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莉紅等
[摘要] 目的 了解宜春市近年來兒童預防接種證查驗情況,評價信息化建設對查驗工作的影響。 方法 收集2006~2012年宜春市入托入學兒童預防接種證查驗及疫苗補種資料,并進行統計分析。 結果 宜春市2006~2012年入學入托兒童查驗預防接種證機構覆蓋率由84.79%上升為100.00%,兒童查驗率由87.61%上升為99.33%,持證率由86.18%上升為96.89%,疫苗補種率由83.52%上升為90.47%。學校與托幼機構查驗覆蓋率、兒童查驗率、持證率、疫苗全程接種率和疫苗補種率等差異有統計學意義。2010年各接種單位完成信息化建設后,入學入托查驗接種證工作各項指標均大幅度提高。 結論 接種系統信息化建設促進了查驗證工作,提高了查驗質量,宜春市入學入托預防接種證查驗工作取得了明顯成績,建議教育、衛生部門應進一步加強協調與配合,切實做好查驗工作。
[關鍵詞] 信息化;預防接種證;查驗
[中圖分類號] R18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02(a)-0146-04
預防接種是預防、控制乃至消滅傳染病最為有效、經濟且方便的措施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第十五條、《疫苗流通與預防接種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第二十六條規定,國家對兒童實行預防接種證制度[1-2]。《條例》中第二十七條明確提出托幼機構、學校辦理入托、入學手續時,應當開展查驗預防接種證工作,對未按規定接種的兒童應及時補種。為切實加強托幼機構和學校的傳染病控制,提高兒童國家免疫規劃疫苗全程免疫接種覆蓋率,宜春市自2006年始按照省衛生廳統一部署在全市范圍內開展兒童入學、入托查驗預防接種證工作。2010年該市將入學入托查驗接種證工作與兒童預防接種系統信息化建設結合起來,為分析評價信息化建設對入學入托兒童預防接種證查驗工作的影響,現將宜春市2006~2012年查驗及補種情況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查驗單位為宜春市轄區內各級、各類托幼機構和小學,查驗對象為新入托、入學及轉學兒童和暫時借托、借讀兒童。補種對象為未完成國家免疫規劃疫苗免疫程序規定劑次的兒童。
1.2 查驗標準及補種原則
《預防接種工作規范》[3]《江西省兒童入托、入學查驗預防接種證工作實施方案》。
1.3 方法
2006~2009年查驗流程:在入學入托前,疾控部門培訓學校及托幼機構查驗方案,兒童在辦理入托、入學手續時,家長或監護人出示接種證,由校方查驗完畢后,登記查驗信息,通知需補種的兒童并報告疾控部門,接種單位予以補種后,信息反饋校方,并補充查驗登記信息。全市各級接種單位完成信息化建設后,從2010年開始由各接種單位在兒童入學入托前通過信息化平臺查驗接種記錄,對需補種的兒童通過電話或短信通知帶預防接種證到接種單位復核,漏種者予以補種,對完成全程免疫者均出具查驗審核證明,校方憑此證明予以辦理注冊手續。對比分析接種單位信息化建設前后入學入托查驗預防接種證工作情況。
1.4 資料來源
數據來源于宜春市各縣市區逐級上報的《入學入托兒童預防接種證查驗及補種情況匯總表》。
1.5 統計學分析
所得數據采用SPSS 13.0軟件及Excel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機構覆蓋率
2006~2012年學校及托幼機構預防接種證查驗覆蓋率逐年提高,各年度總查驗預防接種證覆蓋率分別為84.79%、84.57%、85.76%、86.34%、94.96%、98.51%、100.00%,2006~2009年各年度與上一年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2.73,P>0.05),2010~2012年各年度與上一年度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90.25,P<0.05),2010~2012年與2006~2009年之間查驗覆蓋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913.63,P<0.05);小學與托幼機構查驗覆蓋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94.18,P<0.05)(表1)。
2.2 兒童查驗率
全市2006~2012年累計對1 106 376名入托入學兒童查驗預防接種證,各年度兒童預防接種查驗率分別為87.61%、88.69%、88.74%、89.19%、94.38%、96.56%、99.33%,2006~2009年各年度與上一年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5.57,P>0.05),2010~2012年各年度與上一年度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05.76,P<0.05),2010~2012年與2006~2009年查驗覆蓋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5 078.15,P<0.05);小學與托幼機構兒童查驗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026.42,P<0.05)。宜春市2006~2012年入學入托查驗預防接種證兒童查驗情況具體見表2。
2.3 持證率及補證率
