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庭娟
【摘 要】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一個持久的整體性工程,需要學生長期努力,需要老師不斷地督促引導,需要家長細心觀察。而良好的習慣是學生一生受用的寶貴財富。
【關鍵詞】習慣 習慣培養 良好習慣的重要性
習慣亦作“習貫”,原謂習于舊貫,后指逐漸養成而不易改變的行為。《現代漢語詞典》則對“習慣”有更為詳盡的解釋:“常常接觸某種新的情況而逐漸適應;在長時期里逐漸養成的、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行為、傾向或社會風尚。”對于七年級學生而言,他們的行為協調性不高,認識水平低、不穩定,再加上剛進入初中階段學習,年齡的增長,自我意識的萌發,課業負擔的加重,學習、生活環境有所變化等,若不注意,就有可能養成不文明、不道德的行為習慣,而這個習慣,有可能會貫穿孩子初中、高中階段,甚至孩子的一生,因此,培養他們良好的行為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從教十七年,帶班十四年,可以毫不夸張的說我是親眼見證了一個個懵懂孩童最終成為莘莘學子里的佼佼者,同時,我也一次次糾結于那些生性聰明活潑,但因其自身及家庭等諸多因素,最終只能勉強初中畢業便小小年紀混跡于社會的孩子,這又是一種怎樣的不幸與悲哀!俗話說“習慣之始如蛛絲,習慣之后如繩索”。可是,作為班主任,我們如何引導剛剛踏入中學大門的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及行為習慣呢?
首先,好習慣要在生活中培養
從生活習慣談起,教育學生:愛生活,愛自己。因為健康的體魄是做好一件事情的前提和根本。具體而言,從關乎學生健康的早餐入手。因為七年級學生剛進入一個新環境,他們對學校的作息時間、課程、老師、同學等方面有所不適應。就從最基本的早餐可以看出學生之間習慣養成的差距。通過多年的觀察以及和家長的交流,我發現班上學習成績好的同學,他們的生活習慣也很有規律,這些孩子基本上在家里能做到按時作息,在正常的上學時間,他們很少跟隨家長外出,一般來說,他們的早餐在家里已經解決了。這樣一來,這些孩子在學校里的學習活動就很有節奏,不存在因為收交作業或其他原因而沒時間吃早餐的問題,更無因為不吃早餐而疲勞學習的情況。因此,他們的學習可以用高效來概括。相反,我經常看到班上的問題學生在課間吃方便面或餅干之類的東西,更有甚者,他們根本就沒有吃早餐的習慣。試想一下:正處于發育時期的孩子們,不吃早餐,營養從何而來?健康的身體從何而來?學習效率從何談起?
其次,規范言行,教育學生
從自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做最好的自己。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對學生習慣培養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明確的認識。七年級同學從小學階段走過來,根據其年齡特征來講,具有極強的可塑性。他們正處于心理斷乳期,活潑好動,好奇心盛,同時自我意識增強,想擺脫家長和老師的束縛,希望表現自己,但往往愛沖動,做事欠考慮,莽撞。他們特別渴望老師和同學的認可,但又難以擺脫小學六年所養成的惡習。作為班主任,我感覺與其給他們講高深的道理,不如現身說法,榜樣示范。孩子們對老師的理論性東西很不感興趣,但對老師所列舉的事例卻情有獨鐘。所以,我首先從自己做起,規范自己的言行。同時,在班會上,我搜集整理了相關的《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細則》,并結合實際逐條給他們提出具體的四十字方針:自重自愛,注重儀表;誠實守信,禮貌待人;遵規守紀,勤奮學習;勤勞儉樸,孝敬父母;嚴于律己,遵守公德。另外,我讓每個孩子在自己的課桌左上角貼了一句溫馨提示:今天的你做到最好的自己了嗎?這種無言的監督,無形當中給孩子們一種心理暗示。慢慢的,我發現了班上有了可喜的變化:孩子們隨手扔垃圾的現象幾乎沒有了,動輒張口罵人的同學微乎其微了。
第三,巧抓教育契機,采取恰當的獎懲措施
英國作家薩克雷說過:播種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可見,良好的習慣對人生實在是太重要了。壞習慣成癖可怕,令人生厭;好習慣的形成可愛,討人喜歡,獎勵懲罰對良好習慣的形成起著弘揚和鞭策的作用。學校要有嚴明的獎勵制度,懲戒壞習慣、表揚好習慣,對學生的好人好事閃光點,成績優異,要理直氣壯及時給予真正的獎勵表彰,以體現學生自身的價值,使其充滿成功感、幸福感。對惡習劣跡、錯誤的行為,要旗幟鮮明立即給予嚴肅、恰當的懲罰和批評,采取果斷措施,促進清醒,翻然悔悟。
第四,家校合作——深化學生行為習慣養成
葉圣陶認為,“我們在學校里受教育,目的在養成習慣,增強能力。我們離開了學校,仍然要從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還是在養成習慣,增強能力”。學生的行為習慣,主要是在家庭和學校養成的。很多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存在校內和校外,自己說的做的不一致的現象,校內是好學生,而在家里是“小皇帝”,這是兩元人格的現予糾正,發展下去就會形成雙重人格,染上言行不一的惡習必然會影響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因此,讓孩子始終保持良好的行為習慣,家庭的作用不可忽略。
當然,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他是一個持久的整體性工程,需要學生長期努力,需要老師不斷地督促引導。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應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在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中逐漸養成。而良好的習慣一旦養成,將會成為他們一生受用的寶貴財富。
【參考文獻】
[1]徐漢林. 好習慣是培養出來的海豚出版社,2005 (9).
[2]魏書生.班主任工作手冊[M].北京:北京大學音像出版社,2005(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