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丹
【摘 要】遼寧省的民辦本科高校發展歷經十幾個年頭,正處在一個由同質化競爭向差異化競爭轉變的轉型時期,民辦本科高校區別于一般的公立高校,其辦學策略應當走出一條特色化的道路,以在目前愈發激烈的競爭中取得相對優勢。本文以我省民辦本科高校所面臨的環境為基礎,對于其特色化辦學策略進行了初步的探索。
【關鍵詞】民辦本科高校 特色化辦學 競爭環境 策略
長期以來,我國的高等教育實行的是政府包攬的辦學體制,公立高校發展歷時長,管理體制、質量評估、師資隊伍等方面都較為完善。民辦教育的興起為分流巨大數量的生源,提供多元化、多層次的高等教育,完善我國高等教育事業體系,優化國民教育結構,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它已經成為了我國教育體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隨著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的增加,民辦本科高校所面臨的市場環境,已經與其發展的起步時期所面臨的外部環境發生了重大的改變,這其中,有挑戰,更有機遇。因此,如何正確客觀的看待這些外部環境的改變,如何在改變之中走出一條特色化辦學的道路,是我們應當認真思考的問題。
一、特色化辦學的內涵和意義
在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方案(試行)》中,對于辦學特色有了相對準確的界定,即在長期辦學過程中積淀形成的本校所特有的、優于其他學校的獨特的優質的風貌,特色應當對優化人才培養過程、提高教學質量作用重大,效果顯著。所以,特色化辦學的內涵應當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協調自身發展實踐和社會需求之間的關系;二是在塑造自身特色的同時一定要遵循高等教育發展的客觀規律;三是應當使特色化辦學與學校的整體發展戰略相適應,以利于學校整體水平的提高。所以,特色化辦學應當是具有深厚積淀的,在本校長期的辦學實踐中發展起來,迎合社會需求,并且具有一定的穩定性。
對于民辦本科高校而言,特色化辦學具有重要的意義。首先,有利于增加民辦本科高校對優秀生源的吸引力,在特色中尋求發展;其次,有利于提升民辦本科高校在社會上的影響力,提升社會對于畢業生的認可度,提高就業率;再次,有利于打造民辦本科高校的獨特品牌,促進民辦本科高校的可持續發展。
二、當前民辦本科高校所面臨的外部環境
1. 市場競爭日趨激烈
隨著市場機制引入高等教育領域,市場對于高等教育資源的配置作用開始體現。現在,根據教育部統計,目前我國民辦本科院校的數量已經達到了390所之多,而在遼寧省一省就有10所,學校之間對資金渠道的競爭、對生源的競爭已經日趨激烈。此外,民辦高校還必須面臨公立高校這個強大的競爭對手。公立高校發展時間較長,有政府和銀行強有力的資金支持,有雄厚的師資實力為保障,在生源競爭中處于相對優勢的地位。長久以來,受“官尊民卑”傳統觀念的影響,一部分政府職能部門和部分民眾對民辦本科教育缺乏認同感。也正因為這些原因的存在,民辦高校面臨著同類高校和公立高校的雙重沖擊。
2. 辦學資源受限
民辦本科高校的辦學所需資源既包括資金支持,也包括師資隊伍的保障,它們是一個學校綜合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遼寧省民辦本科高校的資金支持主要是來自于學雜費收入、部分信貸資金和政府扶持,籌資渠道單一、籌資總量不足,面臨的財務風險較大。辦學活動是一項消耗巨大的事業,無論是擴充師資,還是更新校舍、設備、科研投入等,沒有穩定、充足的資金來源,民辦本科高校就難以得到長久持續的發展。
3. 民辦本科高校整體發展不均衡
就全國390多所民辦本科高校而言,存在著“陜西現象”以及“廣東現象”兩種較為突出的現象。陜西是我國民辦高校發展的標桿,西安歐亞學院、西安翻譯學院、西安外事學院等都在我國“萬人民辦大學”排行中處于前列。廣東的民辦本科高校更多的體現出了民辦本科高校籌資多元化和體制靈活化的特點,廣東省內民辦高校有股份制、校產合作制、集團連鎖辦學制等多種辦學體制,廣東白云學院、廣東培正學院是其中的杰出代表。相比之下,我國其他地區的民辦高校辦學水平仍有待提高,師資力量尚待提升,生源缺口大,資金保障難以維持。而僅僅就遼寧省10所民辦本科高校而言,也存在著省內發展不均衡的現狀,辦學水平參差不齊,辦學保障機制不健全,受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和政策水平的制約。