2006~2012年所有查驗兒童持證率分別為86.18%、86.54%、90.19%、91.42%、94.58%、95.37%、96.89%,持證率逐年提高,各年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0 122.76,P<0.05)。各年度補證率分別為86.99、89.55%、90.36%、92.46%、96.32%、97.91%、99.69%,補證率逐年提高(χ2=854.32,P<0.05)。托幼機構兒童的持證率及補證率均高于小學兒童,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χ2=9014.65,P<0.05;χ2=687.14,P<0.05)(表3)。2010年以后查驗兒童的持證率及補證率明顯高于2010年以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763.54,P<0.05;χ2=973.26,P<0.05)。
2.4 國家免疫規劃疫苗全程接種及補種情況
2006~2012年受查驗兒童國家免疫規劃疫苗全程接種率分別為82.60%、82.81%、85.94% 、86.27%、89.43%、91.03%、91.43%,兒童國家免疫規劃疫苗全程接種率逐年提高,各年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0 059.31,P<0.05);2006~2012年受查驗兒童疫苗補種率分別為83.52%、85.93%、89.86%、91.71%、95.79%、97.23%、97.58%,補種率逐年提高,各年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76.33,P<0.05);2010年以后查驗兒童的疫苗全程接種率及補種率明顯高于2010年以前(χ2=11 043.21,P<0.05;χ2=589.63,P<0.05)。托幼機構兒童的疫苗全程接種率及補種率均高于小學兒童,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9958.16,P<0.05;χ2=357.46,P<0.05)(表4)。
2.5 配備保健員情況
2006~2012年全市小學配備專職保健員學校所占比例為10.53%、15.05%、27.24%、29.13%、33.18%、37.37%、57.37%,逐年均有增長;2006~2012年全市托幼機構配備專職保健員機構所占比例為21.61%、23.30%、31.38%、32.59%、34.95%、41.11%、61.81%,逐年均有增長;小學與托幼機構專職保健員配備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2.54,P<0.05)。
3 討論
宜春市2006~2012年入學入托兒童查驗預防接種證工作逐步取得了成績,尤其在2010年各接種單位完成信息化建設后,各項指標均大幅度提高,分析原因主要是該市改良查驗工作方法,由2010年以前校方查驗改為由各接種單位在兒童入學入托前通過信息化平臺查驗接種記錄,這種方法省時省力,既可以快速查驗并統計出漏種兒童,又可以通過信息平臺下載兒童異地接種記錄,還可以通過短信平臺發出補種通知,結合紙質接種證復核,確保了查驗工作的準確性與及時性,同時提高了查驗率及補種率,縮短查驗時間,簡化流程,節約了人力物力,避免了以往校方查驗工作的不足。此外,開展接種系統信息化建設后,各接種門診平時可以定期或不定期通過信息平臺查漏補種,加上短信宣傳、接種通知等,提高了家長的重視度,兒童國家免疫規劃疫苗全程接種率及持證率進而也得到提高。
宜春市2006~2012年查驗預防接種證的統計結果顯示,托幼機構的查驗覆蓋率、兒童查驗率、兒童持證率、補證率、疫苗全程接種率、補種率等均明顯高于小學,分析原因可能是隨著兒童年齡增長,家長對兒童疫苗接種重視程度下降以及兒童上學后接種的疫苗種類逐漸減少且接種時間間隔較長,造成家長思想上沒有重視傳染病預防問題[4]。此外,托幼機構專職保健員配備率明顯高于小學,這也是托幼機構的查驗接種證工作開展較好的一個重要原因。每年入學入托前衛生部門均要組織各學校、托幼機構分管領導及保健員進行培訓,有專職保健員的學校及托幼機構其入學入托查驗接種證工作開展明顯更順利,兒童查驗率均>95%。
接種系統信息化建設促進了查驗證工作,提高了查驗質量,也減少了學校及托幼機構的工作量,但查驗接種證工作僅靠衛生部門是不夠的,必須強化衛生、教育部門的協作,形成多層面、多結構相互協調、配合的管理模式[5]。教育與衛生部門應明確職責,加強溝通與配合。衛生部門應根據工作具體情況改進和完善工作流程,制訂合理可操作的查驗實施方案。學校應把查驗工作納入新生報名程序和學校傳染病管理工作,建立查驗工作制度,落實專兼職人員負責查驗工作及管理;建立免疫接種檔案,與健康體檢檔案一并進入學生檔案[6]。同時應開展廣泛的宣傳教育,加強與兒童家長的溝通,提高家長的知曉率和配合程度。此外,補種工作是查驗工作的關鍵和目的,學校教師和預防接種門診工作人員應承擔督促兒童補種工作的義務[7-8]。學校應對兒童補種情況進行跟蹤隨訪,在補種完成后復查接種證,及時掌握兒童疫苗補種情況[9]。切實做好入學入托兒童查驗預防接種證工作,可以提高兒童建證、建卡率和國家免疫規劃疫苗全程免疫接種覆蓋率,提高兒童的整體免疫水平,建立免疫屏障,從而減少疫苗可預防傳染病的發生與流行。
[參考文獻]
[1]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Z].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17號,2004-08-28.
