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秋萍,張慧萍,毛華東,何 榮,陳 萍
優化護理工作流程推進優質護理服務
白秋萍,張慧萍,毛華東,何 榮,陳 萍
護理;流程;優化;優質護理
隨著近幾年醫療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對護理方面也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護理工作流程的優劣直接影響著醫院護理工作運行的效率與質量[1]。護理服務流程的設計是優質護理設計的重要部分[2];一個合理、科學、優化的護理工作流程,是確保護理服務質量的基礎,是推進優質護理服務的前提。我院于2012年1月開展了17個科室優化護理工作流程,其目的是提高護理工作效率,提升護理質量,達到零缺陷的管理目標[3]。通過近一年的實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1.1 護理工作模式 由原來的“以護士為中心”的功能制分工護理模式,轉變為“以病人為中心”的責任制整體護理模式[4]。護士不僅要完成每天的治療工作,還應該從患者入院、手術、出院等的健康教育、功能鍛煉、康復指導入手,落實基礎護理,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無縫隙的優質護理服務。
1.2 實施APN排班 我院住院患者多,治療量大,基礎護理工作繁重。護理部根據我院情況,在護士工作安排方面共設置A班、A★班、P班、N班、配液班、加強班。
1.3 實施責任制整體護理 是將每個科室護士分為兩個小組,每個小組負責一定數量的患者;根據工作年限、學歷、職稱、個人能力和臨床經驗等因素,將護士分為不同的層級;每個小組的護士成員根據層級管理,分管不同護理級別的患者,每名護士分管6~8名。責任組長每日進行管床分配,每一護理組固定護理人員,固定管床床位;責任護士將治療、基礎護理、健康教育、康復指導、功能鍛煉、心理護理等工作融為一體,為患者提供全面的護理服務。
1.4 轉變工作地點 責任護士工作地點不再是護士站和病房之間,而是病房。責任護士要深入病房,全面了解和觀察病人的病情、心理等變化[4]。將護士工作站前移,延伸護理工作。
2.1 配液班 上班時間為7:30~12:00、14:30~18:00,首先配液班護士參與晨交班,了解全病區患者情況后,核對醫囑并進行液體、皮試藥等配置,管理治療室,領口服藥、針劑;下午查對液體,治療室消毒,打掃治療室,核對并擺次日長期液體。
2.2 A班 上班時間為7:30~12:00,14:30~18:00,提前半小時上班為責任床位患者做晨間護理,參與晨交班;與N班護士床前交接班,整理患者床單位,同時查患者“腕帶、床頭卡、等級護理”是否吻合,查對并執行長期醫囑、臨時醫囑。根據護士分層管理,危重患者由高年資護士護理,完成本組患者的治療。熱情接待新入院患者,并為新入院患者進行詳細的入院宣教,安排患者做檢查,提前為出院患者做好定期復查、用藥、生活及飲食的宣教,辦理出院手續;負責預手術患者術前準備及手術患者的術后護理;為本組患者做好健康教育指導及康復指導,下午督促患者刮胡須、剪指甲;每周為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擦浴1次,洗頭2次;每周二為1組大換床單日,每周四為2組大換床單日。16:00后書寫護理記錄及病室交班報告。
2.3 A★班 上班時間7:30~11:00、12:00~16:00,工作流程同A班,中午每1組有1名護士上A★班。患者大多午休,中午完成早上未完成的治療工作,負責新入院患者的接待及入院宣教、術后患者交接、術后宣教及護理,為病區患者測量12:00時及16:00時的生命體征。
2.4 P班 17:30~2:00與A班護士床頭交接班,查對所有長期醫囑、臨時醫囑執行情況并簽字;測量新入、發熱、危重、手術、預手術等特殊患者的生命體征;處理夜間醫囑,與加強班一起為患者做好晚間護理,迎接夜班新入患者;22:00與醫生一起夜查房,督促患者熄燈、休息,鎖病區大門,消毒治療室,保持病室安靜、安全,書寫病室交班報告。
