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光敏
摘 要:家庭農場概念首次出現在2013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凸顯了現階段我國發展家庭農場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美國是世界上最早實施家庭農場的國家之一,已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家庭農場金融服務體系,其做法值得借鑒。
關鍵詞:美國家庭農場;金融服務
一、美國家庭農場金融服務的主要做法
(一)完備的信貸組織體系
一是政府信貸機構,包括農場主之家管理局(Farmer Home Administration)、商品信貸公司(Commodity Credit Corporation)和農村電氣化管理局(Rural Electrification Administration),這3家機構隸屬美國農業部,資金部分或全部直接來源于政府撥款,不以盈利為目的,具有鮮明的政策性金融特征。
二是互助合作性質的信貸機構,包括聯邦土地銀行(Federal Land Banks,FLBs)、聯邦中期信貸銀行(Federal Intermediate Credit Banks)和合作社銀行(Banks for Cooperatives),資金主要來源于資本金、發行債券和票據、借款,但這些機構受農業信貸管理局領導和監管。
(二)完善的運作機制
1.農場主之家管理局。其在所有50個州和波多黎各及維爾京群島設有46家州級辦事處,下轄1700多家分支機構,主要為生產資源不足的新農業生產者和經營者提供貸款和擔保等信用服務,具有低利性和高風險性特征。
一是提供貸款。可以分為直接貸款和緊急貸款。直接貸款包括:農場所有權貸款、經營支出貸款、農房建設貸款等;緊急貸款主要是幫助農民應付嚴重自然災害、嚴重經濟事件和商業性農業信貸出現意外短缺造成的損失和困難。
二是擔保。按農場主之家貸款計劃,對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向農民借款人發放貸款提供擔保,并補貼由此而產生的利差。
2.商品信貸公司。主要通過提供貸款和支付補貼干預農產品銷售體系,幫助政府緩和市場農產品過剩,應對農業危機。
一是農產品抵押貸款。在貸款到期時,如果農產品價格下跌,借款人可將抵押品出售給公司,相應地充作全額支付貸款利息;反之,如果價格上漲,則借款人可隨時將抵押品按市場價格賣給公司或在公開市場出售,從而還清貸款本息并能獲得額外收益。
二是災害補貼。對遭受洪水、干旱等自然災害而造成種植面積減少或較大減產給予災害補貼,補貼額相當于損失額的1/3。
三是差價補貼。對執行限耕計劃、支持目標價格而導致的收入減少,商品信貸公司也給予差額補貼。
四是倉儲、干燥和其他處理設備貸款。美國農業部數據顯示,2013年2月,7、10、12年期倉儲設施貸款年利率分別為1.250%、1.875%和2.125%,農作物商品貸款年利率為1.125%。
3.農業電氣化管理局。主要對農村電業合作社和農場等借款人發放貸款,期限可達35年、利率2%,同時制定、頒發農村電力技術標準和農電經營管理的規章制度,對農村電氣化合作社進行技術和經營管理的指導。
4.聯邦土地銀行。主要通過向本地區的農場和農業生產者以及與農業有關的借款人提供長期不動產抵押貸款幫助借款人融資,期限為5-40年。
5.聯邦中期信貸銀行。主要為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所持有的農業生產者的短期、中期票據辦理貼現;為農業生產者提供動產抵押的中短期農業貸款,但一般不直接發放對借款人的貸款,而是通過生產信貸協會和其他金融機構發放,期限大多為5年,以浮動利率為多,一般為8%-10%;從事融資性租賃業務,為農場提供大型農業機械。
6.合作社銀行。主要向本地區農業合作社提供設備貸款、經營貸款、商品貸款和咨詢服務,用于幫助農業合作社擴大農產品銷售,促進農產品進口,保證農業生產資料供應和開展與農業有關的其他業務活動。
(三)健全的配套法律政策
1.農業信貸法。1916年,作為美國第一部農村政策性金融法令,《農業信貸法》頒布實施并依據該法成立了聯邦土地銀行;1923年依據該法成立了聯邦中期信貸銀行及下屬的生產信貸合作社和農村辦事處以及一些分支機構;1933年依據該法建立了合作社銀行;1987 年授權成立了農業信用協助公司、農業信用協助委員會、農業信用保險公司及保險基金和聯邦農業抵押貸款公司;2009 年,該法為農業糾紛調解項目提供專門財政撥款,以幫助解決農場主、債權人及農業部相關機構之間的貸款糾紛和行政爭議。美國農業信貸展現出從立法到司法全面獨立的趨勢。
2.農業保險法。依據1938年《聯邦農作物保險法》成立了聯邦農作物保險公司,美國進入完全由國家經營農業保險的階段;1980年通過修訂《聯邦農作物保險法》,私營商業性保險組織重新進入農業保險市場;1994 年聯邦政府建立巨災風險保障制度,并頒布《克林頓農作物保險改革法》,為政府組織退出農業保險市場做準備。
3.土地資源保護政策。1936年國會通過《土壤保護和國內配額法》;1943年農業調整署出臺土壤保護補貼;1956年又推行土壤保護計劃;1985年食物保障法中再一次提出土壤保護計劃,這是在美國歷史上土壤保護規模最大的計劃之一。
二、對我國發展家庭農村金融服務的啟示
(一)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加快發展村鎮銀行、農民資金互助組織等新型農村金融組織,強化涉農金融機構對“三農”服務功能,構建職責明確、功能完善、分工合理、形成合力的農業農村金融組織體系。
(二)建立完備的配套法律政策。進一步加強農村金融立法工作,建立由政府出資、不以盈利為目的的農業政策性保險機構,加快巨災風險基金和農業保險的再保險機制建設,豐富農業險種,增強農業抵御自然災害和市場風險的能力,進一步完善金融服務家庭農場的法律政策環境。
(三)加大扶持力度。建議人總行充分調研家庭農場金融需求情況,出臺對服務家庭農場的金融機構的再貸款利率、再貼現利率和差額準備金等扶持政策。建議政府設立財政專項基金,對服務家庭農場的金融機構提供補貼、再擔保,以及稅收優惠等措施鼓勵其發放支農貸款。endprint