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樂嘉藻《辛亥日記》是辛亥年貴州政治、社會及士紳生活的實錄,如革命前并沒有社會動亂,革命時也是政權和平移交,沒有出現流血事件。這些記錄有別于以往對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的描述。
關鍵詞:樂嘉藻 日記 辛亥時期
中國分類號:K206.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8705(2014)01-115-127
編者按:從本期開始,本刊開辟“新文獻”欄目,專門刊登未曾公開出版或掩沒已久的前人日記、信札、詩文,以供學界研究之用。本期刊發的是貴州近代名人樂嘉藻先生的日記。
樂嘉藻,字彩澄,又寫作采澄、采丞、彩丞、采臣,一字孟潛,貴州省鎮遠府黃平州人,1867年生,移居省會貴陽。中光緒癸巳恩科舉人,1895年赴京會試,參與公車上書題名。戊戌政變后,以提倡新學為己任,曾自費赴日本考察學務,購置圖書、標本、儀器等。1902年,與紳耆于德楷、李端菜、李裕增等在貴陽次南門外雪崖洞創辦公立師范學堂,任協理,堂中一切經費,除收少數學費外,概由樂嘉藻負擔。1907年,開始主辦貴州初級師范簡易科學堂。1909年秋,先后當選為貴州省教育總會會長、貴州省首屆諮議局議長。1911年任貴州優初兩級師范學堂堂長。同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樂嘉藻參與調停自治學社、憲政預備會兩黨關系,11月2日,與兩黨主要領導人張百麟、任可澄等“冒死入巡撫署開陳意見”,“要求和平獨立”,次日陸軍校小學、新軍相繼發難,巡撫繳權,貴州獨立。11月4日,貴州軍政府成立,任樞密院樞密員、管樞密院總務股事。1912年3月2日,唐繼堯率滇軍武力顛覆了辛亥貴州軍政府,奪取了貴州政權,嘉藻出游南北各省,并于當年撰寫《貴州黨爭事略》書稿一卷。1913年10月,任直隸籌備巴拿馬賽會事務局干事。1915年2月20日至12月4日參加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任直隸出品展覽會編輯主任,對促成貴州茅臺酒在該博覽會獲獎而成為世界名酒有貢獻。嗣后任中央農商部主事、北平藝專教師等職。著有《中國建筑史》三卷。一九四四年春逝世于北平。
樂嘉藻日記按照年代或內容編集、命名,如“庚戊旅行日記”、“辛亥日記”“巴博調查錄”等,起于光緒庚戌(1910年),終于民國三十年(1941年),期間有若干斷缺。本次刊發的是《辛亥日記》,手稿計二十七葉,始于辛亥七月初一日,終于十一月初二日。末一葉是所藏器物清單一葉,另夾代大漢貴州軍政府起草的電文一葉三則。日記除正文外,尚有夾注、腳注。整理時夾注仍保存在正文中,以括號別之,眉注、腳注則移本日正文之下。腳注很少而簡略,且不可解,近乎密碼,為保存日記的所有信息,未作刪除。為便利讀者使用,編用括號注明每日公元月日?!缎梁ト沼洝酚涗浟诵梁ジ锩昂筚F州政治、社會、士紳生活的情況,可為研究貴州近代史之資。其他部分也將陸續整理選刊。
本刊編輯部
辛亥秋冬日記
本年(清宣統三年辛亥,公元1911年)臘底滿四十三歲。
時在新街宅楊姬蘭、姬同處,森玟在京師入匯文學堂,森理在天津人南開中學堂,膝前惟冢婦及女孩三妹,侍婢小青、小紅,外用男仆四、女仆二。
己酉正月以來,任教育總會會長。正月以來,又任調查局統計科科長、兩級師范學堂教務長,四月底調查局裁撤,五月十七辭去教務長,僅任總會事。
自五月二十一日(6月17日)以來,看張刻《歸評史記》一部,點閱畢,參考書為《史記志疑》《史記評林》及《尚書后案》《春秋大事表》《國語》《國策》《漢書》,又制簡表,以便翻閱,暗記者計七張,《十三經》《廿四史》著述人名表,《周易》一覽表(草例)、《尚書》百篇表、《尚書》今古文異同表、《毛詩》一覽表(未完)、《周禮》一覽表、《春秋三傳》一覽表(俱草例)。
七月初一日(8月24日)看《漢書》藝文志,夜制一覽表。
七月初二日(8月25日)看《漢書》儒林傳上(易、尚書),夜制統系表。
七月初三日(8月26日)看《漢書》儒林傳下(詩、禮、春秋),夜制統系表。
七月初四日(8月27日)看《后漢書》儒林傳上。問竹來坐,夜制一覽表。
七月初五日(8月28日)看《后漢書》儒林傳下,夜制一覽表。
七月初六日(8月29日)看《后漢書》鄭玄傳,夜制《西漢帝室一覽表》。
七月初七日(8月30日)看《漢書》司馬遷傳,夜看《后漢書》班固傳上。
七月初八日(8月31日)看《后漢書》班固傳下。收拾花廳畢,恒甫來坐,幼輝來坐。夜制《東漢帝室一覽表》。
七月初九日(9月1日)看《晉書》王弼傳、韓伯傳。飯后,回看幼輝、念民及問竹,及恒甫。夜看《唐書》孔穎達傳、賈公彥傳,將編《十三經注疏家家世學問考略表》,故先看各傳。
七月初十日(9月2日)早看《晉書》杜預傳。午后,竹之來取三十金收條一張去。看《晉書》范寧傳,制《注疏家考略表》。暮,接祖先。九點鐘,教育總會評議開會,往范會。
眉注:杜元凱固自不凡,然平吳之功,亦恰遇鐘會,蓋以全盛之晉,又踞上游,以占亂弱之吳,固非難事也。月色大明,會中氣象極好。
七月十一日(9月3日)早看《宋書》邢昺傳,飯后看孫奭傳。夜制《注疏家考略表》。本日小病。
七月十二日(9月4日)早看《魏書》何晏傳,飯后看《晉書》郭璞傳,《漢書》趙岐傳。兩點鐘至教育總會,與庶務部周蔚文、羅竹之兩君籌畫大會廳裝修事。夜制《十三經注疏家考略表》畢(計點閱王弼、韓伯、孔穎達、鄭玄、賈公彥、杜預、范寧、邢昺、何晏、趙岐、孫奭、郭璞十二傳,除唐玄宗外,孔安國在《漢書》儒林傳,何休在《后漢書》儒林傳,徐彥、楊士勛無傳)。
眉注:省城女工最賤能集合用之,亦利源也。
