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堯禮


今年六月中旬,石冢莊樂慈女士偕其丈夫李建軍先生來訪,距約定的見面時間幾小時前,我們在省文史館舉辦的“貴州畫卷。歷史人物卷”作品展現場不期而遇。他們站在貴州辛亥革命人物群像前,見到其曾祖父樂嘉藻的造像,高興地說畫得太像了,與其家藏照片并無二致。回河北后就發了這兩張照片來。一張是“彩臣六十五歲造像”,一張是一九三一年在北平的全家福。
樂氏原籍黃平縣,到樂海平時經商發財,移居省會,在普定街(今黔靈西路)購地建屋而居。海平深以自己,販鴉片起家為恥,下決心改換門庭,對其四子督教甚嚴。長子嘉藻,字采澄,又寫作采丞、彩丞、彩臣、采臣,中光緒癸巳恩科舉人,次子嘉荃,字良臣,為秀才,工詩詞,著有詩詞集多種,亦工書法,喜收藏古籍善本及金石書畫,著名書法家陳恒安即出其門下。可以說,樂海平的愿望實現了。到了下一代,樂家更是人才輩出,嘉荃長子森璧是化學家,嘗留學美國耶魯大學,在北京、上海等地任教授,后返黔任貴州大學化學系主任:次子森璹,著名地質學家,留德博士,后任北京大學教授兼地質系主任、中科院學部委員。三子森瑯和四子森瑋皆曾在北大求學,森瑯從醫,森瑋曾在貴州大學任教。森瑋之女樂黛云是北大中文系著名教授。
樂嘉藻中舉后,參加戊成科會試不第,在“公車上書”請愿冊上簽名。返黔后又參加地方維新活動,襄助李端棻創新學,開辦貴陽師范學堂。后任貴州諮議局首仔議長、教育總會會長,是實業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貴州辛亥革命的重要人物。辛亥光復不久,滇軍入黔,他攜家出省避亂,從此再也沒有回鄉。一九一三年十月,樂嘉藻任直隸籌備巴拿馬賽會事務局干事。一九一五年二月二十日至十二月四日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開會期間,樂嘉藻與共同創辦貴陽公立師范學堂等的老友、出品展覽會會長李裕增,以及民政部實業司工商科長、出品協會事務局局長嚴智怡等一起赴會,對促成貴州茅臺灑在該博覽會獲獎而成為世界名酒有貢獻。嗣后,樂嘉藻曾任中央農商部主事、北平藝專教師等職。著有《中國建筑史》三卷。一九四四年春逝世于北平,享年七十七歲。
“彩臣六十五歲造像”攝于一九三一年,他生于一八六七年,到一九三一年正好是六十五虛歲,過生日都是過虛歲。這一年,他家發生了一件大事,他在廣西南寧海關任三等幫辦的長子樂森玟不幸溺水死,而此前教年森玟妻子病亡,剩下四個孫輩無人養育,嘉藻寫信命侄子樂森瑋赴廣西將他們帶到北平,由他撫養。這張照片是孫輩初抵北平時所攝。“從此,家中生活狀況可想而知,曾祖父要做幾份兼職,典賣是常事。”樂慈女士在電函中說。晚年的樂老先牛是很凄苦的。他的次子森理也早亡,具體時間、成家與否,樂慈都不知道。樂慈的伯父樂光遠后來從軍,在淞滬抗戰中犧牲。樂慈之父光蔚扃調河北醫學院工作,幾年前去世,至此,嘉藻一支絕嗣矣。
樂慈還帶來一個好消息,她家保存著曾祖父留下的日記七十七冊,其中就有巴拿馬博覽會日記八冊。茅臺酒的獲獎傳得神乎其神,事實如何,看看當事人的日記就知道了。省文史館已經組織人力整理這批日記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