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長美
摘 要:農村小學數學課堂不注重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有部分數學老師認為語言表達能力是語文課訓練的內容,其實不然。語言是思維的外殼,數學課堂更要關注培養學生數學語言的完整性、準確性、科學性。數學語言表達應該是連貫的。
關鍵詞:體會數學語言;認真閱讀;抓住時機;訓練規范語言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1-297-01
一、農村小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現狀分析
農村數學課堂大部分還是老師講、學生聽。課堂的“雙邊活動”還是“單項活動。”課堂學習氣氛沉悶,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不起來。老師講什么學生就怎么做,老師說東不敢說西,即使自己有不同的想法也不敢提出來。這種現象還是比較有多的。有些課堂老師讓學生回答也是滿足于學生說出是與非,只讓學生回答“怎么列式”、“是多少”的結果就可以了。認為這樣做也是能節約一些時間來做其它的練習,覺得學生懂了,說不說完整不重要,而且考試又不考說話訓練。久而久之,學生就習慣了偷工減料。在平時的作業中發現,問題:這塊玉米地大約可以收獲玉米多少千克?學生解后回答:“3600千克。”問題:平均每棵桃樹占地多少平方米?解后答:“6平方米。”這樣的做法行嗎?不行,回答應該是完整的。因此,我們教師應該在平時的教學當中,注意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的完整性。
但是,還有部分數學老師則認為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是語文老師的份內事。如果說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是語文老師不可推卸的責任,那么,數學老師更應該培養學生說話準確、精煉。記得有這么一句名言:語言是思維的外殼。學生如果能用準確無誤、邏輯性強的數學語言表達,那么學生的思維能力也會發展很快。而且,培養和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還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果。
二、提高農村小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策略
1、體會數學語言,讓學生“想”說
數學語言表面上顯得枯燥乏味,其實具有自己鮮明的特點,那就是準確、嚴密、簡明,蘊藏著豐富的內涵,有一種內在的美感。充分理解、掌握它,就能領略其中的微妙之處,感受其中的美的意境,從而激起學習、探究的興趣。比如在教學一年級的加法意義時,看圖引導學生說:把左邊的兔子和右邊的兔子合起來用加法計算。讓孩子深入體會到數學語言表達的完整性,從而感受到數學語言表達的重要性,激發學生想說好的興趣。
2、認真閱讀,讓學生“學”說
數學語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因此數學閱讀需要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學會有關的數學術語和符號,正確依據數學原理分析邏輯關系,才能達到對書本真正理解。數學閱讀要求認真細致,同時必須勤思多想。要想真正地學好數學,使學生的數學能力得到落實,我覺得必須重視數學閱讀,根據教學內容可以在數學課上給孩子三、四分鐘的時間閱讀;也可以在課后組織孩子閱讀和數學相關的報紙、刊物。(例如:數學報里的一些解題思路等)這其實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書看得多的人,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和作文水平相對比看得少的要好。
3、抓住時機,讓學生“練”說
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要抓住每一節課的每個教學環節,結合教學內容,有計劃、有目的、有意識地進行說話訓練。從說完整的話開始,逐步引導學生用數學的語言說圖意,說算理,說思路,說解題過程,說操作過程,說分析過程。訓練過程中可以要求學生先想后說、先操作后說,逐漸用完整的句子來表達,學生在表達上有困難時,教師需要引領孩子說逐漸到讓孩子獨立說。例如:在應用題教學中,我通常是先讓學生采用各種方式讀題,然后讓學生口述題意,說出解題思路,比如題目要我們求什么?要求這個問題,必須知道什么信息?等等,再說出數量關系,最后讓學生列出算式,進行解答。反饋時,讓小學生說說每步算式求的是什么。這樣可讓學生的思維得到鞏固和發揮,可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在教學連除應用題“一共有224本書,有2個書架,每個書架有4層,平均每個書架每層放多少本?”時,我先提出如下問題讓學生思考:(1)題目中直接告訴我們什么條件?(2)要求的是什么?它與什么有關系?(3)題目中關鍵是先求出什么?然后根據題目要求讓全體學生說,先說給同桌聽,并互相糾正語言中的毛病,再說給全班同學聽,并要求學生用語言表達時要有條理、說清楚,這樣大家的積極性很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我又提出一個問題讓學生再思考:“這道題還可以怎樣來解決?根據這個題目的條件,還可以提出中間問題,怎樣解答?再讓學生自己先說,然后再讓學生同桌互相說。用這樣的方法來拓寬學生思路,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
4、訓練規范語言,讓學生“善”說
數學語言是一種特殊的語言,它要求用詞精確、簡練,具有邏輯性強的特征,其實對學生進行規范數學語言訓練的過程,也正是對學生思維過程的訓練,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加強對學生規范數學語言的訓練是很有必要的,也只有通過規范的語言表述的訓練,學生才能做到善想善說。
首先,要求學生說話要正確、完善、準確、精煉。比如有的學生說:“8是倍數,2是因數。”“把一些物體分成六份每份是六分之一。”“零上溫度是正數,零下溫度是負數”這樣說都不準確、精煉。
其次,說話要有根據、連貫、通順。如:“2008年是閏年還是平年?為什么?”要求學生回答:“因為2008除以4的商沒有余數,所以2008年是潤年。”
總之,數學語言的培養是教學工作中一項長期的任務,教師在教學中要把握時機,適時為學生提供語言表達的機會,對學生注重數學語言的培養和訓練,用數學知識和數學思想方法去解決實際問題,循循善誘,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運用能力,使學生養成科學使用數學語言的良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