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藝繽
【摘 要】高效的課程管理確保了高校課程實施的效果和人才培養的質量。基于傳統的課程管理中出現的許多問題已經不可以適應新形勢下人才培養的需求,所以進一步改變大家的觀念是很有必要的,努力地探討高校課程適應新時期的有效機制。
【關鍵詞】課程管理 新形勢 機制 創新
一、高校課程管理存在的意義
高校的課程是約束高等教育的質量的主要原因,由于課程用系統地方法來安排各個學科的教學內容與進程并且可以真正的落實人才的培養目的,這是個讓教育理想變成育人現實的主要因素。
以前,被“前蘇聯模式”影響,我們國家的課程安排一般都是靠中央一級制定的來實施,每個高校都只要“依綱照本”并且嚴格執行就好了。學校里面的管理人員與教師都慢慢地丟失了課程意識,變成了已經制定好計劃的機械的執行人員與操作人員,在這樣一種情況下,課程的管理因而就會成為為了執行好課程計劃安排而使用的監控行為。課程管理的研究要不就被縮小定義變成了課程的實施教學研究,不然就是因為沾染了很濃烈的行政色彩所以就被長時間的處于科學研究的大門之外,基本沒有生存的空間。
我國改革開放后,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體制慢慢地被確立下來,對教育機制的改革力度也越來越大,高等學校辦學的自主權利也逐漸地變大。1988年制定的《高等教育法》中明確規定:“高等學校需要依據教學的需要來自發設定教學的計劃,選擇和編輯教材并且組織和實施教學的活動。”這代表了高校的管理人員與教師已經有了關于課程的設置與選擇的自主權利,需要自己來科學地管理學校課程已經成為了高等學校在辦學中又一個重大的問題。因為長時間沒有對課程管理進行理論研究與指導,很多高校都不知道或者做不到有效率地使用課程的自主權利,有些沿襲陳規,有些簡單移植,或者有些東拼西湊,導致了課程系統與在課程管理中的許多問題。所以,適應高等教育的改革和發展的新趨勢,增強課程管理的理論研究與進行實踐探索,以及盡可能快一點提高高等學校的課程管理水平成為了現在我們國家的高等教學管理工作人員急需解決的問題。
二、高等學校課程管理機制創新的必不可少性
課程管理是指對課程進行編訂、實施和評價進行組織、領導、監督與檢查的一項工作,這和學校的課程整體運作的過程緊密聯系的系統項目。在高等學校的運行課程運行過程上看,它主要有課程決策、開發、編制、實施與評價等幾個重要的環節,而且每一個環節都自己生成系統,因而可以把它分為幾個更加具體的成分。和高等學校的課程運行的結構相符合,高等學校的課程管理也都可以分成課程決策、開發、編制、實施、評價這幾個部分的系統管理。這幾個部分不僅相互獨立而且也相互聯系和相互依存,一起形成了高等學校的課程管理體系這個整體,在某個角度上看來,課程管理整體的面貌怎么樣都由各個部分管理的效能情況,包括部分和部分之間的安排狀況。只要有一個部分管理上被疏漏了,都會影響到其他的任何一個部分的工作,而且進一步影響了課程管理在整體上的效能。
在過去的高等學校課程管理上,落后的觀念、老化的體制、單一的方法以及很舊的手段等等都是很常有的現象這些集中表現在課程管理的機制僵化與管理的效能較低方面。主要有五個只看重:課程決策的管理中只看重行政卻輕視民主的審議,課程的開發管理中只看重審定卻輕視服務,課程的編制管理中只注重結果卻輕視過程,課程的實施管理中只注重監控卻輕視務實,課程的評價管理中只看重評選卻輕視建設。
三、對高等學校的課程管理機制創新的幾個對策
建立新的高等學校的課程管理的運行體制,就需要圍繞著“育人為本”這一個辦學宗旨,在進一步地研究了課程發展規律后,把各種各樣先進的管理理論與管理方式和傳統的管理中較好的因素相應的共同結合,充分地表現了當代課程管理中的系統性和民主性、服務性以及研究性、高效性。現在這一新的課程管理的運行體制的具體內容是:
1.課程的決策管理中民主審議的體制。以前,課程的決策權力主要都在國家一級或者學校一級的手中,行政的色彩較多,管理的體制僵化。目前,課程的權利由單級層次變成了多級的層次,課程的主體也逐漸變成多元化的新的形勢下,基層的人員參加課程管理的想法和期待也逐漸增強了,而且也產生了依據政策與法律的保障意識。建立課程管理的決策民主審議的體制,就需要認可行政官員、專家、教師等群體在內的許多公眾參加課程審議存在的合法性。
2.課程評價管理中導向和激勵的體制。課程的評價是管理部門進行綜合評定的課程發展的進度的一個主要的方法。想要全面的發揮課程評價的促建與導向的功能,就一定要盡力去產生課程評價管理的導向和激勵機制,不僅要看重采取評獎的激勵方法,而且要增大對課程管理的管理。
【參考文獻】
[1]何土榮.從機制創新上實現高校教師專業化發展[J].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3(04).
[2]陳國忠,徐凌霄.高校學生工作機制的理性思考[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3(04).
[3]孫廣福,余成格.高校師資管理機制改革與創新初探[J].溫州大學學報,2001(04).
[4]徐平.發揮優勢 突出創新 努力探索產學合作辦學模式[J].石油教育,2003(03).
[5]洪冠新,趙平.轉變觀念 創新研究生德育工作機制[J].中國高教研究,2004(04).
[6]郭碧乃.應用型本科院校課程管理研究[D].廣州大學,2011.
[7]孫家明.大學課程質量保障體系的模式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0.
[8]崔珂琰.我國高校課程改革預期目標及其偏離的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