七月十三日(9月5日)讀《文選》班孟堅典引,因閱孟堅本傳,見之遂翻《文選》讀之,注文點閱。暮,送祖先燒包。本日畫行公事(移城自治公所,訂期會商煙酒捐事。柬調查部諸君調查本城各公立學堂,以便籌發助款)。endprint
七月十四日(9月6日)讀《文選》司馬長卿《封禪書》。飯后讀《類纂》中《屈子遠游》。至鼎元棧(中街)訪粵人陳竹軒,觀其所買舊磁,乃無有,僅購得乾隆黃色彫磁瓶一枚,又乾隆五彩人物瓶一枚,瓶口已磨去,云去價二金。前在黃聾處,余固見之,嫌其太俗,未與價。還至蕭繼文處,見抄本《絳云樓書目》一冊,云尚一冊未取來。
本日畫行公事(呈提學使,請以貴陽營空署建存古學堂藏書樓,借教育總會空地建高等學堂,請另覓寬廣之地留他日推廣地步。呈提學使請領閏六月份屠捐錢)。
眉注:花瓶釉類日本磁,花紋五爪龍一,甚端好,但稍疏耳,瓶頸三箍,由第一箍上磨去,余嫌其俗者以此。其實色料畫法皆頗精,但非上駟。粵人所謂油彩,即北人之所謂硬彩。陳又謂油彩價值十金者,若為粉彩,僅值三四金。陳言景鎮新制霽紅瓶,每處亦須百元,又言鄒宅百鹿尊乃仿造者。
七月十五日(9月7日)看《宋書》范曄傳(點閱,以上中所看皆點閱),并翻《紀事本》中彭城王專政一篇,參看春一百十三。午后,點閱《宋書》裴松之傳。有人持項懷所著《隸法匯纂》來求價,序言其族人澹齋氏刻《隸辨》,時為乾隆戊戌至庚申即毀于火,僅二十三年,所印行者甚稀,故皆精好。其后廣陵黃氏翻刻,精善不及云云?!峨`辨》兩冊,余皆有之,不知前后板情形,附識于此。向暮,持殿本《詞譜》托燕中和重裝。
眉注:項刻凡遇首行隸字波磔橫出,撮刻邊線作小缺以容之,黃刻都無。
七月十六日(9月8日)點閱《梁書》沈約傳。飯后讀《屈子遠游》,取所藏莫拓《始興忠武王碑》剪粘,預備付裝。首縣差人知會,十八日至次南門外中學堂慶祝,不知何事。夜訪王仁閣,始知為皇上典學事。
七月十七日(9月9日)早訪澍園,問明日慶祝何以不在皇殿而在中學堂,澍園亦不解其故。還至總會,晤樹藩,言總會亦接有慶祝公事,因議定知會職員明日早九點鐘在本會事務所會廳行禮,并預備陳設。午后,持殘本《始興王碑》及《御服碑》付楊芳翰鑲裱。訪恒甫,坐時頃還。夜赴總會全體會議(議定撥屠捐項下錢一千八百千文,作各公立學堂上學期補助款)。
眉注:后聞中丞因未接部電令,官吏慶祝而又不能竟缺,故為此權宜之計。小任借《書目問答》第一冊去。
七月十八日(9月10日)早,黃祁生來坐。九點鐘至教育會行禮。午后點閱《晉書》司馬彪、陳壽二傳,《梁書》蕭子顯、劉昭二傳。買得《隸法匯纂》共四冊,價銀五錢。
腳注:馬蘭梓。
七月十九日(9月11日)早起腹瀉,甚委頓,不能看書,乃取《水經注》(項本)及汪氏所作圖,及《山海經》(項本)及郝注本看之。丹呈來坐,晚飯后至榮永興取波羅一瓶,夜點閱《舊唐書》李百藥、姚思廉、顏思古、令狐德棻、李延壽五傳。
腳注:龍井螺口(編者按:此字不辨)。
本日畫行公事(總會閏六月份報銷四柱清冊)。
七月二十日(9月12日)早,點閱《舊唐書》魏征傳。飯后,點閱《舊唐書》章懷太子傳、《舊五代史》劉晌傳(晉)。五點鐘赴黃祁生之招,同席為何季剛、凌秋鄂、蔡恒甫,又j人不識姓名。觀祁生所買舊書東雅堂《韓集》頗佳,惜僅十一冊,《古文淵鑒》似是殿板而鋒移稍禿,《繹史》亦為原刻,但非初印?!豆盼摹粪u氏物,《韓集》《繹史》黎氏物也。還,點閱《北齊書》魏收傳。
腳注:馬梓
七月二十一日(9月13日)早至蕭繼文處,取得洗過舊錦一方,價銀一兩,殘《玉虹鑒真帖》一冊,未定價還。飯后看《宋史》薛居正傳及宋祁傳。良臣來坐,交來銀九兩四分(票銀換)。譚云朋、黃岜岡來坐,云鵬借《三易洞璣》去。四點鐘出門散步,過崇學書局,取歷史圖二張,共價五角。燕中和所修《詞譜》二十冊及所裱《吊比干碑陰》《封龍山碑》皆送來。
眉注:借《三易洞璣》腳注:飛螺馬梓
七月二十二日(9月14日)早起腹瀉,頗困,服粥后稍健。點閱《宋史》歐陽修、劉敞、劉斂、曾翠、曾肇三傳。午后,伯遠來坐,良丞來坐。夜點閱《元史》脫脫傳、《明史》宋濂傳。
腳注:龍螺馬肉口(編者按:此字不辨)
七月二十三日(9月15日)早至文明閣小坐,遇方纈云,少談,還。飯后,制《廿四史》禮例篇目表。午后至咨議局,晤云鵬云六、昆岡談時頃還。夜仍制史表,未畢。
眉注:觀歐公《五代史》,體其創作之才欲并史遷,其精當之處,并可想見其偉略。腳注:龍螺馬梓
七月二十四日(9月16日)早制史表,至午始畢。持《全唐詩鈔》及《曲譜》付燕中和修理。暮,小任持曾《全集》來,官堆紙印,惜文集少一冊(當百一十九冊),余已與議成,每本一鈔,若清不全,仍須退回。八點赴總會全體會(公立各學堂補助費,每講堂助三十千文,年內成立者,每講堂僅十五千文)。
眉注:伯遠借素大褂。腳注:馬宅吉
七月二十五日(9月17日)早八點半鐘,動身往中曹司看倉房工程,十點鐘到,命老萬、張升同謝起鳳往看田,因謝言田被水淹,要求分花之故。一點半鐘還,三點鐘抵舍。夜代草議案,點閱《漢書》列女傳。今日接三毛自北京寄來墨拓三種,澤之自山東寄來經石峪墨拓十六字。
七月二十六日(9月18日)
早點閱《史記》裴、司馬、張三序,并書末正義論例、謚法解、列國分野。往覓蕭繼文不得。飯后命張升往中曹司,并請嚴裁縫同去,照樣支工資,并交與倉鑰及籌碼,明日即須與謝起鳳分谷,并借與嚴棉被一條。午后,良臣來座,交來票銀十兩,并借與文震孟冷金赭色箋行書四幅,莫氏舊藏鼎銘一幅,取舊存高且園指墨人物一幅去,又以澤之所寄來經石峪墨拓八字贈之,文日“無人我相見天地心”。作一聯,余月留者日:“名能壽世道不阿時”,擬以“道不阿時”四字作橫額,懸過廳內。良丞去后,余持八金交燕中和作更夫基本金。向暮,小任持一明刻《呂氏遺集》來求售,索價十金,云是《呂夷簡集》,視之乃明《呂期齋集》也,還之去。《曾集》所殘一冊已補來,價尚未能交與,且讬其向蕭繼文代催月息,催得時擬以十金還之,扣一兩九錢之欠數,然競未催得。午間,蕭曾送《金石韻府》六冊來,其書甚陋,擬明日送還。夜制全史撰述人考略表。endprint
