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七旬老太實現黑小麥種植科技立項
湖北省襄陽市有位七旬老太廖興銳,退休后發揮余熱,干過會計、辦過健康協會、研究各類飲食。
2010年,廖興銳和老伴去陜西參加老戰友聚會,一名戰友無意間提起種植“黑小麥”的事情,這種小麥新品種引起了廖興銳極大的興趣。
她四處打聽得知,黑小麥營養價值高,但襄陽市面上的黑小麥基本都來自外地,價格較高。“何不將黑小麥引進到本地種植,讓更多人吃上這種健康食品呢?”想到這里,她十分興奮。
2010年年9月,廖興銳帶著積蓄跑到山東,買回50多千克黑小麥種子。她還在襄陽市農科院找到3 000平方米的土地作為試驗田,播下了實驗種。
從未種過地的廖老太不懂施肥、澆水,導致2011年夏收時每667平方米產量只收獲了200多千克,只有正常每667平方米產量的一半,投入的金錢和心血幾乎都打了水漂。
第一次試種失敗后,大家勸廖興銳放棄,可廖興銳并沒有死心。她先后找到幾名農業專家,惡補小麥種植技術。就這樣,黑小麥種子再次被種下,廖興銳三天兩頭往田里跑,觀察黑小麥長勢,學習施肥知識。2012年5月,3 000平方米的土地收獲了2 000多千克黑小麥,每667平方米產量能達到400千克。
到2013年,在連續試種3年后,廖興銳引入的黑小麥已在襄北農場、歐廟、黃龍、程河和棗陽等地實現小規模種植,面積約27公頃,產量有100多噸。
2013年年10月,廖興銳花費9千元,將當地產的黑小麥送往北京農業部谷物品質監測中心檢測,檢測報告顯示,黑小麥各項營養指標均優于普通小麥。
同時,廖興銳還就推廣種植黑小麥向襄陽市科技局申請科技立項,如今這一項目也已獲批。
廖興銳說,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也澆滅不了她對黑小麥的信心。她希望有朝一日,黑小麥這種綠色食品能走上更多人的餐桌。
來源:襄陽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