三、特色化辦學策略的思考
1. 準確定位
民辦本科高校由于其民辦性質的存在,致使其更加的接近于一個自給自足、自負盈虧的組織,它從事的是與人們息息相關的公共事業。民辦本科高校的資金來源、組織結構、生源規模、專業設置和師資結構等方面與普通公立高校有很大的差別,所以在發展過程中,定位問題是民辦本科高校的生存基礎,高校的領導者和決策者要做好本校的定位,不能對公立高校的發展模式和管理制度等照抄照搬。民辦本科高校的資金有限性決定了它無法成為“大而全”的綜合性高校,我們對民辦高校的定位,可以視其辦學條件、師資水平、教學狀況以及設施、設備條件等綜合因素而定,對有限資源充分利用,挖掘自身的特色,做好辦學方針定位,辦學類型定位,培養目標定位。在我省的民辦本科高校中以經管見長的大連財經學院和以計算機技術見長的大連東軟信息學院等正是做好本校準確定位的典型代表。
2. 差異競爭
市場經濟的競爭中許多企業家奉行這樣一條原則: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有我廉,人廉我轉。對于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民辦高校市場而言,應當進入“人有我優”的階段,由于他們的生源結構同質化和就業市場同質化,導致學校和學生之間的競爭程度更為激烈,為了更好地生存與發展,取得競爭地位和競爭優勢,就應該擁有超前的戰略眼光,選擇科學合理的差異化發展戰略,而特色化辦學正是能夠讓民辦本科高校形成“優”之所在的重要因素,從而使高校之間展開差異化競爭,塑造它在大眾心中的品牌形象,構建自身在市場競爭中的核心競爭力。
3. 戰略聯盟
戰略聯盟思想最早應用于企業經營管理領域,這一思想旨在將企業之間單打獨斗的競爭轉變為基于合作的競爭,聯盟各方共享資源,共同擁有市場,創造出巨大的效益。在高校領域,聯盟戰略在美國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其中人們熟知的有“常青藤聯盟”“東南聯盟”等。民辦高校的戰略聯盟,就是高校與高校、企業、科研院所等組織之間形成的一種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通過這種關系的形成,建立高校產學研聯盟、區域高校聯盟,可以實現學校之間資源共享,在合作之中競爭,你追我趕,互補互幫,通過頻繁的交流和密切的合作,相互啟發,使彼此的教育思想和觀念得到提升和發展,實現一種互利共贏的結果。
4. 國際趨同
隨著知識經濟和經濟全球化的到來, 高等教育國際化的趨勢已成為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世界潮流。民辦高校的發展, 具有從國內戰略向國際化戰略延伸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在遼寧省現有的多所民辦本科高校之中,許多學校都努力借鑒國外的先進管理經驗,加強國際交流,開展國際合作,例如交換學生、學者交流、合作辦學等多種方式。通過與國際趨同的方式,取其精華,“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較快地了解、吸取并實踐國際上通行的辦學模式、專業課程設置、師資培訓等方面的經驗,推進國際化辦學策略,最終塑造出特色化的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陳耀. 企業戰略聯盟競爭優勢創造的基礎研究. 現代經濟探討,2003(1).
[2]王連森. 特色戰略——大學競爭的基本戰略. 揚州大學學報( 高教研究版) ,2004 (6) .
[3]王留栓. 高等教育的國際化及其中國特色之路載. 上海高教研究,1998 (3).
[4]李釗. 防范辦學風險:政府和民辦高校的責任,高等教育研究,2007(11).
[5]張應強. 高等教育改革與我國民辦高校的可持續發展. 大學教育科學,2006(6).
[6]劉峰. 我國民辦高校辦學特色的現狀和分析.
[7]毛勇. 中國公辦_民辦高校在教育市場中競爭的公平性問題.
[8]王娜娜. 基于SWOT分析的江西民辦高校發展戰略研究.
[9]王慶如. 民辦高校辦學水平提升策略研究.
[10]李娟. 當前我國民辦高校教學質量問題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