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璘璘
(廣東行政職業學院,廣東 廣州 510800)
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發展系統中的核心要素,是職業教育特色的體現,也是職業教育工作者實踐和研究的重點和難點領域。校企合作在國外已經有100多年的發展歷史,逐漸形成了幾種十分有影響力和卓有成效的本國化校企合作模式。如德國的“雙元制”、美國的“合作教育”、英國的“工讀交替”、日本的“產學合作”、俄羅斯的“學院-基地企業制度”模式、澳大利亞的TAFE模式和新加坡的“教學工廠”等模式[1]。在借鑒國外校企合作模式的基礎上,國內職業教育者也在努力積極探索和構建適合我國國情的校企合作模式。于是,各種適合不同學校專業、不同產業行業、不同地區區域的校企合作模式如雨后春筍般蓬勃發展,展現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良性發展態勢。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主流的校企合作模式有十余種種,如“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2+1”模式、“學工交替”模式、“整合-互動”模式、“蝴蝶”模式、“五位一體”模式、“六位一體”模式、“三位一體”模式、“產學研一體化”模式、“工學結合、校企雙向介入”模式、“結合地方經濟全面合作”模式、“以企業為主的合作辦學”模式等[2]。這些形式多樣的校企合作模式整合不同資源、尋求不同的利益契合點、根據學校、專業和產業的不同優勢、以不同的合作方式,均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較好的合作成果,提高了人才培養的質量。但從中也會發現,校企合作開展得好的專業,往往是行業特色鮮明的專業。作為行業特色并不明顯的商務英語專業的校企業合作,一直存在諸多難題,是學界研究的熱點和難點。
廣東行政職業學院外語系將商務英語專業建設與花都區域經濟發展的人才需求相對接,逐漸形成以“共同核心需求”為契合點的“1+N”校企合作新模式,較好地解決了商務英語專業校企合作中的若干問題。
根據合作內容、緊密程度、運行和管理機制,校企合作可分為三個逐步發展的階段、三種類型:第一階段是淺層次的合作、第二階段是專項深度的合作、第三階段是全面深度合作[3]。商務英語專業對應的崗位群一般為外貿業務員、外貿跟單員、商務秘書、翻譯,這些崗位所承擔的實際工作均具有較強的延續性和保密性。同時,對于一個涉外企業而言,上述崗位的人才需求量也不大。因此,企業很難大規模的接收在校的學生到上述崗位進行系統的跟崗實習。結果就是大多數學校的商務英語專業也簽了一些校外實訓基地,然而真正開展的合作項目是十分零散,甚至是流于形式的。由于沒有很好地解決校企合作中各個利益者的共同利益和需求的問題,商務英語專業的校企合作一直存在著學校熱,企業冷的局面。學校千方百計依托畢業生或是教師的各種個人資源,尋求合作企業,簽訂合作協議,最終只能停留在開展一些淺層次的合作活動,如有展會的時候,需要四五個學生過去幫忙,很難發展到觸及課程體系開發、實踐教學、人才評價、師資培養等決定人才培養質量的深層次要素的緊密的、全面的、可持續發展的校企合作階段。
商務英語專業作為文科專業,和大多數理科專業最大的不同點在于沒有固定對口的行業[4]。從事涉外業務的涉外企業是從屬于對應行業的,如陶瓷企業的外貿是屬于陶瓷行業的,服裝企業的外貿是屬于服裝行業的。因此,商務英語專業的人才培養對接的是整個涉外服務業,具體從事的是各行各業的涉外業務。大多數學校的商務英語專業在尋找合作企業時的關注點通常在于該企業有沒有涉外業務,找到一家是一家。最終發現,所簽署的合作企業零散于各個行業,各個行業對于其所需的涉外商務人才又有著各自行業的特殊要求,適合A行業的涉外企業的合作方式不一定適合于B行業的涉外企業的合作。這直接導致了商務英語專業的校企合作開展十分艱辛,合作效益低,幾乎要為每一個合作企業量身打造一個合作模式,很難形成規模和產業化的合作模式。同時,對于企業而言,他們發現和 A學校的商務英語專業合作與和 B學校的商務英語專業合作并沒有太多的不同。因此,也很難形成學校的校企合作的品牌效應。
“共同核心需求”是指各種外貿企業在對外貿易過程中的若干相同的關鍵環節對操作者的能力要求。如不論哪一行業的涉外企業都要求涉外商務人員能夠熟練使用跨境電子商務交易平臺。對跟單人員的使用跨境電子商務交易平臺的能力需求便是“共同核心需求”。當高校的人才培養與企業的“共同核心需求”相對接時,該“共同核心需求”則成為高校與企業開展校企合作的“契合點”[5]。商務英語專業基于“契合點”開展校企合作,就有可能為各行各業,各種類型的涉外企業提供統一的人才培養服務。這一方面使商務英語專業的建設更加有針對性,更有特色。另一方面使企業的人才需求得到更有針對性的滿足。同時,也使學生可以輕易地將在一個企業實踐練習到的技能在其它企業運用,從而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就業適應面(見圖1)。

