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煜嬋
【摘 要】當前職業院校畢業生就業權益法律自我保護意識不強,法律常識不足;職業院校畢業生就業權益的保護力度不夠;注重實習期和試用期的就業權益保護;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強化畢業生就業主管部門、學校在就業指導中的法律教育和服務功能;加強政府的法律責任,加大對侵權行為的懲罰力度;畢業生應提高維權意識,學會運用多種法律途徑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關鍵詞】職業院校畢業生 就業權益 法律保護
近年來,在校學生利用課余和假期打工的現象也日益普遍,每年都呈擴張趨勢,我國各類職業院校的學生在正式走向工作崗位前,絕大多數也都有一個實習的過程。學生就業、實習時遇到的法律問題在現階段還是一個灰色地帶,大學生兼職或實習時遇到的工傷、勞動待遇(包括工資或試用期等的合法性)、醫療保險、社會保險繳納等往往得不到法律的保護。由于職業院校畢業生學歷較低(大中專),就業的單位行政事業單位較少,多為臨時性的工作,一般為公司或企業,就業或工作中遇到的權益問題比高學歷畢業生遇到的更多。因此,本課題的研究,對職業院校畢業生就業權益保護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1職業院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和就業權益分析
隨著國家高等職業院校的擴大招生,近年來職業院校的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多,職業院校的畢業生的就業權益保障問題也成為了一個社會關注的焦點。在進行畢業就業協議的簽訂問題上,大部分的職業院校畢業生都普遍存在不甚了解的狀況,據去年的數據分析,只有大約一半的學生知道就業協議是對于自身就業的一種法律保護形式,有三分之一是命令使然,既然學校有要求那就簽,但是簽來有何用,根本不了解。還有十分之一是隨大流,見到別人簽自己也簽。剩下的就是簽或者不簽都無所謂的人。這組數據說明了,職業院校的畢業生在對待自身的就業問題上,整體存在著就業權益法律自我保護意識不強,法律常識不足的現象。這就造成了,在實習期間,職業院校的畢業生很難從主觀上去對自己的合法就業權益進行維權和申訴。甚至有些學生在與用人單位達成實習意向或者簽訂就業協議之前,完全都不知道企業的性質和情況,就這么隨隨便便地就把自己“賣了”。
2職業院校畢業生就業權益法律保護存在的問題
2.1職業院校畢業生對于就業協議書的不了解
現在全國通用的畢業生就業協議,是由國家強制性執行的用于維護畢業大學生就業權益保護的協議書。其主要的簽訂者由學校、學生本人、用人單位三方所簽訂。有相當大的一部分畢業生認為,既然簽訂了就業協議了那么即使不用簽訂就業合同也是沒有關系的了,其實這樣的看法恰恰是錯誤的,因為就業協議是指畢業生還沒有畢業離校之前,與學校、用人單位三方一起簽訂的具有勞動保護的文書,是具有學籍的畢業生就業關系和畢業派遣的憑據。而勞動合同是畢業生和用人單位具體簽訂的正式用工合同書,是收到合同法的法律保護的。其主要的簽訂主題是畢業生與企業之間,并沒有學校的參與,這個是兩者之間較大的區別之一。再者,就業協議和勞動合同在具體的規范內容和性質上也是完全不一樣的。就業協議僅僅是表明畢業生自身的一些基本情況和愿意進行企業內的某項工作的實習或者勞作,同時學校作為擔保人對協議上學生的基本信息和內容做擔保和推薦。而第三方企業表示愿意接收該畢業生。從法律層面上而言,就業協議書對于企業的約束力遠遠小于合同的約束力。僅僅通過就業協議書的簽訂內容,畢業生無法保障自身全部的就業權益。往往就業合同的簽訂在實習完畢之后進行操作。兩者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質,不可替代。
2.2直接簽勞動合同容易出現的問題
就業協議所包含的內容越來越廣泛。因此,很多畢業生就認為不用簽就業協議,只要把就業的合同簽訂了就完事了,其實不然,因為就業協議的參與是學校、畢業生、用人單位三者,在這個過程中,學校可以對于學生的一些基本權益進行監管和保護,另外簽訂了就業協議之后。學生再和用人單位簽訂就業合同,可以通過學校很簡單的將自身的一些檔案和人事資料轉到企業或者人才市場上去,大大節省了自己辦理的時間和精力。而且就業協議中對于企業的違約是有具體的規定的,而且受到法律的保護,這在一定的程度上對于畢業生的合理權益有一定的保護作用,但是合同的簽訂和違約是根據合同法而來,對于違約的內容有非常詳細要求和界定,因此其對于企業的有意規避沒有太好的約束力,其效果遠不如畢業就業協議的保障程度。