今日畫行公事(致各公立學堂催領上學期補助函)。
眉注:交更夫基本金。腳注:馬梓
七月二十七日(9月19日)早至蕭繼文處少坐,遇王夢槐談片刻許還。飯后,制全史撰述人考略表。二點出,至倉后街荒貨鋪一觀,元少佳者,惟一石琢魚盆差可用。至南門訪劉問竹不遇還。晚飯后,至陳興隆問陳竹軒買舊磁事。返至蕭繼文處,值其初返,持殘書一包,當即選得明聞人詮刻《唐書》一冊,又施國祁《金源刮記》一冊持還。夜,小任來,以《金石韻府》六冊托其代賣。夜,制史表畢,并點閱《舊唐書》房喬(玄齡)傳。
眉注:房喬傳前半諛詞滿紙,直是墓志行狀之全抄者。腳注:馬梓
七月二十八日(9月20日)早點閱《四庫提要》正史類。飯后,修理聞刻殘《唐書》及《金源札記》。出遇杜露皋,邀至其家談主計員契稅事,及自治公所厘谷事。夜,點閱《漢書》敘例傳。小任持康熙青花瓶去(九金)。
腳注:龍沙
七月二十九日(9月21日)早點閱《漢書》敘傳。午后修理殘書,伯遠來坐。晚飯后至文明閣小坐,看其抄本之《可蘭經》。夜,點閱《漢書》敘傳畢。
眉注:仿《春秋大事表》以經緯兩漢。腳注:馬梓
八月初一日(9月22日)早點閱《漢書》地理志。午后出門,遇墻氏古物店肆人,與談。余以蜀亂為憂,自言生當亂離,老年復恐見此等事,因嘆息不置。其肆有《浙江通志》,擬遲日來看,還。訪恒甫小坐,還。晚飯后,至文明閣取《可蘭經》來。夜看《漢書》地理志,以汪氏《水經注圖》證之。良丞命人送記劉次公所鐫“待柏堂”三字之雞血石方印來,仿六國幣文,體甚古逸,且代德山借《春秋大事表》,答以不能全借,且話借百金匯京,一分以內之息,指明年賣谷償還。
冀州,師古“兩河間日冀州”。案,河繞州西南東三面臨河,指東西言。
九河既道。案,今之地理家公例,水口常有三角洲,河人海之處,分為九,亦三角洲也。下文又北七播為九河,同為逆河,逆河,師古之注未明。案,川流之性,以自分而合為正,今自合而分,故謂之逆。
《厥棐織貝》注引劉敞“緝貝布如厚繒”。貝,木名。案,貝即吉貝,今之木錦也。若原父言,宋時已有之,但唐虞時已有之否,尚俟考?!熬沤滓蟆弊詰远赐ニ苤潘疄檎?。九江,江南所受之水;沱、灊江,江北所受之水。南北之水皆入江,順流而下,則北云南夢之土地,亦義安矣。
三江既入震澤底定,人海之處江分為三,猶河之分為九也。上流之水聚于震澤,下流不宣,則不免泛溢,故日三江既入震澤,底定人海也。下文以漢為北江,江為中江。是言也,古今聚訟。余謂之洪水之世,分合不常,汊港然,不似近代之分明也。但見漢北而江南,于是枕指荊、揚二州之內,北水之大者謂之漢,南水之大者謂之江,故漢亦謂之瀆也。至震澤而一片汪洋,更無支派之可分。震澤而下,復分為三,于是仍以北者為漢,南者為江,謂之中江,而以浙江為南江,殆互循流既久,江漢之大,顯分大別。而下有江無漢,而入海之處又以北江為最大,江與北江又復貫通一氣,于是昔日所指為漢之北江,今則確為江之下流,更無疑義矣。陵谷變遷,震澤亦漸與江隔絕,昔所指為江之下流之中江,后人更名日吳淞江,于是與昔日之江、漢更覺渺不相涉,此地勢之變遷為之也。余謂濟之與河,猶漢之于江也。泛濫歧出,本無一線貫注之川流,在某處指某水為濟,某處指某水為河,疏鑿之馀,漸歸一定之道,而昔日所定之名遂不免互相出入,故有時濟北而河南,有時又河北而濟南也。以一道灌輸者定名為河,而以零星錯出者南濟,于是濟水之下流遂亡。
眉圖 腳注:馬梓龍沙
八月初二日(9月23日)早起,寫上日日記。飯后,點閱《漢書》地理志,參考《三輔黃圖》《水經注》諸書。晚飯后,至市上一游。夜,景洲來坐,言廣東咨議局電聞,咨議局言川省議長被害,如何對付,本省復電問其對付之法,尚無復電,又楚人傳言湖南宣告獨立云云。真可駭怪。
八月初三日(9月24日)
早至教育總會,與同事諸君議會議廳裝修法運。飯后理書,一點鐘至兩湖會館,憲友會支部開正式會,以贊成人列席。此會本部在北京組織人為易宗夔、孫洪伊等,由楊伯堅承認在貴州組織支部。目前,支部干事為伯堅與楊伯釗,到時已入坐,聽張石麒發布政綱,平少黃繼之演說“今日之中國”,蔣子才繼之。地狹人稠,無氣郁熱,不能久坐,乃先退至墻肆,翻《浙江通志》,乃嵇曾筠所修者,又有《灌縣志》。還,點閱《地理志》,夜同。
八月初四日(9月25日)早看《漢書》溝洫志。午后訪恒甫,坐少頃。向暮,至文明閣取《考信錄》一部。訪良臣,附文集四卷共二十六冊。夜點閱《溝洫志》。
八月初五日(9月26日)早與陜人鄭氏至鼎香天當,看舊銅盆,口徑二尺五六寸,深一尺七八寸,口內有蝦蟆四枚,外有花紋,類銅鼓上花紋,口旁有耳甚大,想是苗族酋豪之所用,索價二百余金,未與價,還。飯后訪良丞,至號上取七月、八月息銀共六十金還。點閱《溝洫志》。暮至文明閣,取王引之《經傳釋詞》一,《胡文敬集》一,《列女傳》一,《六朝文絮》一,皆蕭繼文初,自彭陜老處買來者,耿小屏物也。夜以汪氏《水經注圖》參考《溝洫志》。雞血昌化一對交老任代賣。
眉注:鼎,《漢書·刑法志》大而無足日鑊,戰國時用以烹人,此物似之。
任處曾集十兩九,除舊欠二兩四分。金石均付一兩二分。雞血石章六兩,補現銀二兩三分。今日梓木林送來息錢四千,小婢接來,不知何人。
八月初六日(9月27日)以《水經注圖》考禹河故道及周、秦、西漢河道,東漢河道,圖上漢縣用朱圈出,斡水用色染出。至蕭繼文處,又檢出《郝文忠公集》殘本兩冊,二十七卷至三十九卷,附錄一卷,乾隆戊午高都王镠刻本。郝澤州,陵川人,名經,字伯常,元翰林侍講學士,充國信使,宋十六年始還。又抄本《東華錄》十五冊,其第一冊未得。飯后仍考河道,在湖北刻輿圖上注出禹河周漢河、東漢河道數處。三點鐘至陳興隆取保險燈一罩,價一兩六分。至徐春和取平刷一打,價六分。至公善衣莊看日磁瓶,白地青花,磁之細嫩,目未經見,描青花亦絕細,但損壞太多,有數處以藥料補之。還,偃息刻許。夜寫日記,頗倦,不能看書。endprint
