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飼料產品開發的幾大趨勢
我國的飼料行業在繼續保持和提高常規飼料產品技術水平的前提下,在未來幾年中,下面幾類飼料值得關注和開發。
現代工農業的發展,在給人們生活帶來進步的同時,也增添了憂患。農藥、化學品、抗生素藥品、有害微生物等在食物中出現的概率增加,人們希望讓食物安全起來。最近,國家有關部門正著手制定綠色食品標準和生產綠色食品的獸藥、飼料添加劑、飼料標準,這表明,生產無公害飼料是市場發展的必然趨勢。
無公害飼料的生產有下述基本要求:無農藥殘留,無有機或無機化學毒害品,無抗生素殘留,無致病微生物,霉菌毒素不超標準。因此,生產時對飼料原料、飼料添加劑的選擇和質量控制比生產普通飼料要嚴格很多。
營養不合理給人類造成的肥胖癥、心血管系統疾病的發病率正在逐年升高。因此,既具有營養價值又具有保健功能的肉、蛋、奶已成為人們追求的健康食品。如低膽固醇食品、脂肪酸食品和微量元素食品都在被人們逐步認識。
生產保健肉、蛋、奶,需要特殊制造的飼料。飼料配方中要有比常規水平高得多的“強化對象”。但生產這種特殊飼料的時候,成本不能太高,否則易失去市場。
有些地區的飼料除了要求常規的質量指標外,還要求具有很高的飼料有機物利用率和磷利用率,符合這種標準的飼料就是生態型飼料。生態型飼料的營養組成可達到動物需要的理想比例,營養物質的利用率最高,飼料營養物質的消化率達到最大,且充分利用現時生態資源,盡可能不使用對環境造成污染的飼料原料及添加劑。
高效能飼料是利用專門的設備,將大豆、玉米等原料進行擠壓膨化后制成的,其對飼料營養成分的破壞程度很小,消化率非常高,適口性好,耐儲藏,這種技術是目前生產高營養密度、高消化率的乳豬料、肉雞料、蝦餌料的最佳加工技術。
為了提高反芻動物和草食性動物的秸稈消化量,甚至讓單胃動物也能利用秸稈作為飼料,人們開發了青貯、纖維素酶處理、氨化、揉搓、微貯等多種飼料加工方法。適口性比干秸稈顯著提高。目前,有的地方已經建立粗飼料加工廠。
用化學、物理、生物學方法處理動物血液、羽毛等有極高的營養“潛值”,可以通過酶解、微生物發酵把它們的消化率提高到90%以上,使其成為營養價值非常高的蛋白質飼料原料。
借助電腦,可以把營養學、飼料學等知識充分應用于動物日糧配方的設計中,實現以最少的飼料,生產最多的產品。通過計算機模擬技術可以創建動物生長(生產)模型,用于擬定各種動物及其在各種生長階段、生理狀態、生產方向、環境條件及原料和產品的市場價格條件下的最適飼料營養供給方案,使動物飼養過程智能化。任何一個飼養戶都可以憑借電腦及相應的軟件,根據市場價格變化,方便靈活地獲得配料配方。這樣,在飼料廠和飼養場之間會出現一種新的買賣關系——客戶訂制飼料,這將使飼料廠與養殖場的利益關系公平化。
來源:內蒙古農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