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魁 文思明 肖玲君
(1.湖南工業大學財經學院,湖南株洲 412000;2.湖南工業大學商學院,湖南株洲 412000)
淺論道德榜樣在引導大學生進行職業規劃中的作用
宋魁1文思明2肖玲君2
(1.湖南工業大學財經學院,湖南株洲 412000;2.湖南工業大學商學院,湖南株洲 412000)
用道德榜樣引導大學生進行職業規劃,既能讓大學生很快明確職業目標,更重要的是能促使大學生將認知化為行動,從而圍繞自己的職業規劃,努力促成職業道德養成的養成,為就業做好準備。當然,這需要高校進一步加強道德榜樣的宣傳力度,拓寬道德榜樣構建渠道,加強職業規劃師資隊伍的道德建設,以著力提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素養。
道德榜樣 引導 職業規劃
新形勢下,大學生專業學習和就業形勢面臨著許多問題,很多大學生在學習、就業和目標設定上有很大的盲目性,這就需要高校積極引導大學生進行正確的職業規劃,構建正確的職業理想。然而,在對大學生進行職業規劃設計的實踐中,用道德榜樣引導學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有著事半功效的作用。
道德榜樣,是一定社會道德理想的人格化,是社會道德原則和道德規范在某一具體人物或群體身上的集中反映,具有直觀性和形象性特征。道德榜樣承擔著社會責任,有助于維護社會秩序和傳遞社會道德觀和價值觀,能為道德教育增強實效性。
職業規劃道德是大學生依據社會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在職業生涯規劃中所表現出來的穩定特性和傾向,是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就業觀的綜合體現。它反映出大學生是否具備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是否有較高的時代責任感。大學生能否很好地做好并履行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不僅取決于他的知識和能力,更多層面上取決于他對職業生涯規劃的態度和情感。大學生只有以社會發展為己任,以發展自我、實現自我為出發點,全身心地投入職業生涯規劃與社會實踐活動中,才能把自己的規劃做好。
目前,盡管大學生職業規劃中的整體道德水平仍處于社會范圍的較高層面,具體表現為大學生政治思想較穩定、健康,人生價值積極向上,自我認識、自我評價趨于客觀,自我意識和成才意識愈加強烈。但是仍然存在著一些不容小覷的問題:首先,新時期社會轉型變革面前的道德困惑。一些大學生把掛科、逃課不光彩的事情作為大學值得炫耀的事情。其次,自我道德評價和他人道德評價采取雙重標準,不能容忍他人的道德失范行為,可以降低自己的道德底線。因此,進行道德榜樣構建對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大學生是國家之棟梁,不僅僅要努力學習專業知識,更要培養良好的道德情操,樹立崇高的理想,用于承擔社會責任,將自己的職業發展同國家和民族的興衰聯系起來。道德榜樣的直觀性、形象性和易模仿性等特點,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勵大學生學習道德榜樣,獲得進步和實現自我價值,激發他們追求積極向上的道德理想和境界,不斷提升自我。學校可以向學生推薦宣傳一些可敬、可望、可及的道德榜樣:可以是在某行業有著突出貢獻、德才兼備的道德榜樣,可以是學生自己選擇出來的道德榜樣,這樣可以讓學生了解像誰學習,為什么向他學習,從而引導當代大學生明確自己該用什么樣的精神面貌和工作態度去對待自己未來的職業。這樣,可以用學生身邊熟悉的道德榜樣那種幾十年如一日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的工作態度強化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讓他們認識到自己將來職業道德價值,從而產生愛崗敬業、熱于奉獻的信念,為今后的職業生涯做好心理和精神上的準備。此外,道德榜樣具有真實性,易令人信服,心理學家韋恩·卡肖認為:“許多東西實際上是我們通過觀察他人學到的,別人的行為導致了理想的結果時,我們便會去效仿他們,模范的行為常常充當一種導致正確行為的誘因。”因此道德榜樣對大學生的行為規范起到導向和示范作用,引導大學生追求美好的人格品質、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優秀的道德行為。
透過道德榜樣的先進事跡,大學生能夠意識到:在競爭日益劇烈的今天,如果不樹立崇高的理想,發憤圖強,則很可能被社會淘汰,那么,個人價值也無法體現。總之,用道德榜樣引導新時期大學生進行職業規劃,構建職業理想,不僅僅能讓大學生很快將簡單的認知化為具體的行為,從而更嚴格的要求自己,圍繞職業規劃,促成自己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也能促進大學生職業禮儀和職業道德的養成,真正可以做到知行統一,從而為順利的走上職場做好準備。
大學生要將職業生涯規劃當成一項事業來做,并且是愿意一生都為之努力的事業。而敢刻苦學習、勇于創新的精神是事業成功的關鍵。目前,很多大學生不知道為什么學習,怎么學習,因此,導致盲目且無效的學習。大學生只有明確自己的職業目標和方向后,用道德榜樣的成長經歷、成功過程等引導和激勵自己,讓自己明確能向榜樣學習什么,該為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具體做些什么。如用“中國男孩”洪戰輝不畏艱辛、用勇敢和堅強將自己從男孩變成苦難也打不倒的男子漢的奮斗歷程來引導大學生積極向上,自強不息;用姚明刻苦訓練,不斷拼搏的歷程引導大學生刻苦學習,銳意進取;用大學期間用自己勤工儉學的收入和刻苦學習所得的獎學金資助多名困難的同學,并積極為公益事業捐款;畢業后選擇去條件艱苦的農村義務支教的大學生告訴大家愛心可以感化社會,實際行動能夠幫助需要幫助的人,等等。
從而使大學生能夠制定合理的學習方案,有意識的提高各項基本素質,提升各方面能力,自覺的將個人前途融入到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事業中,兢兢業業,刻苦學習,不論何時何地,都能做到以事業為重、以本職工作為重,立足本職工作建功立業。
因此,新一代大學生在物質條件豐裕的當代社會,更應該不斷攝取精神食糧,樹立崇高理想抱負,堅持自強不息,不斷完善自身人格修養,增強歷史使命感、社會責任感,實現自身人生價值。
性格能夠反映出一個人對于現實的穩定態度和習慣化的行為方式。一個人如果具有良好的性格特征,就能很好地構建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并且能在工作崗位上做到愛崗敬業、甘于奉獻,能有所成就,適應未來的發展需求。而道德榜樣是大學生行為的榜樣,精神的楷模,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高尚的職業道德榜樣是事業成功的保障。