眉注:鄉間修倉交老萬銀,前次八兩,二次十兩,本日又交六兩,八月十二交十兩。
陳興隆燈 徐春和平刷
八月初七日(9月28日)早點閱《百官表敘》。葉裱褙來,與商裱帖事,議每日工價銀二分,給飯食。但近日內山杭連價甚昂,須得紙再動工。飯后訪恒甫,談少頃還。桂生來坐,聞其已搬家至白沙井口,去后點閱《百官表敘》,夜翻《西漢會要》職官類,流覽一過。九點鐘即睡。
眉注:縣丞尉為長吏,斗食佐史為少吏。
《西漢會要》戶口風俗皆歸民政。
八月初八日(9月29日)早點閱《后漢書-百官“八月初五”眉圖志》。至市上讬蕭繼文借公善衣舖舊磁瓶來一看,問其索價數十元云。又聞湘人何某新自長沙辦書來,住舊日翰文齋宅內,往看則木板書甚少,皆市攤鉛石刷印物也。問《篋中詞》、永州刻《柳集》,皆無。還,飯后制《西漢百官一覽表》。往鄭肆,有藍磁瓶甚粗陋,不知何處制品。訪桂生,屬新移居無可坐處,各處略看一周,辭出。夜制表。
眉注:《后漢書·百官志》“司徒掌人民事”,下文省稱民事。(編按:《后漢書》原漏漢字,徑補)
八月初九日(9月30日)早寫日記,至文明閣,取得《絳云樓書目》殘本一冊還。飯后,制表。季舟來坐,四點鐘赴王廉訪之招,同席為張子衡大令,王靈白別駕,蔡恒甫、蔡仲瑜兩君,還已九點鐘矣。蕭繼文命人送一舊磁八卦瓶來,色澤可愛,但多磨損。
八月初十日(10月1日)早寫日記,至文明閣小坐,取得石印《定武蘭亭》一冊,原冊為孫退翁所藏。余讬繼文以康熙開光藍瓶往易公善舊瓶,還命老王抱藍瓶至繼文處。飯后,仲瑜來坐,雪嶠來坐,制《百官表》。飯后,蕭繼文命人送天然石盆一枚來,言購價一元。夜制《漢地理表》。
八月十一日(10月2日)早制《地理表》,至文明閣小坐。飯后,蕭繼文命人送舊青花瓶來(公善),取《皇清經解》三百十四本去。午后制《地理表》郡縣畢。國土未至,傷手不能作字。夜,鑒清來坐。八點鐘至教育會議,還中學堂簿據事。還,看《漢書》食貨志。
本日畫行公(事呈提學使請領七月份屠錢。呈撫憲復法政學堂體操場事)。
眉注:還《皇清經解》,此書夏氏索回,仍賞與小任。
八月十二日(10月3日)早至文明閣,取汲古閣《唐書》一部,計四十八冊,內二十卷至二十五卷一冊,系抄補。飯后,看《漢書·食貨志》。三點鐘訪桂生,不遇。
八月十三日(10月4日)早至文明閣,取得汲古閣《南史》一部計十冊(二十冊所并)。飯后,看《漢書》刑法志。季舟來坐。暮,小任持楠木箱一集來,賣以廿七分購來。夜,至總會議交還中學堂文簿事,以到會者太少,不能開會。
八月十四日(10月5日)早至文明閣小坐。還,看《漢書》禮樂志。午后至總會取中學堂賬簿,于兩頁間蓋騎縫印一枚,屬柑藩辦文,約一二日內送去。還,看《禮樂志》。小任來取四金去,兩清。還燕中和三兩五分。
眉注:還燕中和三兩五分
八月十五日(10月6日)早至文明小坐。飯后,看《漢書》律歷志,以《史記》《后漢書》《周禮》(《春官·大師》)《禮運》《通典》參考之。良丞來坐。飯后,還榮永興、春和元、裕順正之賑,在裕順正遇賈綏之,與之談良久還。夜,考《律歷》。小任來言,歐陽云浦家有汲古閣史書數種,約明日攜來。
眉注:還榮永興、春和元、裕順正賬。
本日畫行公事(與公所議長倉街移還中學堂文簿文)
八月十六日(10月7日)早,陳百朋來坐。考《律歷》。午后至文明閣取如皋刻《報恩經》一部,《石頭山人遺詩》一冊(黎莼齋之父)。七點鐘至總會,人不足三分之一,未能開會還。點閱《史記》律歷志。
八月十七日(10月8日)點閱《史記》律歷志,夜點閱《漢書》律歷志。(編者按:作者誤記,《史記》只有“律書”,無“律歷志”)
八月十八日(10月9日點閱《漢書》律歷志,晚飯后至文明閣取《廿一史考異》一部,《果勇侯自訂年譜》第三一冊。
八月十九日(10月10日)點閱《漢書》律歷志,午后頭痛。
八月二十日(10月11日)小病。
八月二十一日(10月12日)飯后至裕盛昌,讬宋敬齋由百川通匯百金至京交森玟,寫致森玟信由百川通轉寄中即言匯銀事。還,制《律歷志一覽表》。桂生來坐,攜汲古《唐書》抄補之一冊去,讬其照斲也。
眉注:十九歲為章。二十七章為會,五百一十三歲。三會為統,一千五百三十九歲。j統為元,四千六百一十七歲。一元中有災歲五十七。
八月二十二日(10月13日)
早至文明閣,以六方窯變瓶話其代賣,僅取價五金,取《幽明釋義》一冊來,回教書也。飯后制《漢軍官一覽表》。乃庚來坐持《庾子山集》《趙文敏集》《歷代賦匯》讬燕中和修理,義王麓臺山水一幅,讬其裁短。還,有陳湛卿刺史臨終之事,蓋本有疾,又接家信言四川糜爛情形,直憂憤而死云。
八月二十三日(10月14日)早,補制《漢百官一覽表》。午飯后命老任持書三包同至郵局,付寄北京交森玟,計去郵費九角。便道訪劉問竹,聞武昌失守之信已確。出至白沙井訪桂生,招至內書房小坐。所藏藍色小油椎瓶甚舊,舊書如原刻《數理精蘊》《御選語錄》皆甚佳,后院收拾甚精潔,有藤一架,不知何名。有客來辭出。還,芳翰齋送還所裝《始興王碑》及殘本《御服碑》。良丞來柬,并送黃楊書簽四枚,滬報一束。夜,七點鐘赴教育總會之全體會。
本日畫行公事。
八月二十四日(10月15日)早至文明閣,與蕭繼文議畢節收書事,至學海堂看《廣雅叢書》,其目錄系抄補,不知種數全否,共計二百八十冊,索價六十五千文,未與價,還。飯后,鐘山玉少君持山玉信來觀,陳伯朋來坐,點閱《漢書》禮樂志。暮,樹藩來坐,借《猓玀字典》去。訪良丞,聞在丹呈許,遂訪丹呈。良丞之外尚有二客,不知談何,談武昌亂事,言祥盛昌尚有萬金在漢口,甚為懸心。丹呈藏雞血昌化十馀枚,兩三枚最佳,新買端硯不甚潤,底鵒眼數枚頗活。乾隆青花磁盤料細而花紋精細,云共四枚,兩枚已壞,一完全一有損,因舉有損者以贈。少坐還,仍點閱《禮樂志》。endprint
眉注:丹呈乾隆青紅盤
八月二十五日(10月16日)早訪蕭繼文,取石印《書目答問》兩冊,至后新街趙岜山醫攤上看舊磁瓶,仍訪繼文,讬其代購還。飯后讀《禮樂志》,命老王持乾隆霽紅盤往贈丹呈。夜,點閱《刑法志》。
