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玨青


腌臘肉制品的加工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無論是寒冬臘月還是新春佳節,都是家家戶戶必不可少的傳統美食。2013年下半年,上海電視臺與上海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及相關監管部門聯合開展了腌臘制品聯合執法檢查。調查發現 ,上海市的一些超市和標 準化菜場銷售的部分腌臘制品存在無證加工、標簽“QS”碼與商品識別碼信息不一致等問題。此次調查也暴露出部分超市對食品安全把控不嚴;分段監管體制帶來的監管權責歸屬不清、監管縫隙等問題。
“QS”碼、條形碼與商品標簽不一致
2013年4月,上海電視臺接到舉報,稱上海多家超市、標準化菜場銷售的腌臘肉制品來自地下加工點,且已經形成了一條生產、銷售的網絡。經過調查,有些超市、菜場銷售的包裝腌臘制品實際來自無食品生產資質的地下加工點,一些腌臘制品包裝上的“QS”編號存在作假和過期使用的情況。如吉買盛超市控江路店銷售的“勤豐臘雞腿”,包裝標識顯示生產商為“上海普陀區勤豐腌臘制品廠”。通過國家質檢總局官方網站查詢其“QS”碼,該廠生產許可證有效期至2012年7月2日,但該產品包裝上標識的生產日期為2013年8月2日,“QS”碼過期一年多。
“QS”標志就是食品生產許可的標識。我國對包括肉制品在內的28類食品實施市場準入制度,符合規定條件的生產企業才被允許生產和銷售,生產的食品必須在其包裝或者標識上加印“QS”標志及其編號。這也是食品可追溯體系的重要基礎。
除了“QS”碼存在偽造和過期使用的情況,部分商品的條形碼標注信息與食品包裝標簽上標注的信息也不一致,涉嫌偽造。商品條形碼是商品流通時商品項目的代碼信息,遵循唯一性原則。也就是說,不同生產企業、不同品種、不同規格、不同包裝、不同價格的商品須使用不同的商品條形碼。調查發現,市場上抽查的產品中有大約20%的腌臘制品條形碼信息與產品包裝標簽上標注的生產廠家不一致,存在偽造的嫌疑極大。如聯華、家家樂、吉買盛等超市銷售的“金貿火腿片”,包裝標簽顯示的生產商為“金華金貿火腿有限公司”,而查詢條形碼則顯示生產商為“衢州金巨火腿食品有限公司”,且該公司識別代碼已于2010年6月23日注銷。
超市管理存漏洞 分段監管留縫隙
那么,這些地下加工廠生產的腌臘制品又是如何披上合法的外衣,堂而皇之地流入超市進行銷售的呢?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的規定,作為食品經營者,“應當查驗供貨者的許可證和食品合格的證明文件”。然而調查發現,一些地下加工點的工作人員竟然可以私自拉著腌臘制品,在沒有向超市門店出示任何單據、證明的情況下,徑直走進超市,經稱重并貼上超市內部條形碼后,直接擺放到貨架上銷售。
原來,一些超市的腌臘制品采用與供應商聯合銷售的模式,實際上是將腌臘制品銷售權租賃給供應商,有的則將柜臺轉租給個體經營戶。所以,超市里腌臘制品柜臺銷售的產品并不是由超市統一配送,而是由柜臺承租方自行供貨,承租方也可以將產品自行稱重并貼上條形碼后銷售。這種柜臺轉租的現象在一些大型超市的加盟店或聯營店較為普遍。由于聯銷柜臺的進貨渠道自成體系,游離于超市統一配送物流體系之外,這就給地下加工的腌臘制品混入超市提供了可乘之機。超市內部的條形碼信息往往只標注了產品的大類,如“臘雞腿”、“火腿”等,而不標明每款產品的生產廠家、品牌等關鍵信息,沒有實行“一品一碼”的要求。這種不同產品共用同一代碼的方式給來自無證加工窩點的產品提供了“合法外衣”,也給超市自身產品管控造成困難。
由于采取分段監管的模式,生產和經營隸屬兩個部門監管,監管部門的縫隙也為不法經營者的違法經營提供了機會。不少腌臘制品的地下加工窩點就隱匿于菜市場,不法分子利用菜場攤位作為掩護,非法加工、包裝腌臘制品,然后銷往各個超市、批發市場。根據規定,菜市場內的攤位可以從事初級的食品加工,但銷售行為僅限于市場攤位,只能自產自銷。由于銷售領域和生產加工領域過去分屬工商和質監部門管理,像這種在銷售場所進行食品分割包裝的行為便成了監管的灰色地帶。
從嚴查處 加強監管
針對此次調查現的問題,上海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領導高度重視,先后組織工商、質監、食藥監等部門專題分析、認真檢查,從嚴查處、從嚴執法,經過為期1個月的專項整治,梳理和排摸了存在的隱患,進一步規范了上海市腌臘制品的市場秩序,并對相關違法行為所涉及的企業全部進行了立案查處。
據悉,聯華超市總部在第一時間清理了“出租”柜臺,將地下加工的腌臘制品下架清場,并按照“五個最嚴”的要求對相關加盟店作出摘牌處理,并通報所有加盟店。華聯吉買盛已經對條形碼內控系統進行了全面升級,今后所有預包裝食品的超市標簽上,都要求標明詳細信息,實行“一品一碼”的管理模式,以此杜絕商品魚目混珠。
如何健全覆蓋全過程的食品安全監管制度,實現網格化、動態化的長效監管機制,正是本輪上海食品安全監管體制改革著力解決的問題。2014年1月1日起,新組建的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開始全面承擔起從生產、流通到餐飲消費各個環節的食品安全監管職責。同時,上海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顧振華也表示:“我們有市、區縣兩級的政府管理部門,但是過去到了街鎮乃至村、居委會這一層面,往往是一個空白。這次體制改革,我們把重心下沉到街鎮,在街、鎮、鄉、工業開發區設置食品藥品監督管理所。這種體制有利于在第一時間發現問題,第一時間解決問題,讓食品安全的隱患發現在基層,消除在基層。”
我們有理由相信,上海的食品安全監管能力將通過此次腌臘制品的專項整治以及食品安全監管體制改革得到進一步提升,從而保障上海食品安全,進一步樹立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信心。
如何選購
腌臘肉制品
在購買腌臘肉制品時要“四看一聞”:
看 QS 認證標志
生產企業是否獲得食品生產許可證,有無“QS”標志。
看生產日期
存放時間長,易出現氧化、現象。
看表面
要選擇表面無鹽霜、肉身干爽、肉質光潔結實的腌臘肉制品,表面不干爽的容易腐敗變質。
看色澤
優質的腌臘肉制品肌肉呈鮮紅色或暗紅色,脂肪透明或呈乳白色;顏色過于鮮艷的有可能添加了過量色素,不要購買。
聞氣味
對于散裝腌臘肉制品可聞聞氣味是否正常,有無酸敗腐臭異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