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雪敏
【摘 要】“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一個國家長盛不衰的根基。作為一個農業大國,農村義務教育水平對我國的發展顯得尤為重要。雖然,近些年來國家加大了對農村義務教育的投入,農村教育條件有所改善,但是和城市學校教育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其中農村中小學生源流失問題日益突出,致使許多學校陷入“空巢化”的窘境。筆者以期通過分析農村中小學生源流失現象的成因,找出應對的策略。
【關鍵詞】農村中小學 生源流失 成因 策略
近幾年,由于經濟的飛速發展和適齡人口的減少,農村一些有條件的家長把孩子送到城區學校,加之農民工隨遷子女到城市學校就讀,致使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生源流失現象十分嚴重,不少原先生氣勃勃的學校變得越來越冷清。幾乎與此同時,農村中小學現有教師年齡結構偏大,由于地理位置、條件艱苦等原因,新鮮血液補充的進程障礙重重,致使農村小學教師隊伍青黃不接。農村小學生源現狀不容樂觀。
一、農村中小學生源流失現象之害
(一)農村學校發展陷入惡性循環怪圈
生源質量與學校發展存在著利益互動的關系,優質的生源能夠促進學校的發展,而學校的發展又進一步為其吸引優質生源提供強有力的保障,這是學校發展的應然狀態。而目前大部分農村中小學的現狀卻與其背道而馳。大量的生源流失使農村中小學發展舉步維艱,學校發展越困難越招不到優質生源,自此深陷惡性循環的怪圈。
(二)造成家庭經濟負擔和學生安全隱患
農村生源流失嚴重,導致一些學校一個年級才招到幾個學生,有些學校甚至出現年級斷層現象。國家為整合教育資源,將一些農村小學整合到周邊的中心學校。每個農村家庭的經濟狀況不一樣,并不是每個村民都想離開土地,遠走他鄉,加上租房子住,增加了不少的生活開支。城鎮車輛多,小孩的安全意識不強,交通法規常疏忽,小的交通意外時有發生。
二、農村中小學生源流失現象之因
(一)家庭方面
1. 進城務工人員子女隨遷。城鄉二元經濟結構下,大量務工人員離開農村涌入城市,為了方便照顧和使子女受到更好的教育,許多務工人員選擇讓孩子跟隨自己進入城市。這是農村中小學生源流失的重要成因之一。
2. 家長的名校意識和從眾心理。每位家長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望,農村家庭家長的這種觀念并不遜色于城市里的家長。因此,盡可能地為孩子選擇更好的學校成了許多家長的愿望。也有一些家長是基于從眾和攀比心理的驅使,看到周圍一些家長將孩子送入城市,就盲目跟風。
(二)學校方面
1. 硬件條件落后。農村辦學設施普遍非常簡陋,大部分農村薄弱學校教學樓陳舊,缺乏多媒體教室、電腦室、音體美器材等現代化的教學工具。條件稍好的學校雖然配備了一些多媒體教學工具,但由于數量有限、供不應求,便束之高閣、形同虛設。
2. 師資力量薄弱。與城市中小學相比,農村中小學開設的課程種類比較單一,語數教師較多,音體美、科學等專任教師嚴重不足。除此之外,教師年齡結構偏大,教育理念跟不上時代步伐也成為制約農村中小學教育發展的因素之一。
3. 教師流失。農村地理位置比較偏遠,大部分學校沒有宿舍和食堂,外地教師均需寄住在由教室改建的集體宿舍中,工作與生活條件極其艱苦,工資福利待遇低,加之高負荷的課時量,致使許多教師難以安心工作。他們中部分教師通過考取國家公務員進入行政、事業單位,部分教師進入城市學校,部分教師因待遇太低或看不到發展機會而離開教師崗位。
三、農村中小學生源流失現象之解
(一)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質量是教育的根基,質量的提高是解決當前農村中小學生源流失問題的關鍵。21世紀是以知識經濟為主導的社會,人們對教育的渴望與追求日益增加。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不僅是人們的合理需求,同時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盡管國家近幾年來致力于農村義務教育投入,但與城市中小學相比,農村中小學在硬件和軟件方面都還遠遠落后。所以,要解決農村中小學生源流失嚴重的問題,關鍵是以提高農村中小學教育教學質量為切入點,加大硬件設施的投入力度,協調學校硬件、軟件兩方面的同步發展,規范各項規章制度。
(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作為教育的三要素之一,教師在教育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學校的教育水平,因此必須把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作為緩解農村中小學生源流失問題的關鍵點。具體應做到以下幾點:一是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提高農村教師的福利待遇,改善其工作生活環境,按時發放工資;二是增加專業編制,農村學校普遍缺少音體美、科學等學科的專業教師,應該為農村學校增設專業教師編制。但是,這樣的專業編制不是按學校平均分配的,而是根據鄉鎮學生數量科學配置,由鄉鎮統一調配使用。如針對教學點教學需要,可施行專業教師巡回走教制或安排集中授課。三是通過樹立身邊的典型,用榜樣的力量感召教師,通過優秀的教師講述成長過程等,意識,增強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感、使命感,形成工作的內驅力。
(三)家長應樹立理性擇校的觀念。家長對孩子的擇校起著最終決定作用,作為家長,為了孩子的發展選擇更好的學校無可厚非,但是一些家長不考慮家庭經濟情況和孩子的想法,盲目追求名校名師效應。經濟負擔加重的同時,并不一定能取得等價的回報。因此,農村家庭家長應該理性地看待孩子的擇校問題,克服從眾心理和攀比心理,樹立理性擇校的觀念。
四、結語
農村中小學教育作為我國義務教育的一個主要陣地,對我國義務教育的發展起著重要的導向和制約作用。解決農村中小學生源流失問題是一項艱巨且復雜的事情,必須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改善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育教學質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