八月二十六日(10月17日)早,訪蕭繼文。還,點閱《刑法志》,飯后一點鐘赴撫署會議廳會議,議圖書館事。撫憲主于貴陽營地址建高等學堂而附設圖書館,余主設圖書館于教育總會空地,學憲及王仁谷、華元儀皆從撫憲說,龔雪樵諸人主余說,未決而罷。撫憲又以鄂亂為慮,余言先求本城萬全邊防之事,惟有居中肆應;又言蜀亂不平則協餉不來,為黔計,則川鹽入境須自抽稅,并須南納粵鹽以供食助款;又言道倉無谷,倉卒有事,無以備之,應趁此時谷賤收買憤倉。撫憲問款所從出,余言即以當年變價之款,撫憲顧問藩憲此款何在,藩憲言尚存五六萬金云,旋散會。還,少息,供飯。暮,小任持豆青瓶來看,不足觀。夜,讀《刑法志》。
眉注:《漢書》食貨志“糴甚貴傷民,甚賤傷農,民傷則離散,農傷則國平。
大孰糴三舍一,中孰二,下孰一。以上李悝盡地力之法,谷賤時增價而以利農,谷貴時減價而糶,名日平倉。以上耿壽昌。
八月二十七日(10月18日)早至文明閣訪蕭繼文不遇,遂至達德學堂,觀其紀念會之布置,甚有條理。還,飯后督婢小紅掃除庭院,洗盒中石子。出散步,轉至文明閣遇傅八及楊夢輝、孟耀甫,談少頃還。暮,劉樹藩、陳百朋來坐。
八月二十八日(10月19日)早,良丞來坐。至文明閣小坐還。飯后,造所藏舊磁清單。向暮訪蕭繼文,還。夜,鑒清來坐,明久來坐。良丞言湖南探電言革黨二十一日陷武昌,送出瑞督,而拘留司道于諮議局,岑蕓帥亦為黨人所留,據有庫款五百萬金而散大清銀行鈔票于外,立軍政府,人有往訴土匪劫掠者,立派兵隊擒斬數人,地方始靜云。同日據漢陽,又據漢口,命商民于四十八點鐘遷避,故貴州商人現皆至長沙,端午帥亦至長沙,兵輪已到,外人要求政府先認五千萬金之賠償費,始許開炮,故尚未開戰。而青山、蛇山一帶,革黨已筑炮臺,預備抵拒。
眉注:宜制《古今學齡沿革表》。
八月二十九日(10月20日)早,點閱《漢書》食貨志上。飯后仍點閱《食貨志》上,午后三點鐘至市上一行,遇燕中和與杜氏昆季,少談,遂訪周鳴久于大壩子小學堂,不遇,還。訪胡桂生,仍邀至內書房。桂生所藏汲古閣兩《漢》乃翻刻本,天地頭頭甚長。以此推之,余所藏《五代史》《南史》,想亦翻刻本。又明萬歷問所刻《春秋左氏傳》尚好,余讬融之《唐書》亦桂生殘本,亦無此數卷。還,晚飯后至文明閣小坐,還。夜看《食貨志》上。
八月三十日(10月21日)早點閱《漢書》食貨志下,飯后同。晚飯后至文明閣訪蕭繼文不遇,還。看《甬廬閑詁》論鼻煙及壺者(在美術叢書中)。
眉注:《閑詁》評語乃周春圃作。聞桂生言,周別有論鼻煙之書甚詳云。
日食既。于庭前積水中視之甚明瞭。
九月初一日(10月22日)早點閱《漢書》食貨志下各注。飯后,良丞來坐,帶二十金來,借《六朝文絮》去。桂生來坐,借全史篇目及著家、注家名號事跡兩表去,還陳興隆及鑒影樓賬。晉祿寺街炮仗鋪火藥發,傷三人,幸未焚屋,而水龍會已去。仍至街上閑步一周。暮,乃庚來坐,去后制《漢書》食貨志下《武帝事跡一覽表》。舌腫,服六味地黃湯。
九月初二日(10月23日)早至陳興隆取煙嘴一。至文明閣見蕭繼文,言康熙青花瓶為孫鑒清取去,余以易公善舊青花瓶者也,亦方窯變瓶,則與鄭矮子換翎管一枚,約遲日送價銀五金來。還,飯后,點閱《漢書》郊祀志上,讀《莊子》及《史記》封禪書。暮,小任來,持胡一泉所藏扇面三張,一為恩禮元家藏石谷山水,粗陋可笑,理元有跋,亦早年筆,然其上代皆能畫,何以有偽品,可怪也。以康熙油椎瓶讬小任代賣,僅訂價五金。夜點閱《漢書》郊祀志上。
眉注:陳興隆充柳青煙嘴一分。
九月初三日(10月24日)早點閱《郊祀志》上。飯后,同李懷安來坐,良丞來坐。讀《史記》天官書。夜,澍園來坐,鳴九來坐。
九月初四日(10月25日)早訪鑒清,取回九月份房租銀二十兩。還至文明閣,見所謂《湖北叢書》,非《崇文叢書》也,大約鄂人著述所匯刻者。還,飯后,良丞來坐,言本城消息頗惡。去后竹之來坐,取三十金支條去,百朋、明之來坐,交來四毛讬寄信一封,言與福田同至天津,嚴侍郎領至各學堂參觀,民立小學以天津為最得法,蓋由其勸學所得力云。凡住九日,每日四毛皆往陪坐,言帶去襪太窄,不能著云。夜點《郊祀志》下。聞良丞之言,書臣前至漢口,目前大概在上海。明之亦言過洪江時至荷葉街宅,見水痕深四五尺,據肆人云,數十年未見此次之大水。
九月初五日(10月26日)早點閱《郊祀志》。飯后出,至文明閣晤蕭繼文少談,至大十字訪仲皋不遇,至福德街舊攤上一看。還,分《郊祀志》章節。百朋來坐,言消息甚惡云。百朋去后,看完《郊祀志》。命楊升持莫子偲篆書交蕭繼文,讬其代賣。明之遣人贈阿膠二合,香胰一合(天津嚴氏所造)。洋飯叉八張,日本懷中電燈一支,俱領謝。夜抄《郊祀志》名目。良丞來坐。
九月初六日(10月27日)早石希仁來還借款三十四金,交還借契并給收條。至蕭繼文處,持鄭子尹篆書話其代賣。還,制《郊祀志》一覽表。飯后,懷安來坐,良丞來坐。制《郊祀志》表畢。伯遠來坐。今日臬臺王仲瑜招飲,辭以疾。夜,因外問消費甚惡,對于余家訛言尤重,略檢點物事。
眉注:石希仁借款系在京向四毛借者。
九月初七日(10月28日)早百朋來坐,良丞來坐。飯后,讀《史記》天官書。仲高與張復初來坐,約至城自治公所議事。昨日未約余,不愿往,仲高強同與去,少坐,與良丞、乃庚一言還。夜,鳴九來坐,同至教育總會赴評議會,人心皆不定,未能開會,茶話時頃散,至會廳,季舟持李太守藏帖數種來看,懷仁《圣教》雁塔《圣教》皆非舊拓,《李秀碑》翻本(良卿云麾碑),聚觀少頃旋散。endprint
九月初八日(10月29日)早讀《史記》天官書。飯后至蕭繼文處少坐,旋至勤明社訪恒甫,座上客甚多,談時頃,與仲高同出。仲高來坐,去后點閱《漢書》天文志。夜同良丞言書臣已歸,八月二十i日有自辰州來信。
九月初九日(10月30日)早起,牙痛,用甘油未驗,至文明閣訪蕭繼文,少坐。飯后,訪恒甫少坐還。良丞來坐,去后點閱《漢書》天文志。夜,明九來坐。