圖1 “共同核心需求”模型
我院商務英語專業致力于面向學院所在地花都培養區域經濟所需求外貿人才。這使本專業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在面對花都眾多企業的眾多需求時,我們通過認真分析發現,目前至少有60%左右的涉外企業是采用網上外貿的平臺完成整個外貿流程,如阿里巴巴國際站、亞馬遜、速賣通、蘭亭集勢、敦煌網等。可以確定,使用網上外貿平臺,完成從尋找客戶(或是客戶找上門)、產品推廣(或是回復客戶詢盤)、將詢盤轉化為訂單、跟進訂單、完成訂單、到售后服務整個外貿流程的人才需求則成為所有涉外電子商務企業的共同核心需求[6]。因此,我們以此為契合點,開展深度校企合作。如成立網上外貿項目組,利用合作企業的電子商務外貿平臺,為企業推廣產品,占據不同的海外市場,提高外貿成交量。同時,還準備成立涉外電子商務的創業孵化基地,由想創業的校企合作者帶領學生共同完成網上外貿的創業項目。將在校學生自發組建創業團隊,由合作企業提供貨源,或是學生自己尋找貨源,實現網上外貿的創業項目等。擬開設網上外貿實務課程,網上項目課程。課程的教學將基于網上外貿平臺的實際操作,由企業講師或是雙師型教師共同完成。在網上外貿素養得到較好的培養后,則能夠較快地滿足涉外電子商務企業的共同核心需求。
此外,我們與哈淘電子商務學院進行合作,共同研制商務英語專業標準和核心課程標準。在第五學期或是第六學期將部分學生的培養全部搬到哈淘電子商務學院進行涉外電子商務平臺使用的專項訓練。學生完成在哈淘電子商務學院為期一個半月的培訓后,可以在與哈淘電子商務學院合作的涉外企業優先獲得就業機會,實現人才培養和就業的零距離對接[7]。
雖然“共同核心需求”解決了企業需求多樣化與人才培養內容相對固定的矛盾,破解了商務英語專業行業特色不足的難題,但如何確定“共同核心需求”,如何讓有“共同核心需求”的企業知悉高校的人才培養特點,從而積極與之合作又成為新的問題。“1+N”校企合作模式作為對以“共同核心需求”為契合點的校企合作模式的具體化和深化,正是解決這些問題的途徑。
在一個經濟區域內,最能知道企業的“共同核心需求”的,一般是兩種機構。其一是當地政府,其二是當地的行業協會。而能夠讓企業知道高校的人才培養特點信任并愿意借助它與高校建立合作關系的機構也是政府和行業協會[4]。此外,某一行業的龍頭企業的“核心需求”往往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該行業企業的“共同核心需求”。因此,“1+N”校企合作模式便是指通過與1個核心機構(當地政府部門、行業協會或龍頭企業)的合作,了解到其下(或相關)N個企業的“共同核心需求”,確定最佳的契合點開展校企合作,并輻射到更多同類型企業的合作模式。(具體見圖2)。

圖2 “1+N”校企合作模式
我院位于花都區,皮革和珠寶為該區的兩大支柱產業。這兩大產業分別成立有廣東省皮具行業協會、廣州花都(國際)珠寶商會等行業協會[4]。我院外語系通過走訪其行業協會并申請加入,積極參與行業協會舉辦的各種大型企業活動,從而與行業下的涉外龍頭企業建立起良好的合作關系,形成我院商務英語專業校企合作的品牌效應(見圖3)。

圖3 我院商務英語“1+N”校企合作模式
1. 商務英語專業與珠寶行業的合作
我院商務英語專業與珠寶行業的涉外企業的主要合作內容為 “電子商務平臺——展會——實體店——校中店(共建生產性實訓基地)”。即由我院商務英語專業學生負責企業網絡貿易平臺的推廣、銷售和管理,參與展會的布置、外賓接待、商務文本翻譯,擔任企業實體店的外賓導購,負責產品資料翻譯。同時,由我院提供實訓場所,珠寶行業的企業提供產品樣品,共建珠寶展銷實訓室。該實訓室可以用于實踐教學,亦可以用于企業將外賓帶到展銷室進行參觀,由我院學生負責產品介紹、業務洽談等。
2. 商務英語專業與皮具行業的合作
我院商務英語專業與皮具行業的涉外企業的主要合作內容為“電子商務平臺——展會——實體店——校中店(共建生產性實訓基地)——共建協同育人平臺”。該模式下的前四個項目與珠寶行業的合作項目基本一致。與皮具行業的合作模式多增加了一個協同育人平臺項目。該項目與皮具行業的龍頭企業昊王皮具投資成立的哈淘電子商務學院簽署協同協議,共同培養涉外電子商務人才。傳統的外貿模式在面臨轉型升級的大挑戰下逐漸瓦解,取而代之的是基于電子商務平臺的網上外貿模式[6]。為了實現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能夠與現代涉外服務業的最新需求相匹配,我們基于以“共同核心需求”為契合點的“1+N”校企合作新模式,充分利于哈淘電子商務學院位于花都區這一得天獨厚的平臺,不斷創新基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
[1] 劉景光,王波濤. 當前國內外高職院校校企合作模式構建研究述評[J].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0,(27).
[2] 林潤惠. 高職院校校企合作——方法、策略與實踐[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
[3] 吳書安,王兵,鄒厚存. 緊密型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以揚州職業大學土建類改革為例[J].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1,(26).
[4] 楊璘璘. 商務英語人才培養對接區域經濟發展研究[J]. 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2,(10).
[5] 陳小軍. 多元主體視角下的依存型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6).
[6] 丁紅朝. 基于招聘廣告的高職商務英語專業職業能力探析[J].安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