的領導干部由于法律知識、政策意識匱乏,出現了亂拍板的現象。如有的領導把上世紀60年代發生的工傷問題,按現行的待遇標準處理,讓信訪工作人員左右為難,這樣勢必引發同類人員的攀比,引發更多人員上訪。信訪工作人員常年與上訪人和法律法規打交道,他們最有發言權。因此,領導干部要聽取信訪部門意見,把接辦的案子辦成鐵案,經得起歷史的檢驗。領導干部在接訪中要自覺維護信訪部門的威信,不能有長官作風,對上訪者反映的問題不能簡單地拍板定調,忽視信訪部門的辛勤勞動和工作安排;要尊重信訪工作人員的意見和建議,在接待處理信訪問題時,對一些自己不熟悉的問題,要主動向信訪工作人員征詢處理程序、方法和成功案例,以保證接待處理工作的連續性。
依法信訪原則。領導干部接訪要始終堅持依法信訪的原則,只有這樣才能使信訪工作走上制度化、規范化軌道。堅持依法信訪主要把握兩個方面:一方面,要督促與案件有關的單位妥善、及時、就地、依法處理群眾反映的問題,給上訪群眾一個滿意的答復;另一方面,要教育引導群眾增強法制觀念,依法、逐級、有序反映問題。對那些堅持過高要求、無理鬧訪、纏訪的上訪者要進行教育,對那些不聽勸阻,有違法違規行為的上訪者要依法予以處理,從而維護信訪工作的正常秩序。
“四種意識”是:
一是學習提高意識。信訪工作涉及的范圍比較廣,領導干部不一定也不可能對所有相關知識都全部了解掌握。領導干部要隨時加強學習,對有針對性,急用的政策法規要先學,日積月累就會成為行家里手,接起訪來就會得心應手、應對自如。二是“一崗雙責”意識。領導干部要不斷強化做好接訪工作的責任,更要把自己分管的工作做得更好、更扎實、更得民心,避免失誤,減少信訪發生,同時做好分管范圍內的信訪工作。三是解決問題意識。不能簡單地把接訪理解為到信訪部門值班、見見群眾,要在解決問題上下功夫,對疑難、重大問題包接待、包調查、包處理、包息訪。四是深入基層意識。要通過對群眾信訪問題的了解,掌握民情,發現帶有普遍性的問題,有利于今后開展工作、完善決策,在更大范圍和更高層次上維護群眾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