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陳仕斌 醴陵天馬花炮機械有限公司 圖 / 本刊記者 郭雄

花炮作為中華民族重要的傳統文化,具有悠久的歷史。它以工藝技術獨特精美、燃放時絢麗多彩而傳承千年,享譽海內外。
隨著國家將傳統花炮產業向文化產業的逐步推進,花炮產業形勢總體較好。但長期以來,花炮生產受到傳統手工操作、人與藥高危接觸等諸多因素制約,目前花炮機械生產的工序不足50%,遠遠落后于其他行業。與國家安監總局倡導的花炮行業“五化”(工廠化、標準化、機械化、科技化、環保化)的安全環保發展模式相距甚遠。
花炮生產真正實現全自動化,搶占行業制高點,加快創新重組和轉型升級;則任市場怎么變,花炮產業都能順天時,迎地利。因此,花炮機械將發揮不可或缺的橋梁紐帶作用。
煙火藥作為煙花爆竹產生效果的主體核心,其最大特點和用途就是燃燒或爆炸。煙花爆竹從原材料到成品都是易燃易爆的物質,傳統的煙花爆竹生產依托純手工進行。在藥物的制作和產品的生產過程中,生產工人,眼睛、鼻子、全身都是一團黑,生產環境惡劣,稍有不慎便會引起燃燒和爆炸,甚至釀成重大傷亡事故。
誕生歷史背景
湖南醴陵是中國花炮的發祥地,也是花炮機械的誕生地,自唐代原始手工生產的“爆竹”,發展成為現代機械自動化生產的絢麗花炮,孕育了源遠流長的花炮文化。
敢為人先的醴陵人,承載著成千上萬花炮人的美好憧憬,孜孜不倦地探索、試驗、改良,于1988年成功研制第一臺鞭炮卷筒機,揭開了利用機械設備生產煙花爆竹的新篇章,標志著我國花炮生產行業由手工生產逐步邁向機械化生產時代。
為徹底解決人與煙火藥直接接觸的問題,醴陵天馬花炮機械歷時3年,先后花費數百萬元,終于在2006年成功研發第一條爆竹裝藥自動化生產線,徹底顛覆傳統手工裝藥“人與藥直接接觸”的高危操作模式,真正實現生產車間“有藥無人,有人無藥”,爆竹裝藥環節安全系數提高99%以上。
花炮機械行業經過26年繁榮發展,現已輻射至瀏陽、上栗、萬載等縣市。目前醴陵花炮機械行業的生產企業數超過100家,從業人員突破1萬人。無論花炮機械從業人員數量,還是新設備研發、生產、銷售能力,醴陵均居全國第一。
發展現狀

目前全國有花炮機械生產企業400余家,發展卻極不平衡。兩三個門面,幾臺簡陋的設備,加上幾個工人,一家花炮機械制造企業就誕生了。像這種生產作坊比比皆是,真正上規模的企業卻屈指可數。現有花炮機械產業相對滯后的現狀令人擔憂。
花炮機械產品的系列規格較多,但由于準入門檻低,研發力量薄弱,行業標準普遍缺乏,制造標準缺失,生產廠家所生產的產品僅能代表自身企業的創意,缺乏行業通用性,定型產品較少。產品質量良莠不齊,給花炮生產企業帶來潛在的安全隱患。
目前花炮機械花炮生產的12道流程、72道工序中,應用機械生產的工序不足50%,花炮產業轉型升級的機械化進展緩慢,綜合自動化程度幾乎為零。
發展瓶頸
規模小、市場競爭力弱成為花炮機械制造業的一大軟肋。花炮機械制造業已形成多年的一個怪圈:一部分懂得理論研究的“洋博士”,由于不了解花炮制作工序,只是憑借自己想象研發,研發出來的機械并不符合花炮制作實際需要;而懂得生產工藝的“土專家”,卻嚴重缺乏機械知識、電氣知識,僅憑借著經驗進行研發。
花炮機械產業作為花炮產業鏈的上游企業,能否領航花炮產業轉型升級,實現華麗轉身?花炮機械怎么引領花炮產業創新重組、轉型升級,怎么取得新的突破和進展,都值得我們思考和探索。
安全因素
安全生產一直是制約花炮產業向前發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生產環節安全與否,直接關系到勞動工人的生命權利和花炮企業的切身利益。目前和藥、裝藥等危險工序,已基本通過機械化實現“人、藥分離”,較為危險的制引、造粒、內筒裝藥、上發射硝、禮花彈裝球環節的機械也已進入推廣使用階段。今后花炮機械制造業將繼續秉承“天下花炮人安危為己任”的宗旨,圍繞危險工序進一步加大機械研發和推廣力度,提高安全生產系數。
效率因素
隨著人工成本大幅攀升和勞動力相對減少,花炮企業要在現有廠房條件內生產出更多產品,就必須著力于提高勞動效率。通過機械化生產來代替手工作業已大勢所趨,民心所向。花炮機械的速度壯大使得花炮企業的發展一日千里,規模迅速擴大,產量日漸增多,安全性能大幅提高。
目前,電腦智能高速濕法引線機、結鞭機、紅炮數控插引機、煙花組盆機和禮花彈敷球機等機械設備已廣泛應用,并在提升生產效率上發揮重要作用。今后在一些大宗產品耗時較多的工序上加大機械的研發力度,將有助于提升花炮企業的生產效率。
市場因素
在花炮行業的發展過程中,今后還有更多的一些工序需要用機器代替人工,以緩解勞動力稀缺所帶來的生產壓力。但在開發機械時,需要分門別類地對待不同產品和相同產品的不同生產環節。機械化不僅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產品的標準化生產,而且大大提高產品質量。
