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曄,張旭剛,謝娜,韓軼超
(哈勵遜國際和平醫院腫瘤內科,衡水 053000)
利妥昔單抗注射液治療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致過敏性休克1例
彭曄,張旭剛,謝娜,韓軼超
(哈勵遜國際和平醫院腫瘤內科,衡水 053000)
利妥昔單抗注射液;過敏性休克;不良反應
患者,男,56歲。主因肝脾大2個月入院。腹部超聲:肝脾大性質待定;血常規:白細胞4.79×109·L-1,紅細胞3.33×1012·L-1,血小板26.2×109·L-1,淋巴細胞百分比0.578;北京協和醫院骨穿刺結果: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aemia,CLL);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會診骨穿刺檢查:符合邊緣區細胞淋巴瘤侵犯骨髓,免疫組化顯示:CD3小灶陽性,CD5小灶陽性,CD20廣泛陽性,CD10陰性,CD68少數陽性,CD138陰性,CD23陰性,CD43小灶陽性,CyclinD1陰性,PAX-5陰性,Bcl-6陰性;電子顯微鏡超微結構檢查報告:骨髓含高分化幼稚淋巴細胞,不排除CLL。既往身體健康,無藥物過敏史。診斷為:CLL、肝臟、脾臟、骨髓受侵。給予R-FC方案兩個療程治療,即利妥昔單抗注射液(商品名:美羅華,上海羅氏制藥有限公司,批號:SH0025),首次應用375 mg·(m2)-1·d-1,第2個療程500 mg·(m2)-1·d-1,iv,第1天;氟達拉濱25 mg·(m2)-1·d-1,iv,第2~3天;環磷酰胺250 mg·(m2)-1·d-1,iv,第2天。患者用藥過程順利,無明顯不適,出現Ⅲ度白細胞減少,給予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皮下注射升高白細胞治療。兩個療程治療后復查,血常規:白細胞3.21×109·L-1,血小板55× 109·L-1,淋巴細胞百分比0.436;腹部B超:脾臟136 mm×43 mm,脾臟較前縮小,肝臟大小正常。病情好轉,繼續給予第3療程治療:利妥昔單抗注射液500 mg·(m2)-1·d-1,iv,第1天,開始靜脈滴注利妥昔單抗注射液(規格:100 mg:10 mL,來源:患者外購;批號:SH0025)速度為100 mg·h-1(用藥前30 min給予苯海拉明20 mg,im,地塞米松10 mg,iv),60 min時患者突然出現四肢微顫,胸悶,喘憋,進行性呼吸困難,口唇發紺,顏面部充血,意識模糊,心電監護示:血壓70/ 40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120次·min-1,呼吸率30次·min-1,血氧飽和度(SaO2)75%,診斷為利妥昔單抗注射液致過敏性休克,立即停止繼續輸入利妥昔單抗注射液,更換一次性輸液器,靜脈滴注0.9%氯化鈉注射液250 mL,靜脈注射地塞米松10 mg,皮下注射0.1%腎上腺素0.5 mL,肌內注射苯海拉明20 mg,吸氧,改善缺氧狀態,密切監測生命體征變化。10 min后患者意識清楚,自覺胸悶癥狀緩解,口唇逐漸紅潤,生命體征逐漸恢復正常。之后未繼續給予利妥昔單抗注射液治療。
利妥昔單抗注射液聯合化療主要用于復發或化學治療抵抗性B淋巴細胞型的非霍奇金淋巴瘤、CLL、巨球蛋白血癥以及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等。對初治CLL采用R-FC方案治療,完全緩解率為77%,與FC方案比較,明顯延長無病生存期和總生存期,2009年歐洲醫藥機構(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EMEA)批準此方案為CLL一線治療方案[1]。因利妥昔單抗注射液屬于蛋白制品生物制劑,可發生過敏性或高敏感性反應,文獻報道所有抗癌藥物引起的變態反應中,利妥昔單抗占27%[2]。其發生變態反應的機制為:利妥昔單抗與CD20抗原發生免疫反應的時候釋放大量細胞因子,引起血管、氣管的急性炎癥反應,輕者出現蕁麻疹,重者出現支氣管痙攣、呼吸困難、喉頭水腫、生命體征改變等。
據文獻報道,利妥昔單抗注射液致變態反應多發生在首次首劑治療時,尤其是在開始靜脈滴注的30 min至2 h內,如出現變態反應,應視嚴重程度給予抗過敏甚至抗休克治療[3-5]。本病例在首次使用利妥昔單抗注射液的前2個療程均未發生變態反應,而第3個療程使用與前兩個療程相同廠家、相同批號、劑量同第2個療程,第3個療程的利妥昔單抗注射液時卻出現過敏性休克,分析其原因可能為:利妥昔單抗注射液治療2個療程后,患者體內已經產生中和抗體(即抗抗體),從而激發免疫反應;同時也不排除因存在個體差異,雖第3療程利妥昔單抗注射液開始靜脈滴注時速度按照說明書100 mg·h-1,但對此患者仍嫌滴速較快,導致變態反應發生。
綜上所述,利妥昔單抗注射液致變態反應不僅僅會出現在首次使用時,在后續的治療療程中同樣可能發生,所以醫師在使用利妥昔單抗注射液時,不要因為患者不是首次使用而放松警惕,應嚴格按照藥品說明書使用,靜脈滴注過程中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并使用心電監護等相應的防治措施,及早發現不良反應,保證患者生命安全及有效治療。
[1] 儲大同.當代腫瘤內科治療方案評價[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10:413.
[2] JOERGER M.Prevention and handling of acute allergic and infusion reactions in oncology[J].Ann Oncol,2012,23 (Suppl 10):313-319.
[3] 楊新星,蔡芳輝,梁瑾.利妥昔單抗注射液(美羅華)治療非霍奇金淋巴瘤發生變態反應1例護理[J].現代醫藥衛生,2013,29(4):633-635.
[4] 廖巧芬,胡曉蓉,程曉莉.利妥昔單抗注射液(美羅華)聯合化療治療B細胞非霍杰金淋巴瘤的護理[J].護理與康復,2011,10(7):641-642.
[5] MEINHARDT A,BURKHARDT B,ZIMMERMANN M,et al.PhaseⅡwindow study on rituximab in newly diagnosed pediatric mature B-cell non-Hodgkin's lymphoma and Burkitt leukemia[J].J Clin Oncol,2010,28(19):3115-3121.
DOI 10.3870/yydb.2014.10.018
R979.1;R733.4
B
1004-0781(2014)10-1325-02
2014-01-20
2014-05-12
彭曄(1974-),女,河北晉州人,副主任醫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惡性腫瘤以內科化療為主的綜合治療。電話:(0)18003188821,E-mail:pengye666@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