[2] 國務院.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Z].2005-03-24.
[3] 衛生部.預防接種工作規范[Z].2005.
[4] 黃傳福,張建斌.龍山縣2007年入學入托兒童預防接種證查驗結果分析[J].實用預防醫學,2008,15(3):758.
[5] 馮子健,盛利,左樹巖,等.入學入托查驗預防接種證制度的可行性研究[J].中國學校衛生,2006,27(12):1053-1055.
[6] 胡麗明.寧波市不同類型學校學生接種證查驗結果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07,28(3):285.
[7] 魏小慶.我國兒童入學入托查驗預防接種證工作現狀[J].中國學校衛生,2011,32(6):711.
[8] 錢阿林.健康教育在社區預防接種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科學,2013,3(18):183-184.
[9] 張莉萍,許慧琳,金寶芳,等.民工學校學生家長對計劃免疫知識態度及行為的調查分析[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09,23(4):60.
(收稿日期:2013-11-19 本文編輯:林利利)
2.4 國家免疫規劃疫苗全程接種及補種情況
2006~2012年受查驗兒童國家免疫規劃疫苗全程接種率分別為82.60%、82.81%、85.94% 、86.27%、89.43%、91.03%、91.43%,兒童國家免疫規劃疫苗全程接種率逐年提高,各年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0 059.31,P<0.05);2006~2012年受查驗兒童疫苗補種率分別為83.52%、85.93%、89.86%、91.71%、95.79%、97.23%、97.58%,補種率逐年提高,各年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76.33,P<0.05);2010年以后查驗兒童的疫苗全程接種率及補種率明顯高于2010年以前(χ2=11 043.21,P<0.05;χ2=589.63,P<0.05)。托幼機構兒童的疫苗全程接種率及補種率均高于小學兒童,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9958.16,P<0.05;χ2=357.46,P<0.05)(表4)。
2.5 配備保健員情況
2006~2012年全市小學配備專職保健員學校所占比例為10.53%、15.05%、27.24%、29.13%、33.18%、37.37%、57.37%,逐年均有增長;2006~2012年全市托幼機構配備專職保健員機構所占比例為21.61%、23.30%、31.38%、32.59%、34.95%、41.11%、61.81%,逐年均有增長;小學與托幼機構專職保健員配備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2.54,P<0.05)。
3 討論
宜春市2006~2012年入學入托兒童查驗預防接種證工作逐步取得了成績,尤其在2010年各接種單位完成信息化建設后,各項指標均大幅度提高,分析原因主要是該市改良查驗工作方法,由2010年以前校方查驗改為由各接種單位在兒童入學入托前通過信息化平臺查驗接種記錄,這種方法省時省力,既可以快速查驗并統計出漏種兒童,又可以通過信息平臺下載兒童異地接種記錄,還可以通過短信平臺發出補種通知,結合紙質接種證復核,確保了查驗工作的準確性與及時性,同時提高了查驗率及補種率,縮短查驗時間,簡化流程,節約了人力物力,避免了以往校方查驗工作的不足。此外,開展接種系統信息化建設后,各接種門診平時可以定期或不定期通過信息平臺查漏補種,加上短信宣傳、接種通知等,提高了家長的重視度,兒童國家免疫規劃疫苗全程接種率及持證率進而也得到提高。