未來花炮市場將受到安全、環保及厲行節約等因素的影響,因此在這些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必須積極開拓思路,研發新的機械產品來降低生產制造成本、提高科技含量。
今后煙花爆竹生產用不用花炮機械?答案毋庸置疑。要怎么用才能更好地服務于花炮行業?這是各級政府部門面臨的重大課題。
科技部將花炮機械研發納入國家863重點攻關項目。國家安監總局先后多次強調花炮機械產業應在推動花炮產業轉型升級中發揮杠桿調節作用。部分地方政府也將花炮機械單獨納入“省名牌”評比項目。
國家對花炮產業的發展規劃已經明晰,充當花炮產業生力軍的花炮機械企業應該怎么與時俱進,把握發展的脈搏?我們可以著力于以下4個方面:
危險部位自動化機械高投入開發和強制性推廣
爆竹裝藥自動化生產線的問世,成功解決鞭炮裝藥高危險的問題。今后我們要進一步加大煙花和藥、裝藥等危險工序的自動化機械設備研發力度,目前氣體攪拌煙火藥混藥機、組合煙花內筒裝藥機等新產品,都已進入試制推廣階段。
非危險環節機械化開放式研發推廣
開放式新產品的成功推廣運用,將使生產效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傳統的煙花靠人工打孔,穿引,打膠,組盆,生產效率低,生產質量不穩定。而組盆機通過實現自動打孔,插引,圍引,打膠,組盆等功能,生產量達3000發/小時,大大縮短生產周期,大幅降低勞動強度。同時可替代原來人工操作8至10人,較傳統生產工序減少6至8人。
通過機械生產出來的產品質量高且穩定,更節約原材料,降低廢品率,同時也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生產企業產品競爭力。
安全與環保相配套研發推廣
逐步推廣新型可降解組合煙花外筒模壓產品,通過高溫、高壓,將廢紙漿、植物淀粉、方解石等物質進行物理混合后,壓制出成型組合的環保煙花外筒。利用廢料生產,可減少紙張的消耗;燃放后的廢筒,可作為優質有機肥料。
這種物料綜合回收的利用模式,在今后必然受到市場廣大客戶認可和追捧。
目前全國花炮產業有120萬從業人口,其中從事花炮一線生產的勞動力基本以農村剩余勞動力(留守老人、婦女、兒童)為主。花炮產業作為一項真正的富民產業,值得政府大力倡導和發展。因此,花炮機械產業,也應受到政府等多方面的鼓勵和扶植。
政府重點扶植
政府在稅收、融資及土地流轉等方面,制定相關優惠政策,激活花炮機械企業的廠房用地,為企業和銀行等融資機構牽好線、搭好橋,開拓融資新渠道,促進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和產業升級。
同時政府加大對花炮機械技術人才的培養力度,在高等院校設立花炮機械產業的相關專業,加強花炮生產技術人才、經營管理人才的培養。
湖南瀏陽每年由市政府財政劃撥1800萬元,企業繳納800萬元設立花炮基金,用于舉辦重大活動、科技創新、品牌建設等方面。江西上栗對安裝爆竹裝藥自動化生產線補助1萬元/臺。這些財政補助將有利于推進花炮產業的新型工業化。
行業協會分類指導
由花炮機械協會牽頭,政府加強引導,提高花炮機械生產企業的準入門檻,關停、淘汰不具備生產資質的黑作坊。確保到2015年末,全國具有生產實力的花炮機械生產企業控制在150家以內。
同時對花炮機械產品質量進行統一生產標準、包裝標準、運輸標準、服務標準等“五統一”,并建立“產銷一體化”的經營模式,讓企業打破發展桎梏,擁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抱團結盟研發新產品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每一種花炮機械產品的問世,都使花炮產業翻開新的一頁。無論從安全管理,生產環保、生產效率、經濟效益,企業發展,還是從政府監管的角度而言,花炮產業轉型升級都離不開機械化、自動化生產模式的推進、更新。但單獨作戰的時代已經過去,必須以開放思維和包容胸懷,抱團結盟研發新型機械產品。
花炮機械行業作為花炮產業鏈的上游產業,在促進花炮產業創新重組、轉型升級過程中,應以“天下花炮人安危”為己任,致力于煙花爆竹行業自動化生產機械的研發,義無反顧、勇往直前、信心百倍地承擔起這份光榮的歷史使命!
十八大倡導的科學發展觀為花炮機械行業的生產和科技攻關描繪了宏偉藍圖,我們花炮機械制造企業深感責任重大。在產品研發和創新的過程中,力求“安全”、“環保”及“高效”的完美結合,立足于高起點、高規格:跳出行業進行流程再造,以機械自動化推動花炮企業經營的規模化、集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