現代社會,個體交往日益密切,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個體本位價值觀問題比較突出,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在促進社會良性運行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這也是個人道德素養高低的重要標志。用道德榜樣的人格魅力感召大學生,讓他們明白自己應該用怎樣的精神面貌和工作態度去對待未來的職業。如用模范老師數十年如一日的工作熱情引導大學生要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用學生身邊的道德榜樣的兢兢業業、盡職盡責的工作態度去強化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等等。從而使大學生認識到自己的職業價值,堅定信念,努力內化道德榜樣身上彰顯的中國民族傳統美德,為今后的職業生涯做好思想上的、心理上的準備,為整體社會的道德風尚的發展也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要真正發揮道德榜樣的模范作用,引導大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價值追求,則需要根據大學生的實際情況、價值觀念,將榜樣的道德品質內化為自身的思想品德。對于學校而言,一方面,在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的基礎上要發揚校園人文精神,正確引導學生的人生觀,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源頭上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蝕。另一方面,學校要開展多樣的宣傳活動,創新宣傳形式,堅持宣傳的時代性和真實性,優化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構建的環境。如:選樹與時代精神一致的道德榜樣,縮小大學生與道德榜樣的距離,減少學生的抵觸反感情緒,用身邊的真實的故事感染每一個大學生;學校可以建立道德宣傳櫥窗,通過圖片、海報等形式加大對優秀大學生、優秀大學畢業生、知名校友的宣傳,讓更多的在校大學生充分領悟價值精神,體會校園文化;如有條件的話,可以定期進行先進人物宣講會,邀請一些道德榜樣進行宣講。此外,學校還可以整合一些社會,宣揚中國的傳統美德,這樣既可以借助社會在學生中的影響力和號召力達到良好的道德教育目的,也可以使學生在規范化的活動中自覺地接受思想道德的熏陶。
第一,加強大學生道德榜樣課堂教育。課堂教學是培養大學生人文修養的起點,因此,高校要積極探索課堂教育的新模式,針對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的困難,因材施教,量身制定個性化的教育方法。課堂上,要摒棄必須要怎么做的灌輸式教育,要讓學生暢所欲言,并且要使學生感受道德榜樣不是高大上,不是遙不可及,而是與我們一樣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體會道德榜樣的精神內涵。
第二,利用校園網絡平臺。一方面,學校可以利用校園網絡為大學生道德榜樣的選擇提供了更新的方式和手段。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網絡的快捷便利,更加主動的占領更多的學校道德信息資源,及時發布先進的道德教育信息,幫助學生向良好的思想道德方向發展。然而,網絡教育對于道德榜樣的構建是一把雙刃劍,學校應該建立嚴格的網絡規章制度,讓學生有非常明確的是非觀,對于網絡上的不良言行要堅決制止,并嚴厲懲罰,營造健康向上的網絡德育環境。
教師既是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研究者和實踐者,還是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具體組織者,更是學生良好的職業生涯規劃態度和情感養成的引導者。因此,建立職業化、專業化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師資隊伍,加強職業規劃師資隊伍的道德建設是高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有效保障。
職業規劃師資隊伍應由多專業、多職稱結構組成的多層次化、多階梯化的師資隊伍。他們不僅僅要有淵博的文化知識、良好的溝通能力、較強的科研能力以及處理信息的能力,更加重要的是要有高尚的職業道德。只有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來言傳身教,起到模范帶頭作用,才能真正地對學生進行社會責任感教育和事業心教育,引導當代大學生能以社會的發展為己任,從發展自我、實現自我價值為出發點,從而投入到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和社會實踐活動當中去。
[1]胡錦濤在中共中央十七屆六中全會上作的重要講話[N].人民日報,2011-10-19.
[2]尹麗艷.論我國青少年感恩倫理意識缺失的原因及對策[J].湖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6).
[3]張玉峰,孫麗霞.以職業規劃為引導 激發學生學習原動力[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8(11).
湖南省2013年普通高校優秀輔導員團隊建設項目“在路上”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團隊(13F07);
湖南工業大學2013年科技處一般項目“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融合研究” (2013D02 );
湖南工業大學2014年度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新時期高校學生管理中的德育切入機制研究”;
湖南工業大學2011年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大學生道德人格養成研究”(2011D29)。
宋魁(1981—),男,湖南益陽人,湖南工業大學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
文思明(1985—),男,湖南株洲人,湖南工業大學助教,碩士,主要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肖玲君(1980—),女,湖南衡陽人,湖南工業大學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高等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