眉注:前訛言六、七、八三日內必搶城中大戶,今皆不驗。則又言十二、十四或十七必來搶云。七、八、九三日持票擁至官錢局兌銀者,門前常二三百人,今日已靜。官錢局風潮時聞,某宅有票一千金,僅賞現艮七百五十兩云。
九月初十日(10月31日)早明九來訪,同至勤明社訪恒甫,議自治、憲政兩黨協約事,即在恒甫處便飯,與明九同出。還,點閱《漢書》五行志一。良臣來坐,桂生來坐。晚飯后至文明閣小坐,還。夜點閱五行志一。
九月十一日(11月1日)早點閱《五行志二》。飯后至文明閣,遇孫鑒清在其處,旋至蔡恒甫處,為調和兩黨事也。還,渭文來坐,取四百金支票去,大會廳工程經費也。夜,點閱《五行志二》。鑒請來坐,順便為小青診脈,言熱未退盡,尚須再服阿斯必林二日。明之、伯朋來坐。
眉注:聞廣西有事,云南有事。
九月十二日(11月2日)早點閱《五行志二》。飯后出門,擬回拜郭子華,始至新街口遇李懷安,邀至恒甫處,諸公多在,共議云南事。決}義同見中丞,一通官紳之情,請勿互相猜疑;一恐城中有變,共籌弭祻之法。又嫌人少不便,乃同至諮議局與議員諸君議,皆贊成此議,適撫憲開會,議廳差帖來約,乃}義由會議廳發表。又慮倉卒之間意難傳達,乃命人至院上請王廉訪、賀觀察、文太尊同至諮議局一談。了公皆到,乃申明此議,三公允為傳達。去后即在咨議局晚飯畢,一同上院,已垂暮矣。少頃,即開會,散后又至諮議局少談。還,少息,點閱《五行志二》。
九月十三日(11月3日)早雪樵來坐,言有人圖獨立,只在一兩日間。約請恒甫來坐議,訖恒甫勸其少待。恒甫至,聞其言亦大駭。恒甫旋去,雪樵亦去。伯朋來,言運動已成熟,余勸其轉勸少緩,伯朋言不能再遏,蓋諸人亦甚危云。伯朋去后,至恒甫處,石其(整理者按:石其當作石麒)、伯釗皆在。石其以恒甫言,將往勸袁義保部下諸人。余亦還,飯后兩點鐘出至后新街,遇恒甫、元儀諸人,同至咨議局,議自保會事。將開會,澍園為莼秋邀去開會,后將自保會草案由郭子華攜至院上,與撫憲面議,允辦成公事再為批準。余即在局晚飯,澍園來言,莼秋訪聞城中有匪跡,圖謀舉事,已讬子華告賀鳳生防范。夜與澍園預備自保會章程。張潤芝(炳恒弟)來言,新軍學生爆發在急云。十點鐘還,夜不成寐,和衣而臥。兩點鐘,諮議局命人來請,言王仲瑜在局坐候。余恐有他險,先命人往探,與咨議局人同還。因至局見。惟石其在,言新軍已動,袁標統被戕,撫臺已允宣告獨立,王仲瑜上院取撫臺宣告文牘云。少頃王仲瑜與賀鳳生至,持撫臺手諭付譚議長,紅八行寫,其文略云:允密奏廷宣告獨立,是以保黔中疆土,俟事定再候朝命。蓋有關防。朱云六即時宣讀,眾人拍手歡慶。王、賀旋去,元儀亦來,石其遣人往安頓新軍,皆以白布帶為號,白旗曰“大漢軍政府”云六命人在會廳升大漢旗。余即還,酣睡至天明。
九月十四日(11月4日)六點鐘起,訪黃祁生,同訪恒甫不遇。見新軍已入城,整隊過大十字,路口皆有守兵。余自大道觀,往二浪坡訪鳴九,同議自守之策,鳴九命人送余回家。鑒清來坐,去后仁谷、和甫來訪,邀至諮議局,路遇鳴九,同往。見已改為軍政府,自治黨魁張石麒,憲政黨魁任志清,倥傯萬狀。聞都督已推定陸軍小學堂總辦松桃楊子舟,副都督為新軍隊官湖北趙德全。會廳庭中有軍隊、有學生隊、有閑雜人,擁擠不堪。官紳往者甚多,石雨農方籌畫財政事務,良久乃與仁谷、元儀、桂臣、和甫、曇生、馬吉臣、萬紹堂、宋伯陶十人同往撫署,請撫憲出而主持其事。撫憲言須去大漢字樣,始許出名。出與張、任共議,言大漢字文牘上暫不用,而推撫憲為樞密部長,撫憲回函承認,乃還。市上兵隊及學生軍巡邏甚密。良丞來坐,共議去留,旋去。夜有警耗,旋定。
九月十五日(11月5日)早至軍政府,見嘈雜如故。飯后,再至府,在樞密部與諸公應付各事,見撫憲以下各關防印信陸續送到。撫憲銀關防,藩臺銀印,皆甚重,鐫刻亦甚工致,惜未見臬、學兩印,下至典史,則木印也。諸君主張銷去,余勸其留銀銅諸品,作他年博物院陳設品。夜至局還,乾生來坐,耀甫來坐。
九月十六日(11月6日)午后至局一看。飯后訪良臣還,訪賀觀察,送行。還,懷安來坐。
九月十七日(11月7日)早至局一看,還。聞軍政府已移撫署,至咨議局訪雪樵,鳴九在坐。暮與鳴九同訪賀觀察于警署,至二堂后扣其宅門不應,訪之則已移至二浪坡孟鄉劉公館內。鳴九仍往訪之,余自大十字分手還。至新街口,遇夏福及一大班,言良臣命來接余,即步行往,差北門外黑石頭一帶虛驚之故,行至月城遇伯朋巡視崗位(伯朋攝警道事),約至普定街宅訪余。至普定宅,吉臣、懷安、敬齋皆在坐,余告以既不能走,目下別無他法,待死而已。然劫掠之事,城內尚不至是,伯朋旋至,少談同還,至撫牌坊分手。
九月十八日(11月8日)早至軍政府一看。還,飯后伯遠來坐,良丞來坐。軍政府送委任學務部長照會來。
九月十九日(11月9日)九點鐘至軍政府,值其開會議,將藉此時還學務部照會,值冒險諸人發表功績,紛爭數點鐘,不及言而罷。還,鳴九、伯朋、良臣、伯遠陸續來坐。與鳴九議去就,鳴九言為教育事不能不出而稍與維持,且俟先看大概情形再定去就,余從之。是日出剪發令,余亦剪發,聞張復初于耆老會中反對此事甚力。
九月二十日(11月10日)早至文明閣一坐還。少堂來坐,百朋來坐,言警務難辦。飯后,與鳴九至學務公所一看,鳴九為處分數事,余先還。暮,鳴九來坐,同至軍政府送還照會。出,正值刑人,劫盜二名也。是日,劉如周自興義來。
九月二十一日(11月11日)早少堂來坐,祁孫(編者按:應即祁生)來坐。飯后,良臣來坐。暮,鳴九來坐,同至教育總會全體職員會也。九點鐘還。endprint
九月二十二日(11月12日)早至軍政府訪澍園,還,至文明閣。飯后,伯遠來坐,良丞來坐。接天津南開中學堂信來問住址,即時覆信,并致三毛、四毛信。暮,子布來坐,仲高來坐,同訪良丞。良丞為普定街保安會長,招團兵一百,以劉子秀統之,本日領土槍一百桿。
九月二十三日(11月13日)早仲高來坐,同至軍政府訪澍園,議辦團領槍事。還,至文明閣小坐。飯后一點鐘至軍政府,持學務簿據交還澍園。兩點鐘還,訪仲高,至其樓上一覽。
