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定編號 豫審油2014001
申請單位 信陽市農業科學院
品種來源 7104A×2512-2C
特征特性 屬甘藍型半冬性雙低雜交品種,生育期228.8~233.8天;幼莖綠色,花黃色,琴狀裂葉,葉色深綠;株高147.5~164.9厘米,一次有效分枝7.9~9.4個,單株有效角果277.5~341.3個,角粒數21.8~25.9個,千粒重3.19~3.50克,單株產量18.40~19.28克,不育株率0.1%~3.7%。經鑒定,該品種菌核病病害率8.7%,病毒病病害率0.0%,抗倒伏。
產量表現 該品種于2012—2013年度參加河南省油菜品種生產試驗,平均667平方米產量為236.8千克,比對照品種“雜98009”增產11.8%,居6個參試品種第2位。
栽培要點 ①播期和密度。直播適播期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適時早播能在年前達到壯苗標準;直播種植密度為每667平方米1.5萬株,移栽種植密度為1.2萬株。②田間管理。每667平方米施50千克復合肥作底肥,苗肥輕施(每667平方米追施3~5千克),薹肥早施(2月底以前)。要重視初花期的葉面噴肥,一般每667平方米用硼砂和磷酸二氫鉀各0.1千克,兌水50千克均勻噴灑。苗期加強對蚜蟲的防治;大田施用除草劑時,可配施多菌靈,以防治菌核病;或在油菜初花期每667平方米用灰核寧100克,兌水50千克噴施。
適宜區域 該品種適宜在河南省黃河以南冬油菜區域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