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記者 張帆
帶領規模企業到兄弟主產區參觀學習,直面差距;嚴格把關,換取安全生產許可證必須經過五輪核查;高溫停產期間,所有花炮企業進行整改。達不到規定水平、條件,堅決不予驗收。通過理念上和措施上的“兩條腿”走路,醴陵市花炮企業主對通過第三輪行政許可的要求有了更明確認識,醴陵市安監局引導花炮企業不斷走向規范化、標準化之路,醴陵安監局和花炮企業之間正在形成良性互動。
2014年4月30日,醴陵市安監局煙花爆竹監察股人頭攢動,一些拿著表格的人不斷擠進擠出,狹窄的辦公室顯得格外熱鬧。這些人都是醴陵當地的花炮企業負責人,他們此行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獲得他在“完善第三輪行政許可整改審批表”上的簽字。
“張股長,請審查一下,簽個字吧。”一位企業主對花炮股股長張海生說。拿起審批表仔細核對了一會,張海生簽上了自己的名字。整整一上午,他接待了不少企業主,有的通過了審查,有的沒有。通過審查的企業可以拿著“審批表”找設計院設計,之后進行整改,驗收合格后,方可繼續生產,沒有通過審查的企業基本整改無望,等待退出。
不在辦公室,就在企業,因而,張海生的工作忙碌而地點不確定,他的電話就成了與企業主聯系的有效方式。在接待現場企業主的同時,他還要不時地接聽電話,與記者的談話也因此隨之不時中斷。
“你們的現狀與國家標準有很大差距,又整改無望,還是退出吧。”張海生在電話中對一家企業主說。電話那邊,傳來企業主連續而著急的聲音。在聽著企業主訴說的同時,張海生通過電話耐心地和他們作著相關法律法規解釋。

醴陵市安監局局長潘應生陪同總局領導檢查指導工作

高溫停產期間,企業積極整改
“企業整改前進行審查,主要基于兩方面考慮:首先,我們要對企業進行把關,看他們是否具備整改的條件;其次,我們要對企業提出整改的指導性意見。”張海生說,“如果具備整改的條件,那就給企業制定整改方案,督促其抓緊整改,如果不具備整改條件,勸其退出,不要盲目投資,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獲得初步審查,花炮企業就可以進行圖紙設計和整改。然而,想要通過行政許可并不容易,企業如果不能按照要求整改到位,他們仍然不能通過驗收,不能拿到安全生產許可證。 “在第三輪行政許可過程中,我們不走關系、后門,拋開心腸軟、怕得罪人的心理,每次都以近乎苛刻的要求,督促企業整改、完善。不達要求,堅決不予驗收。”醴陵市安監局總工程師湯中亮表示。
苛刻在于兩方面:首先,核查比原來嚴格很多。原來,行政許可只安排一名普通干部現場核查,通過即可上報;如今,企業想要通過第三輪行政許可,必須經過五輪核查,即醴陵安監局煙花爆竹監察股副股長、股長、總工程師和局長、株洲市安監局相關負責人、省安監局相關負責人分別把關。
其次,高溫停產期間,處罰嚴格。無論是證照未到期的,還是證照到期、未通過第三輪行政許可的企業,只要存在生產行為,全部套用“醴陵市煙花爆竹企業七條硬性規定”,頂格處罰。北塘出口花炮制造有限公司就遭受過這種“待遇”,原本2012年9月19日證照到期的該企業,因為承接的是出口訂單,擔心在規定的時間內完不成訂單而遭受巨額賠償,該企業邊整改邊生產,被安監部門處以10萬元罰款。
為確保該企業停產到位,醴陵市安委會發督辦函,要求勞動部門凍結工傷保險,電力部門斷電,安監部門專人包廠負責,進行一對一監管。在過硬措施下,該企業整改到位,2個多月之后通過第三輪行政許可,取得了安全生產許可證照。
為了讓企業盡快整改到位,高溫停產的時間被利用起來。“趁著夏天高溫、天氣好的條件,我們督促企業停下來整改、建設。”湯中亮說,“醴陵所有煙花爆竹生產企業都被要求停產不停工:到期的,停產全面進行整改;未到期的,停產提前整改;已通過第三輪許可的,停產進一步完善附屬設施、培訓員工。”兩個多月時間內,醴陵市投入資金近2億元,將近90家企業全部整改完畢,通過第三輪行政許可。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醴陵的花炮產業與瀏陽并駕齊驅。后來,發展速度逐漸慢了下來,在湖南、江西的四大主產區中,從第一掉到第四,排在瀏陽、上栗、萬載之后,不管是企業數量和規模、基礎設施條件、生產能力、上交稅收,還是行業信心、抑或安全理念、安全管理水平,與上述三個主產區都有差距。
對于這樣的差距,不少醴陵花炮企業并不了解,更不理解安監部門為何在第三輪行政許可上把關如此嚴格。在他們看來,原來在家里做花炮,再到山上建房子做,再到現在增幾百畝地做,已經有很大突破、改觀,很不容易了。你們安監部門一而再,再而三要求我們加大安全投入,不是為難我們嗎?
面對如是現狀,湯中亮急需正面案例來給企業主一個直觀印象,說服他們,為什么要這樣搞?2012年底,湯中亮帶著醴陵安監局一隊人馬趕赴瀏陽、上栗、萬載,進行調研學習。一趟下來,湯中亮對于醴陵花炮行業形勢有了清醒認識,對于如何規范行業發展也有了信心和目標。
“這些縣市花炮企業規模、形象確實好過醴陵,我們觸動很大。”湯中亮坦言。他認為,這種震撼也應該傳達給企業主,讓他們明白自身差距,而不是坐井觀天。于是,他帶著設計院、評價公司、規模企業、主產區鄉鎮分管負責人和安監站長重走調研路,“不與當地安監部門打招呼,直接開車到企業廠房,參觀他們的建設標準和要求”。
參觀之后,不少花炮企業主對湯中亮發出感慨:“湯工,你不用再說了,我知道差距在哪了,知道回去后該怎么做、怎么改了。”誤解瞬間消除,企業主不僅再也不認為湯中亮是格外要求,反而正視自身差距,明確了整改方向,體會到了嚴格把關對企業未來發展有好處。
“跟瀏陽花炮產業相比,醴陵肯定有差距,短時間內趕上他們不可能,但醴陵在學習瀏陽的政策執行。與瀏陽相比,醴陵也有自己的優勢,如企業主實在、執著,行業沒有過多銀行貸款,面臨如今低迷花炮行情,企業抗風險能力強。”醴陵市安監局總工程師湯中亮說,“結合自身情況,醴陵做出了定位——不在于做大做強,而在于做規范做標準。”
◎責任編輯/林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