九月二十四日(11月14日)早訪鑒清,坐食頃還。至文明閣小坐,還,飯后至軍政府,聞城門忽閉,人心頗驚。后乃知有人于巡防隊、于新軍之間構隙,兩方各站隊俟戰,故守城者聞風閉門,旋由軍政府命人兩面解和,并命人開門,隨即出示嚴禁造謠,人心始安。暮,明之來坐,鳴九來坐,仲高來坐。
九月二十五日(11月15日)早少篁來坐。飯后,至軍政府。還訪丹呈,少坐。訪良丞少坐還。暮,小任持《真西山集》來,乾隆刻本,不精。
九月二十六日(11月16日)早寒甚,不欲出。仲高來坐,以愿書領結話往軍政府請槍,以令旗話請印。飯后至軍政府,愿書領結存澍園處,旗已得印帶還。暮,鳴九來坐,明之來坐。
九月二十七日(11月17日)早發汗未起,仲高偕一人來訪,不得見。飯后,良丞來坐,伯遠來坐。三點鐘,偕伯遠出,至新街口分手,余至軍政府赴樓上會議,決議勸茀青征川,都督居守,如周任上游四府巡防,松甫任東北四府,副都督趙純臣任東南四府。散會,在軍政府晚飯,由賈綏之覓弗清來議,定以四千人往,月餉三萬,十月初十前出發。
九月二十八日(11月18日)早子布來坐。飯后,良丞來坐,去后至軍政府,聞澍園諸君在恒武處,還,至文明閣訪蕭繼文,不遇,還。乘輿出城訪良丞,聞尚未回訪丹呈,在處便飯,見有人送看乾隆肜磁盤六枚,甚粗,然舊物。暮還,看《漢書》五行志。
九月二十九日(11月19日)飯后,子布來坐。夜,明九來坐。
九月三十日(11月20日)飯后,至軍政府代仲高取領槍結,未得。夜訪良丞。
十月初一日(11月21日)早,蕭繼文送浴蕙堂殘帖五冊來,始留之。飯后,至軍政府代仲高取回領槍結二張。一上西鄉龍場十四寨王可臣等所具許發土槍六十支;一下西鄉小箐劉子光所具許發土槍六十支,攜結回。良丞來坐,讬將結轉交仲高,并上西鄉令旗一桿?;?,軍政府送來學部顧問官照會一張。宗藻生大令來坐,言黎元洪其人甚老成,富經驗,又言哈翰章、良弼皆唐才常之黨云,去后余亦乘輿訪劉問竹大令,談少頃回晚飯。夜,懷安來坐,言恒武邀其與劉如周會面,方散席即來。
十月初二日(11月22日)早訪鑒清還。蕭繼文送來嘉慶五采龍、玉喜春磁瓶(惜口已磨去),以余讬賣之莫、鄭篆書條幅相抵,約八金云。又古詩集一部,七古中少六、七、八、九四卷。桂生來坐,還史家表。飯后,至軍政府還學部照會,并代仲高取得下西鄉令旗一面,還令人送往。訪蕭繼文,還。夜,頭痛。
十月初三日(11月23日)
早,子布來坐。飯后,鳴九來坐,桂生來坐,帶來重慶獨立電一紙,以昨日午后j三時獨立。良丞來坐。夜,訪良丞,丹臣亦在。
十月初四日(11月24日)早,子布來坐,言昨日午后接任黃平州事之札,商上任及代州屬請領槍枝事。飯后,移花廳陳設作前簾炕,尚可觀。鳴九來坐,共議各校聯合會占領教育總會事,惟有置之不問:夜,良丞來坐,去后,歐陽香蘅來坐。
眉注:前數日,政黨聯合會曾占領勸業道署,勸業部長被驅出外。
十月初五日(11月25日)早訪蕭繼文,還。至立法院訪云鵬,在院便飯。訪朱云六遇衡武,與論銀行事。還,接學界聯合會信,往教育總會晤黃斡夫,始知會中什物已由原任職員劉樹藩等搬空。問傳事,言搬往學務部。因告干夫言,聯合會則占據屋舍,予亦不管,若則器具可自向學務部交涉。還,伯遠來坐,言陳伯偕被民政部查抄拘留,湖北人大憤,湖北軍官反對此事甚激烈。少黃來坐,言昨日都督與樞密部在立法院辯論,未畢事而散會,今日續議,而黃芾清之兵已在會廳外站隊,勢甚迫切。桂生來坐,言都督已回府。仲高來坐,言種種危險情事,正為焦灼。諸君已去,獨留仲高便飯。夜,良丞來坐,國民聯合會職員張云帆來約入會,辭以不任。
眉注:聞今日大同會占據首府署。
十月初六日(11月26日)飯后收拾庭院。鳴九來坐,問竹來坐,伯遠來坐,四點鐘至樞密部會議,暮還。
十月初七日(11月27日)早至文明閣小坐。還,孫仲高來坐,飯后,旋同出城,至良丞處坐,懷安亦來,良丞處便飯,向暮始還。夜,蕭繼文送來五采半截小掛瓶。
十月初八日(11月28日)早至文明閣小坐還。仲高來坐,飯后至樞密院,聞立法院諸人舉余充赴鄂全權委員,余訂明日回話。夜,明之來坐,七點鐘赴教育總會評議會,暫假立法院作會所,議學界聯合會占據房舍事,訖楊心馀、周渭文往問聯合會意見。
十月初九日(11月29日)飯后至軍政府訪澍園不遇,還。少篁來坐。
十月初十日(11月30日)早子布來坐。飯后至軍政府議赴鄂事。夜借立法院開教育總會全體會,因聯合會占據房舍事,得楊、周兩君回話,仍不得要領。因再讬周君、質夫往問。
十月十一日(12月1日)早飯后訪良丞,約至府學宮內,看普定街保安會團兵五十人之操,忽聞李香池兵與宋應書兵相約斗龍。李兵扎云南會館,宋兵扎火神廟,相遇或在普定街亦來可知,因將團兵帶出。分扎東西兩口,每口二十人,幸其斗未成,得以無事。然街上人已受驚不淺矣。在方純五處小坐(即良丞街房),仲高順信團兵人城領槍,仲高同去,亦在純五處坐。余交毛瑟槍二支與良丞,預備借與麥西團上。又在祥盛昌取票銀一百兩回還,沿途遇兵甚多。三點鐘至軍政府訪澍園,代仲高問告示,及樞密部,乃闃其無人,百朋自內出見,余詫曰:“君何尚在此,不知此間危險乎?”余正南亦自內出,有書記亦出,乃悉兩點鐘時有新軍數人至樞密部嘩噪,并放十馀槍,澍園避至參議室,志清、柱臣皆蹌墻走免,秘書處袁君及謝桐琴、文琴皆被槍柄毆傷云。余乃與百朋出訪澍園于其家,不遇,少坐,同至立法院,見石麒,在其處言此事乃都督之誤,須與辨明云。還,夜訪少篁。endprint
十月十二日(12月2日)早至文明閣,還。午后,明之來坐,言方至立法院來,都督方與樞密部長議昨日新軍喧噪事,新軍皆列坐議員席上,勢極洵洵。胡桂生來坐,孫鑒清來坐。向暮,鳴九來坐,同往立法院借地開教育總會全體會,因聯合會事,聽周質夫回話。甫開會,聞今夜城中將有警,遽散會,并以奎光閣簿據十一冊交樹藩收管,讬其遲日備文移交學務部。散會后,與樞密諸人及軍界數人密議,即議昨日新軍嘩噪事。九點鐘還。十一點鐘老王上有、柱云臺來,言城中有警,勸和衣臥,于是不得安睡。