宜春市2006~2012年查驗預防接種證的統計結果顯示,托幼機構的查驗覆蓋率、兒童查驗率、兒童持證率、補證率、疫苗全程接種率、補種率等均明顯高于小學,分析原因可能是隨著兒童年齡增長,家長對兒童疫苗接種重視程度下降以及兒童上學后接種的疫苗種類逐漸減少且接種時間間隔較長,造成家長思想上沒有重視傳染病預防問題[4]。此外,托幼機構專職保健員配備率明顯高于小學,這也是托幼機構的查驗接種證工作開展較好的一個重要原因。每年入學入托前衛生部門均要組織各學校、托幼機構分管領導及保健員進行培訓,有專職保健員的學校及托幼機構其入學入托查驗接種證工作開展明顯更順利,兒童查驗率均>95%。
接種系統信息化建設促進了查驗證工作,提高了查驗質量,也減少了學校及托幼機構的工作量,但查驗接種證工作僅靠衛生部門是不夠的,必須強化衛生、教育部門的協作,形成多層面、多結構相互協調、配合的管理模式[5]。教育與衛生部門應明確職責,加強溝通與配合。衛生部門應根據工作具體情況改進和完善工作流程,制訂合理可操作的查驗實施方案。學校應把查驗工作納入新生報名程序和學校傳染病管理工作,建立查驗工作制度,落實專兼職人員負責查驗工作及管理;建立免疫接種檔案,與健康體檢檔案一并進入學生檔案[6]。同時應開展廣泛的宣傳教育,加強與兒童家長的溝通,提高家長的知曉率和配合程度。此外,補種工作是查驗工作的關鍵和目的,學校教師和預防接種門診工作人員應承擔督促兒童補種工作的義務[7-8]。學校應對兒童補種情況進行跟蹤隨訪,在補種完成后復查接種證,及時掌握兒童疫苗補種情況[9]。切實做好入學入托兒童查驗預防接種證工作,可以提高兒童建證、建卡率和國家免疫規劃疫苗全程免疫接種覆蓋率,提高兒童的整體免疫水平,建立免疫屏障,從而減少疫苗可預防傳染病的發生與流行。
[參考文獻]
[1]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Z].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17號,2004-08-28.
[2] 國務院.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Z].2005-03-24.
[3] 衛生部.預防接種工作規范[Z].2005.
[4] 黃傳福,張建斌.龍山縣2007年入學入托兒童預防接種證查驗結果分析[J].實用預防醫學,2008,15(3):758.
[5] 馮子健,盛利,左樹巖,等.入學入托查驗預防接種證制度的可行性研究[J].中國學校衛生,2006,27(12):1053-1055.
[6] 胡麗明.寧波市不同類型學校學生接種證查驗結果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07,28(3):285.
[7] 魏小慶.我國兒童入學入托查驗預防接種證工作現狀[J].中國學校衛生,2011,32(6):711.
[8] 錢阿林.健康教育在社區預防接種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科學,2013,3(18):183-184.
[9] 張莉萍,許慧琳,金寶芳,等.民工學校學生家長對計劃免疫知識態度及行為的調查分析[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09,23(4):60.
