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禮儀與鞋
人生禮儀是指人在一生中幾個重要階段上所經(jīng)歷的不同儀式和禮節(jié)。在人生禮儀中,對穿鞋有許多約定俗成的慣例,如滿月為嬰兒送鞋、婚宴時必穿婚鞋、壽誕為壽翁送福字履。
清代光緒年間,在寧波、鄞縣一帶,其婚姻民俗中,有下定禮送鞋履之習(xí)俗。當?shù)鼗樗祝扰擅饺嗽谀信畠杉覀饔嵳埵荆绻?jīng)過卜吉,談妥婚事,于是男方向女方送禮,謂之“送日子帖”。這時,女家要派人請男家曾祖母、祖母鞋式。由女家根據(jù)大小長短式樣,精心制作。到下定時,男家備簪珥、釵釧、絲帛及牲畜、酒餅等送往女家。女家舉行酒宴款待,回帖時,在答禮中除其他禮物外,必以做好的鞋履加錦膝蔽、繡袋五串置回篋中,帶回男家,以表未來媳婦孝敬之心。
新娘做鞋不一定自己穿,有的地方作為新娘嫁妝中必備之物。在陜西商洛一帶,在未出嫁前,要親自動手給男方家中的所有成員每人做一雙鞋。成婚日在結(jié)婚儀式結(jié)束后,新娘必須當場將自己做的鞋分給男家每一個人,得鞋者當場試穿,并加以評論。做鞋,除顯示姑娘的女紅手藝外,還在于表明自己過門后能夠尊老愛幼,與全家和睦相處。
在舉行婚儀中,新娘除鳳冠、霞帔外,還須穿著色彩勻艷的婚鞋。一般是鞋面為粉紅或大紅色。鞋尖處還著雙喜圖案或牡丹之類花卉的象征吉祥的花樣,以圖吉利。
婚鞋,在江蘇海州地區(qū)叫喜鞋。民間姑娘出嫁,俗穿喜鞋,鞋面布都用紅色,質(zhì)料有布有緞,鞋頭或繡花或不繡花。建國后,皮鞋日多,新娘亦有時興穿皮鞋、皮靴,色有紅黑,跟有高低,鞋幫有縷花或不縷花。男子結(jié)婚所穿第一雙鞋,必為新娘親手制或新娘所購買,式樣則以當時流行當令鞋。
還有一種叫“回門鞋”。新婚滿月后,娘家要把女兒接回家住些日子,俗稱“回門子”,又叫“單回門”。若夫妻二人同去,就叫“雙回門”;雙回門的可在女方家住一個月,所謂“過對月”。單回門新娘在娘家住的天數(shù),由婆婆決定,一般都含“八”字:八天、十八天、二十八天;也有的地方論九,叫“九回”。無論“回九”、“回八”,都不能超過一個月,新娘“回門”期間,要為丈夫家每人做一雙新鞋,俗稱“回門鞋”。回門鞋有“滿堂”、“半堂”之分。按丈夫家人頭各分一雙的,叫“滿堂鞋”;娘家較窮,新娘只能替丈夫和公公做一雙新鞋的,稱“半堂鞋”。
來源:網(wǎng)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