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認為,山羊的難產多由胎兒過大或過多、胎位不正及母羊產力不足等原因所致。其實,母羊初配時間過早、體型選配不當和母羊妊娠期飼養管理不善也是導致山羊難產的重要原因。筆者認為,要降低山羊難產發生率,須從以下幾方面多加重視。
據統計,山羊難產約有70%為初產母羊,而這些初產母羊約有60%是在初次發情后交配的。從生理角度說,母羊一般在5~6月齡達到性成熟,并具有繁殖能力,出現初次發情,但此時其身體尚未發育成熟。如在此時配種,則會遏制其生長發育,其妊娠也會受到嚴重影響,這種影響的后果就是難產率的增加。因此,母山羊的首次配種應在其身體成熟時進行,這樣不僅不會影響母羊的健康,而且可得到健壯的幼羊。
在山羊難產病例中,約有50%與胎兒過大有關,而這其中絕大部分是由于用體型過大的種公羊配種造成的,尤其是在母羊身體發育尚未成熟時用過大體型的公羊配種,難產發生率更高。因此,生產中應堅持大配大、大配中、中配小的體型選配原則,絕不可以大配小。以大配小的結果往往是胎兒過大而導致難產,這比過早配種的后果更為嚴重。
山羊難產,除上述兩種因素外,妊娠期飼養管理不善也是一個重要原因。母羊妊娠期過度肥胖或營養不良都會導致產力不足而誘發難產。有些母羊難產還與妊娠期缺乏運動有關,妊娠期母羊運動不足可能誘發胎兒胎位不正。建議妊娠期母羊運動一要適量,二要適度,一般以每天2小時為宜。
少數母羊因胎兒過大或胎兒產式異常,胎兒肢體顯露后超過2~3小時仍未產出母體外,即可作為難產處理。遇到難產母羊,接羔人員應立即修剪磨光指甲,用2%的來蘇兒溶液洗凈手臂,涂抹潤滑劑(無潤滑劑時,可用肥皂代替),然后根據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方式助產。如胎兒過大,應把胎兒的兩前肢拉出來再送進產道去,反復三四次擴大陰門后,配合母羊陣縮補加外力牽引,幫助胎兒產出。如遇胎位、胎向不正,接羔人員應配合母羊陣縮間歇,用手將胎兒輕輕推回腹腔,手也隨之伸進陰道,用中指、食指幫助糾正異常的胎位、胎向,待糾正后再行引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