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晶
(長春理工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專業,長春 130022)
情態是人們用來表達觀點或態度的一種手段。情態主要由情態動詞,如must,can,may,can,should等以及情態副詞,如probably,possibly,obviously,definitely等組成。盡管英語情態由多種表達方式組成,情態動詞是最主要的表達方式。因此,人們認為對情態動詞的研究等同于對情態的研究。一直以來,由于情態動詞的多義性特點,一直是困擾英語學習者的一大難題。因此,需要從多角度來分析情態動詞,以便人們更好地理解情態動詞。
Talmy的力動態理論是認知語義學里重要理論之一。在之前的語言學研究中,一直被忽略。力動態主要指實體之間如何與力相互作用。這里主要包括力的施加、對力的抵抗、克服對力的抵抗、對力表達的阻礙、對這一阻礙的解除,以及其他類似情況。
在有力動態系統存在的話語中,通常有兩種彼此相對的實體。由于他們的角色不同,其中一個實體被凸顯出來,成為注意力焦點,被前景化,稱之為受力體(Agonist),用圓圈表示;另一個實體被稱為施力體(Antagonist),用月牙表示。
兩個力實體(Force Entities)都有一種內在的傾向性:運動或靜止。對于受力體的傾向性來說,箭頭表示運動,大圓點表示靜止。施力體呈現出與受力物體相反的傾向性。
平衡性:在有力動態存在的話語中,有時兩種力量不平衡,一種力量比另一種力量要么強大,要么弱小。在圖表中,強大的力用加號表示,弱小的力用減號表示。
力動態理論下,主要有三種力,分別為物理力、心理力和社會力。物理力(Physical Force)指具體的實體相互作用所產生的力。例如:Could you give us some discounts?
在上面的句子中,施力者是us,受力者為you,通過使用情態動詞could,兩個力實體之間相互作用,us所產生的力大于you所產生的力。
心理力(Psychological Force)指由于心理或者情感而產生的力。例如:I can not go out with you tonight because I have a test tomorrow.在這句話中,說話者自己本身產生了心理沖突,導致本身之間有兩個相互作用的力。一方面說話者想出去,但另一方面由于自己明天有個考試而不能出去。在這句話中,通過使用情態動詞can的否定形式,趨向于運動的力被克服了,進而導致整句話趨向于靜止。
社會力(Social Force)主要指的是社會責任和義務等構成的一種動力或約束力。這種力通常發生在上級對下級,父母對子女,教師對學生之間。例如:You must hand in your homework today。
上面的句子是教師對學生說的話。通過使用情態動詞must,教師無形之中向學生施加了一種力,而在這種情況下通常受力體不需要體現。
通過研究,我們不難發現,英語中情態動詞具有很強的力動態。因此,從力動態的角度來研究情態動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可以幫助英語學習者更好地理解情態動詞。
[1] Cavell,M.1993.ThePsychoanalyticMind:From Freudto Philosophy.Massachusetts:Harvard UniversityPress.
[2] Croft,W.&Cruse,D.2006.Cognitive Linguistics[M].Beijing:Peking University Press.
[3] Talmy,L.1985.Force Dynamics in Language and Thought[M].Chicago:Chicago Linguistics Society.
[4] 湯敬安.情態范疇的認知研究[M].中國知網,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