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根華 賴小軍 夏侯海峰
江西省新余市中醫院,江西新余 338025
高血壓腦出血是腦血管病中病死率、致殘率高的一種疾病,發病率高,以老年人為主,目前發病年齡趨于年輕化,嚴重威協人們的健康[1]。在高血壓腦出血中,基底節部位發病率最高,占70%以上,具備手術指征的腦出血手術有開顱清除血腫或微創穿刺引流術,其中微創穿刺引流術中以硬通道鉆孔穿刺和軟通道錐孔穿刺引流報道較多[2-4]。本文探討改良軟通道微創穿刺引流治療基底節血腫的臨床效果。
選擇2011年2月~2014年2月本院收治的基底節血腫患者52例,其中男34例,女18例,年齡38~86 歲,平均(62.1±1.5)歲,入院血壓高者49例,有肺部并發癥者8例。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評分12~15 分,意識清楚或嗜睡,偏癱48例,失語20例,嘔吐36例,小便失禁12例,出血部位在右側基底節32例,左側基底節20例。
采用改良軟通道微創穿刺引流技術治療。根據CT 定位,選擇穿刺點,一般位于OM 線上4.5 cm 中線旁開2 cm,標線定位,消毒,暫不鋪巾,局麻成功后先錐顱達硬膜表面,錐尖刺開硬膜,采用山東大正公司生產的一次性顱腦引流裝置,14號或16號穿刺軟管,內夾鋼絲導針,穿刺方向平行OM 線與矢狀面略成10°角(偏向顳側),根據血腫大小選擇進針深度,一般到達血腫最后端,拔出導針,有暗紅色血性液體流出,固定,結束手術。術后第1 天根據頭顱CT 復查結果調整軟管深度,尿激酶溶解,抽吸殘余血腫,直至血腫基本清除。
手術后7 d 采用GCS 評估患者的意識水平,手術后14 d 采用斯堪的納維亞卒中量表(Scandinavian stroke scale,SSS)對神經功能進行評分。
采用SPSS 15.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52例患者中,完全恢復26例,生活基本自理22例,中轉開顱4例,無一例死亡。
患者術后7 d GCS 評分與治療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14 d GCS 評分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治療前后GCS 評分的比較(分,±s)

表1 治療前后GCS 評分的比較(分,±s)
與手術前比較,t=1.35,*P>0.05;t=2.47,#P<0.05
患者的神經系統在術后14 d 開始恢復,術后14、28 d SSS 評分與手術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P<0.01)(表2)。
表2 治療前后SSS 評分的比較(分,±s)

表2 治療前后SSS 評分的比較(分,±s)
與手術前比較,t=3.87,*P<0.05;t=4.21,#P<0.01
基底節血腫當血腫量>30 ml,血腫周圍的腦組織受壓迫造成缺血缺氧,缺血所釋放的神經毒性物質對腦細胞加速損害,因此清除血腫,減少繼發性病理改變,減輕灶周組織損傷,搶救生命,保護灶周組織具有積極意義,手術治療可降低致死率和致殘率[5-6]。
開顱手術無論多么微創對患者的腦組織和機體都是一種比較大的損害,這種損害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其清除血腫的意義[7]。微創穿刺引流技術應運而生,硬通道鋼制穿刺針管壁薄,前端開放且銳利,進針時對腦組織及神經纖維造成切割,腦組織的操作仍較大,一旦進針后不能調整或改變方向,且CT 檢查偽影較大[8]。
改良軟通道微創穿刺引流相對硬通道穿刺引流無腦組織切割,無腦組織擺動產生的二次損傷,而且軟通道可進可退,根據血腫溶解情況可調整深度,選用山東大正公司生產的一次性顱腦引流裝置,引流管的前端為盲端的硅膠管,進管時對腦組織及神經纖維起分離作用,引流袋增加了抗反流裝置,預防逆性感染,且CT 檢查無偽影現象。基底節血腫選擇經額葉入路穿刺與顳葉入路,臨床效果和死亡率無明顯差異且存在優勢[9-10]。經顳葉微創手術引流這種手術方法最大的缺點是,最容易導致損傷重要皮層功能區或者大血管,導致皮層功能出現障礙,致使損傷血管出血等副作用;但額葉為功能啞區,大血管分布少,經此部位穿刺引流不會導致大腦的重要功能損傷或者誤傷大血管,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腦皮質功能[11-12]。軟通道穿刺引流,錐顱也是關鍵之一,錐顱時使用鋒利三棱錐針刺破硬腦膜,帶針軟管須經硬腦膜破口置入可防硬膜外血腫形成,對堅實的血腫塊采用尿激酶10 000~20 000 U 溶解,2~4 h 后抽吸[13-14]。反復多次,直至血腫基本清除。
綜上所述,改良軟通道微創穿刺引流技術對顱內血腫治療有效,操作相對簡單,適宜在臨床推廣。
[1]袁葛,趙繼宗.腦出血的病因學和外科治療[J].國外醫學腦血管疾病分冊,2004,12(5):237-340.
[2]桂達新,凌鋒,譫燕飛,等.小骨窗開顱術和鉆孔引流術治療腦出血的療效比較[J].中國腦血管病雜志,2004,1(7):292-294.
[3]王東成.經額葉入路手術治療高血壓腦基底節區出血14例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病雜志,2006,9(5):234-237.
[4]尤書德.經額/顳部微創清除術治療基底節區出血的對比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病雜志,2004,7(4):98-99.
[5]Piotrowski WP,Rochowanski E.Operative results in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atomas in patients over 60[J].Gerontology,1996,42(6):339-347.
[6]Wang WZ,Jiang B,Liu HM,et al.Minimally invasive craniopunct ure therapy vs.conservative treatment for 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results from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in China[J].Int J Stroke,2009,4(1):11-16.
[7]畢向峰,唐寶蒼,高春香,等.額部入顱錐顱血腫穿刺抽吸引流術治療自發性基底核出血[J].中國腦血管病雜志,2008,5(10):439-441.
[8]王煥明,王步兵,孫榮君.早期微創鉆孔引流治療高血壓腦出血90例臨床分析[J].中國臨床神經外科學雜志,2008,13(11):231-233.
[9]王忠誠.王忠誠神經外科學[M].武漢:湖北科技出版社,2006:864-866.
[10]孔文濤,常小龍,趙德清,等.微創手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J].中華神經外科疾病研究雜志,2011,10(3):276-277.
[11]孫巧麗,琚冬梅,邱茜茜,等.微創軟通道穿刺引流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50例臨床體會[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1,1(1):69-71.
[12]孫金剛.改良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性基底節區出血的體會[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1,13(4):234-236.
[13]蔣秀娟.43例小腦出血臨床分析[J].心腦血管病防治,2008,8(4):269-272.
[14]石元洪,唐洲平,徐金枝,等.腦出血血腫抽吸術臨床療效的綜合文獻分析[J].中華醫學雜志,2009,90(19):1333-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