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義,曲桂霞,孫淑波,雷力力
(佳木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藥劑科,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3)
近年來,醫藥科技的迅速發展,用于臨床的藥物不斷涌現,種類繁多,同類藥物的適應癥及藥力不盡相同,而醫生及藥師的處方、發藥工作直接關系醫院合理用藥[1]。隨著我國醫院信息化的水平不斷提高,利用信息化手段對臨床治療全過程實行用藥監測已成為可能。大醫通合理用藥監測系統是由上海大通醫藥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開發的一款軟件,能夠將最新的醫學、藥學及相關學科知識進行信息標準化處理,具備醫囑監測和藥物信息查詢功能,我們利用該系統對我院外科用藥進行監測,現將監測結果報告如下。
選取佳木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2010年10月到2011年4月的外科醫囑共10000例。利用合理用藥監測系統對外科病人的醫囑進行統計分析,收集不合理用藥信息,以黑色(重要警示)、紅色(配伍問題)、黃色(相互作用)、橙色(其他問題)作為提示依據,顯示黑色、紅色、黃色警示燈的醫囑均視為不合理用藥醫囑。
重要警示黑燈400例,占32.6%;配伍禁忌紅燈,40例,占3.3%;相互作用黃燈240例,占19.6%;其他問題橙燈546例,占44.5%。
表1 問題醫囑發生情況
表2 問題醫囑修改情況
監測結果顯示,我院大多數用藥治療是合理的,在藥物的選擇、用法用量、給藥時間等方面均符合病人實際病情需要。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在聯合用藥過程中,藥物相互作用可能存在潛在不良后果[2]。建議臨床醫生對于選擇聯合用藥必須更加慎重。
合理用藥表現在給藥過程的各個環節,包括選擇藥物、劑量、給藥途徑、合并用藥等。合理用藥系統的應用有助于了解醫師和藥師醫囑的合理性,減少糾正醫生不正確的習慣性用藥,提高合理用藥水平[3]。但是,還需臨床藥師利用自身在藥動學和藥效學上的知識優勢,結合合理用藥監測系統,為臨床醫生出謀劃策。由于藥品種類、用藥數量日益增多,臨床醫藥工作人員對藥物不良相互作用很難進行及時準確、細致的了解。通過監測用藥后藥品警示信息,有助于臨床醫生對給藥方案進行及時修改,提高合理用藥水平,保證患者用藥安全合理[4]。
我院正積極通過加強合理用藥培訓和行政干預手段對不合理用藥進行糾正,積極推廣合理用藥軟件的應用,監測并減少用藥的隨意性和習慣性,提高了臨床合理用藥水平。當然,我們在使用該系統過程中,也發現系統的部分功能尚不能滿足臨床需要。比如,臨床醫囑的回顧性指標不完善,部分臨床正確醫囑與系統警告內容存在沖突,等等。這些問題都有待于對軟件功能的進一步優化升級。
[1] 唐鏡波.新世紀合理用藥的新內涵[J].中國藥師,2004,7(1):19.
[2] 孫一民,胡建全.臨床合理用藥監測軟件系統功能實現[J].醫學信息,2002,15.(11):63.
[3] 陳新謙,金有豫.新編藥物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46.
[4]呂偉偉.利用PASS系統監測醫囑用藥[J].中國藥房,2005,(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