2.5 N班 2:00~8:00與P班護士床頭交接班,查對所有長期醫囑、臨時醫囑執行情況并簽字;夜間巡視病房,迎接夜間新入患者,晨6:00測量新入、發熱、危重、手術、預手術等特殊患者的生命體征,處理夜間醫囑;與加強班一起為患者做好晨間護理,書寫病室交班報告。
2.6 加強班 18:00~22:00、6:00~10:00與N班、P班一起為患者做基礎護理。18:00上班為患者進行飲食指導,為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喂飯、洗臉、梳頭、口腔護理,為留置尿管患者行會陰護理,長期臥床患者行防褥瘡護理;檢查患者腕帶、等級護理標示,整理患者床單位,關大燈、開地燈,為患者創造安靜舒適的環境休息。晚上加強班必須睡科室,科室如有搶救、收大量入院患者,加強班護士機動幫忙。6:00為生活不能自理患者洗臉、梳頭、口腔護理,為留置尿管患者行會陰護理,長期臥床患者行防褥瘡護理,檢查患者腕帶、等級護理標示、整理患者床單位,為患者治療做好準備。
3.1 保證了護理安全 優化護理工作流程以來,護士有更多的時間走進病房,主動與患者交談,進行健康教育指導、基礎生活護理。護士與患者的接觸增加,在溝通中同時可以觀察患者病情的發展,開展用藥的宣教,及時觀察病情并處理。護理難度大、危重患者由小組中工作經驗豐富、高年資護士來承擔,在護理過程中帶動低年資護士學習,既杜絕了差錯發生,又促進了護士之間的相互學習,保證了患者的安全。
3.2 提升了患者的滿意度 患者知道“我的護士”,患者當天所有的治療護理都由1名責任護士來完成,管床護士按照工作流程為患者做治療、入院宣教、術前宣教、術后宣教、功能鍛煉指導。護士主動為患者介紹有關知識,使之面對疾病不再緊張,同時護士與患者交談過程中,可以掌握患者的心理變化,針對患者存在的心理問題,及時了解、及時處理、及時解決。患者在整個住院過程中感受到被尊重、被重視,對護理工作滿意度也隨之提高。
3.3 護士滿意 護理小組成員按層次搭配,各個層次護理人員崗位職責明確,工作流程清楚,分工合理,使護士工作更有積極性,小組成員配合更默契,新護士在工作中得到老護士的指點和幫助,解決了低年資護士由于經驗不足、管床不到位而產生的心理壓力[5]。工作流程的優化,“把護士還給患者”、“我的患者”床位責任到人,提高了護士的責任感,護士的工作得到患者的肯定。
優化護理工作流程,規范了護士工作職責,提高了護士工作的效率和積極性,同時也取得了患者的滿意。但這只是優質護理服務過程中的一部分,在此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及不足,如護理文書書寫信息化、醫技科室、后勤保障等方面還需要醫院所有部門為病人、臨床一線醫護人員提供方方面面的支持[6]。護理工作流程優化以來,護理工作做到有標準、有要求、有指導、有進步,使護理工作安排更加規范,更加有序,更大程度上保證了護理質量。
[1] 溫賢秀,張義輝.優質護理臨床實踐[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4.
[2] 張黎明.優質護理服務從設計開始(三)——護理服務流程設計[J].中國護理管理,2011,11(9):94-96.
[3] 黃惠根,黃紅友,謝煒堅,等.層級全責一體化護理模式在臨床護理中的應用研究[J].護理研究,2007,21(17):1528-1530.
[4] 郭燕紅.衛生部加強臨床護理工作相關文件的背景介紹及解讀[J].中國護理管理,2010,10(3):9.
[5] 張廣清,張小培,羅麗霞,等.優質護理面臨的難點與建議[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12,19(3):6-9.
[6] 郭燕紅.推進優質護理 提升護理質量[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12,19(3):2-5.
610021 成都,解放軍452醫院護理部
陳 萍,E-mail:ll6482@sohu.com
R 47
A
1004-0188(2014)02-0202-02
10.3969/j.issn.1004-0188.2014.02.035
2013-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