(收稿日期:2013-11-19 本文編輯:林利利)
2.4 國家免疫規劃疫苗全程接種及補種情況
2006~2012年受查驗兒童國家免疫規劃疫苗全程接種率分別為82.60%、82.81%、85.94% 、86.27%、89.43%、91.03%、91.43%,兒童國家免疫規劃疫苗全程接種率逐年提高,各年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0 059.31,P<0.05);2006~2012年受查驗兒童疫苗補種率分別為83.52%、85.93%、89.86%、91.71%、95.79%、97.23%、97.58%,補種率逐年提高,各年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76.33,P<0.05);2010年以后查驗兒童的疫苗全程接種率及補種率明顯高于2010年以前(χ2=11 043.21,P<0.05;χ2=589.63,P<0.05)。托幼機構兒童的疫苗全程接種率及補種率均高于小學兒童,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9958.16,P<0.05;χ2=357.46,P<0.05)(表4)。
2.5 配備保健員情況
2006~2012年全市小學配備專職保健員學校所占比例為10.53%、15.05%、27.24%、29.13%、33.18%、37.37%、57.37%,逐年均有增長;2006~2012年全市托幼機構配備專職保健員機構所占比例為21.61%、23.30%、31.38%、32.59%、34.95%、41.11%、61.81%,逐年均有增長;小學與托幼機構專職保健員配備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2.54,P<0.05)。
3 討論
宜春市2006~2012年入學入托兒童查驗預防接種證工作逐步取得了成績,尤其在2010年各接種單位完成信息化建設后,各項指標均大幅度提高,分析原因主要是該市改良查驗工作方法,由2010年以前校方查驗改為由各接種單位在兒童入學入托前通過信息化平臺查驗接種記錄,這種方法省時省力,既可以快速查驗并統計出漏種兒童,又可以通過信息平臺下載兒童異地接種記錄,還可以通過短信平臺發出補種通知,結合紙質接種證復核,確保了查驗工作的準確性與及時性,同時提高了查驗率及補種率,縮短查驗時間,簡化流程,節約了人力物力,避免了以往校方查驗工作的不足。此外,開展接種系統信息化建設后,各接種門診平時可以定期或不定期通過信息平臺查漏補種,加上短信宣傳、接種通知等,提高了家長的重視度,兒童國家免疫規劃疫苗全程接種率及持證率進而也得到提高。
宜春市2006~2012年查驗預防接種證的統計結果顯示,托幼機構的查驗覆蓋率、兒童查驗率、兒童持證率、補證率、疫苗全程接種率、補種率等均明顯高于小學,分析原因可能是隨著兒童年齡增長,家長對兒童疫苗接種重視程度下降以及兒童上學后接種的疫苗種類逐漸減少且接種時間間隔較長,造成家長思想上沒有重視傳染病預防問題[4]。此外,托幼機構專職保健員配備率明顯高于小學,這也是托幼機構的查驗接種證工作開展較好的一個重要原因。每年入學入托前衛生部門均要組織各學校、托幼機構分管領導及保健員進行培訓,有專職保健員的學校及托幼機構其入學入托查驗接種證工作開展明顯更順利,兒童查驗率均>95%。
接種系統信息化建設促進了查驗證工作,提高了查驗質量,也減少了學校及托幼機構的工作量,但查驗接種證工作僅靠衛生部門是不夠的,必須強化衛生、教育部門的協作,形成多層面、多結構相互協調、配合的管理模式[5]。教育與衛生部門應明確職責,加強溝通與配合。衛生部門應根據工作具體情況改進和完善工作流程,制訂合理可操作的查驗實施方案。學校應把查驗工作納入新生報名程序和學校傳染病管理工作,建立查驗工作制度,落實專兼職人員負責查驗工作及管理;建立免疫接種檔案,與健康體檢檔案一并進入學生檔案[6]。同時應開展廣泛的宣傳教育,加強與兒童家長的溝通,提高家長的知曉率和配合程度。此外,補種工作是查驗工作的關鍵和目的,學校教師和預防接種門診工作人員應承擔督促兒童補種工作的義務[7-8]。學校應對兒童補種情況進行跟蹤隨訪,在補種完成后復查接種證,及時掌握兒童疫苗補種情況[9]。切實做好入學入托兒童查驗預防接種證工作,可以提高兒童建證、建卡率和國家免疫規劃疫苗全程免疫接種覆蓋率,提高兒童的整體免疫水平,建立免疫屏障,從而減少疫苗可預防傳染病的發生與流行。
[參考文獻]
[1]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Z].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17號,2004-08-28.
[2] 國務院.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Z].2005-03-24.
[3] 衛生部.預防接種工作規范[Z].2005.
[4] 黃傳福,張建斌.龍山縣2007年入學入托兒童預防接種證查驗結果分析[J].實用預防醫學,2008,15(3):758.
[5] 馮子健,盛利,左樹巖,等.入學入托查驗預防接種證制度的可行性研究[J].中國學校衛生,2006,27(12):1053-1055.
[6] 胡麗明.寧波市不同類型學校學生接種證查驗結果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07,28(3):285.
[7] 魏小慶.我國兒童入學入托查驗預防接種證工作現狀[J].中國學校衛生,2011,32(6):711.
[8] 錢阿林.健康教育在社區預防接種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科學,2013,3(18):183-184.
[9] 張莉萍,許慧琳,金寶芳,等.民工學校學生家長對計劃免疫知識態度及行為的調查分析[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09,23(4):60.
(收稿日期:2013-11-19 本文編輯:林利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