2.3企業利用職業院校畢業生的弱勢心理進行欺騙
“就業壓力大”是當下年輕人就業的一個普遍心態。很多畢業生都很擔心自己找不到工作,因此一旦接收到實習單位護著企業愿意接受的信息,都會對企業的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做出讓步,而有些不良的企業正是根據大學生的這種弱勢的心理狀態。在合同的制定上,往往加入了一些向企業利益傾斜但是很不利于畢業生的條款。職業院校的畢業生很多時候由于害怕已經答應到手的合同會流失,往往都會不顧眼前的權益損害,簽訂了不平等的合同條款。例如,有的企業故意將使用期限突破了合同法的正常規定,采取12個月最長的試用期,以最低的試用期工資付給畢業生。還有的嚴格規定必須工作滿多少年才可以結婚,生孩子,這種毫無道理的霸王條款往往都會對職業院校的畢業生造成權益的很大傷害,但是他們又不得不簽。
3加強職業院校畢業生就業權益法律保護的對策
3.1加強校園畢業前的就業指導培訓與講解
在職業院校畢業生進入實習階段之前,學校一般都會安排適當的講師對其進行畢業前的就業指導分析,但是特別針對就業協議和就業合同的區別,畢業生在簽訂合同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和重點維護自身權益的內容卻講授不多,因此,學校在進行常規的職業規劃的講解和安排的同時,應該同步加強畢業生對于就業協議、就業合同兩者之間的明顯差異和歸責所在。明確自己在就業過程中的權利申訴的主體地位,并懂得執法,懂法,維法三者的統一。在遇到實際的企業刁難、工傷、不合理要求的情況下,知道如何通過一定的途徑去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endprint
3.2就業協議的完善和補充
畢業學生在與企業簽訂就業協議之前,應該與其簽訂畢業實習的協議,對于在實習期間可能發生的工商或者糾紛進行詳盡的描述,這樣可以避免事后的糾紛和職責不明。針對一些存在高危險性質的企業工作內容實現確定意外傷害的類型和賠償的條框,并以附錄的形式附在就業協議書中,將產生一定的法律效應。同時作為學生尚未完全畢業之前,學校一直都是學生的庇護者,在就業協議依然生效的實習期間之內,學校應該做好相關的監護工作,對于學生在企業內從事的相關工作和內容,學生與企業之前簽訂的協議內容等,都要做認真的審核和監護。最大程度上確保學生的權益不受到不良企業的侵害。在三者溝通過的途徑上,畢業生不能不聞不問,一定要及時與用人單位、學校老師進行及時溝通與反饋,同時也要及時履行自己的義務,不得毀約。學校對于在統一聯系的實習單位,應該與企業進行實習期內的工資補貼,并按照國家規定的合同法監督企業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工資發放,嚴格維護畢業生的合法權益。
3.3職業院校畢業生就業權益的法律保障途徑
學校之中一般都有專門管理學籍和畢業生就業的部門,這類的主管部門應該通過內部的規范來對學生的合法權益進行合理的維護,并及時對那些敢于侵犯畢業生權益的企業和單位,帶頭據理力爭,當學生的維權人,不能夠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畢竟學生的權益維護才是部門的主要工作之一。其次學校對于畢業生的就業問題上,也可以出臺相關的政策和規定,以確保畢業生就業的安全和保障性。從學校的高度出發進行維權和申訴,將要比學生個體個人更加有力和更有能力。
4總結
職業學院畢業生的就業權益的法律保護,是需要畢業生自身首先具備維權的法律意識。從被動轉變為主動,切實關注自身的合法權益。其次學校作為畢業生的權益維護者,應該對畢業生進行足夠的維權意識培訓和協議、合同的講解。另外,在更多的措施上對畢業生進行維護和監管,只有這樣,才能加強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提升職業學院畢業生的就業質量。
【參考文獻】
[1]盧德炳.關于高職畢業生就業權益及法律保護的思考[J].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03).
[2]黎建飛.高校畢業生就業中的法律問題[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02).
[3]張燕玉,黃康軍.高職畢業生工作現狀及用人單位對其素質評價和要求的調查與分析[J].網絡財富,201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