眉注:奎光閣簿據。
十月十三日(12月3日)早,文明閣送鄭子尹篆書謙卦屏一條來看。訪云六,至晉六寺口遇鑒清,立談少頃,遂至立法院,云六不知何往,遇云朋留便飯,言楊都督將援川,黃芾卿將援鄂云,還。午后,藻生來坐,伯遠來坐,桂生來坐,良臣信來借火盆,言胡云亭派兵四十名扎北關借用者,并借去長橇二條。
十月十四日(12月4日)早至軍政府,即在府內開早飯,午后還。良丞來坐。夜,少篁來坐,文從高來坐,同議赴鄂事。
十月十五日(12月5日)早至文明閣,飯后至軍政府。夜,訪良丞,九點鐘還。
十月十六日(12月6日)早,明久來坐,仲高來坐,議調停云南同鄉舉代表事。澍園來坐。一點鐘至軍政府,與桂生、中藩談良久,至立法院晚飯還。夜,明久來坐,小谷命人送景泰藍茶壺一只,京半夏一盒,到菜一包。今日桂生命人來取制銀朱原料鉻酸尊二鐵箱一包及液體量表二,大寒暑表一支去。前寄存桂生處書香二亦取回。
眉注:桂生取制造品去,前寄存書箱亦取回。
十月十七日(12月7日)早,伯釗來坐,言擬到鄂一看,邀與結伴。小谷來坐,明久來坐,同出至軍政府少坐,同訪文貞云,訖其持領槍愿書及結,往請都督蓋章,蓋麻吉人,讬明久代辦者。在軍務處室中坐良久,與念甫諸君論兵甚快。同明久、念甫出,兩人自往軍政部話人介紹請槍事。余歸時十二點鐘,始早飯。王姻丈來坐,言在高坡哨已有布置,不日辦團,而曰聯軍云。伯朋來坐,去后余檢點物事,預備出行。夜,少篁來坐,伯釗來坐,良丞來坐,藻生來坐。
十月十八日(12月8日)早檢點物事。飯后良丞回訪李香池于云南會館,還,簡香池。夜明之、澍園來坐。
十月十九日(12月9日)早至軍政府,遇澍園,還,檢點物事。桂生來坐,柬李香池,少皇、真云來坐,良丞來坐,仲高來坐,潤之來坐。暮,訪仲高,遇霖生,少談還。街鄰約至杜露高家,議助保安會兵餉,本街十家各助銀十二兩,交在燕三爺處。
十月二十日(12月lO日)早九點鐘,訪鑒清不遇,至立法院,遇茶話會,入旁聽席,十二點鐘開燕。前由立法院選出,由樞密部承認,余與少黃赴鄂代表,今日立法院餞別也。余本擬至立法院辭不前往,適聞長沙譚都督電保張友棟,固極力慫恿之。席散還家。夜,子成來坐,少黃來坐,伯釗來坐。
十月二十一日(12月11日)早赴樞密部,申明辭代表事,飯后還。訪李香池,訪郭子華、良丞,遇霖生,少坐還。乃庚來坐,桂生來坐,鑒清來坐,克明新自滇還,亦來坐。
十月二十二日(12月12日)早,乃庚來坐,言昨方自李香池處來。午后,良丞來坐。三點鐘至樞密部,向暮始還。夜,擬覆各省電。
十月二十三日(12月13日)早,澍園來坐,同訪于仲翁,談良久還。飯后,良丞來坐。三點鐘至樞密部,開飯后還,至文明閣小坐。暮,明久來坐,去后擬覆各處電。
十月二十四日(12月14日)早至文明閣,還。飯后至樞密部小坐,還。四點鐘至樞密部小坐,還。暮,澍園來坐。夜,擬覆各處電。聞澍園轉述吉厚安言:武昌已失,然成都獨立,端、趙皆死,又江南兵已克復南京。
眉注:四川成都于初七日獨立,然至今無電信通告,可怪之至。
十月二十五日(12月15日)檢書。飯后,至軍政府,同至立法院會議還。暮,良丞來坐,柬乃庚。
十月二十六日(12月16日)早至軍政府軍務部,訪周靄卿,少坐,即在其處便飯。
十月二十七日(12月17日)早訪香池不遇,還,訪子成。錢青甫老伯已自滇回,出見,還。午后,仲高來見。夜,復訪香池不遇,還。訪良丞,少坐還。
十月二十八日(12月18日)早,景洲來坐。午后,立法院開會,軍紳界之外,各公口頭領皆在,共議省城保全秩序事。夜,擬致各省電。
十月二十九日(12月19日)早,伯朋來坐,炳恒來坐。飯后,乾生來坐,良臣來坐。余與商議徐克齋練兵事。三點鐘至樞密部交電稿,并現擬各省電十馀通。暮,炳恒、澍園來坐。
還訪楊綬清,同至殷家巷相宅。順便訪宗藻生,遇李伯貞,少坐還。
十一月初一日(12月20日)早訪桂生,取回南京城街道圖一張還。飯后,至軍政府,聞昨夜有巡防隊軍士七人至阿什坡何宅,借搜槍為名闖入擄掠,為芾清部下擒還,二更時即正法五人,今晨又正法一人云。還至文明閣遇乃庚,言徐克齋事。暮,柬良丞論徐事。明久來坐,夜頗警。擬覆各省電,心不在腔子里。
十一月初二日(12月21日)飯后,至軍政府。還至立法院,議鹽務事。晚飯后至文明閣小坐還。
胡洋鐵箱內:曹陳手卷張遷碑子建碑君子磚拓本莫抄地理志稿點過《通鑒》六十卷雜稿漆合內煙壺倭漆合內田黃印鐵合內磁盤印
胡皮箱內:明刻《通典》明刻《程史》古香齋《古文淵鑒》張黑女碑,李超碑小唐碑沈字冊(樂生報燕王書)。
棕箱內:明刻《宋文鑒》(晉藩)明刻《柳河東》(系四冊)《庚子消息》《江村消夏》莫鄭橫披霽紅盤素采盤嘉慶掛瓶景太藍盤。
帆布箱內:宋本《王臨川集》明刻《闌城集》古香齋《初學記》
成化藍筆同
皮箱內:明刻《唐文粹》明刻《白孔六帖》明刻《李夢陽集》明刻《初學記》。
附錄:樂嘉藻代擬大漢貴州軍政府致各省電文
云南轉各省:鄂事急,滇黔全力對川,蘇皖杭州全力對寧,望兩廣閩贛傾國力助鄂,萬一不及,亦可救湘。兵須速聚,尤須統一,更望沿海各省輸人軍械,以便續起民兵,以求必勝。十月十四
云南轉廣東西、福建、江西:鄂事緊急,湖南空虛,成敗之局系此兩地,切望四省同胞遣派兵隊。迅集長岳,進解鄂圍,萬一不及,亦可保湘,再圖規復。兵不速聚,則我常以少御眾,權不統一,則我常以分敵合,均易取敗。黔北通川,虜東逼鎮簞,須俟此二憾平后,始能進取。美洲獨立,血戰八年,來日方長,愿諸公努力。十月十五
云南:鄂事緊急,湖南空虛,其力不足以謀川,成都十萬不可輕視。滇黔全力對川,亦以自保。昨接蒙電,言蒙兵將徑黔援鄂,黔人極表同情,但此為南方之兵,尚屬可動,若北方之兵,似不可動。仍當以平蜀為要,尊意以為何如。
同上
(說明:此日記手稿掃描件由樂嘉藻重孫女樂慈女士及其丈夫李建軍先生提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